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21-2022年江苏徐州新沂市六年级上册期末语文试卷及答案(部编版).doc

第1页 / 共15页
第2页 / 共15页
第3页 / 共15页
第4页 / 共15页
第5页 / 共15页
第6页 / 共15页
第7页 / 共15页
第8页 / 共15页
资料共15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21-2022 年江苏徐州新沂市六年级上册期末语文试卷及答 案(部编版) 积累与运用。 1. 抄写下面的句子,做到正确规范、行款整齐、力求美观。 骑在人民头上的,人民把他摔垮;给人民作牛马的,人民永远记住他! 【答案】 骑在人民头上的,人民把他摔垮; 给人民作牛马的,人民永远记住他!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所学汉字的书写能力。 认真抄写题目中句子,将字写工整、正确、舒展、美观。 写好汉字是终生学习与发展的一项必备技能,小学生养成书写规范的习惯,对我们的成长以 及未来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2. 看拼音写词语。 fèng xì kāng kǎi chú fáng shòu xuē sù jìng pān dēng kǎo chá chún shú shēn yín líng lì
【 答 案 】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看拼音写词语的能力。 解答本题,首先要读一读拼音,一定要读准字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书写时要注意“缝、 隙、慷、慨、厨、瘦、静、攀、察、熟”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 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3. 下列各项中,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颠簸.(bō) 威胁.(xié) 恩赐.(cì) B. 蝈蝈.(guō) 擎.举(qìn) 粼粼.(lìn) C. 排闼.(tà) 包裹.(guǒ) 模.糊(mú) D. 山郭.(guō) 处.士(chǔ) 供.品(gòng)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 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等的区别。 A.颠簸(bō)——(bǒ)。 B.擎举(qìn)——(qíng);粼粼(lìn)——(lín)。 C.模糊(mú)——(mó)。 4. 下列每组词语中,书写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喜鹊 鸣蝉 过渡 居高邻下 B. 梢微 悬崖 隆重 排 山倒海 C. 敌寇 距离 坦然 热血沸腾 D. 幽雅 景像 茅店 粉 身碎骨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了学生辨析错别字的能力。 根据平时所学生字及平时的积累,结合具体语境,对每个词中的字进行分析完成即可。 A.居高邻下——居高临下:本义指处在高处向下俯视,形容地势非常有利,处在有利的地位。 B.梢微——稍微:稍稍;略微。 D.景像——景象:状况;现象。 5. 下列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拊.掌(拍) C. 滥.用化学品(泛滥) 【答案】C 【解析】 B. 两山排.闼送青来(推开) D. 移舟泊烟渚.(水中间的小块陆地) 【详解】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词语或诗句中加点字的理解。 要想理解字义,就要先理解整个词语的意义,结合平时的学习积累,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 行理解辨析即可。 理解词语的含义,需联系词语所处的具体语言环境。透过词语的表面义,深刻体味其内涵。 A.拊掌:作抚掌。 拍手,鼓掌。表示欢乐或愤激。拊:拍。 B.“两山排闼送青来”出自宋代王安石的《书湖阴先生壁》 全诗: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翻译:茅草房庭院经常打扫,洁净得没有一丝青苔。花草树木成行成垄,都是主人亲手栽种。 庭院外一条小河保护着农田,并且环绕着农田;两座大山打开门来为人们送去绿色。 排闼:开门。 闼:小门。排:推开。 D.“移舟泊烟渚”出自唐代孟浩然的《宿建德江》 全诗: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译文:把船停泊在烟雾弥漫的沙洲旁,日落时新愁又涌上了心头。原野无边无际,远处的天 空比近处的树林还要低;江水清清,明月仿似更与人相亲。 渚:水中小块陆地。 C.有误,滥用化学品:胡乱地或过度地使用化学品。滥:胡乱地或过度地。 6. 将下面诗词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②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 旗风。③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④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A. ②①③④ B. ②③①④ C. ②③④① D. ④②③①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诗句的理解。 ①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出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由标题可知①的时间 为九月九日,即重阳节。 ②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出处:《江南春》,由标题可知,时间为春天。 ③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出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关键词“稻香”、 “蛙声”,可知是夏天。 ④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出处:《暮江吟》,关键词“九月初三”。 7. 下列说法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好的故事》一文寓情于景,在美好极致的景象中,寄托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B. 《江南春》《过故人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宿建德江》都洋溢着着田园风情。 C. 《童年》中的茨冈是阿廖沙童年时交的知识分子朋友,沉默寡言,知识渊博,超脱世俗。 D. 书法是我们的国粹。人们常说的“颜筋柳骨”之“柳”,指的是宋朝的柳公权。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句子的说法是否正确。 A 正确。《好的故事》是鲁迅写的一篇描写梦境的文章,全文景物写得真实、细致,且景中 有情,景中有意。在现实的“昏沉的夜”里,作者孤单惶惑,做了一个梦,通过很多意象来 描绘这个梦境,展示了一个“美丽,幽雅,有趣”的“好的故事”,最后作者又回到了现实, 梦境破碎,但作者总记得在“昏沉的夜”里的这个“好的故事”,表达了作者渴望一份安宁, 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与追求之情。 B 有误。《江南春》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七绝。诗中不仅描绘了明媚的江南春光,而 且还再现了江南烟雨蒙蒙的楼台景色,使江南风光更加神奇迷离,别有一番情趣。迷人的江 南,经过诗人生花妙笔的点染,显得更加令人心旌摇荡了。这首诗四句均为景语,有众多意 象和景物,有植物有动物,有声有色,景物也有远近之分,动静结合,各具特色。全诗以轻 快的文字,极具概括性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生动形象、丰富多彩而又有气魄的江南春画卷,呈
现出一种深邃幽美的意境,表达出一缕缕含蓄深蕴的情思,千百年来素负盛誉。 《过故人庄》是唐代诗人孟浩然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写的是诗人应邀到一位农村老朋友家 做客的经过。在淳朴自然的田园风光之中,主客举杯饮酒,闲谈家常,充满了乐趣,抒发了 诗人和朋友之间真挚的友情。这首诗初看似乎平淡如水,细细品味就像是一幅画着田园风光 的中国画,将景、事、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宋代词人辛弃疾贬官闲居江西时创作的一首吟咏田园风光的 词。此词着意描写黄沙岭的夜景:明月清风,疏星稀雨,鹊惊蝉鸣,稻花飘香,蛙声一片。 全词从视觉、听觉和嗅觉三方面抒写夏夜的山村风光,情景交融,优美如画,恬静自然,生 动逼真,是宋词中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佳作。 《宿建德江》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诗作。这是一首刻画秋江暮色的诗,是唐人五绝中的写景 名篇。作者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江边想起了以往的事情,因而以舟泊暮宿作为自己的抒 发感情的归宿,写出了作者羁旅之思。第一句点题,为下文写景抒情作准备;第二句中“日 暮”是“客愁新”的原因;最后两句,因为“野旷”所以天低于树,因为“江清”所以月能 近人,天和树、人和月的关系,写得恰切逼真。此诗前两句为触景生情,后两句为借景抒情, 描写了清新的秋夜,突出表现了细微的景物特点。全诗淡而有味,含而不露,自然流出,风 韵天成,颇有特色。 《宿建德江》不是田园诗,是一首刻画秋江暮色的诗。 C 有误。《童年》是前苏联作家马克西姆•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 中的第一部(其他两部分别为《在人间》《我的大学》)。该作讲述了阿廖沙(高尔基的乳名) 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生动地再现了 19 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帝国下层人民的 生活状况,写出了高尔基对苦难的认识,对社会人生的独特见解,字里行间涌动着一股生生 不息的热望与坚强。 《童年》中的茨冈性格乐观淳朴、聪明伶俐、争强好胜、喜欢逞能、为得到别人的夸奖而不 择手段。最后在一次搬十字架的时候被压死。“好事情”是阿廖沙童年时期认识的 第一个 知识分子朋友,是一位房客,性格沉默寡言,知识渊博,超脱世俗。因为人们叫他吃饭、喝 茶他总喜欢说“好事情”,这成了他的口头禅,所以大家就叫他这个名字了。 D 有误。“颜筋柳骨”分别指的是颜真卿和柳公权的书法风格,“颜”指唐代书法家颜真卿, “柳”指唐代书法家柳公权。“颜筋柳骨”意思是说他们二人的书法风格像筋、骨那样挺劲 有力。 8. 下面关于《爱的教育》内容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从小尊敬军旗的人,长大就一定会捍卫军旗!”这句话是退伍老军官说的。 B. 小石匠特别爱扮鬼脸,他对建塔和架桥的积木游戏特别在行。 C. 罗伯特 为了救一个小孩被车子扎伤了。 D. 扫烟囱的孩子丢了钱币之后被师傅狠狠打了一顿。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课外阅读储备量。 《爱的教育》这本书采用日记体的形式,讲述了一个叫安利柯的四年级小男孩的成长故事。 内容主要包括发生在安利柯身边各式各样感人的小故事、父母在他日记上写的劝诫启发性的 文章,以及老师在课堂上宣读的精彩的“每月故事”。 这是一部以教育为目的的儿童文学作品。它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歌颂人与人之间团结友爱 的高尚情怀;它鼓励人们消除阶级观念,在日常生活的交往中,努力实现各阶级人民相互尊 重和相互平等。直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爱的教育》都是整个意大利的青少年们成长过程 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C.错误,救一个小孩子被扎伤的是“洛贝谛”。 9. 根据积累填空。 (1)伯牙高山流水遇知音,方鼓琴_____________,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 _____________。”贝多芬为知音盲姑娘即兴创作《月光曲》时,月光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 照着她_____________。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_____________,月光 _____________的大海。 (2)《江南春》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景色掩映于烟雨之中,增添了朦胧 色彩;《书湖阴先生壁》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运用拟人手法,将山水写 得富有人情味儿。 【答案】 ①. 而志在太山 ②. 巍巍乎若太山 ③. 睁得大大的眼睛 ④. 看到 过的景象 ⑤. 照耀下的波涛汹涌 ⑥. 南朝四百八十寺 ⑦. 多少楼台烟雨中 ⑧. 一水护田将绿绕 ⑨. 两山排闼送青来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课文内容的识记。 (1)文言文《伯牙鼓琴》全文为: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 “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
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译文:伯牙弹琴,锺子期听他弹琴。伯牙在弹琴时心里想着高山,锺子期说:“你弹得真好 呀,就像那巍峨的太山。”不一会儿,伯牙心里又想到流水,锺子期又说:“你弹得真好呀, 就像那奔腾不息的流水。”锺子期死了以后,伯牙摔琴断弦,终身不再弹琴,认为世上再没 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课文《月光曲》语段为: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 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 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 涌过来……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 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2)“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出自唐代杜牧的《江南春》,意思是南朝遗留 下的许多座古寺, 如今有多少笼罩在这蒙胧烟雨之中。将景色掩映于烟雨之中,增添了朦 胧色彩。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出自宋代王安石的《书湖阴先生壁》,意思是庭院 外一条小河护卫环绕着园田,将绿苗紧紧环绕;两座青山打开门来为人们送来绿色。该句使 用了拟人的手法。写开门见“山”,“两山”似迫不及待地把苍翠的山色“送”进门来。或 化静为动,化无情为有情,赋予山以灵性,生动地写出了田园风光的盎然生机。 10. 口语交际。 上面三幅书法作品,你最欣赏哪一幅?请有条理地表达你的理由(至少 3 条)。 我最欣赏_______作品,理由如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B ②. ①字体圆润饱满;②笔画粗细有别,轻重有别;③整体给人一 种庄重大气的感觉。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了口语交际。 完成本题要注意分析所给材料,明确口语交际的内容,然后组织语言。结合题目中的要求, 语句要通顺,要有条理。 本题考查赏析书法作品。答案不唯一。 若选 A,可从字体纤细,笔画匀称等角度来写; 若选 B,可从字体圆润,笔画有别,庄重大气等角度来写; 若选 C,可从字体灵活飘逸,富于变化等角度来写。 阅读理解。 短文:根据阅读材料完成题项。 材料 1: 冬奥会会徽——冬梦。会徽图形上半部分展现滑冰运动员的造型,下半部分展现滑雪运 动员的英姿。中间舞动的线条流畅且充满韵律,代表举办地起伏的山峦、赛场、冰雪滑道和 飘舞的丝带。 冬残奥会会徽——飞跃。会徽上半部分线条刚劲曲折,下半部分柔美圆润,寓意运动员 经过顽强拼搏,历经坎坷,最终达到目标,获得成功。 “冬梦”以汉字“冬”为灵感来源,运用中国书法的艺术形态,将中国传统文化和奥林 匹克元素巧妙结合。“飞跃”结合了中国书法艺术与冬残奥会体育运动特征。其设计展现了 汉字“飞”的动感和力度。“冬梦”“飞跃”的设计灵感都源于汉字。 材料 2: 多数汉字都具有音形义统一的特点。比如,看了“鹿”字的演变过程,我们知道“鹿” 是一个象形字,形与义关系紧密。“峭”是形声字,“山”提示字义,“肖”提示字音。“峭” 的意思是山又高又陡。“挚”表示亲密、诚恳……你看,汉字都有意义吧,在生活中汉字起 着传递情感的重要作用。 11. 观察上面的会徽图案,将序号(A 或 B)写在括号里。 “冬梦”是( ) “飞跃”是( )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