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 学年江苏连云港四年级下册期末数学真题及答案
(考试时间:60 分钟 满分:100 分)
一、看清数字,算一算。(29 分)
1. 直接写出得数。
16×50=
80×700=
600÷50=
326+523=
540÷45÷2=
【答案】800;56000;12;849;6
【解析】
【详解】略
2. 用竖式计算。
146×34=
306×59=
56×270=
880÷60=
【答案】4964;18054;15120;14……40
【解析】
【分析】三位数乘两位数时,相同数位要对齐。先用两位数的个位上的数分别与三位数的每
一位数相乘, 再用两位数的十位上的数分别与三位数的每一位数相乘,乘得结果要与十位
对齐, 然后两个结果相加就得到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结果。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计算时,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不够除时看前三位,除到哪一位商就写
在哪一位上面,每次除后余下的数都要比除数小。
有余数的除法验算时,用商乘除数再加上余数,看是不是等于被除数。
【详解】146×34=4964
306×59=18054
1 4 6
3 4
5 8 4
4 3 8
4 9 6 4
3 0 6
5 9
2 7 5 4
1 5 3 0
1 8 0 5 4
56×270=15120
880÷60=14……40
5 6
2 7 0
3 9 2
1 1 2
1 5 1 2 0
3. 用简便方法计算。
6 0
1 4
8 8 0
6 0
2 8 0
2 4 0
4 0
68+(395+32)
201×35
25×32×125
261-75+139-125
【答案】495;7035;100000;200
【解析】
【分析】(1)利用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算;
(2)利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
(3)利用乘法结合律进行简算;
(4)利用加法交换律和减法的性质进行简算。
【详解】68+(395+32)
=68+32+395
=100+395
=495
201×35
=(200+1)×35
=200×35+1×35
=7000+35
=7035
25×32×125
=(25×4)×(8×125)
=100×1000
=100000
261-75+139-125
=261+139-75-125
=(261+139)-(75+125)
=400-200
=200
二、对号入座,填一填。(第 8 题 3 分,其余各题每空 1 分,共计 26 分)
4. 下面算盘上表示的数是(
),这个数是由(
)个亿、(
)个万
和 80 个一组成的。
【答案】
①. 45610750080
②. 456
③. 1075
【解析】
【分析】算盘的一个上珠表示 5,一个下珠表示 1;根据各个数位上算珠表示的数写出整数,
每级上的数是多少就有多少个该数级的计数单位。
【详解】算盘上表示的数是 45610750080,这个数是由 456 个亿、1075 个万和 80 个一组成
的。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算盘和整数的读写、数位、计数单位的掌握。
5. 我国有丰富的石油资源,基础储量大约是 3239680000 吨,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是
(
)万吨,省略“亿”后面的尾数大约是(
)亿吨。
【答案】
①. 323968
②. 32
【解析】
【分析】把整万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只要省略万位后面的 0,再加上“万”字。
省略亿后面的尾数,要看千万位上的数,根据四舍五入法的原则,若千万位上的数字大于等
于 5,就向亿位进 1;若千万位上的数字小于 5,就舍去千万位及其后面数位上的数。
【详解】我国有丰富的石油资源,基础储量大约是 3239680000 吨,改写成用“万”作单位
的数是 323968 万吨,省略“亿”后面的尾数大约是 32 亿吨。
【点睛】本题考查整数的改写和近似数,把整万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就是省略
个级的 4 个 0。灵活运用四舍五入法求整数的近似数。
6. 在括号里填上“>”“<”或“=”。
99999(
)100001
453289(
)452978
10000 个万(
)1
亿
【答案】
①. <
②. >
③. =
【解析】
【分析】第 1、2 题根据整数大小比较方法判断大小;第 3 题把单位统一后比较大小。
【详解】99999<100001
453289>452978
10000 个万=1 亿
【点睛】熟练掌握整数的大小比较方法和整数的改写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7. 己知甲乙两地相距 840 千米,和谐号列车从甲地开往乙地需要 3 小时到达,列车的速度
是每小时(
)千米,可以写成(
)。
【答案】
①. 280
②. 280 千米/时
【解析】
【分析】速度=路程÷时间,每小时行几千米可以写作:几千米/时,读作:几千米每时;
据此即可解答。
【详解】840÷3=280(千米)
列车的速度是每小时 280 千米,可以写成 280 千米/时。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路程、速度和时间的关系及速度不同写法的掌握和灵活运用。
8. 从下午 2:00 到下午 3:00,钟面上的分针转动了(
)°,时针转动了(
)°。
【答案】
①. 360
②. 30
【解析】
【分析】钟面上有 12 大格,每 1 大格对应的夹角是 30°,下午 2:00 到下午 3:00,经过
了 1 小时,分针从 12 开始,走一圈后又回到 12,分钟转动了 360°,时针从 2 走到 3,走
了 1 大格,时针转动了 30°,据此即可解答。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从下午 2:00 到下午 3:00,钟面上的分针转动了 360°,时针转
动了 30°。
【点睛】熟练掌握钟面的相差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9. 举世闻名的埃及金字塔四个侧面的形状都是等腰三角形,它的顶角大约都是 52°,它的
一个底角是(
)°,它还是一个(
)三角形。
【答案】
①. 64
②. 锐角
【解析】
【分析】180 度减去顶角度数,再除以 2 等于一个底角的度数,再根据三个角的度数判定是
什么三角形。
【详解】(180°-52°)÷2
=128°÷2
=64°
这个三角形的三个角都是锐角,所以是一个锐角三角形。
【点睛】熟练掌握三角形内角和和三角形分类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0. 根据“35×7=245”,我们可以很快推算出“35×70”的积应该是(
),这样推
算的依据是(
)。
【答案】
①. 2450
②. 积的变化规律
【解析】
【分析】积的变化规律: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0 除外),则积也要
乘(或除以)几,据此即可解答。
【详解】根据“35×7=245”,我们可以很快推算出“35×70”的积应该是 2450,这样推算
的依据是积的变化规律。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积的变化规律的掌握和灵活运用。
11. 在□里填上适当的数或字母,在○里填上适当的运算符号。
35+78+65=78○(□○□)
75×98=75×(□○□)
a×b×c=b×(□○□)
【答案】见详解
【解析】
【分析】(1)根据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填写;
(2)98 可以写成 100-2;
(3)根据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填写。
【详解】35+78+65=78+(36+65)
75×98=75×(100-2)
a×b×c=b×(a×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运算定律的掌握和灵活运用。
12. 将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已知每个梯形的上底是 5 厘米,下底是 7
厘米,高是 6 厘米,则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是(
)厘米,高是(
)厘米。
【答案】
①. 12
②. 6
【解析】
【分析】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是梯形上底
与下底的和,高等于梯形的高。
【详解】5+7=12(厘米)
则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是 12 厘米,高是 6 厘米。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图形的拼组,关键是知道拼成的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关系。
13. 小芳看一本 168 页的故事书,前 6 天每天看 16 页,剩下的准备 4 天看完,平均每天要
看(
)页。
【答案】18
【解析】
【分析】前 6 天每天看的页数乘 6 等于前 6 天看的页数,故事书的总页数减前 6 天看的页数
等于剩下的页数,再除以准备看的天数即可解答。
【详解】(168-16×6)÷4
=(168-96)÷4
=72÷4
=18(页)
【点睛】先计算出前 6 天看的页数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4. 观察算式: 26 1001 26026
172 1001 172172
324 1001
(
)。
,根据规律在括号里填写合适的数: 69 1001
,83 1001 83083
,97 1001 97097
(
,
),
【答案】
①. 69069
②. 324324
【解析】
【分析】观察这组算式,一个两位数乘 1001 时,积从最高位起,依次由两个两位数组成,
在这两个两位数中间有 1 个 0。一个三位数乘 1001 时,积从最高位起,依次由两个三位数
组成。
【详解】根据规律在括号里填写合适的数: 69 1001 69069
, 324 1001 324324
。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通过特例分析从而归纳总结出一般结论的能力,对于找规律的
题目首先应找出哪些部分发生了变化,是按照什么规律变化的,通过分析找到各部分的变化
规律后直接利用规律求解。
15. 10 枚 1 元硬币摞在一起高 2 厘米。照这样推理,1000 枚 1 元硬币摞在一起高 2 米,100000
枚 1 元硬币摞在一起高(
)米,1 亿枚 1 元硬币摞在一起高(
)米。
【答案】
①. 200
②. 200000
【解析】
【分析】100000 里面有 100 个 1000,用 100 乘 2,求出 100000 枚 1 元硬币摞在一起高多少
米;1 亿=100000000,100000000 里面有 100000 个 1000,用 100000 乘 2,求出 1 亿枚 1
元硬币摞在一起高多少米。
【详解】100000÷1000=100
100×2=200(米)
则 100000 枚 1 元硬币摞在一起高 200 米。
1 亿=100000000
100000000÷1000=100000
100000×2=200000(米)
则 1 亿枚 1 元硬币摞在一起高 200000 米。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 100000 里面有 100 个 1000,100000000 里面有 100000 个
1000,再进一步解答。
三、反复比较,选一选。(6 分)
16. 67□8904000≈68 亿,□里最小填(
)。
B. 4
C. 5
D. 6
A. 3
【答案】C
【解析】
【分析】67□8904000≈68 亿,是五入法求得的近似数,所以□≥5,□里最小填 5,据此即
可解答。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67□8904000≈68 亿,□里最小填 5。
故答案为:C
【点睛】熟练掌握整数近似数求法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7. 下面的图形中,可以通过旋转得到的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
【分析】平移和旋转都是物体或图形的位置发生变化而形状、大小不变。区别在于,平移时
物体沿直线运动,本身方向不发生改变;旋转是物体绕着某一点或轴运动,本身方向发生了
变化。
【详解】A.
,可以通过平移得到;
B.
,可以通过平移得到;
C.
,可以通过平移得到;
D.
,可以通过旋转得到。
故答案为: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旋转和平移的特征及区别的掌握。
18. 明明在教室里的位置是(3,4),坐在他前面的一个同学用数对表示是(
)。
A. (3,3)
B. (4,3)
C. (3,5)
D. (4,4)
【答案】A
【解析】
【分析】用数对来表示点的位置的方法:用两个数加小括号表示,将点所在的列数写前,行
数写后。明明在教室的位置是(3,4),则表示第 3 列第 4 行。坐在他前面的一个同学是在
第 3 列第 3 行,用数对表示是(3,3)。
【详解】明明在教室里的位置是(3,4),坐在他前面的一个同学用数对表示是(3,3)。
故答案为: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