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20-2021学年天津市滨海新区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试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17页
第2页 / 共17页
第3页 / 共17页
第4页 / 共17页
第5页 / 共17页
第6页 / 共17页
第7页 / 共17页
第8页 / 共17页
资料共17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20-2021 学年天津市滨海新区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试题 及答案 1. 下列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第Ⅰ卷(选择题) A. 蜡烛燃烧 B. 海水蒸发 C. 钢铁生锈 D. 粮食酿酒 【1 题答案】 【答案】B 【解析】 【详解】A、蜡烛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生成了其他物质,是化学变化,故选项 A 不符合 题意; B、海水蒸发,水由液态变为气态,没有生成其他物质,是物理变化,故选项 B 符合题意; C、钢铁生锈,铁与水、氧气反应生成铁锈,生成了其他物质,是化学变化,故选项 C 不符 合题意; D、粮食酿酒,粮食在发酵的过程中生成酒精,生成了其他物质,是化学变化,故选项 D 不 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主要是区别变化后是否生成其他物质。 2. 下列图标中,表示“禁止烟火”的是 B. D. A. C. 【2 题答案】
【答案】D 【解析】 【详解】A、图中所示标志是爆炸品标志,故 A 错误; B、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燃放鞭炮标志,故 B 错误; C、图中所示标志是腐蚀品标志,故 C 错误; D、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烟火标志,故 D 正确。故选 D。 3. 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B. D. A. C. 【3 题答案】 【答案】C 【解析】 【详解】A、液体倾倒是将试管倾斜,试管口紧挨试剂瓶口,试剂瓶标签朝掌心,且瓶塞倒 放在桌面,错误; B、读数时视线与凹面最低处平齐,错误; C、检查气密性时,连接好仪器,先将导管放入水中,再用手捂住试管,观察是否的气泡生 成,正确; D、加热使用酒精灯外焰,试管内液体不超过容积的三分之一,错误。 故选 C。 4. 下列各物质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最低的是 A. ClO₂ B. HClO C. NaCl D. Cl₂ 【4 题答案】
【答案】C 【解析】 【详解】A、氧元素显-2 价,设氯元素的化合价是 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 零,可得:x+(-2)×2=0,则 x=+4 价。 B、氢元素显+1 价,氧元素显-2 价,设氯元素的化合价是 y,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 数和为零,可得:(+1)+y+(-2)=0,则 y=+1 价。 C、钠元素显+1 价,设氯元素的化合价是 z,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 (+1)+z=0,则 z=-1 价。 D、根据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 0,Cl2 属于单质,故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0。 故选:C。 5.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 A. 氧 B. 硅 C. 铝 D. 铁 【5 题答案】 【答案】A 【解析】 【详解】地壳中含量前五位的元素由多到少依次是氧、硅、铝、铁、钙,所以地壳中含量最 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 故选 A。 6. 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 生铁 C. 蒸馏水 【6 题答案】 【答案】C 【解析】 B. 盐酸 D. 清新的空气 【分析】纯净物中只含有一种物质,混合物中至少含有两种物质,据此分析。 【详解】A、生铁是铁的合金,合金属于混合物,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盐酸是氯化氢溶于水形成的溶液,溶液属于混合物,因此盐酸属于混合物,故该选项不 符合题意; C、蒸馏水中只含有一种物质,即水,所以蒸馏水属于纯净物,故该选项符合题意; D、清新的空气是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多种物质组成的,属于混合物,故该选项不符
合题意; 故选 C。 【点睛】本题考查纯净物的概念,判断给定物质是否为纯净物,关键是看其中含有多少种物 质,若只含有一种物质,则为纯净物。 7. 只用一种试剂或一种方法,就能区分氧气、二氧化碳和空气的是( ) A. 水 B. 插入燃着的木条 C. 观察气体的颜色 D. 倒入澄 清的石灰石 【7 题答案】 【答案】B 【解析】 【详解】A、二氧化碳能溶于水,能与水反应,但无明显变化;空气难溶于水、氧气不易溶 于水,无明显变化,不能鉴别,故选项错误。 B、把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三种气体中,若木条熄灭,则是二氧化碳;若木条燃烧更旺,则 是氧气;若木条正常燃烧,则是空气;现象明显,能一次鉴别出这三种气体,故选项正确。 C、氧气、二氧化碳和空气三种气体均没有颜色,用观察气体的颜色的方法不能鉴别,故选 项错误。 D、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用澄清的石灰水只能鉴别出二氧化碳,无法鉴别空 气、氧气,故选项错误。 故选:B。 8. 如图是硫原子和钐(Sm)元素的有关信息。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A. 钐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B. 硫原子核外电子总数是 16 C. 硫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 D. 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150.4 【8 题答案】 【答案】A
【解析】 【详解】A. “钐”为“金”字旁,钐元素属于金属元素,说法错误; B. 硫原子核外电子总数是 2+8+6=16,说法正确; C. 硫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 6,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 2 个电子,说法正确; D. 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150.4,说法正确; 故选:A。 9. 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 木炭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 B. 铁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C.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D. 硫粉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9 题答案】 【答案】D 【解析】 【详解】A、木炭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不会燃烧,故选项 A 不 正确; B、铁在空气中不会燃烧,只是红热,故选项 B 不正确;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而不是烟雾,故选项 C 不正确; 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的火焰,故选项 D 正确。 故选:D。 10. 已知 A+3B=2C+3D 中,已知 2.3gA 跟 4.8gB 恰好完全反应生成 4.4gC。又知 D 的相对分 子质量为 18,则 A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A. 23 B. 46 C. 92 D. 96 【10 题答案】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生成 D 的质量为:2.3g+4.8g-4.4g=2.7g,设 A 的相对分子质 量为 x,
A + 3B = 2C + x 2.3g 3D 3 18  2.7g 则 2.3g 2.7g = x 3 18 ,解得 x=46,故选 B。 二.不定项选择(共 5 小题,每题 2 分,每道选择都有 1-2 个正确选项) 11. 下列关于金属材料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钢的性能优良,钢是很纯的铁,属于单质铁 B. 多数合金的抗腐蚀性能比组成它们的纯金属好 C. 铝比铁活泼,因而铝的抗腐蚀性能比铁差 D. 通过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可以灭火 【11 题答案】 【答案】B 【解析】 【详解】A.钢是一种铁合金,其中含碳量为 0.03%~2%,不是铁的单质,故错误; B.多数合金的抗腐蚀性能比组成它们的纯金属更好,故正确; C.虽然铝比铁活泼,但铝具有自我保护作用,铝表面易形成致密的氧化膜,所以铝的抗腐 蚀性能比铁强,故错误; D.通过降低可燃物的温度至着火点以下可以灭火,可燃物的着火点一般是不变的,不能降 低可燃物的着火点,故错误。 故选:B。 12. 下列符号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一个原子,还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 A. 2H B. N2 C. Hg D. Ne 【12 题答案】 【答案】CD 【解析】 【详解】A、该符号可表示 2 个氢原子,不是元素符号,故选项错误。 B、该符号是氮气的化学式,不是元素符号,故选项错误。 C、Hg 属于金属元素,可表示汞元素,表示一个汞原子,还能表示汞这一纯净物,故选项正 确。
D、Ne 属于稀有气体元素,可表示氖元素,表示一个氖原子,还能表示氖气这一纯净物,故 选项正确。 故选:CD。 13. 下列混合气体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 A. 氢气和氧气 C. 二氧化碳和氧气 【13 题答案】 【答案】A 【解析】 B. 甲烷和一氧化碳 D. 面粉和空气 【详解】A、氢气是可燃性气体,氧气能支持燃烧,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故选项正确; B、甲烷、一氧化碳均具有可燃性,但没有支持燃烧的气体,遇到明火不会发生爆炸,故选 项错误; C、氧气能支持燃烧,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遇到明火不会发生爆炸,故选项 错误; D、面粉是可燃性粉尘,空气中含有氧气,氧气能支持燃烧,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但是面 粉不是气体,故选项错误。 故选:A。 14. 建立宏观与微观联系是化学常用的思维方式,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A. 夏季在校园里闻到阵阵花香——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B. 气体可压缩储存于钢瓶中——压强增大,气体分子变小 C. 氧气和臭氧( 3O )性质不完全相同——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同 D. 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 【14 题答案】 【答案】B 【解析】 【详解】A、夏季在校园里闻到阵阵花香是由于分子在不断的运动的缘故,故 A 正确; B、气体可压缩储存于钢瓶中是由于压强增大,气体分子间隙变小,分子大小不变,故 B 错 误; C、氧气和臭氧( 3O )性质不完全相同是由于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同的缘故,故 C 正确;
D、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是由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的缘故,故 D 正 确。故选 B。 15. 下列实验方案设计不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B C D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用碳代替红磷在集气瓶中燃烧 CO 还原氧化铜 实验开始时,应先通过一段时间 CO 再用酒精灯加热 鉴别硬水和软水 沫的多少 分别向等量样品中加入等量的肥皂水,振荡,观察泡 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一 氧化碳 通过灼热的氧化铜粉末 A. A B. B C. C D. D 【15 题答案】 【答案】A 【解析】 【详解】A、碳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虽除去氧气,而增加了新的气体,没有形 成压强差,不能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故选项实验方案设计错误。 B、CO 还原氧化铜,实验开始时,应先通过一段时间 CO 再用酒精灯加热,以排尽装置中的 空气,防止发生爆炸,故选项实验方案设计正确。 C、可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分别向等量样品中加入等量的肥皂水,振荡,若产生泡 沫较多、浮渣较少,则是软水,若产生泡沫较少、易起浮渣,则是硬水,故选项实验方案设 计正确。 D、CO 能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 杂原则,故选项实验方案设计正确。 故选:A。 第Ⅱ卷(非选择题) 相对原子质量:C 12 O 16 Ca 40 Fe 56 三.填空题(共 3 小题)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