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20-2021学年天津市和平区九年级上学期化学第二次月考试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22页
第2页 / 共22页
第3页 / 共22页
第4页 / 共22页
第5页 / 共22页
第6页 / 共22页
第7页 / 共22页
第8页 / 共22页
资料共22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20-2021 学年天津市和平区九年级上学期化学第二次月考 试题及答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14 S-32 Cl-35.5 K-39 Al-27 Fe-56 Mg-24 Na-23 Ca-40 Zn-65 Cu-64 Ag-108 一、选择题(每题有 1 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 2 分,共 30 分。) 1. 将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无色溶液的是 A. 高锰酸钾 B. 菜籽油 C. 面粉 D. 白糖 【答案】D 【解析】 【详解】A、高锰酸钾溶于水形成紫红色溶液,不符合题意; B、菜籽油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乳浊液,不符合题意; C、面粉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悬浊液,不符合题意; D、白糖溶于水形成无色溶液,符合题意。故选 D。 2. 香烟烟气中易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是( ) A. 水蒸气 【答案】B 【解析】 B. CO C. CH4 D. CO2 【详解】烟草在燃烧过程中,产生了许多有害物质,如尼古丁、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等,其 中一氧化碳有毒,它能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从而导致体内组织器官严重缺氧而死亡。 故选 B。 3. 下列物质或方式中的“碳”,主要不是针对碳单质的是 A. 碳素墨水 B. 打印碳粉 C. 低碳生活 D. 石墨碳 棒 【答案】C 【解析】 【详解】碳素墨水、打印碳粉是由炭黑制成的,炭黑、石墨均为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低碳 生活”中的“碳”是指二氧化碳。 故选 C。 4. 下列不能与稀盐酸反应的金属是
B. Zn C. Al D. Mg A. Cu 【答案】A 【解析】 【详解】由于在这四种金属中,只有铜排在氢后,因此它不能和稀盐酸反应; 故选:A。 5. 有甲、乙、丙、丁四种金属,只有丙在自然界能以单质形态存在。含甲化合物的水溶液 不能用乙制的容器盛放。将甲和丁分别放入硝酸铜溶液中,在甲表面有铜析出,而丁没有变 化。这四种金属活动性顺序由弱到强的是 A. 丙<丁<甲<乙 B. 乙<甲<丁<丙 C. 丁<甲<乙<丙 D. 丙< 乙 <甲<丁 【答案】A 【解析】 【详解】甲、乙、丙、丁四种金属,只有丙在自然界能以单质形态存在,则丙活动性最弱; 含甲化合物的水溶液不能用乙制的容器盛放,乙能将甲从其化合物溶液中置换出来,可知金 属活动性:甲<乙;将甲和丁分别放入硝酸铜溶液中,在甲表面有铜析出,而丁没有变化, 则金属活动性:丁<甲;故四种金属活动性顺序由弱到强的是丙<丁<甲<乙。 故选:A。 6. 物质的性质决定了物质的用途,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不对应的是( ) A. 金刚石硬度大,可用于切割玻璃 B. 一氧化碳有可燃性,可作为燃料 C. 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可用于灭火 D. 活性炭有吸附性,在制糖工业中用活性炭脱色以制白糖 【答案】C 【解析】 【详解】A、金刚石硬度很大,可用于切割玻璃,故说法正确; B、一氧化碳有可燃性,可作为燃料,故说法正确; C、二氧化碳用于灭火,是利用了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性质, 故说法错误; D、活性炭有吸附性,在制糖工业中用活性炭脱色以制白糖,说法正确。 故选:C。 7. 中华传统文化蕴含丰富的化学知识。从化学视角对下列俗语,诗词的解释错误的是( ) A. “满架蔷薇一院香”——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B. “百炼成钢”——降低生铁中碳元素的含量 C.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发生的是物理变化
D. “金入于猛火,色不夺精光” ——金在加热的条件下能与氧气反应 【答案】D 【解析】 【分析】A、根据分子的基本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百炼成钢的含义,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含义,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金属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详解】A、满架蔷薇一院香,是因为蔷薇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向四周扩 散,使人们闻到蔷薇花香,故选项说法正确; B、生铁和钢的主要区别在于含碳量不同,钢的碳含量低,在空气中锤打,目的是让碳和氧 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从而降低含碳量,故选项说法正确; C、“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只是形状发生改变,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说法正确; D、“金入于猛火,色不夺精光”,金在加热的条件下也不能与氧气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点睛】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金属的化学性质、百炼成钢、分子的基本性质等是正确解答本 题的关键。 8. 现有 Al、Cu、Ag 三种金属,限用一种试剂一次性就可以验证它们的金属活动性强弱,则 该试剂是 A. CuSO4 溶液 B. 稀 H2SO4 C. AgNO3 溶液 D. AlC13 溶 液 【答案】A 【解析】 【详解】A、铝能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铝和铜,有红色固体析出,说明铝比铜活泼,银与 硫酸铜不反应,无明显现象,说明铜比银活泼,可以验证它们的金属活动性强弱,符合题意; B、铝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铝和氢气,有气泡产生,说明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铝在氢 前,铜、银都不与稀硫酸反应,无明显现象,说明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铜、银排在氢之后, 由此可推出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铜、银强,但是无法验证铜、银的金属 活动性,不符合题意; C、铝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铝和银,有银白色固体析出,说明铝比银活泼,铜能与硝酸 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有银白色固体析出,说明铜比银活泼,但是无法验证铝、铜的金属 活动性强弱,不符合题意; D、铜、银都不与氯化铝反应,无明显现象,说明铝比铜、银活泼,但是无法验证铜、银的 金属活动性顺序,不符合题意。 故选 A。
9. 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 铜用于制作导线 B. 干冰用作制冷剂 C. 铜用于制作铜火锅 D. 赤铁矿用于炼铁 【答案】D 【解析】 【详解】A、铜用于制作导线是利用铜的导电性,属于物理性质; B、干冰用于制冷是利用干冰升华吸热,属于物理性质; C、铜用于制作铜火锅是利用铜的导热性,属于物理性质; D、赤铁矿用于炼铁,将铁从其化合物中还原出来,需要通过化学反应表现,属于化学性质; 故选:D。 10. 关于下列变化过程:CO2→CO,H2→H2O,CO→CO2,C→CO2,正确的说法是 ①只有通过化合反应实现 ②反应前后 C、H、O 三种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了变化 ③都需要在一定条件下才能实现 ④都可以通过与单质反应实现 B. ②④ C. ②③ D. ③④ A. ①③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不是只有通过化合反应实现,氢气、一氧化碳、碳均具有还原性,H2→H2O,CO→CO2, C→CO2 也可通过与氧化铜反应实现,故说法错误。 ②氢气、碳属于单质,氢元素和碳元素的化合价为 0,一氧化碳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2 价, 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 价,氧元素在 CO2、CO、H2O 中的化合价均为-2 价,反应前 后 C、H 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了变化,O 元素的化合价没有改变,故说法错误。 ③上述转化的反应条件为点燃、高温或加热,都需要在一定条件下才能实现,故说法正确。 ④二氧化碳与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氢气、一氧化碳、碳与氧气反应能实现转化, 都可以通过与单质反应实现,故说法正确。 ③④说法正确。 故选 D。 11. 要使如图装置中的小气球鼓起来,则使用的固体和液体可以是
①固体氢氧化钠和水②铁和稀硫酸③硝酸铵和水④生石灰和水⑤石灰石和稀盐酸 A. ②③④⑤ B. ③④⑤ C. ①②④⑤ D. ②③④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①固体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热量,温度升高,压强变大,正确; ②铁和稀硫酸能反应生成气体,瓶内压强变大,正确; ③硝酸铵溶于水温度降低,瓶内压强变小,错误; ④氧化钙(即生石灰)和水反应放出热量,温度升高,压强变大,正确; ⑤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气体,压强变大,正确。 故选 C。 【点睛】小气球鼓起来,则是装置内的压强变大,可以是产生气体,也可以是温度升高。 12. 下图是探究铁钉锈蚀条件的 4 个实验,一段时间后观察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①中甲、乙、丙三处比较,生锈最明显的地方是甲 B. ①②对比说明铁生锈需要空气,①③对比说明铁生锈需要水 C. ③中附着在棉花上的氯化钙的作用是作干燥剂 D. 四个实验中,生锈最快的是④中的铁钉 【答案】A 【解析】 【详解】A、铁与氧气、水接触充分时最易生锈,所以①中甲、乙、丙三处比较,生锈最明
显的地方是乙,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B、 ①铁与空气和水接触铁锈蚀,②中铁只与水接触,铁不锈蚀,①②对比说明铁生锈需要 空气;①铁与空气和水接触铁锈蚀,③铁只与空气接触,铁不锈蚀,①③对比说明铁生锈需 要水,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 ③中附着在棉花上的氯化钙的作用是作干燥剂,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四个实验中,④中的铁钉与氧气、水接触最充分,生锈最快,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 A。 13. 相同质量的镁、铝、锌分别与相同质量 20%的盐酸充分反应,产生氢气质量(直接用各 金属表示)大小关系有以下几种猜测:①Mg>Al>Zn;②Al>Mg>Zn;③Al=Mg=Zn;④Al =Mg>Zn;⑤Al=Zn>Mg;⑥Al>Mg=Zn。其中合理的个数为 B. 4 个 C. 3 个 D. 2 个 A. 5 个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化合价及得失电子的数目可知,如果酸溶液足量,生成氢气的关系为②Al>Mg >Zn,如果金属均过量,生成的氢气的量按稀盐酸计算,故生成的氢气一样多③Al=Mg=Zn; 如果酸对于鎂和锌过量,对于铝不足,生成的氢气可能为 Al=Mg>Zn;故答案选择 C。 14. 下列图象中有关量的变化趋势与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 A. 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分别与足量的等质量的铁和锌反应 B. 等质量的铁和锌分别与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足量的稀盐酸反应 C. 向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不断加入等质量的铁和锌
D. 向等质量的铁和锌中不断加入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 【答案】B 【解析】 【详解】锌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化学方程式及有关物质的质量关系如下: Zn +2HCl=ZnCl + H 65 73  2 2 2 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化学方程式及有关物质的质量关系如下: Fe+2HCl=FeCl + H 56 73  2 2 2 A、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分别与足量的等质量的铁和锌反应,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 等质量的盐酸完全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相等,锌的金属活动性强于铁,锌反应速率快,故 A 正确; B、等质量的铁和锌分别与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足量的稀盐酸反应,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 等质量的铁和锌完全反应,铁产生氢气质量大,锌的金属活动性强于铁,锌反应速率快,故 B 错误; C. 向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不断加入等质量的铁和锌,相等质量的稀盐酸完全反 应,消耗铁的质量少,产生氢气质量相等,故 C 正确; D. 向等质量的铁和锌中不断加入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相等质量的稀盐酸完全反 应产生氢气质量相等,等质量的铁、锌完全反应,铁消耗盐酸质量大,反应产生氢气质量大, 故 D 正确; 故选 B。 15. 一定量的碳与 8.0g 氧化铜混合加热,充分反应(如图所示),反应前后测定装置 I、装 置 II 的质量记录如下。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反应前的质量(g) 反应后质量 装置 I 56.3 55.2 装置 II 242.9 243.7 ①I 中减少的质量是氧元素的质量 ②生成的气体一定是混合物 ③II 中增加的质量是吸收的二氧化碳的质量 ④反应后 I 中固体成分可能有 3 种情况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A. ①②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碳和氧化铜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铜,二氧化碳和碳在高温的条件 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所以Ⅰ中减少的质量是碳、氧元素的质量,故①错误; ②装置Ⅰ中减少的气体的质量 56.3-55.2=1.1g,装置Ⅱ中氢氧化钠可以吸收二氧化碳,增 加的质量即二氧化碳的质量为:243.7-242.9=0.8g,所以生成的气体中还含有一氧化碳,生 成的气体是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混合物,故②正确; ③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会生成碳酸钠和水,氢氧化钠不会与一氧化碳反应,所以Ⅱ中增加的 质量是吸收的二氧化碳的质量,故③正确; ④8.0gCuO 里的氧元素质量为 1.6g,但装置 I 只减少 1.1g,小于 1.6 g,说明氧元素有剩余, 则 CuO 一定有剩余,碳反应完全,应该是 Cu 和 CuO 的混合物,故④错误。 故正确的是②③,选 B。 二、选择题(每题有 1~2 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 2 分,共 10 分。) 1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说明二氧化碳具有酸性 B. 煤炉上放一盆水可防止 CO 中毒 C. 用墨绘制的古画经久不变色,说明碳不与任何物质反应 D. CO2 能溶于水,CO 难溶于水 【答案】D 【解析】 【详解】A、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的是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的碳酸,而不是二氧化碳,A 说法错误; B、一氧化碳难溶于水,故煤炉上放一盆水不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B 说法错误;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