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 学年广东省深圳市初三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及答
案
一、书写(3 分)
见字如面,写一笔好字,赏心悦目,让我们一起在文字中徜徉吧……
本题根据卷面的书写情况评分,请你在答题时努力做到书写正确、规范、美观。
二、基础(27 分)
本学期,学校开展“传承的力量”主题学习活动。请你根据情境按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古往今来,无数文人抒发人文情怀,坚守文化传承。(1)_____,戍鼓擂响秋雁孤鸣之
时,杜甫哀叹国运与民生;(2)_____,身居江湖远离庙堂之际,范仲淹不计个人得失,心
无旁 wù( )追求理想;(3)_____,国危家难风雨飘摇之日,艾青用 sī( )哑的喉咙,
唱响爱国之音。传承是一种坚守,也是一种力量。当好传统文化的守护者和传播者,是每个
中国人在新时代的神圣使命。
1. 【辨字形】根据拼音写汉字。
旁 wù(
)
sī 哑(
)
2. 【品情怀】结合语境,选择恰当的语句,将选项填到横线上。
A.赤诚报国明丹心
B.沉郁顿挫显圣心
C.先忧后乐守初心
(1)__________
(2)__________
(3)__________
3. 【明逻辑】请把画波浪线的句子改写成表递进关系....的复句。
4. 【写小诗】小深正在创作一首小诗,请结合小贴士和上述阅读材料,帮他补写两句诗。
小贴士
写诗,要注意节奏。现代诗歌虽然形式比较自由,
可以押韵,也可以不押韵,但也要注意保持一定的节奏,
让人读起来朗朗上口。比如《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基
本三句形成一小节,整体节奏舒缓、明快。
戍鼓擂,
孤雁鸣,
故乡牵挂在心间。
居江湖,
________
______________
肩上担,
心中情,
传承力量助我行。
【答案】1.
①. 骛
②. 嘶
2.
①. B
②. C
③. A
3. 不仅,还(表示递进关系,句意通顺的其他关联词也可。)
4.
①. 例:忧国事,
②. 旷达胸襟存天下。(结合文段大意创作即可。)
【解析】
【1 题详解】
旁 wù:旁骛,对正业不专心而追求其他。“鹜”的上半部分容易写错,需多加关注。
sī 哑:嘶哑,声音沙哑。“嘶”的右边容易写错。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
(1)根据后面的句子“戍鼓擂响秋雁孤鸣之时,杜甫哀叹国运与民生”可知此句写的是杜
甫忧国忧民的情怀,而杜甫的诗歌具有沉郁顿挫的特点,他被后人成为“诗圣”,所以此空
应选 B;
(2)根据后面的句子“身居江湖远离庙堂之际,范仲淹不计个人得失”可知此句写的是范
仲淹“先忧后乐”的爱国情怀,所以此空应选 C;
(3)根据后面的句子“国危家难风雨飘摇之日,艾青用嘶哑的喉咙,唱响爱国之音”可知
此句写的是艾青对祖国的土地的赤诚丹心,他曾说“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
土地爱得深沉”,所以此空应选 A。
【3 题详解】
划线句“传承是一种坚守,也是一种力量”为并列句,若改为递进句中,可以选择的关联词
语有:不仅……还……,不但……而且……等。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
根据其他两个小节内容可知,小作者是借助上面的文字进行创作,“戍鼓擂/孤雁鸣/故乡牵
挂在心间”,是借助对杜甫的爱国情怀描述改写,“肩上担/心中情/传承力量助我行”,是
借助艾青的诗歌和爱国之情所写,那中间一个小节“居江湖”应借助范仲淹的事迹和爱国情
怀来写;另外,根据题干小贴士中提示的现代诗创作要注意节奏的要求,模仿其余两个小节
进行创作即可。
示例:忧天下,
国泰民安记心上。
5. 【知演变】根据材料,按照“甲骨文——金文——篆文——隶书”的顺序,排序正确的
一项是( )
惠,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轉”的本字,表示转动。傅,甲骨文作
(人,邮递
员)
(专,转动)的组合,表示邮递员转递信件或物品。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
将金文字形中的“又” 写成“寸” 。篆文造字本义:动词,古人利用驿车一站站转
递信件及物品。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人”
写成“单人旁” 。
A. ②③④①
B. ④③②①
C. ②④①③
D.
④①②③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字体。
根据材料“傅,甲骨文作
(人,邮递员)
(专,转动)的组合”可知,甲
骨文对应的是④;根据“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又’
写成‘寸’
”可知,篆文
(篆文中应有
)对应的②,金文(金文中应有
)对应的是③;根据“隶书将篆
文字形中的‘人’
写成‘单人旁’
”可知,隶书对应的是①;故按照“甲骨文
——金文——篆文——隶书”的顺序排序为④③②①;
故选 B。
6. 【驳观点】毛笔书法在当今生活中的使用越来越少,不少同学认为练习毛笔书法有些浪
费时间。请你写出两条理由进行反驳。
【答案】示例:(1)毛笔书法是历史传承的载体。它的存在让我们能和古人的交流更加的顺
畅,这有利于历史的传承和理解。(2)练习毛笔书法的过程就是感悟美、创造美的过程,这
是培养我们审美能力的好途径、好方法。(写出两条,语句通顺,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反驳别人的观点,首先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有理有据的加以
反驳。语言通顺,理由充分,有说服力。
示例:(1)书法艺术是中国的瑰宝,我们应该发扬光大,所以要学习毛笔书法。
(2)学习毛笔字,不仅可以提高我们的书写水平,同时还可以提高我们的艺术修养,陶冶
我们的情操,增强自己的人格魅力。
7. 【默写诗文】请在下面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句子。
(1)晓镜但愁云鬓改,_____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无题》)
(2)_____________________,凫雁满回塘。(温庭筠《商山早行》)
(3)_____________________,蝉鸣黄叶汉宫秋。(许浑《咸阳城东楼》)
(4)_____________________,湘水无情吊岂知?(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5)欲为圣明除弊事,_____________________!(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6)树绕村庄,_____________________。(秦观《行香子》)
(7)爱上层楼,____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8)浮光跃金,_____________________,渔歌互答,此乐何极!(范仲淹《岳阳楼记》)
(9)中秋之夜,小深收到小圳的信息:“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他可以用苏轼《水
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意味相似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回复小圳。
【答案】 ①. 夜吟应觉月光寒
②. 因思杜陵梦
③. 鸟下绿芜秦苑夕
④. 汉
文有道恩犹薄
⑤. 肯将衰朽惜残年
⑥. 水满陂塘
⑦. 为赋新词强说愁
⑧.
静影沉璧
⑨. 但愿人长久
⑩. 千里共婵娟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默写。诗词默写要求:一是正确理解诗文含义;二是准确把握题干要
求,选择合适的诗文句子填入;三是不错字,不漏字,不添字。易错字为“吟、陵、芜、苑、
衰、陂、塘、赋、璧、婵娟”。
8. 【赏古诗】小深对《行路难(其一)》ABCD 处进行了批注,请选出不正确...的一项( )
A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B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C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D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A. “行路难”是乐府古题。
B. “停”“投”“拔”“顾”四个连续动作,形象地写出了诗人即将离开朋友而产生的依
恋之情。
C. 借“垂钓渭水”“乘舟梦日”,表明诗人对政治前途仍怀有信心。
D. 诗人在沉郁中振起,重新鼓起沧海扬帆的勇气。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诗词赏析。
B.诗的前四句写朋友出于对李白的深厚友情,出于对这样一位天才被弃置的惋惜,不惜金钱,
设下盛宴为之饯行。“嗜酒见天真”的李白,要是在平时,因为这美酒佳肴,再加上朋友的
一片盛情,肯定是会“一饮三百杯”的。然而,这一次他端起酒杯,却又把酒杯推开了;拿
起筷子,却又把筷子放下了。他离开座席,拔下宝剑,举目四顾,心绪茫然。
“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显示了诗人内心的苦闷抑郁和感情的激
荡变化。选项“形象地写出了诗人即将离开朋友而产生的依恋之情”分析有误;
故选 B。
三、阅读(45 分)
(一)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
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
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
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
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
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皇祐元年,知颍州①,其政察而不苛,宽而不弛.,吏
民安之。尝.塞白龙沟,蓄水西湖,灌田以为民利。又建书院,教民子弟,俾②颍人咸知向学。
累迁参知政事,后封乐安郡开国公。熙宁五年卒于颍赠太子太师谥文忠。
(节选自张钫《康熙颍州志·名宦·宋》,有删改)
【注】①颖(yǐng)州:地名,在今安徽阜阳。②俾(bǐ):使(达到某种效果)。
9. 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杂然而前陈.者/推陈.出新
C. 宽而不弛./一张一弛.
10. 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B. 非丝.非竹/蛛丝.马迹
D. 尝.塞白龙沟/浅尝.辄止
(2)又建书院,教民子弟,俾颍人咸知向学。
11.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欧阳修,自号醉翁,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B. 甲文写“滁人游”“太守宴”等场景,描绘了太平祥和的景象。
C.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这句中的“也”字表示陈述。
D. “熙宁五年/卒于颖/赠太子太师/谥文忠”这样断句是正确的。
12. 欧阳修为官期间,深受百姓爱戴。请结合两文说说原因。
【答案】9. C
10. (1)苍老的容颜花白的头发,醉倒在众人中,这是太守喝醉了。
(2)(欧阳修)又修建书院,教百姓子女,使颍州人都知道立志求学。
11. C
12. 欧阳修为官严明而不苛责,宽简而不废弛,两地百姓生活安定,幸福和谐;从甲文“人
从太守游而乐”“醉能同其乐”看出官民关系和谐;乙文中欧阳修在颍州大兴水利工程、修
建书院,造福百姓。
【解析】
【9 题详解】
考查文言词义。解答此题,需要有一定的文言知识储备,在学习中要注意识记文言实词,还
要注意由课内到课外的知识。
A.摆放/陈旧的;
B.音乐/像线的东西;
C.放松,松懈/放松,松懈;
D.曾经/品尝;
故选 C。
【10 题详解】
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
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
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1)重点词:颓然:原意是精神不振的样子,这里形容醉态,倒下的样子。其间:众人中
间。
(2)重点词:俾:使(达到某种效果)。咸:都。
【11 题详解】
考查对文章内容和文学常识的考查。
C.“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这句话的意思是:太守是谁?是庐陵人欧阳修。“也”表
示判断;
故选 C。
【12 题详解】
考查人物形象。【甲】文中,从“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
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可知欧阳修能与民同乐,官民关系和谐。【乙】文中,从“其政察
而不苛,宽而不弛,吏民安之”可知欧阳修主政颍州期间宽严适度,理政有方;从“灌田以
为民利”可知欧阳修主兴修水利,关心百姓;从“又建书院,教民子弟,俾颍人咸知向学”
可知欧阳修建设书院,让普通百姓有学习的机会。
【点睛】译文:
【甲】 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歌唱,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喊,后面的
人应答,老老小小,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是滁州人在游山啊。到溪边捕鱼,溪水深鱼儿肥,
用泉水酿酒,泉水香甜,酒水清澈,山中的野味野菜,杂乱地摆放在前面,这是太守在举行
酒宴。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壶的人射中了目标,下棋的人得胜了,酒杯和酒筹
交互错杂,时起时坐,大声喧哗的,是众位宾客欢乐的样子。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
地坐在众人中间的,是太守喝醉了。
不久太阳落到山顶,人的影子散乱一地。太守下山回家,宾客跟随着。树林茂密阴蔽,
鸟儿到处鸣叫,那是因为是游人离开后鸟儿们在快乐啊。然而鸟儿只知道山林的乐趣,却不
知道游人的乐趣,游人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宾客的快乐为快乐。醉
了能够同大家一起快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是太守。太守是谁?是庐陵人欧
阳修。
【乙】 欧阳修,字永叔,是庐陵人。皇祐元年,任颍州知府,他明察政事却不严苛,
宽容却不松懈,官吏百姓都安乐。曾经堵塞白龙沟,蓄水西湖,用来灌溉田地给百姓带来好
处。又新建了很多书院,可供普通百姓的孩子上学,让颍州的人都能受到良好的教育。一直
升到知政事,后来被封为乐安郡开国公。熙宁五年在颖州去世,皇帝赠他为太子太师,谥号
文忠。
(二)(10 分)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①近年来,一批聚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综艺节目集中涌现。这些节目瞄准大众尤其是
青少年群体的审美需求,以当代视角弘扬传统文化,受到广泛欢迎。作为公共文化产品,综
艺节目要在文化传播、价值引导、公益服务等方面持续发力,筑牢文化之基,保持时代触感,
勾勒“从过去走向现在”的历史脉络,让传统文化“从现在走向未来”。
②“诗文随世运,无日不趋新。”综艺节目的创作需要遵循两条基准线——创造性转化
和创新性发展。其一,创造性转化,按照时代的特点与要求,选择大众喜闻乐见的表现方法
和传播样式,最大限度引起观众共情和艺术共鸣;其二,创新性发展,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的内涵加以拓展、延伸,让厚重文化基因与现代社会价值和鸣,继承精华,延伸内涵。
③聚焦传统文化,凝结文化自信之“魂”。无论文字、诗歌、舞蹈,还是古籍、文物、
建筑,这些留存千百年的文化印记,为综艺节目提供了充足的艺术养分。比如,《典籍里的
中国》将戏剧美学与专家解读融入创作,在传承中华文脉方面进行了创新表达。【A】
④赋予青春气息,塑造文化传播之“形”。如何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
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考验着综艺节目“转译”的功力。有的节目
实现场景还原、现场复刻,有的节目拥抱全息投影等新技术,大众化、年轻化、时尚化的传
播方式,极大提升了观看、参与、体验、互动的沉浸感。
⑤传递时代精神,抒写文化创造之“新”。以益智类节目《国学小名士》(第四季)为
例,节目不仅有典籍故事,还刻画出孟子善辩的鲜明特点,营造代入感;不仅引用经典,还
阐释为人处世的道理,体现时代特点。当代语境讲述,内容联通古今,让节目妙趣横生,润
物无声地传递经典的力量。
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时代浪潮奔涌不
息,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正在进行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讴歌时代风貌,讲
好中国故事,对文艺工作者来说,可谓时不我待、责无旁贷,理应新作为,发出最强音。
(选自 2021 年 11 月 4 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材料二:
2021 年上半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守正创新,将“文化清流”发扬光大,《典籍里的中
国》《美术经典中的党史》等原创综艺季播节目火爆全网。《经典咏流传》(第四季)观众规
模达到 2.19 亿,在观众间的热度持续走高。《中国诗词大会》(第六季)观众规模达到 2.8
亿,在文化类节目中收视排名第一。《金牌喜剧班》观众规模达 1.98 亿,大学及以上学历观
众收视率提升了 172%。《中国地名大会》(第二季)延续上一季的优秀元素,同时对赛制进
行了全面升级,节目收视份额较上一季提升 8.6%,15-24 岁观众收视率提升了 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