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生物期中试卷及答案浙教版 B 卷
一、 选择题(每小题 3 分,共 6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图是用木制的厚刻度尺,测量铁块的长度,其中测量方法正确的是(
)
A.
C.
【答案】 B
B.
D.
【解析】A.物体的边线没有与刻度尺的某个整刻度线对齐,故 A 错误;
B.物体的边线与刻度尺的刻度线对齐,且刻度尺与物体边线平行,刻度尺的刻度最大程
度的贴近物体,故 B 正确;
C.木制的刻度尺比较厚,如果刻度尺不贴近物体,那么读出的示数误差会很大,故 C 错
误;
D.刻度尺没有与被测物体的边线平行,故 D 错误。故选 B。
2.某同学出于好奇将示数为 37℃的体温计插入冰水混合物中测量温度,测得的结果是
(
)
A. 示数为 35℃ B. 示数降到 0℃以下
C. 示数为 37℃ D. 温度太低,体温计损坏
【答案】 C
【解析】原来体温计的示数为 37℃,而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 0℃<37℃,根据体温计的特
点可知,这时水银柱不能下降,只能显示原来的 37℃,故 C 正确,而 A、B、D 错误。 故
选 C。
3.用量筒量取溶液,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为 15 毫升;倒出部
分液体后,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 9 毫升。则该学生实际倒出的液体体积(
)
A. 小于 6 毫升
B. 大于 6 毫升 C. 等于 6 毫升 D. 无法确定范围
【答案】 B
【解析】用量筒量取溶液,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为 15 毫升,
这个示数 V1 正确。倒出部分液体后,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 9 毫升,根据“俯视
大仰视小”的规律可知,此时读出的示数肯定偏大,即实际剩余的液体体积 V2 小于 9 毫
升。根据 V=V1-V2 可知,学生实际倒出的液体体积大于:15 毫升-9 毫升=6 毫升,故 B 正
确,而 A、C、D 错误。 故选 B。
4.某校科学研究性学习小组,对与测量有关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其中正确的观点是(
)
A. 测量工具的最小刻度值越小越好
B. 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应迅速
读数
C. 随着科技的进步,有可能完全消除测量误差
D. 体温计因其特殊的结构,可以
离开人体读数
【答案】 D
【解析】A.并不是测量工具的最小刻度值越小越好,只要满足实际需要即可,故 A 错误;
B.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当示数不变时再读数,故 B 错误;
C.随着科技的进步,误差会越来越小,但是误差不会消失,故 C 错误;
D.体温计的液泡上方有一段细小的弯曲,从而使液柱不会自己流回液泡,因此可以离开
人体读数,故 D 正确。 故选 D。
5.用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时,首先要做的是(
)
A. 设计方案
B. 推论
C. 观察 D. 实验
【答案】 C
【解析】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科学观察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以借助各种工
具,观察事物之后,根据观察的现象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和设计实验,搜集证
据,得出结论,故首先要做的是观察,C 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6.下表是显微镜使过程中要达到的目的和所采用的操作,其中能达到目的的操作是
(
)
选项 目的
操作
A 要调换目镜
转动转换器
B 要增加观察到的细胞数目 换用低倍镜
C 要增加视野亮度
将凹面镜换成平面镜
D 要使物象更清晰
调节粗准焦螺旋
A.
B.
C.
D.
A
B
C
D
【答案】 B
【解析】A 要调换物镜,应转动物镜转换器,A 不符合题意;
B、要增加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应该换用低倍镜,B 符合题意;
C、要增加视野亮度,应该用反光镜的凹面镜,C 不符合题意;
D、要使物像更清晰,应该调节细准叫螺旋,D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7.下列说法,最为确切的是(
)
A. 细胞是所有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B. 细胞核内贮存着生物全部的遗传物质
C. 从构成生物体的结构层次上分析,肝属于系统
D. 组织的形成是细胞分化的结果
【答案】 D
【解析】A、病毒是生物,没有细胞结构,因此,除病毒外,细胞是所有生物体结构和功
能的基本单位,A 不符合题意;
B、遗传物质 DNA 主要储存在细胞核内,遗传物质 RNA 在细胞核、细胞质、某些细胞器中
都存在,但以细胞质中的 RNA 量最多,叶绿体和线粒体中也有 RNA,B 不符合题意;
C、一块完整的骨骼肌有结缔组织(肌腱)、肌肉组织、神经组织、上皮组织(血管腔内
表面)构成,因此属于器官,主要以肌肉组织为主,C 不符合题意;
D、细胞分化,使细胞的形态、结构上也逐渐发生了变化,功能也发生了变化,结果就逐
渐形成了不同的组织,D 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8.体温计的玻璃泡与毛细管连接处有一段管径更细的弯管,可以让体温计离开人体,但读数
保持不变,在每次测量前必须将毛细管中的水银甩回到玻璃泡中。一位年轻的护士在忙碌
中用开始已甩过的同一支体温计连续测了甲、乙、丙三人的体温,中途没有将水银甩回玻
璃泡内,结果三人的体温都是 39.5℃,有关三人的真实体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三个人体温都是 39.5℃
B. 甲的体温一定是 39.5℃
C. 乙、丙两人的体温都低于 39.5℃
D. 乙、丙两人的体温都高于 39.5℃
【答案】 B
【解析】在测量甲的体温之前,温度计已经经过甩动,因此甲的体温肯定是准确的,也就
是 39.5℃。而测量乙和丙的体温时没有甩过,且它的示数没有上升,因此他俩的体温应
该不够准确。
故 B 正确,而 A、C、D 错误。 故选 B。
9.如图表示在不同气温下甲动物体温的变化情况,则图中的甲动物最不可能是(
)
A. 鱼 B. 蝙蝠 C. 麻雀 D. 鲸
【答案】 A
【解析】鸟类和哺乳动物,它们的体表大都被毛(羽毛),循环路线有体循环和肺循环,
体内有良好的产热和散热的结构,所以能维持正常的体温,为恒温动物;而鱼类、两栖类、
爬行类,它们的体温随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都属于变温动物。鲸、蝙蝠是哺乳动物,
是恒温动物,猫麻雀是鸟类、是恒温动物,鱼类属于变温动物,因此图中的甲动物最不可
能的是鱼。 故选:A
10.下列四组生物,有一种生物与组内其他生物在结构上有显著差异,这些生物是(
)
①骆驼、蛇、鹰、涡虫
②蝗虫、蜗牛、蜘蛛、蜈蚣
③青霉、酵母菌、病毒、木耳
④松树、梧桐、葡萄、柳树
A. 涡虫、蜘蛛、木耳、柳树
B. 涡虫、蜗牛、病毒、松树
C. 鹰、蜈蚣、青霉、梧桐 D. 骆驼、蝗虫、病毒、葡萄
【答案】 B
【解析】①中不同于其他生物的是涡虫,它是无脊椎动物,其他生物是脊椎动物;②中不
同于其他生物的是蜗牛,它是软体动物,其他生物是节肢动物,③中不同于其他生物的是
病毒,它没有细胞结构,其他生物的细胞有细胞结构,④中不同于其他生物的是松树,它
是裸子植物,其他生物是被子植物,B 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1.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生物多样性是指基因的多样性
B. 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
然保护区
C. 生物多样性是指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D. 为了丰富我国的动植物资源,应大力引进
外来物种
【答案】 B
【解析】AC、生物多样性是指物种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AC 错
误;
B、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
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又叫就地保护,B 正确;
C、某些外来物种的入侵能破坏我国的生态系统,因为外来物种成功入侵我国后,适应当
地环境,又没有天敌控制,大量繁殖后与农作物、水生生物争夺生存的空间、营养物质等,
给农业和水产业以及林业生产带来巨大的破坏作用;使生物种类会迅速减少,破坏了食物
链,影响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因此,外来物种的入侵能破坏我国的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D 错误。 故答案为:B
12.如图为细胞发生一系列变化的示意图,表示细胞分化过程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 D
【解析】图中①②③表示细胞的分裂能力,一个受精卵分裂成多个细胞。④表示细胞的分
化,形成不同的组织。故答案为:D
13.一次“细胞大会”上,人口腔上皮细胞对黄瓜表层果肉细胞说:“老兄,真羡慕你有一身
好盔甲(细胞壁)和一个大泡(液泡)。”黄瓜表层果肉细胞笑道:“老弟,我比你多的何止一
件盔甲和一个大泡。”黄瓜表层果肉细胞比人口腔上皮细胞还多下列结构中的(
)
A. 细胞
膜
体
质
【答案】 B
B. 叶绿
C. 细胞
D. 细胞核
【解析】黄瓜果肉细胞比人口腔上皮细胞多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 故答案为:B
14.某同学制作并观察了动、植物细胞临时装片,据图分析,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 图甲中带黑边的圆圈就是要观察的细胞
B. 图乙是在显微镜下看到的植物细胞
C.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指图丙中①与②放大倍数的乘积
D. 下降显微镜镜筒时,眼睛应注视图丙中的②
【答案】 A
【解析】A、图甲中带黑边的圆圈是气泡,可能是在盖盖玻片时,没有让其一侧先接触玻
片上的水滴,A 错误,符合题意;
B、图乙中观察到的细胞具有细胞壁、液泡,属于植物细胞,B 正确,不符合题意;
C、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放大倍数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即图丙中①与②放大倍
数的乘积,C 正确,不符合题意;D、 下降显微镜镜筒时,眼睛应注视图丙中的物镜,防
止镜头压碎玻片标本,D 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5.下列几种测量方法:①为了测 1 张纸的厚度,先用刻度尺测出 100 张纸的厚度,然后算
出 1 张纸的厚度:②为了测量小石块的体积,先用量简测出适量水的体积,再测出水和小
石块的总体积,然后算出小石块的体积:③为了测量一枚大头针的质量,先用天平称出
50 枚大头针的质量,然后算出一枚大头针的质量。和①方法同类的有(
)
A. 只有
②
③
是
【答案】 A
B. 只有
C. ②和③都
D. 都不是
【解析】为了测 1 张纸的厚度,先用刻度尺测出 100 张纸的厚度,然后算出 1 张纸的厚度,
使用的“累积法”。 ②了测量小石块的体积,先用量筒测出适量水的体积,再测出水和小
石块的总体积,然后算出小石块的体积,使用了“等量替换法”;
③为了测量一枚大头针的质量,先用天平称出 50 枚大头针的质量,然后算出一枚大头针
的质量,使用了“累积法”。
因此与①方法相同的只有②。 故选 A。
16.(浙江初一期中)如果在载玻片上写一个字如图甲所示,怎样才能使显微镜下观察的图
像变成图乙(
)
A.将载玻片顺时针转动 90°
B.将载玻片向左上角移动
C.将载玻片逆时针转动 90°
D.将载玻片向右下角移动
【答案】C
【解析】
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
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如我们向右移动玻片标本,而在显微镜内看到的物像则
是向左移动的。图中乙视野中的物象头朝右方,是图甲旋转 90°后得到的物像。因此如图
甲将载玻片逆时针转动 90°使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图象变成如图乙所示,故选 C。
17.如果用下图表示各种概念之间的关系,下列选项中与图示相符的是
选
项
A
B
C
D
1
2
3
4
被子植物
裸子植物 蕨类植物 藻类植物
纲
门
目
种
植物体
植物器官 植物组织 细胞
人体系统
器官
上皮组织 肌肉组织
A.A
B.B
C.C
D.D
【答案】C
【解析】
A、1 被子植物和 2 裸子植物同属于种子植物,,3 双子叶植物和 4 单子叶植物同属于种子植
物,不正确;
B、界、门、纲、目、科、属、种,因此不正确;
C、4 细胞构成 3 组织,3 组织构成 2 器官,2 器官构成 1 植物体,是包含关系,因此此选项
正确;
D、人和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因此不正确。
故选 C。
18.(浙江初一期中)“热胀冷缩”现象描述的是物体(
)
A.温度高时,分子间隙大
B.温度高时,分子体积大
C.温度低时,分子间隙大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答案】A
【解析】
热胀冷缩的现象是由于微粒间的空隙发生了变化,分子间的空隙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随
着温度的降低而减小,但分子体积不变,故 BCD 错误,A 正确。故选 A.
19.建兰科技兴趣小组的同学上网调查了解各种动物,网上关于这些动物说法错误的是( )
A.牛蛙属于两栖动物,它的幼体和成体都能水陆两栖
B.家兔属于哺乳动物,其体温恒定
C.鸭嘴兽属于脊椎动物,胚胎发育方式为卵胎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