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22-2023学年湖南省怀化市会同县四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12页
第2页 / 共12页
第3页 / 共12页
第4页 / 共12页
第5页 / 共12页
第6页 / 共12页
第7页 / 共12页
第8页 / 共12页
资料共12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22-2023 学年湖南省怀化市会同县四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 真题及答案 1. 书写展示。 1. 卷面:认真书写,字迹端正,卷面整洁。 2. 观图片,品精神。引用本学期王冕的诗句制作书签。 【 答 案 】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古诗书写。 写内容,由右到左,由上到下写,没有标点符号,直接往下写,写完后,另起一列,空一格。 内容写完后写诗名、作者、落款(用较小的字),后面空一格。书写时要求卷面整洁、字体工 整漂亮。书写时,标点符号也要抄写下来,力求匀称、美观,注意字和字之间的位置。
《墨梅》是元代诗人王冕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原诗为: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积累运用 2. 根据拼音写词语,再完成填空。 周末,我们去一家农家乐游玩。这家农家乐 ,环境十分幽 静。 上挂着红红的灯笼,院子里种着各种各样的花,蜜蜂、蜻蜓飞来飞去。 不远处的 边,母鸡 着一群小鸡在 。中午, 主人用新鲜的 、鸡、鱼等给我们准备了丰盛的 。主人说:“这 些都是绿色食品, 、放心。” 语段中第一个词语是写 生活的。我还知道写城市生活的词语: 这个词语让我 联想到这样的画面: 【 答 案 】
乡村 车水马龙 宽阔的马路上,汽车穿梭来往。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看拼音写汉字能力和词语解释。 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结合语境,知道要写什么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 书写时要注意“傍”“屋”“檐”“滩”“蔬”“餐”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 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依山傍水:靠山临水,形容风景清幽如画。结合语境应填乡村生活。写城市的词语有高楼大 厦、川流不息、等红酒绿等。例如:川流不息这个词语让我联想到这样的画面:马路人很多, 车也很多,像水流一样连续不断。 选择正确的序号填入括号里。 3. 下列加点多音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屏.风 屏.幕 屏.息凝神 C. 可恶. 厌恶. 凶恶.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多音字字音。 B. 折.腾 折.本 折.断 D. 看.守 看.管 看.门 A.屏(píng)风 屏(píng)幕 屏(bǐng)息凝神; B.折(zhē)腾 折(shé)本 折(zhé)断; C.可恶(wù) 厌恶(wù) 凶恶(è); D.看(kān)守 看(kān)管 看(kān)门。 故选 D。 4. 下列成语故事中,与古人读书求学无关的是( ) A. 铁杵成针 B. 愚公移山 C. 凿壁偷光 D. 囊萤夜 读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与归类。 A.铁杵成针:比喻只要有毅力,肯下苦功,事情就能成功。描述古时候李白的读书故事。 B.愚公移山:比喻坚持不懈地改造自然和坚定不移地进行斗争。描述古时候愚公移山的神 话故事。
C.凿壁偷光:偷偷地引借邻居家的灯光读书,形容学习勤奋刻苦。描述古时候西汉匡衡读 书的故事。 D.囊萤夜读:把萤火虫放在白绢口袋里面,用此来照亮读书。形容勤学苦练,刻苦学习。 描述古时候车胤读书的故事。 故选 B。 5.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她隔着窗口..向楼下的朋友挥手。/萧山机场是杭州的窗口..。 B. 三亚有许多可以潜水..的地方。/她喜欢在论坛潜水..,从不发表意见。 C. 她的办公室桌面..总是非常整洁。/他的桌面..上总是摆着一束鲜花。 D. 老师把一个文件夹...递给班长。/他的电脑桌面文件夹...实在太多了。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义词的辨析。 完成时要认真分析所给句子,在理解句子的基础上,理解具体词语的意思。 A.第一个“窗口”意思是窗户跟前;第二个“窗口”比喻反映或展示精神上、物质上各种 现象或状况的地方。意思不同。 B.第一个“潜水”意思是进入水面以下;第二个“潜水”指在他人不知情的情况下,隐秘 地观看共享信息或留言,而不主动表露自己身份、发布信息和回复他人信息的单独个体或行 为。意思不同。 C.两个“桌面”意思均为桌子的面。意思相同。 D.第一个号“文件夹”指专门装整页文件用的。第二个“文件夹”,计算机术语,是用来组 织和管理磁盘文件的一种数据结构。意思不同。 故选 C。 6. 下列句子中,冒号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哪一项( ) A. 北京紫禁城有四座城门:午门、神武门、东华门和西华门。 B. 小亮可真细心:瞧,他写完作文,连标点符号都要检查两遍。 C. 绝大多数人认为:昆虫度过了严寒的冬季,到春天,就会苏醒过来。 D. 它高兴时比谁都温柔可亲: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子伸出来让你给它抓痒。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标点符号的识记。 冒号:是行文中常用标点符号之一,通常表示提示语后的停顿或表示提示下文或总括上文。 冒号的用法:1、提示下文。2、用在引语“说”后面。3、用在引起下文的词语后面。4、用 在解释性的分句之前。5、用于称呼语后面。6、用于需要说明的词语后。 A.冒号是用在解释性的分句之前。 B.冒号是用在解释性的分句之前。 C.冒号是用在引起下文的词语后面。 D.冒号是用在解释性的分句之前。 故选 C。 7. 下面关于课文内容的描述,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遇到不懂的问题,我们可以联系上下文,并结合生活经验来解决。 B. 《母鸡》一文中,作者自始至终都对母鸡充满了崇敬与赞美之情。 C. 带羽毛的恐龙化石为科学界解答鸟类起源问题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D. 《白鹅》和《白公鹅》都运用了明贬实褒的方式来表达对鹅的喜爱。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课文内容的掌握。 B.有误。《母鸡》一文中,主要写了作者由讨厌母鸡到喜爱母鸡的情感转化,表达了作者对 母亲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故选 B。 8. 日积月累 (1)读一首好诗,如品一杯香茗。从“俏也不争春,______。”感受到梅花不居自傲的谦逊; 从“桃花一簇开无主,_____?”体会到诗人赏花的愉悦;从“最喜小儿亡赖,___。”看到 了儿童的天真可爱;从“月明的园中,________,_______。”享受到母爱的温馨。 (2)诗人笔下的田园风光令人陶醉,成熟的黄梅金杏与田野的麦花菜花相映成趣:“_____, ______”; 可爱的孩子奔跑着追赶黄蝶的景象更让人陶醉:“________,______。” (3)名言警句令人终身受益:“一日读书一日功,______”告诉我们读书要持之以恒;“天 行健,____”告诉我们做人要自立自强。 【答案】 ①. 只把春来报 ②. 可爱深红爱浅红 ③. 溪头卧剥莲蓬 ④. 藤萝 的叶下 ⑤. 母亲的膝头 ⑥. 梅子金黄杏子肥 ⑦. 麦花雪白菜花稀 ⑧. 儿
童急走追黄蝶 ⑨. 飞入菜花无处寻 ⑩. 一日不读十日空 ⑪. 君子以自强不息 【解析】 【详解】(1)本题主要考查对古诗和课文的识记与默写能力。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出自近现代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解释:俏丽但不掠春 光之美,只是把春天的消息来报告。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出自盛唐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解释:一丛丛盛 开的桃花好像没人经管,你喜欢深红色,还是浅红色的桃花?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出自宋代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解释:最最爱那顽 皮的小儿子,他正横卧在溪头草丛,剥着刚摘下的莲蓬。 “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上。”出自冰心的《繁星(七一) 》。解释:在一个月 明之夜,月光洒在园中,藤萝静静地垂下,诗人甜蜜地趴在母亲膝上。 (2)本题主要考查对古诗的背诵与理解能力。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出自宋代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解 释:初夏时节,金黄的梅子挂满枝头,杏子也变得鲜亮饱满,田里麦穗扬着白花,油菜花差 不多落尽正在结籽。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出自宋代杨万里的《宿新市徐公店》。解释:小孩子 奔跑着追赶黄蝴蝶,可是蝴蝶飞入菜花丛中就再也找不到了。 (3)本题主要考查对谚语与古文名句的识记、理解与默写能力。 “一日读书一日功,一日不读十日空。”是我国民间自古流传着的一句谚语,这句话的意思 是,读一天的书就会积累一天的知识,如果一天不读书,那么以往十天时间里读书所积累的 知识都会被荒废。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摘自《易传·象传上·乾》。解释:宇宙不停运转,人应效法 天地,永远不断地前进。赏析:此句极力赞扬了君子自强不息的精神,勉励人们效法“天” 的刚健精神。 阅读理解 课内阅读。 到哪儿去找这么多的绿: 刮的风是绿的, 墨绿、浅绿、嫩绿、 下的雨是绿的, 翠绿、淡绿、粉绿…… 流的水是绿的, 绿得发黑、绿得出奇。 阳光也是绿的。
(选自《绿》) 雨中去访灵隐,一下车,只觉得绿意扑眼而来。道旁古木参天,苍翠欲滴,似乎飘着的 雨丝也都是绿的。飞来峰上层层叠叠的树木,有的绿得发黑,深极了,浓极了;有的绿得发 蓝,浅极了,亮极了。峰下蜿蜒的小径,布满青苔,直绿到了石头缝里。 9. 《绿》中“刮的风是绿的”,我联想到诗句“春风又绿_______”;“流的水是绿的”,我联 想到诗句“春来江水_______”。 10. 《西湖漫笔》这段话的中心句是:_______。围绕这句话,作者分别从三个方面来写: (选自《西湖漫笔》) ________、峰上树木、______。 11. 对比阅读这两个片段,可以发现,它们都写“绿”,但有所不同: ①作者不同,《绿》的作者是________,《西湖漫笔》的作者是宗璞。 ②体裁不同,《绿》是________,《西湖漫笔》是散文。 ③描写的内容也不一样,《绿》写的是大自然的绿,给我们留下了很多想象的空间。由这些 表示绿的词语,我联想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事物。 【答案】9. ①. 江南岸 ②. 绿如蓝 10. ①. 雨中去访灵隐,一下车,只觉得绿意扑眼而来 ②. 道旁古木 ③. 峰下 小径 11. ①. 艾青 ②. 诗歌 ③. 山峦 ④. 小苗 ⑤. 竹子 ⑥. 树叶 【解析】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名篇名句理解与默写。 书写时注意“岸”“蓝”的正确写法。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结合选段《西湖漫笔》,可知文章写了雨中去访灵隐寺,看到的绿意,因此段落是围绕“雨 中去访灵隐,一下车,只觉得绿意扑眼而来。”这句话来写的。抓住句子“道旁古木参天, 苍翠欲滴,似乎飘着的雨丝也都是绿的。”“峰下蜿蜒的小径,布满青苔,直绿到了石头缝里。” 可知作者从道旁古木、峰下小径几方面来写的。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①艾青的诗歌《绿》描述的世界充满了绿色。 ②结合积累可知,艾青的诗歌《绿》描述的世界充满了绿色。《绿》是诗歌。 ③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和阅读诗歌的经验,写出由作者笔下的绿想到的事物,如:由这些表 示绿的词语,我联想到了草原、树叶、草芽、古木等事物。 课外阅读《面包的化学史》 ①面包的皮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陈面包会发硬?为什么放上酵母面团会发起来?面 包芯里的小孔是从哪里来的?现在,我可以把关于面包的化学史从头到尾讲给你听,你会觉 得很熟悉。 ②当家庭主妇准备烘烤面包的时候,她会在一个大钵中倒上水,放进适量酵母和盐,再 倒入面粉,把袖子挽到胳膊肘上面,开始动手揉面。这时,面筋会把又轻又分散的面粉颗粒 凝结成一大块柔软的面团。接下来,家庭主妇把钵盖好,放到一个温暖的地方。 ③工作继续进行。 酵母到了面团里之后,便立刻开始了它的本职工作——制造二氧化 碳。由于二氧化碳的作用,面团的体积会越来越大,面团的组织会越来越疏松,这有助于面 筋的进一步扩展,使二氧化碳能保留在面团内,提高面团的保气能力。 ④【A】可是,面筋是具有柔韧性的,它不让二氧化碳跑出去。【B】不管那些气体怎样 努力、怎样挣扎、怎样碰撞,它们都无法冲破那柔韧的面筋口袋。【C】 ⑤面团仿佛活了一般,开始活动起来,越长越高,越长越大,想要从钵里面爬出去。现 在,面包终于进了烤箱,它会在那里继续进行着变化。 ⑥面包的表层是受热最厉害的部分,淀粉慢慢地变成了糊精。因此,这里就出现了一层 硬皮。在面包的里层,淀粉不断膨胀,就像煮熟的马铃薯一样,变得非常柔软。 ⑦面筋逐渐变干,最终破裂开了,让二氧化碳跑了出去。这时,新烘烤好的面包终于在 屋子里香气四溢了。 12. 这篇短文最有可能出自下列哪本书?( ) A. 《看看我们的地球》 B. 《十万个为什么》 C. 《灰尘的旅行》 D. 《人类起源的演化过程》 13. “假如面团里边没有面筋的话,二氧化碳就会变得非常活跃,会分散开去。”这句话应 该插入第④段中的_______( A B C )处。 14. 根据短文内容,把面包制作过程补充完整。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