logo资料库

2020-2021年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高一数学下学期期中试卷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9页
第2页 / 共9页
第3页 / 共9页
第4页 / 共9页
第5页 / 共9页
第6页 / 共9页
第7页 / 共9页
第8页 / 共9页
资料共9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20-2021 年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高一数学下学期期中试卷 及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 8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4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若复数  z     3 2i i ,则 z 的虚部为 A. 3 B. 3i C. 2 D. 2i 2. 如图所示的螺母可以看成一个组合体,对其结构特征最接近的表述是 A. 一个六棱柱中挖去一个棱柱 B. 一个六棱柱中挖去一个棱锥 C. 一个六棱柱中挖去一个圆柱 D. 一个六棱柱中挖去一个圆台 3. 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A. 铺的很平的一张纸是一个平面 B. 四边形一定是平面图形 C. 三点确定一个平面 D. 梯形可以确定一个平面 4. 用斜二测画法画平面图形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正方形的直观图为平行四边形 B. 菱形的直观图是菱形 C. 梯形的直观图可能不是梯形 D. 正三角形的直观图一定为等腰三角形  ,则 AB  2,3 , 4,2 B 可以 j 分别表示 x 轴和 y 轴正方向上的单位向量,且  A   5. 如果用 ,i 表示为 A. 2 i j B. 4 2i j C. 2 3i j D. 2 i j 6. 已知 1 2,z z 为复数,则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z A.若 1 | | | z ,则 1 z | 2 z 2 z B.若 1 z ,则 1z 为实数 1 C.若 2 z  ,则 2z 为纯虚数 2 0 D.若 z 1  2  1   z 2  2 1  z  ,则 1 0 z 2  1
7. 已知一个平面,那么对于空间内的任意一条直线 l , 在平面内一定存在一条直线 m ,使得直线l 与直线 m A.平行 B.相交 C.异面 D.垂直 8. 如图,在等腰 ABC 中,已知  AB  AC     1, A o 120 , E F , 分别是边 ,AB AC 的点,  AE   AB AF ,  且    别为 ,M N ,则 MN  AC  ,其中  ,  0,1  且 2    ,若线段 ,EF BC 的中点分 1 的最小值是 C A. C. 7 7 21 14 B. 7 D. 21 N M F A E B 二、选择题:本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2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有多项符合 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 5 分,有选错的得 0 分,部分选对的得 3 分。 9. 已知i 为虚数单位,以下四个说法中正确的是 A. i 2     4 3 i i i 0 B. 若   z 1 2i  2 ,则复平面内 z 对应的点位于第二象限 C. 已知复数 z   x y i    ,则 x z i y 2 m 10. 已知向量  D. 若复数 a   3 m  ,1 ,  z  R 且 1  24 i 2 m   2  , x y    1, 2  m    4 b  是纯虚数,则 1m  或 m   4 ,记向量 a , b 的夹角为,则 A. 2 时,为锐角 B. 2 时,为钝角 C. 2 时,为直角 D.   时,为平角 1 2 11. 设 , ,a b c 分别为 ABC 的内角 , ,A B C 的对边,下列条件中可以判定 ABC 一定为等腰 三角形的有 A. cos C. sin a b  A b B c  cos B sin C  B. cos B b b a  cos a D. 2 cos A C 12. 中国有悠久的金石文化,印信是金石文化的代表之一,印信的形状多为长方体、正方体
或圆柱体,但南北朝时期的官员独孤信的印信形状是“半正多面体”. 半正多面体是由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正多边形围成的多面体. 半正多面体体现了数学的对称美,如图是一 个棱数为 24 的半正多面体,它的所有顶点都在同一个正方体的棱上,且此正方体的棱 长为1 . 则下列关于该多面体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多面体有12 个顶点,14 个面 B.多面体的体积为 5 6 C.多面体的表面积为3+2 3 D.多面体有外接球(即经过多面体所有顶点的球) 三、填空题:本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20 分。 13. 已知向量 6,a e 为单位向量,当向量 a ,e 的夹角等于 o45 时,则向量 a 在向量 e 上 的投影向量是 14. 如图,正方体 .  ABCD A B C D 1 1 1 的棱长为 a ,过顶点 , ,B D A 截下一个三棱锥.则剩 1 1 余部分的体积是 . 15. 在 ABC 中,已知 b B 2,  o 45 ,若该三角形有两解,则 a 的取值范围是 . 16. 如图,“中国天眼”是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世界最大单口、最灵敏的球面射电望远 镜,其反射面的形状为球冠. 球冠是球面被平面所截后剩下的曲面,截得的圆为底,垂 直于圆面的直径被截得的部分为高, 球冠表面积 S Rh 2 ,其中 R 为球的半径,h 为 球 冠 的 高 . 设 球 冠 底 的 半 径 为 r , 周 长 为 C , 球 冠 的 表 面 积 为 S , 则 r R 的 值 为 .(结果用 S 、C 表示)
四、解答题:本题共 6 小题,共 70 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10 分) 从① z 与复数 2 12i 相等,② z 与复数12 16i 成共轭复数,③ z 在复平面上对应的点在 第一、三象限角平分线上这三个条件中任选一个,补充在下面问题中,并解答. 问题:若复数  1  z   i m 2   5 2   i m   6 15   i m  R ,  . 求方程 2 x mx  1 0    x C 的根.  注:如果选择多个条件分别解答,按第一个解答计分. 18.(12 分) 已知直线 ,a b ,平面 ,,且 a  ,b  , // . 判断直线 ,a b 的位置关系,并 说明理由. 19.(12 分) 一个几何体由圆锥和圆柱组成,其尺寸如图所示. (1)求此几何体的表面积; (2)如果点 P Q、 在直观图中所示位置, P 为所 在母线中点,Q 为母线与底面圆的交点,求在几何体表 P · 面上,从 P 点到Q 点的最短路径长. a 2a Q · 2a 20.(12 分) (1)叙述并证明余弦定理;
(2)海上某货轮在 A 处看灯塔 B 在货轮北偏东 o75 ,距离为12 6 海里;在 A 处看灯塔 C ,在货轮的北偏西 o30 ,距离为8 3 海里;货轮向正北由 A 处航行到 D 处时看灯塔 B 在 北偏东 o 120 ,求灯塔C 与 D 处之间的距离. 21.(12 分) 中,内角 , ,A B C 的对边分别为 , ,a b c . 已知 3 c  ,向量 p  ,a c , 在 ABC  (1)求 ABC sin , 3 cos A q  ,且 //p q . C 外接圆的直径; (2)若sin A  sin B  2 6 sin sin A B ,求 ABC 的面积. 22.(12 分) 在通用技术课上,老师给同学们提供了一个如图所示的木质正四棱锥模型 P ABCD  , 并要求同学们将该四棱锥切割成三个小四棱锥. 某小组经讨论后给出如下方案:第一步,过 点 A 作一个平面分别交 , PB PC PD 于点 , ,E F G ,得到四棱锥 P AEFG  , ;第二步,将剩 下的几何体沿平面 ACF 切开,得到另外两个小四棱锥. 在实施第一步的过程中,为方便切 割,需先在模型表面画出截面四边形 AEFG ,若 作出点G ,并说明作法及理由. PE PB  , 3 5 PF PC  ,请在图中的棱 PD 上 1 2 P F · E · C D A B
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 8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40 分. 题号 1 答案 A 2 C 3 D 4 A 5 A 6 B 7 D 8 C 二、选择题:本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20 分. 全部选对的得 5 分,部分选对的 得 3 分,有选错的得 0 分. 题号 答案 9 AC 10 ACD 11 BCD 12 ABD 三、填空题:本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20 分. 13. 3 2e 14. 35 a 6 15.  2,2 2  C 16. 2 4 S C   2 S  四、解答题:本题共 6 小题,共 70 分. 解: 17.(10 分)  1   m  z 2   i m 2   5 m  6   5 2   m   6 15 i   15  i  i m   2  2 m ………………………………………………3 分 (1)选择条件① 根据复数相等的充要条件,得    2 m 2  5 m  2 m  6 2   15 12   m ………………………………………6 分 解得 m   ,…………………………………………………………………………………7 分 1 方程 2 x x   的根为 1  1 0 x  3 i 2 ………………………………………………………10 分 (2)选择条件② 根据共轭复数的定义,得    m 2 m 2  2  6 12 5 m   15 16 m    ……………………………………………6 分 解得 1m  , …………………………………………………………………………………7 分 方程 2 x x   的根为 1 0 x  3 i 1   2 (3)选择条件③ ……………………………………………………10 分 根据题意,得 2 m 15  ……………………………………………………6 分 m   , …………………………………………………………………………………7 分   解得 5 m m m 3 6 2   2 方程 2 x 3 x   的根为 3 1 0  x 5  2 ……………………………………………………10 分
18.(12 分) 解:直线 ,a b 的位置关系是平行直线或异面直线 ……………………………………3 分 理由如下:由 // ,直线 ,a b 分别在平面,内, 可知直线 ,a b 没有公共点. 因为若 ,a b 有公共点,那么这个点也是平面,的公共点, 这与是平面,平行矛盾. 因此直线 ,a b 不相交,它们是平行直线或异面直线. ……………………………………………………11 分 ………………………………12 分 ……………………………………………………7 分  1 2  2 a     2 a  4 a  19.(12 分) 解:(1)由题设,此几何体是一个圆锥加一个圆柱,其表面积是圆锥的侧面积、圆柱的 侧面积与圆柱的一个底面积之和. S 圆锥侧   2 a    2 2 a  , ………………………………………………2 分 S 圆柱侧     2 a  2 , ……………………………………………………4 分 S 圆柱底 a 2 , …………………………………………………………………………5 分 所以 S  S  S 圆锥侧  (2)沿 P 点与Q 点所在母线剪开圆柱侧面,展开如图. 4 a a   2 a  圆柱底 圆柱侧  S  2  2  2  则 PQ  2 AP  2 AQ …………………………………9 分  2a   a 2  2 1a   . ………………………………………11 分 2 5   a  2 . ………6 分 B P A C Q 所以 P 、Q 两点间在侧面上的最短路径长为 2 1a  . ……………………………12 分 20.(12 分) 解:(1)余弦定理:三角形中任何一边的平方,等于其他两边平方的和减去这两边与它 们夹角的余弦的积的二倍. 或在 ABC 中,三个角 , ,A B C 所对的边分别是 , ,a b c ,有 2 a  2 b  c 2 2  bc cos A 2 b  2 c  a 2 2  ca cos B 2 c  2 a  2 b  2 ab cos C ………………………………………………………………3 分
(1)证明:在 ABC 中, 2a   BC 2    AC  AC 2 2  AB  AB     2     2 AC AB   2 2 AC AB  cos A    AC AB AC AB       2 b  c 2 2  bc cos A 即 2 a  2 b  c 2 2  bc cos A 同理可证 2 b  2 c  a 2 2  ca cos B 2 c  2 a  2 b  2 ab cos C ………………………………………………………………6 分 (2)解:由题意,画出示意图. 在 ABD 中,由已知得 ADB  o 60 ,   B o 45 , AB  12 6 ,  AB sin 60 由正弦定理得 AD  o sin 45  o  ,………………………………………………9 分 24 在 ADC 中,由余弦定理得 2 CD  2 AD AC  2  2 AD AC  o cos30  2 24   8 3 2    2 24 8 3   3 2   8 3 2  , 所以 CD  8 3 (海里). 即C ,D 之间的距离为8 3 .………………………………………………………………12 分 21.(12 分) 解:(1)因为 //p q , 所以 sin c A  3 cos a C .……………………………………………………………………2 分 由正弦定理得:sin sin C A  3 sin cos A C . …………………………………………4 分 因为sin 0A  ,所以 tan C  3 .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