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21-2022学年北京顺义四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16页
第2页 / 共16页
第3页 / 共16页
第4页 / 共16页
第5页 / 共16页
第6页 / 共16页
第7页 / 共16页
第8页 / 共16页
资料共16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21-2022 学年北京顺义四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真题及答案 1. 听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蜻蜓被誉为昆虫里的“飞行之王”。 在闷热的夏季里,暴雨将至或骤雨初歇,蜻蜓常常三五成群在空中飞舞。它好似一架飞 机,而飞行技巧却远远高出于飞机之上。它能忽上忽下、忽快忽慢地飞行,它能微微抖动翅 膀来一个一百八十度的急转弯。它能悬在空中不移动位置,这时它的翅尖每秒钟要挥动 30-50 次,作长“8”次运动。就这一手,大多数以飞翔著称的鸟类也望尘莫及。它可以长 途飞行,一小时飞行六七十公里而不着陆;也能突然降落,停在一个尖尖的枝梢上,瞬间又 飞得无影无踪,唐诗中“蜻蜓飞上玉搔头”,生动地描写了这种“特技”表演。 蜻蜓飞得那么自由自在,是靠神经系统控制着翅膀的倾斜角度,微妙地与飞行速度和大 气气压相适应。蜻蜓这种“自动驾驶仪”比现代飞机灵巧得多。人们从仿生学的角度不断研 究昆虫的飞行与构造机能的特点,“移植”到飞机设计上加以应用。例如在空气动力学中有 一种“颤振”现象,如飞机机羽不能消除“颤振”,快速飞行时就会使机羽折断,招致机毁 人亡。蜻蜓则是消除颤振的“先驱者”,它的翅端前缘有一块色深加厚的部分,叫翅痣。这 是保护薄而韧的蜻蜓翅不致折损的关键,人们仿照翅痣,在飞机机羽上设计了加厚部分,于 是战胜了颤振,保证了快速型飞机的安全。 1.关于“蜻蜓是昆虫界的‘飞行之王’”,下面哪一项说法不是文中的信息,把它选出来。 ( ) A.蜻蜓能忽上忽下、忽快忽慢地飞行。 B.蜻蜓飞行时,能不时来个急转弯儿。 C.蜻蜓能突然降落,瞬间又飞得无影无踪。 D.蜻蜓能悬在空中,很多鸟类都望尘莫及。 2.从“一小时飞行六七十千米而不着陆”这句话,可以知道蜻蜓___________________ 3.科学家从蜻蜓的身上得到启示,不但________________,而且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D ②. 长途飞行 ③. 解决了飞机的“颤振”现象 ④. 保证了 快速型飞机的安全。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材料的分析能力。
1.本题主要考查对信息的提取能力。 A.从“它能忽上忽下、忽快忽慢地飞行,它能微微抖动翅膀来一个一百八十度的急转弯。” 可知,蜻蜓能忽上忽下、忽快忽慢地飞行。说法正确。 B.从“它能忽上忽下、忽快忽慢地飞行,它能微微抖动翅膀来一个一百八十度的急转弯。” 可知,蜻蜓飞行时,能不时来个急转弯儿。说法正确。 C.从“也能突然降落,停在一个尖尖的枝梢上,瞬间又飞得无影无踪”可知,蜻蜓能突然 降落,瞬间又飞得无影无踪。说法正确。 D.从“它能悬在空中不移动位置,这时它的翅尖每秒钟要挥动 30-50 次,作长“8”次运动。 就这一手,大多数以飞翔著称的鸟类也望尘莫及。”可知,是大多数以飞翔著称的鸟类望尘 莫及,而不是很多鸟类都望尘莫及。 2.本题主要考查对句子的理解。 从“它可以长途飞行,一小时飞行六七十公里而不着陆”可知,从“一小时飞行六七十千米 而不着陆”这句话,可以知道蜻蜓可以长途飞行,飞行时间长。 3.本题主要考查对材料的理解。 从“这是保护薄而韧的蜻蜓翅不致折损的关键,人们仿照翅痣,在飞机机羽上设计了加厚部 分,于是战胜了颤振,保证了快速型飞机的安全。”可知,科学家从蜻蜓的身上得到启示, 不但战胜了颤振,而且保证了快速型飞机的安全。 2. 看拼音写汉字,注意把字写规范、端正。 yán jiū xuè yè 精 pí 力 jié 【答案】研究 血液 精疲力竭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拼写能力。 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 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液、疲、竭”容易写错。书写 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3. 比一比,组成词语。 坚( 竖( ) ) 征( 证( ) ) 既( 溉( ) )
【答案】 ①. 坚持 ②. 征程 ③. 既然 ④. 竖立 ⑤. 证明 ⑥. 灌溉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比一比,再组词。 完成时要注意仔细区别每组字的不同,再分别组词。此为常用同音字和形近字,指导学生在 对比中区分同音字和形近字。在运用中达到理解与巩固。 坚:牢固,结实,硬:坚固。坚实。 竖:直立,直立的,与“横”相对:竖立。 征:远行:长征。征途。征夫。 证:用人物、事实来表明或断定:证明。保证。 既:动作已经完了:既往不咎。既而。 溉:浇灌:灌溉。 4. 下列每组词语中都有一个带点字的读音是错误..的,把它选出来。 (1)A.薄.雾(báo) B.卵.石(luǎn) C.悄.无声息(qiǎo) ( (2)A.花蕾.(lěi) B.违.抗(wěi) C.奔.流不息(bēn)( (3)A.宁.可(nínɡ) (4)A.空.隙(kònɡ) B.雨露.(lù) B.痕迹.(jì) C.得心应.手(yìnɡ) ( C.哄.堂大笑(hònɡ) ( ) ) ) ) 【答案】 ①. A ②. B ③. A ④. C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字音的识记。 (1)“薄雾”的“薄”读音为 bó (2)“违抗”的“违”的读音为 wéi (3)“宁可”的“宁”读音为 nìng (4)“哄堂大笑”的“哄”读音为 hōng 5. 下面各组词语中带点字的读音相同....的一组是( ),把它选出来。 触.角 强.大 A. 角.色 C. 顽强. 【答案】C 【解析】 B. 重.整旗鼓 慎重.选择 D. 缓缓下降. 梅雪争春未肯降.
【分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了多音字。 A.读音不同,角:[jiǎo]牛、羊、鹿等头上长出的坚硬的东西。[jué]角色。故“角色、触 角”的“角”应依次读“jué、jiǎo”。 B.读音不同,重:[zhòng]分(fèn)量较大,与“轻”相对。[chóng]再。故“重整旗鼓、 慎重选择”的“重”应依次读“chóng、zhòng”。 C.读音相同,强:[qiáng]力量大。[jiàng]强硬不屈;固执。故“顽强、强大”的“强”都 读“qiáng” D.读音不同,降:[jiàng]落下(跟“升”相对)。[xiáng]投降;降服。故“缓缓下降、梅 雪争春未肯降”的“降”应依次读“jiàng、xiáng”。 6. 下列每组词语中都有一个词语有错别字....,把它选出来。 (1)A.掩护 B.玩皮 C.山崩地裂 ( ) (2)A.尤其 B.富饶 C.奋奋不平 ( ) (3)A.记念 B.排练 C.通情达理 ( (4)A.危机 B.茂盛 C.无可耐何 ( ) ) 【答案】 ①. B ②. C ③. A ④. C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字形易错字的辨析。 (1)“玩皮”改为“顽皮”。 (2)“奋奋不平”改为“愤愤不平”。 (3)“记念”改为“纪念”。 (4)“无可耐何”改为“无可奈何”。 7. 选出带点字的正确解释。 (1)故.意( ) A.有意,存心 B.原因,缘故 C.意外的事情 (2)兴.修水利( ) A.或许 B.旺盛 C.举办,发动 (3)日益.完善( -) ) A.增加 B.更(ɡènɡ) C.利,有好处的( 利 【答案】 ①. A ②. C ③. B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了字词的解释。 (1)故意:有意识地(那样做)。故:有意,存心。 (2)兴修水利:对自然界的水进行控制、调节、治导、开发、管理和保护。兴:举办,发 动。 (3)日益完善:一天天逐步达到完美的境地。益:更。 8. 馔(zhuàn)这个字最可能的意思是( )。把它选出来。 A. 金属的名称 B. 一般的食品 C. 陶制的瓦罐 D. 祭祖用 的器具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了形声字。 形声字是指汉字的一种造字方式,是在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的基础上形成的。 “馔”字中的部首是食字旁,所以最有可能的意思表示食物。 9. 选择正确..的解释,将序号写在括号里。 新鲜:①(食物、植物等)没有变质,也没经过干制等。②(空气)经常流通,不含杂类气 体。③新奇,稀罕。 (1)我用树叶做小船,运载许多新鲜..的花瓣。( ) (2)打冰壶?这可是件新鲜..事!“迎冬奥冰雪运动队”招收队员的告示一出,立刻吸引了不 少同学前来报名。( ) 【答案】 ①. ① ②. ③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多义词,结合题干的语境进行分析。 (1)本题中“新鲜的花瓣”指的是没有枯萎的花瓣,所以“新鲜”意思是(食物、植物等) 没有变质,也没经过干制等。 (2)本题中“新鲜事”指的是稀奇有趣的事情,所以“新鲜”意思是新奇,稀罕。 10. 填空。 (1)《题西林壁》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诗写出了观察
角度不同,所见景象也各不相同。 (2)汉代哲学家王充非常重视学习,常常向人请教问题。他说:“智能之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横看成岭侧成峰 ②. 远近高低各不同 ③. 不学不成 ④. 不问 不知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诗词名句的识记。 (1)“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出自宋代 《题西林壁》翻译: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 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人身处 在庐山之中。 (2)“智能之士,不学不成,不问不知”意思是即使有智能的人,不学就没有成就,不请教 别人就不会知道。 11. 本学期,你一定认识了许多具有超凡本领的神话人物,如神机妙算的姜子牙,( ) 的哪吒,( )的孙悟空。在课内外阅读中,你一定还认识了许多品德高尚的人,看到 “志存高远”,你会想到( ),看到“精忠报国”,你会想到( )。 【答案】 ①. 机智勇敢 ②. 嫉恶如仇 ③. 周恩来 ④. 岳飞 【解析】 【分析】 【详解】考查了课外知识积累与搜集、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哪吒: 生来就拥有神奇的力量,但一直在危险环境中成长。他勇敢、善良、好动、真诚、 这是他天生的性格。而更多是他从成长的过程中学到的。 孙悟空:孙悟空是中国著名的神话人物之一,出自四大名著之《西游记》。祖籍东胜神洲, 由开天辟地以来的仙石孕育而生,因带领群猴进入水帘洞而成为众猴之王,尊为 "美猴王"。 后经千山万水拜须菩提祖师为师学艺,得名孙悟空,学会大品天仙诀、地煞数七十二变、筋 斗云等高超的法术。孙悟空生性聪明、活泼、忠诚、嫉恶如仇,在民间文化中代表了机智、 勇敢。 “志存高远”追求远大的理想、事业上的抱负。看到“志存高远”,会想到司马迁、文天祥。
“精忠报国”意思:为国家竭尽忠诚,牺牲一切。看到“精忠报国”,会想到:霍去病、岳 飞。 12. 读句子,请选出最恰当...的词语。 (1)作为艺术家,梅兰芳先生高超的表演艺术让人喜爱,他的民族气节更令人( )。 A.热爱 B.敬佩 C.敬畏 (2)在课本剧表演中,__________的是班长,他扮演西门豹。他和伙伴们一起惩治巫婆、 治理邺地的精彩演出,获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 A.敲边鼓 B.挑大梁 C.露马脚 (3)奶奶 80 多岁了,虽然头发全白了,可是气色特别好,真是__________呀! A.老态龙钟 B.慈眉善目 C.鹤发童颜 【答案】 ①. B ②. B ③. C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词语的理解与辨析。 (1)作为艺术家,梅兰芳先生高超的表演艺术让人喜爱,他的民族气节更令人敬佩。 A.热爱:热烈地爱着。 B.敬佩:尊敬佩服的意思。 C.敬畏:既敬重又害怕的意思。 (2)结合语境,在课本剧表演中,班长承担主要工作,此处选“挑大梁”。 A.敲边鼓:比喻从旁帮腔、助势或撺掇。 B.挑大梁:指比喻承担主要工作或起主要作用 C.露马脚:比喻隐蔽的事实真相泄露出来。 (3)结合语境,奶奶 80 多岁了,可知“鹤发童颜”符合。 A.老态龙钟:形容年老体衰,行动不便的样子。 B.慈眉善目:形容人的容貌一副善良的样子。 C.鹤发童颜:仙鹤羽毛般雪白的头发,儿童般红润的面色。形容老年人气色好。 13. 读一读,请把最恰当...的选项选出来。 (1)林林想号召大家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他可以选哪句话写在自己的《保护环境建议 书》里。( )
A.不经一事,不长一智。 B.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C.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D.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2)小明想放弃这次难得的演出机会。你会用下面哪句话来劝慰他?( ) A.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B.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C.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D.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答案】 ①. B ②. D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了谚语、俗语及惯用语,回答这些知识,要通过平时学习中的积累来完成。 (1)A.不经一事,不长一智:不亲身经历某一件事,就不能增长对这件事的认识。 B.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意思是事情是从头做起,从点滴的小事做起,逐步进行。与“从 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意思相符。 C.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意思是自己已经尽力而为,至于能否达到目的,那就要看时运如 何了。 D.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比喻做事各有各的一套办法。 结合语境,林林想号召大家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可知,选 B。 (2) A.“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意思是同高的相比显得不够,与低的相比显得有超过之处。指处 于中等状态。 B.“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比喻各有长处,也各有短处,彼此都有可取之处。 C.“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比喻没有十全十美的事物。 D.“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指时机难得,必需抓紧,不可错过。 结合题干内容可知,应用“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阅读短文,完成下列各题。 发现是一种快乐 ①那天早晨,我发现湖面开满了金黄的小花,花的周围衬着圆圆的叶子,我为自己的发 现而高兴。 ②一连几天,我都来到湖边仔细观察着。我发现,不但湖面开着花朵,浮着圆叶,水下 也隐藏着花蕾和叶苞。 ③我发现,当花蕾要开放、叶包要舒展的时候,它们就慢慢地伸出了水面。于是,水上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