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 年福建泉州晋江市六年级上册期末语文试卷及答
案(部编版)
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
选择题。(单选,请将正确答案对应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是哪一项(
)
A. 曝.晒(pù)
B. 叱咤.(chà)
C. 绷.着脸(bēng)
D. 一哄.而
散(hōng)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
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等的区别。
B.叱咤(chà)——(zhà)。
C.绷着脸(bēng)——(běng)。
D.一哄而散(hōng)——(hòng)。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是哪一项(
)
A. 自作自受
体态幽雅
B. 不拘一格
一语中的
C. 别出心载
跌跌撞撞
D. 戛然而至
一曝十寒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了学生辨析错别字的能力。
根据平时所学生字及平时的积累,结合具体语境,对每个词中的字进行分析完成即可。
A.体态幽雅——体态优雅:人体的姿态非常优美高雅。
C.别出心载——别出心裁:表示与众不同的新观念或办法。用来形容诗文、美术、建筑等的
构思设想独具一格,与众不同。
D.戛然而至——戛然而止:形容突然停止的样子。
3. 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的正确意思是哪一项(
)
我素.不知道天下有这许多新鲜事。
A. 本来的,原有的
B. 素来,向来
C. 蔬菜、瓜果等食物
D. 颜色单
纯,不艳丽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字义的辨析。
“我素不知道天下有这许多新鲜事”出自课文《少年闰土》。“素”是向来的意思,“新鲜
事”是指闰土对“我”讲的那许多关于农村、海边的事,这些事“我”从来都不知道,所以
感到很新鲜。故选 B。
4. 在“祭”中,右上的“又”表示手,左上的“斜月”可能是下面的哪一项(
)
B. 夕阳
C. 礼
D. 肉
A. 傍晚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汉字的理解。
“祭”字是会意字。甲骨文字形中左边是牲肉;右边是“又”(指手);中间像祭桌。表示
以手持肉祭祀神灵。古人杀牲,一是为自己吃,再就是常把牲肉放在祭台上,“祭”字就是
有酒肉的祭祀,即牲祭。所以“祭”字左上的“斜月”表示肉。选 D。
5. 下列词语中“知”字的意思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哪一项(
)
A. 真知灼见
B. 迷途知返
C. 不知所措
D. 明知故
犯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多义字的辨析。
A.真知灼见:正确而透彻的见解。知:知识。
B.迷途知返:迷失道路后,知道再返回来。比喻犯了错误后,知道改正。知:知道。
C.不知所措: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处境为难或心神慌乱。知:知道。
D.明知故犯:明明知道不对,却故意违犯。知:知道。
6. 下列句子朗读节类停顿不恰当...的是哪一项(
)
A. 处士/笑/而然之
B. 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C. 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D. 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句子节奏划分。
划分节奏时应联系句意,根据主、谓、宾来划分;句首发语词、关联词语后面要有停顿;利
用对文意的理解来确定停顿。划好之后再仔细地读一读,看是否顺口、顺畅,意义是否相对
完整。
A.正确。“处士笑而然之”出自宋代苏轼的《书戴嵩画牛》,意思是杜处士笑了笑,认为牧
童的话是对的。
B.有误。“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出自《伯牙鼓琴》,意思是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自己为
他弹琴的人了。正确划分为: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C.正确。“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出自《伯牙鼓琴》,意思是弹得真好,仿佛看到了
汪洋的江海。
D.正确。“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出自宋代苏轼的《书戴嵩画牛》,意思是牛在互
相争斗时,力量用在角上,尾巴夹在两条后腿中间。
7. 填在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是哪一项?(
)
春联,是文学殿堂里的一朵奇葩,它发自千人之心,出自万人之手,人们各展其才,各显千
秋,
如大江东去,
如小桥流水,
如旭日喷薄,
似风拂杨柳。
A. 粗犷
细腻
豪放
婉约
B. 豪放
婉约
粗犷
细腻
C. 粗犷
婉约
豪放
细腻
D. 豪放
细腻
粗犷
婉约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选词填空。
选词填空应该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语境选词填空,使句中表达更准确。
粗犷:粗野;粗鲁。
豪放:雄豪奔放,也指气魄大而不拘小节,也指处理事情果断有魄力。
细腻:主要指细致光滑,也可用来形容描写、表演等细致入微。
婉约:形容委婉含蓄。
本题中“大江东去”出自于豪放派词人苏轼之词,意思是长江的水往东奔流而去,前面应填
入“豪放”;“小桥流水”是对婉约的注解,意思是指的就是小桥下的水涓涓的流着,前面
应填入“婉约”;“旭日喷薄”意思是太阳出现时气势壮盛,给人以宏大、粗犷之感,前面
应填入“粗犷”;“风拂杨柳”意思是风轻轻地吹拂着杨柳,给人以细腻、温柔之感,前面
应填入“细腻”。故选 B。
8. 对“小鸟唱歌”进行扩句,不会..改变原意的是哪一项(
)
A. 一只小鸟一边飞一边唱歌。
B. 小鸟不仅美丽,还会唱歌。
C. 小鸟唱歌的声音非常动听。
D. 枝头上的小鸟欢快地唱歌。
【答案】D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扩写句子。
扩句就是给简短的句子(句子主干)加上修饰的成分,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加生动。
本题可在“小鸟”前面加上修饰词,“什么样的”小鸟,还可以在“唱歌”前面加上修饰词,
“怎样地”唱歌。所以扩句为“枝头上的小鸟欢快地唱歌”不会改变句子原意。
A.本题不仅说小鸟唱歌,还说了小鸟在飞。
B.本题不仅说小鸟唱歌,还说了小鸟非常美丽。
C.本题说的是小鸟的歌声,不是说小鸟唱歌怎么样。
9. 下列句中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 在激烈的 100 米短跑比赛中,志强同学奋力奔跑拔得头筹。
B. 疫情面前,医护工作者赴汤蹈火赶往疫区,他们是最美“逆行者”。
C. 救火英雄死得其所,他们用血肉之躯保护人们的生命安全。
D. 运动场上一位同学意外骨折,这种司空见惯的事情应引起大家注意。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成语的运用,做该题可从成语的感情色彩、搞错对象合望文生义几方
面考虑,然后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看成语运用得是否恰当。
A.拔得头筹:指的是比赛中取得冠军第一名。符合语境。
B.赴汤蹈火:喻不避艰险,奋勇向前。符合语境。
C.死得其所:指死得有价值,有意义。符合语境。
D.司空见惯:指某事常见,不足为奇。句子写的是一位同学意外骨折,不是常见的事,不
符合语境。
10. 对下面这段文字概括最恰当的是哪一项(
)
在今天的商业世界中,供过于求是普遍现象。为了说服顾客购买自己的产品,大规模竞争就
在同类商品的生产企业之间展开了,他们得经常设法向消费者提醒自己的产品的名字和优等
的质量,这就需要广告。
A. 广告是商业世界的必然产物。
B. 各商家之间用广告开展竞争。
C. 广告就是要说服顾客买东西。
D. 广告是经济活动中供过于求的产
物。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段内容的理解与概括。
文段文中第一句话说明当今商业界供过于求是普遍现象。紧接着介绍广告的诞生。因此,本
文主要说明的是经济活动中供过于求从而产生了广告。所以可概括为“广告是经济活动中供
过于求的产物”。故选 D。
A 项“商业世界”扩大了范围。
BC 两项都是表面现象的表述,并非对该文段的概括。
11. 阅读下面的文字,请你选择恰当的下联。(
)
在福州三坊七巷中的衣锦坊中有一座郑氏宅院,院子里保留着福州城内唯一流传至今的水上
戏台,其设计精美,意境雅致。夜晚听戏,更以隔水听音的效果为人们所称道。
上联:春暖华堂人衣锦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管竹琴弦乐齐鸣 B. 月明水榭客听歌
C. 婉转莺歌凌紫烟 D. 千秋雅调遥相闻
【答案】B
【解析】
【详解】考查对联。对联上下联要求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字数相同,结构相同,
是中文语言的独特的艺术形式。春暖对月明,华堂对水榭,上联中的“衣”是动词,下联也
要用动词,故 B 项最符合题意。
12. 将下列句子插入段落合适的位置是(
)
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始终是一个谁都离不开谁的共同体,中华儿女从来荣光一起分享,困难
共同面对,责任互相承担。
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饱含浓浓的家国情怀,每每听之总令人心潮激荡。
②千千万万个“我”构成的“我们”,代表着团结,象征着力量,也意味着命运与共、荣辱
与共、责任与共。
③面对新冠肺炎这个共同的敌人,没有谁能独善其身、置身事外,人不分老幼,地不分南北,
我们都是战“疫”者。
④能不能顾全大局、维护全局,形成同心同德、共克时艰的“战局”,我们互有责任……
A. ①之前
B. ①②之间
C. ②③之间
D. ③④之
间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句子的衔接与连贯。阅读句子可知,这句话前半句讲中华民族,可以承接
①的“家国情怀”;后半句讲中华儿女,可以连接第②的千千万万个“我”构成的“我们”,
所以它应该放在①②之间。
13. 根据平时积累填空。
(1)这学期,很多个性鲜明的人物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____________的桑娜,
_____________的邱少云,____________的贝多芬……最令我敬佩的是___________的鲁迅先
生。鲁迅先生用手中的笔为武器,唤起人民与黑暗的旧社会抗争的勇气,代表作有
《________》、《________》。
(2)①《论语》中有一句话:“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这里的“五谷”通常指: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有人唱歌不好听,会说自己“五音不全”,“五音”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3)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重要讲话中引用朱嘉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过这样一句美妙的诗来表达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 70 年奋斗,我们的人民共和国茁
壮成长,正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东方。
(4)夜晚,漫步在乡间的小路上、扑面而来漫山遍野的稻花香,群蛙在稻田里齐声喧嚷,
让我不禁吟诵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行走在黄河边,黄河一往无前的
气势震撼人心,我不禁想起《浪淘沙》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乐于助人
⑥. 彷徨
⑦. 稻
⑧. 黍
⑨. 稷
②. 不怕牺牲
③. 琴艺高超
④. 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⑩. 麦 ⑪. 菽 ⑫. 宫 ⑬.
商 ⑭. 角 ⑮. 徵 ⑯. 羽 ⑰. 等闲识得东风面 ⑱. 万紫千红总是春
⑲. 稻花香里说丰年 ⑳. 听取蛙声一片
㉑. 九曲黄河万里沙
㉒. 浪淘风簸自
⑤. 呐喊
天涯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课文内容的积累与运用。
(1)课文《穷人》记叙了一个寒风呼啸的夜晚,桑娜与丈夫主动收养已故邻居西蒙的两个
孤儿的事情,真实地反映了沙俄专制制度下穷人的悲惨生活,赞美了以桑娜和渔夫为代表的
“穷人”淳朴善良、乐于助人的高尚品质。
课文《我的战友邱少云》记叙了邱少云在执行潜伏任务时,潜伏的地方被敌人炮火打着,自
己被燃烧了起来,但为了整个战斗的胜利,他一动不动,在烈火中牺牲的经过,歌颂了邱少
云烈士顾全大局,遵守纪律,不惜牺牲自己的崇高革命精神。
课文《月光曲》讲述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因同情穷鞋匠兄妹而为他们弹琴,有感于盲姑
娘对音乐的痴迷而即兴创作《月光曲》的传奇故事,表现了贝多芬卓越的音乐才华和高超的
琴技以及他对贫苦人民的同情。
课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通过回忆伯父鲁迅先生生前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几件事以及
他给“我” 的教益,说明了鲁迅先生是一个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的人。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无比怀念、热爱与敬仰之情。
鲁迅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字豫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
革命家、教育家、民主战士,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代表
作有《呐喊》、《彷徨》、《朝花夕拾》、《野草》等。
(2)①“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中“四体”指人的两手两足,“五谷”通常指稻、黍、
稷、麦、菽。指不参加劳动,不能辨别五谷。形容脱离生产劳动,缺乏生产知识。
②“五音不全”的意思是指唱歌时有人唱得不搭调,常常走音。“五音”指:宫、商、角、
徵、羽。
(3)“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出自宋代朱熹的《春日》,意思是谁都可以看
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4)“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出自宋代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意思是田里稻花飘香,蛙声阵阵,似乎在告诉人们今年是一个丰收年。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出自唐代刘禹锡的《浪淘沙》,意思是万里黄河弯
弯曲曲挟带着泥沙,波涛滚滚如巨风掀簸来自天涯。
第二部分 阅读与理解
阅读下面四则材料、完成题目。(选择题均为单选)
阅读下列非连续性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请根据图片和文字解释,了解“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