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22-2023学年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四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12页
第2页 / 共12页
第3页 / 共12页
第4页 / 共12页
第5页 / 共12页
第6页 / 共12页
第7页 / 共12页
第8页 / 共12页
资料共12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22-2023 学年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四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 亲爱的同学们: 真题及答案 成功的大门是向着认真的人开放的,细心做好每一道题吧!相信自己一定是最棒的,本卷 共十一道大题,满分 100 分。 积累与运用 1. 看拼音写汉字。 (1)即使妈妈经常会 xùn chì( )我,我也爱她。 (2)吐鲁番的 pú tao( )熟了,勤劳 shàn liáng( )的维吾尔族人们邀请大家 一起 pǐn cháng( )他们丰收的果实。 【答案】 ①. 训斥 ②. 葡萄 ③. 善良 ④. 品尝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看拼音写汉字能力。 在书写时需要注意“训斥”的“斥”区分“告诉”的“诉”;“葡萄”都是草字头;“品尝” 的“尝”区分“偿还”的“偿”; 2. 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在正确的读音下打“√”。 (1)很少.(shǎo shào)有人知道,这位十来岁的少.(shǎo shào)年居然做了那么多的 好事。 (2)日本侵略军要.(yào yāo)庆祝“大东亚圣战”,要.(yào yāo)求梅兰芳必须上台演 出。 【答案】(1)shǎo shào (2)yào yāo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多音字的辨析。 (1)少,shǎo 释义 1.数量小(跟“多”相对)。2.缺乏。3.欠。4.丢失;遗失。 shào 释义 1.年纪轻(跟“老”相对)。2.指年轻人。3.少爷。4.军衔在同级中较低的。 很少:hěn shǎo,稀缺,不多,罕见。 少年:shào nián,指年龄在十岁上下到十五六岁阶段的人。 (2)要,yào 释义 1.重要。2.纲领;重要的内容。3.想;希望。4.索取。5.请求。6.需
要。7.应该。8.将要;快要。9.表示估计、比较。10.表示做某事的决心。 yāo 释义 1.求。2.胁迫。 要:yào,想;希望。 要求:yāo qiú,所提出的具体愿望或条件。 3. 把词语补充完整,并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①左顾( )盼 ②面如( )色 ③通情( )理 ④志存高( ) ⑤随遇而( ) ⑥视( )如归 (1)少年周恩来______,胸怀博大,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2)老师没有随意惩罚我,而是心平气和地跟我讲道理,她真是个______的好老师。 【答案】 ①. 右 ②. 土 ③. 达 ④. 远 ⑤. 安 ⑥. 死 ⑦. 志存 高远 ⑧. 通情达理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补充词语、选词填空。 左顾右盼:指向左右两边看。形容得意、犹豫等神态。 面如土色:意思 是脸色呈灰白色,形容惊恐至极。 通情达理:形容很懂道理,说话、做事合情合理。 志存高远:意思是追求远大的理想、事业上的抱负。 随遇而安:意思是处于各种环境都能满足。 视死如归:形容人勇敢不怕死。 (1)根据词义和语境可知少年周恩来追求远大的理想,胸怀博大,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 读书”。选择“志存高远”。 (2)根据词义和语境可知老师做事合情合理,选择“通情达理”。 4. 选词填空。 鼓舞 鼓动 鼓励 (1)小华自己不想上课,还( )他的同桌和他一起逃课。 (2)在老师的( )下,我终于弄清楚了这个解题方法。 (3)这次战斗的胜利,极大地( )了我军的士气。 【答案】 ①. 鼓动 ②. 鼓励 ③. 鼓舞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近义词辨析及填空。
鼓舞:鼓动;激发。 鼓动:以言语或行为激励他人使有所行动。 鼓励:指激发,勉励,也指振作精神。 (1)小华自己不想上课,原本是一个人的事,但还做了什么事情呢,怂恿他的同桌一起逃 课。应选“鼓动”。 (2)结合语境,“我终于弄清楚了”可见这个问题一开始把“我”难倒了,遇到问题难免有 畏难情绪,但多亏了老师的勉励、帮助。应选“鼓励”。 (3)这里写的是关于“战斗”的场面,“战斗”要有“士气”,“士气”需要“激发”。应选 “鼓舞”。 五、选择题。 5. 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组是( ) A. 宽阔 严励 博斗 B. 柔和 敬佩 联系 C. 殷切 况且 管理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形近字辨析。 A.严励——严厉,博斗——搏斗。 故选 A。 6. 下列句子用来比喻“人或事物各有优缺点,彼此都有可取之处”这个意思的是( ) A. 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B.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C.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成语和名言警句的理解。 A.“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意思是赶不上前面的,却超过了后面的。 B.“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意思是人不是一生下来就懂得知识和道理,谁能没有 疑惑? C.“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意思是尺比寸长,但和比尺更长的东西相比,就显得短了;寸
比尺短,但和比寸更短的东西相比,就显得长了。比喻人或事物各有优缺点,彼此都有可取 之处。 故选 C。 7. 下列句子中没有用到修辞手法的是( ) A. 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 B. 这道题我好像不会做,所以得去问问老师。 C. 是谁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修辞手法的理解。 A.“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赋予了蟋蟀人格化,写出了蟋蟀声的美妙动听。是拟人句; B.该句为陈述句; C.有问有答,本句运用的是设问修辞手法; 故选 B。 8.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 ) A. 巨人盘古用自己整个的身体,创造了美丽的世界。 B. 《出塞》和《凉州词》都表达了爱国主义情怀。 C. 《世说新语》中说“王戎早慧”,就是说王戎聪慧得太早了不好。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文化知识的积累。 《世说新语》中说“王戎早慧”,是说王戎小时候很聪明。 故选 C。 9.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三字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爸爸常对我说:“人总是在失败中成长的,做事不要怕栽跟头...”。 B. 李小亮一向争强好胜,什么事都要挑大梁...。 C. 小明上课不认真,答问时答非所问,获得了满堂彩...。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与运用。
A.栽跟头:摔倒;跌倒。比喻失败或丢丑。 B.挑大梁:承担关键的任务,承担对全局有主要作用的工作。比喻起骨干作用。分析可知, 句子形容“做事争强好胜”,故词语使用不正确。 C.满堂彩:指全场鼓掌、一致叫好,是对优秀表演或演讲效果的一种形象比喻和肯定评价。 分析可知,句意为“小明上课回答问题答非所问”,故词语使用不正确。 故选 A。 10. 按要求完成句子。 (1)屋子的内部没什么布置。屋子十分整洁。(用关联词连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 (2)照样子,用动作描写来表现下列词语。 例:快乐 我高兴的一蹦三尺高,爸爸终于答应带我去公园玩啦! 伤心_____________ (3)梅兰芳的民族气节难道不令人敬佩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 (4)我爱看星星。(扩句,至少两处) ________________ (5)蝙蝠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超声波。(用加点的词造句) 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虽然屋子的内部没什么布置,但是屋子十分整洁。 ②. 他听到这个消 息低下了头,拖着沉重的步子走了出去。 ③. 梅兰芳的民族气节令人敬佩。 ④. 夜 晚,我爱看天上密密麻麻的星星。 ⑤. 哥哥一边洗澡,一边唱歌,仿佛正在开演唱会。 【解析】 【详解】(1)本题考查合并句子。 读句子可知两个句子之间是转折的关系,用表示转折的关联词“虽然……但是……”即可。 如:虽然屋子的内部没什么布置,但是屋子十分整洁。 (2)本题考查运用动作描写表现人物的心情。 运用时要注意创设情境,写出最能体现人物的心情的动作。如,伤心:她擦了一下眼泪,愣 了一会儿,又看了看桌上的信,还是不敢相信,猛然站起来跑向屋外。 (3)本题考查改为陈述句。
反问句改陈述句的方法四步法:第一步:有“不”去“不”,没“不”加“不”。将反问句中 的肯定词改为否定词,或将否定词改为肯定词。第二步:去除反问语气词和疑问助词。将反 问句中的反问语气词(怎、怎么、难道等)去掉。将句末的疑问助词(呢、吗等)去掉。第三步: 问号变句号。把句末的问号改为句号。第四步:把句子整理通顺。结合句子,“难道不”“吗” 去掉,问号改为句号,陈述句为:梅兰芳的民族气节令人敬佩。 (4)本题考查扩写句子。 扩写时在句子旁边加上合适的修饰词即可。如:孤独的我爱躺在天台的躺椅上看遥远而寂寥 的星星。 (5)本题考查仿写句子。 读句子可知是用“一边……一边……”造句,如:弟弟一边吃饭,一边看电视。 11. 回顾知识填空。 (1)《夏日绝句》是宋代女词人______创作的,“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透露出借古 讽今的深刻用意。 (2)《出塞》和《凉州词》都是以______为题材的诗歌,其中与《凉州词》里的“醉卧沙场 君莫笑,古来征战几时回”一样,《出塞》中表达战士们作战沙场,久久不能回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 (3)《雪梅》中的“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作者是通过不同感官的认识来评 价的,前者是_____觉方面的,后者______觉方面的。 (4)《王戎不取道旁李》中,王戎不摘李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回 答) 【答案】 ①. 李清照 ②. 至今思项羽 ③. 不肯过江东 ④. 边塞 ⑤. 秦 时明月汉时关 ⑥. 万里长征人未还 ⑦. 视 ⑧. 嗅 ⑨. 树在道边而多子 ⑩. 此必苦李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作家作品以及古诗词的理解背诵默写。 (1)在书写时需要注意“清”、“项”、“肯”的正确书写。 (2)在书写时需要注意“塞”、“秦”、“征”的正确书写。 (3)在书写时需要注意“视”、“嗅”的正确书写。 (4)在书写时需要注意“道”、“而”、“此”、“必”的正确书写。 12. 口语交际。
习近平主席说:“要着力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 样对待环境。”保护环境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请根据要求完成练习。 (1)环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美好的环境可以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在你的周围有 哪些破坏环境的问题?请列举出两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上面列出的两个问题中选一个,说说可以采取哪些措施让环境变得更美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随地乱扔垃圾;排放污水废气 ②. 针对随地乱扔垃圾的问题,我们可 以多开展一些有关保护环境的活动,如讲座、实践活动、交流环保经验等。不仅要养成不乱 扔垃圾的习惯,还要做到看到垃圾将其主动捡拾到垃圾桶内。 【解析】 【详解】(1)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 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周围存在的破坏环境的问题。如:滥砍滥发、浪费资源。 (2)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 选择一个环境问题,说说我们可以采取改变的措施。如:针对浪费资源的问题,我们要做到 房间无人时及时断电;在没有脸盆、水杯、水桶情况下,请控制水龙头开关大小,并及时关 水;见到有浪费资源现象时,请及时制止。 课内阅读。 精卫填海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 于东海。 13. 《精卫填海》是一则_____(童话 神话)故事,你还读过这一类型的故事吗?请列举 一个:___________。 14. 《精卫填海》选自( ) A. 《山海经·北山经》 B. 《三字经》 15. “故为精卫”中“故”的意思是( ) A. 原来的,从前的,旧的 B. 因此 16. 对于“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一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女娃到东海游玩,溺水身亡,再也没有回来。
B. 女娃到东海游玩,沉溺于东海美景不愿返回。 17. 《精卫填海》赞扬了精卫的( )精神。 A. 坚韧、执着 B. 严谨、认真 【答案】13. ①. 神话 ②. 女娲补天 14. A 15. B 16. A 17. A 【解析】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故事类型的理解。 通过日常学习积累,可知《精卫填海》是中国上古神话传说之一。此类型的故事还有后羿射 日、盘古开天辟地、嫦娥奔月、牛郎织女、夸父逐日、大禹治水、哪吒闹海等。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作品出处的积累。 日常积累可知《精卫填海》出自《山海经·北山经》。 故选 A。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文中字词的理解。 根据译文可知“故为精卫”所以化为精卫鸟。其中“故”的意思是所以,因此。 故选 B。 【16 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文语句的翻译。 根据译文“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可知有一次,女娃去东海游玩,溺水身亡,再也没有 回来。 故选 A。 【17 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人物形象的分析。 根据阅读《精卫填海》告诉人们的道理:下定决心去做一件事情,不在乎是否成功,看的是 自己的努力和坚持。精卫填海是古人用来颂扬善良愿望和锲而不舍精神的故事。旧时比喻仇 恨极深,立志报复。后比喻意志坚决,不畏艰难。 故选 A。 【点睛】译文:这其实是炎帝的小女儿,名叫女娃。有一次,女娃去东海游玩,溺水身亡, 再也没有回来,所以化为精卫鸟。经常叼着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东海。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