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年辽宁省阜新市中考化学真题及答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Zn-65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 18 个小题,1-10 小题每题 1 分,11-18 小题每题 2 分,共 26 分。每
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食物腐烂
B. 石蜡熔化
C. 冰雪消融
D. 玻璃破
碎
【答案】A
【解析】
【详解】A、食物腐烂有菌类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 A 正确;
B、石蜡熔化是由固态变为液态,只是状态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 B
错误;
C、冰雪消融是由固态变为液态,只是状态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 C
错误;
D、玻璃破碎,只是形状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 D 错误。
故选:A。
2. 下列元素中,人体摄入过低会引起贫血的是
B. 碘
C. 锌
D. 钙
A. 铁
【答案】A
【解析】
【详解】A、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主要元素,缺铁会患贫血,故 A 正确;B、碘是合成甲状腺
激素的主要元素,缺乏或过量会患甲状腺肿,故 B 错误;C、锌影响人的生长和发育,缺乏
会引起食欲不振,生长迟缓,发育不良,故 C 错误;D、钙是构成骨骼和牙齿的主要成分,
它使骨骼和牙齿有坚硬的结构支架,缺乏时幼儿和青少年患佝偻病,老年人患骨质疏松,故
D 错误。故选 A。
3. 花园外,可以闻到花香,原因是
A. 分子体积很小
C. 分子之间有间隙
【答案】B
【解析】
【分析】
B. 分子在不断运动
D. 分子由原子构成
【详解】花园外就能闻到花香是由于花香的分子在不断的运动,运动到人的鼻腔里时就能闻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到花的香味了。故选 B。
4. 通过实验测定,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约占 78%的是
B. 氮气
C. 二氧化碳
D. 稀有气
A. 氧气
体
【答案】B
【解析】
【详解】氮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78%,氧气约占 21%,稀有气体约占 0.94%,二氧化碳约占 0.03%,
故选 B。
5. 尿素[CO(NH2)2]有促进植物茎、叶生长茂盛,叶色浓绿的作用。尿素属于
B. 磷肥
C. 钾肥
D. 复合肥
A. 氮肥
【答案】A
【解析】
【详解】尿素中含有氮、磷、钾三种营养元素中的氮元素,属于氮肥,故选项 B、C、D 错误,
选项 A 正确;
故选:A。
6.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说“人就像一粒种子,要做一粒好的种子”。水稻种子的主要成分是
淀粉,淀粉属于
A. 蛋白质
【答案】B
【解析】
B. 糖类
C. 油脂
D. 维生素
【详解】淀粉属于糖类,故选 B。
7. 如图是硫分别在空气和氧气里燃烧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集气瓶里的水可以用少量的细沙代替
B. 硫在空气里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C. 硫在空气和氧气里燃烧的生成物不同
D. 硫在氧气里燃烧比在空气里燃烧要剧烈
【答案】D
【解析】
【详解】A、硫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硫,集气瓶里的水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硫,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防止污染空气,细沙无法吸收二氧化硫,不能用细沙代替水,错误;
B、硫在空气硫在空气里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在氧气里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错误;
C、硫在空气和氧气里燃烧都是生成二氧化硫,生成物相同,错误;
D、氧气有助燃性,氧气浓度越大,燃烧越剧烈,硫在氧气里燃烧比在空气里燃烧要剧烈,
正确。
故选 D。
8. “垃圾是一种放错地方的资源”。垃圾的分类回收既可以节约资源又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
染。含铅、镍、镉、汞的废旧电池属于
A. 有害垃圾
B. 其他垃圾
C. 可回收垃圾
D. 厨余垃
圾
【答案】A
【解析】
【详解】废旧电池中含铅、镍、镉、汞等金属,人若摄入汞,会损坏中枢神经系统,废旧电
池若填埋处理,废旧电池中的有害物质就会进入土壤、水体,对环境造成污染,故废旧电池
属于有害垃圾。
故选 A。
9. 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民间有挂艾草的习俗。艾草中含有丰富的黄酮素(C15H10O2),
其药用价值非常高。下列关于黄酮素说法正确的是
A. 黄酮素分子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B. 黄酮素由 15 个碳原子、10 个氢原子和 2 个氧原子构成
C. 黄酮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222g
D. 黄酮素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4.5%
【答案】D
【解析】
【详解】A、黄酮素分子是由碳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黄酮素是由碳、氢、氧三种
元素组成的,选项说法错误;
B、黄酮素是由黄酮素分子构成的,每个黄酮素分子是由 15 个碳原子、10 个氢原子和 2 个
氧原子构成,选项说法错误;
C、相对分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常常省略不写,选项说法错误;
D、黄酮素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1 10
12 15 1 10 16 2
4.5%
,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10. 电解水实验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A. a 玻璃管上方产生的气体是氢气
B. 产生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 1:2
C. 可用燃着的木条检验产生的气体
D. 该实验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答案】C
【解析】
【详解】A、根据“正氧负氢,氢二氧一”,可知与正极连接产生的是氧气,所以 a 玻璃管上
方产生的气体是氧气,错误;
B、产生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应该为 2:1,错误;
C、产生的氧气具有助燃性,可以使燃着的木条烧得更旺;氢气具有可燃性,被燃着的木条
点燃会发出淡蓝色火焰,可用燃着的木条检验产生的气体,正确;
D、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错误。
故选 C。
11. 下列物质属于有机化合物的是
A. H2SO4
【答案】C
【解析】
B. KOH
C. C6H12O6
D. CaCl2
【详解】A、H2SO4 不含有碳元素,不属于有机化合物,故选项 A 错误;
B、KOH 中不含有碳元素,不属于有机化合物,故选项 B 错误;
C、C6H12O6 含有碳元素,属于有机化合物,故选项 C 正确;
D、CaCl2 中不含有碳元素,不属于有机化合物,故选项 D 错误;
故选:C。
12. 下面是人体内一些液体的正常 pH 范围,其中酸性最强的是
A. 胆汁(7.1~7.3)
B. 唾液(6.6~7.1)
C. 胃液(0.9﹣1.5)
D. 血液
(7.35﹣7.45)
【答案】C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解析】
【详解】A、胆汁的 pH 范围为 7.1~7.3,显碱性,不符合题意;
B、唾液的 pH 范围为 6.6~7.1,可能显酸性、中性或碱性,不符合题意;
C、胃液的pH 范围为 0.9~1.5,小于 7,显酸性,且其 pH 最小,酸性最强,符合题意;
D、血液的 pH 范围为 7.35~7.45,大于 7,显碱性,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3. 下列化学符号中,表示 2 个氢分子的是
B. 2H
C. 2H2
D. 2H+
A. H2
【答案】C
【解析】
【详解】分析:根据标在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标在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
分子的个数;标在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个数;根据标在离子符
号前面的数字表示离子个数;进行解答.
解:A、根据标在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个数;因此 H2 表示一个
氢分子由 2 个氢原子构成,故 A 不符合题意;
B、根据标在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所以 2H 表示 2 个氢原子;故 B 不符合题
意;
C、根据标在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所以 2H2 表示 2 个氢分子;故 C 符合题意;
D、根据标在离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离子个数;所以 2H+表示 2 个氢离子;故 D 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
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
14. 二氧化碳中混有少量的一氧化碳。除去一氧化碳可将混合气体
A. 点燃
C. 通过灼热的炭层
【答案】D
【解析】
B. 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D. 通过灼热的氧化铜粉末
【详解】A、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混有的一氧化碳不能被点燃,错误;
B、二氧化碳能和澄清石灰水反应而一氧化碳不能,不能除去一氧化碳,错误;
C、高温下碳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把要保留的物质除去,错误;
D、氧化铜和一氧化碳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除去一氧化碳且没有引入新杂
质,正确;
故选 D。
15. 在一密闭容器中发生某反应,容器中各种物质的质量变化如表所示。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物质
a
b
c
d
反应前的质量/g
40
40
32
10
反应后的质量/g
12 x 0
10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x等于 90
B. b 可能是单质
C. 参加反应 a 与 c 的质量比为 7:8
D. d 一定是催化剂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x=40+40+32+10-12-0-10=100,故选项说法错误;
B、a、c 质量减少,推测为反应物,b 质量增加,推测为生成物,d 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
剂,反应符合 a+c→b,因此是“多变一”,属于化合反应,所以 b 不可能是单质,故选项说
法错误;
C、参加反应的 a、c 的质量比为: 40 12
)
(
0)
﹣ : ﹣
32
(
= 7
8
:,故选项说法正确;
D、反应前后 d 的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不参加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 C。
16. 将盛放浓硫酸的试剂瓶敞口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减少的是
A. 溶质质量分数
B. 溶剂质量
C. 溶液质量
D. 溶质质
量
【答案】A
【解析】
【详解】A、将盛放浓硫酸的试剂瓶敞口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溶质
质量不变,溶剂质量增加,溶质质量分数减小,故选项正确;
B、将盛放浓硫酸的试剂瓶敞口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溶质质量不变,
溶剂质量增加,故选项错误;
C、将盛放浓硫酸的试剂瓶敞口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溶质质量不变,
溶剂质量增加,溶液质量增加,故选项错误;
D、将盛放浓硫酸的试剂瓶敞口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溶质质量不变,
故选项错误。
故选 A。
17. 探究物质的燃烧条件,某同学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A. 现象①②说明物质燃烧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
B. 现象②③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氧气
C. 现象③说明红磷不是可燃物
D. 现象①③说明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的着火点低
【答案】D
【解析】
【详解】A、现象现象①为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现象 ②为水中的白磷不燃,白磷①与氧气接
触,白磷②没有与氧气接触,所以对比说明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故 A 选项错误;
B、现象②白磷不燃烧,是因为没有接触氧气,现象 ③红磷不燃烧是因为温度没有达到着火
点,二者控制变更不唯一,不能形成对比实验,故 B 选项错误;
C、现象③说明红磷没有燃烧,说明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的高,故 C 选项错误;
D、白磷和红磷都是可燃物,铜片上的白磷与红磷都和氧气接触且温度相同,但①处白磷燃
烧,③处红磷不燃烧,所以可以说明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的着火点低,故 D 选项正确;
故选 D。
18. 某同学课堂笔记片段如下,其中记录不正确的一处是
B. b 处
C. c 处
D. d 处
A. a 处
【答案】C
【解析】
【详解】A、该反应中,碳单质的化合价为 0,氧化铜中铜元素显+2 价,氧元素显-2 价,铜
单质中铜元素化合价为 0,二氧化碳中碳元素显+4 价,氧元素显-2 价,故铜元素的化合价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降低,不符合题意;
B、碳和氧化铜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反应条件是高温,不符合题意;
C、该反应中,碳得到氧,属于还原剂,发生了氧化反应,符合题意;
D、铜是红色固体,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 10 个小题,28 题 6 分,其余每空 2 分,共 74 分。)
19. 中科院院士张青莲对铟、铱、锑、铈等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做出了杰出贡献。图 A
是铈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图 B、C、D、E 是四种微粒结构示意图。
(1)由图 A 你能获得的一条信息是______。
(2)B、C、D、E 四种微粒共表示_____种元素。
(3)B、C、D、E 四种微粒其有相对稳定结构的是_____(填字母序号)。
【答案】(1)铈元素的元素符号为 Ce 或铈的原子序数为 58 或铈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140.1
(2)三##3
(3)BC##CB
【解析】
【小问 1 详解】
由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即铈的原子序数为 58;右上角
的字母表示元素符号,故铈元素的元素符号为 Ce;中间的汉子表示元素名称,故该元素的
名称为铈;汉字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故铈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140.1;
【小问 2 详解】
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图示 B、C、D、E 四种微粒共有
10、11、16 三种质子数,即表示三种元素;
【小问 3 详解】
最外层电子数是 8 的是一种稳定结构,第一层也是最外层时,达到 2 个电子也是一种稳定结
构;故 B、C、D、E 四种微粒其有相对稳定结构的是 BC。
20. 溶液在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具有广泛的用途。右图是硝酸钾和氯化钠两
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