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22-2023学年辽宁省沈阳市浑南区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试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15页
第2页 / 共15页
第3页 / 共15页
第4页 / 共15页
第5页 / 共15页
第6页 / 共15页
第7页 / 共15页
第8页 / 共15页
资料共15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22-2023 学年辽宁省沈阳市浑南区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 试题及答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12 O-16 Ca-40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 15 分) (本部分包括 13 道小题,1~11 小题,每题 1 分;12、13 小题,每题 2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 最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 1. 下列典故中,主要体现化学变化的是( A. 火烧赤壁 成针 B. 刻舟求剑 ) 【答案】A 【解析】 C. 司马光砸缸 D. 铁杵磨 【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化学变 化的本质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 【详解】A、物质燃烧的过程会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刻舟求剑只是物质的形状 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司马光砸缸只是将水缸砸破,物质的形 状发生了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铁杵磨成针是将其磨细,没有新物质 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 A。 2. 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干燥空气中含有少量的杂质 B. 二氧化碳是一种空气污染物 C. 氮气充入食品包装中可以延长食品的保存期限 D. 通常情况下,空气中各种成分的含量保持相对稳定 【答案】B 【解析】 【详解】A、干燥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等,该选项说法正确; B、二氧化碳不属于空气污染物,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可用作食品保护气,该选项说法正确; D、通常情况下,空气中各种成分的含量保持相对稳定,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 B。 3. 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鱼能在水中生活,证明氧气易溶于水 B. 红磷可以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C. 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
D. 植物的光合作用是空气中氧气的主要来源 【答案】D 【解析】 【详解】A、鱼能在水中生活,证明水中溶有一定量的氧气,氧气不易溶于水不能证明氧气 易溶于水,错误; B、红磷可以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错误; C、铁丝在空气中只能烧的通红,错误; D、植物的光合作用是空气中氧气的主要来源,正确。 故选 D。 4. 下列产品的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无关的是 A. 加碘食盐 B. 无磷洗衣粉 C. 无铅汽油 D. 无氟冰 箱 【答案】A 【解析】 【详解】A.加碘食盐,与人体健康有关系,与环境保护无关。 B.使用无磷洗衣粉不会污染水,所以与环境保护有关。 C.无铅汽油的使用可以减少空气的污染,所以与环境保护有关。 D.无氟冰箱的使用可以减少空气的污染,所以与环境保护有关。 故选:A。 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镁条燃烧时,产生耀眼的白光,同时生成一种黑色粉末状物质 B. 加入二氧化锰能使氯酸钾分解放出的氧气总量增加 C. 面粉、蔗糖灼烧后都变成黑色,说明它们是相同的物质 D. 加热碳酸氢铵时,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同时管壁出现小水珠 【答案】D 【解析】 【详解】A、镁条燃烧,产生耀眼的白光,同时生成一种白色粉末状固体,故选项错误; B、二氧化锰是氯酸钾的催化剂,催化剂只是改变反应的速率,对反应的生成物及生成物的 量都没有影响,故选项错误; C、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面粉、蔗糖灼烧后都变成炭黑,是化学变化,说明它们 都含有碳元素,但二者不是相同的物质,故选项错误; D、碳酸氢铵加热后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水和二氧化碳,所以会闻到有刺激性气味的 气体,看到管壁出现小水珠,故选项正确; 故选 D。
6. 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证。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加入固体粉末 B. 读取液体体积 加热液体物质 D. 倾倒液体物 A. C. 质 【答案】B 【解析】 【详解】A、固体药品的取用:粉末需匙或纸槽,颗粒则用镊子夹。试管横拿送药入,慢慢 直立药落底,故选项 A 正确;B、定量液体的取用(用量筒):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 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故选项 B 错误;C、加热液体的量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 1/3,否则 加热时液体可能溅出;故选项 C 正确;D、液体药品的取用:取下瓶盖,倒放在桌上,(以免 药品被污染).标签应向着手心,(以免残留液流下而腐蚀标签),拿起试剂瓶,将瓶口紧靠 试管口边缘,缓缓地注入试剂,倾注完毕,盖上瓶盖,标签向外,放回原处,故选项 D 正确。 故选 B。 7. 下列关于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A. 浓氨水挥发——氨分子不断运动 B. 温度计内汞柱液面上升——汞原子体积变大 C. 氢气燃烧生成水——分子种类改变 D. 干冰升华——二氧化碳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答案】B 【解析】 【详解】A、浓氨水挥发——氨分子不断运动,正确;B、温度计内汞柱液面上升——汞原子 间隔变大,错误;C、氢气燃烧生成水——分子种类改变,由氢分子和氧分子变成了水分子, 正确;D、干冰升华——二氧化碳分子间的间隔变大,正确。故选 B。 8. 下列物质化学式的读法和写法都正确的是 A. 碳酸钠 NaCO3 B. 四氧化三铁 O4Fe3 C. 二氧化一碳 CO2 D. 三氧化 硫 SO3 【答案】D
【解析】 【详解】A、碳酸钠由钠离子与碳酸根离子构成,其中钠元素的化合价为+1 价,碳酸根的化 合价为-2 价,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则碳酸钠的化学式写为 Na2CO3, 选项错误; B、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正常的化合物,书写化学式时,金属元素符号写在前,非金属元 素符合写在后,则四氧化三铁的化学式写为 Fe3O4,选项错误; C、由氧化物的命名方法可知, CO2 命名为二氧化碳,选项错误; D、由氧化物的命名方法可知, SO3 命名为三氧化硫,选项正确,故选 D。 9. 下列方法能鉴别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 3 瓶气体的是 A. 闻气味 B.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C. 观察颜色 D. 将集气瓶倒扣在水中 【答案】B 【解析】 【详解】A、空气、氧气、二氧化碳都是无味的,闻气味无法鉴别,故 A 错误; B、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中,木条无明显变化的是空气;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木 条燃烧更旺的是氧气,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的是二氧化碳,故 B 正确; C、空气、氧气、二氧化碳都是无色的,观察颜色无法鉴别,故 C 错误; D、空气、氧气不易溶于水,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将集气瓶倒扣在水中,有水进入的集气瓶 中是二氧化碳,其余两个现象不明显,无法鉴别,故 D 错误。 故选 B。 10. 我国科学家发现,有一种被称为亚硒酸钠的物质能消除加速人体衰老的活性氧。亚硒酸 钠由钠、硒、氧三种元素组成,其中硒元素(Se)为+4 价,氧元素为—2 价,则亚硒酸钠的 化学式为 A. NaSeO3 【答案】C 【解析】 B. Na2SeO2 C. Na2SeO3 D. Na2SeO4 【详解】A、由于钠元素化合价为+1 价,氧元素化合价为-2 价,设 NaSeO3 中硒元素化合价 为 x,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知,则+1+x+(-2)×3=0,解得 x=+5, 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设 Na2SeO2 中硒元素化合价为 y,则(+1)×2+y+(-2)×2=0,解得 y=+2,该选项不符
合题意; C、设 Na2SeO3 中硒元素化合价为 z,则(+1)×2+z+(-2)×3=0,解得 z=+4,该选项符合 题意; D、设 Na2SeO4 中硒元素化合价为 a,则(+1)×2+a+(-2)×4=0,解得 a=+6,该选项不符 合题意。 故选 C。 11. 民间常用川乌、草乌泡制药酒。川乌、草乌含有少量乌头碱(化学式为 C34H47NO11)。下 列关于乌头碱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乌头碱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B. 乌头碱分子中 C、H 原子个数比为 12:1 C. 每个乌头碱分子由 93 个原子构成 D. 乌头碱在空气中充分燃烧只生成 CO2 和 H2O 【答案】C 【解析】 【详解】A、乌头碱是由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组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 B、一个乌头碱分子由 34 个碳原子、47 个氢原子、1 个氮原子和 11 个氧原子构成,乌头碱 分子中 C、H 原子个数比为 34:47,故选项说法错误; C、一个乌头碱分子由 34 个碳原子、47 个氢原子、1 个氮原子和 11 个氧原子构成,每个乌 头碱分子由 93 个原子构成,故选项说法正确; D、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乌头碱在空气中充分燃烧除了生成 CO2 和 H2O, 还生成含氮元素的物质,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 C。 12. 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 部分结冰的蒸馏水 B. 高锰酸钾加热完全分解后的固体 剩余物 C. 从空气中分离出来的稀有气体 D. 经过沉淀、过滤后得到的矿泉水 【答案】A 【解析】 【详解】A、部分结冰的蒸馏水中只有水,属于纯净物,故 A 正确; B、高锰酸钾加热完全分解后的固体剩余物是锰酸钾和二氧化锰,属于混合物,故 B 错误; C、从空气中分离出来的稀有气体中有氦、氖、氩、氪、氙等气体,属于混合物,故 C 错误; D、经过沉淀、过滤后得到的矿泉水中有矿物质和水,属于混合物,故 D 错误。故选 A。 13. 实验室用双氧水制氧气和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二氧化碳相比较,正确的是 A. 反应都需要加热
B. 反应原理都是分解反应 C. 所用药品的状态不同 D. 都能用向上排空气集气法收集 【答案】D 【解析】 【详解】A、双氧水常温下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之下可以生成氧气,而大理石和稀盐酸反 应也是常温下进行的,不需要加热,故 A 说法错误; B、大理石和稀盐酸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故 B 说法错误; C、双氧水为液体,而二氧化锰为固体,是固液反应;而大理石是固体,盐酸是液体,该反 应也是固液反应,故 C 说法错误; D、二氧化碳、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都大,都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 D 说法正确。 故选 D。 14. 钙是维持人体正常功能所必须的元素。下图是某品牌补钙剂说明书的部分内容。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 50 分) 请根据图示中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用化学符号表示: ①硫酸铜(CuSO4)中的阴离子______; ②标出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______。 (2)说明书中“钙 280mg”,这里的钙指的是______(填“原子”、“分子”或“元素”)。 (3)碳酸钙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 (4)每片钙片中含碳酸钙的质量为______mg。 (5)贮藏这种补钙剂时,要“置阴凉干燥处”,说明该产品的性质是______(写 1 条)。 【答案】(1) ①. 2 4SO  ②. 2  OMg (2)元素 (3)40% (4)700 (5)易分解 【解析】 【小问 1 详解】
①硫酸铜中的阴离子是硫酸根离子,符号为: 2 4SO  。 ②氧化镁中,氧元素化合价为-2,所以镁元素化合价为+2,化合价应标注在化学式中元素正 上方,故符号为: 2  OMg 。 【小问 2 详解】 物质由元素组成,说明书中的钙指的是元素。 【小问 3 详解】 碳酸钙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小问 4 详解】 40  40 12 16 3    100% 40%  。 每片钙片中含碳酸钙的质量为: 280 mg 40%  700 mg 。 【小问 5 详解】 因为要“置阴凉干燥处”,所以说明该钙片易潮,易分解。 15. 水是生命之源,人类的日常生活与工农业生产都离不开水。 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 1 所示,通电一段时间后,玻璃管 a 内收集的气体为______,该反应的文字表达 式是______。 (2)图 1 所示实验说明了水是由______组成的。 (3)图 2 是净化天然水的简易装置,下面分析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 A. 能杀菌消毒 C. 能把硬水变为软水 B. 能得到纯净水 D. 能使天然水变得无色澄清 (4)过滤是一种常用的分离混合物的方法,实验室中常用______做过滤层。 (5)小刚同学取少量浑浊的河水倒入烧杯中,先加入少量的明矾搅拌溶解,静置一段时间
后,按图 3 所示进行过滤。加明矾的作用是______;图 3 中缺少的一种仪器是______,其作 用是______。 (6)爱护水资源是全人类的责任,每个社会公民都应该做的是______(写出 1 条)。 【答案】(1) ①. 氢气 ②. 水 通电 氧气+氢气 (2)氢元素和氧元素 (3)D (4)滤纸 (5) ①. 吸附水中较大的不溶性杂质 ②. 玻璃棒 ③. 引流 (6)节约用水 【解析】 【小问 1 详解】 根据图 1 信息,a 管中产生的气体量明显比 b 管中气体量大,电解水实验时,产生氢气的体 积与氧气的体积比是 2:1,所以 a 管中产生的是氢气,b 管中产生的是氧气;电解水的文字 表达式为水 通电 氧气+氢气; 【小问 2 详解】 电解水实验只产生氢气和氧气,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 素组成的; 【小问 3 详解】 A、净水器中物质主要过滤河水中的不溶性固体及色素,均不能起到消毒杀菌的作用,故 A 不正确; B、净水器中物质只能除去不溶性固体杂质和色素,不能除去可溶性杂质,故 B 不正确; C、净水器中物质不能降低水中钙、镁离子含量,不能把硬水变为软水,故 C 不正确; D、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净水器中活性炭主要用于吸附水有异味的杂质和色素,过滤掉水中 的不溶性杂质,使天然水变得无色澄清,故 D 正确; 故选 D; 【小问 4 详解】 实验室中常用滤纸做过滤层; 【小问 5 详解】 明矾具有吸附性,加明矾的作用是吸附水中较大的不溶性杂质;图 3 中缺少的一种仪器是玻 璃棒,在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小问 6 详解】 爱护水资源是全人类的责任,每个社会公民都应该做的是节约用水(答案合理即可)。 16. 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我们来探索物质构成的奥秘。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