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22-2023学年福建省上杭县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二次月考试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17页
第2页 / 共17页
第3页 / 共17页
第4页 / 共17页
第5页 / 共17页
第6页 / 共17页
第7页 / 共17页
第8页 / 共17页
资料共17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22-2023 学年福建省上杭县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二次月考 试题及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25 分) 1. 补全古诗文,感受古人精神。 (1)塞下秋来风景异,____________。(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2)_____________,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3)四面歌残终破楚,____________。(秋瑾《满江红》) (4)了却君王天下事,____________。(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5)《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用马快弦急说明战斗激烈的句子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 (6)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___________。(孟子《鱼我所欲也》) (7)以中有足乐者,_____________。(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8)李白在《行路难》中相信自己总有一天会乘风远航,胜利到达理想的彼岸的两句诗是 “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衡阳雁去无留意 ②. 会挽雕弓如满月 ③. 八年风味徒思浙 ④. 赢得生前身后名 ⑤. 马作的卢飞快 ⑥. 弓如霹雳弦惊 ⑦. 贤者能勿丧耳 ⑧.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⑨. 长风破浪会有时 ⑩. 直挂云帆济沧海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默写古诗文。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 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雁、 满、赢、耳、沧”等字词容易写错。 2.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3 月 23 日下午,第三次“天宫课堂”如约举行,神舟十三号乘组指令长翟志刚和航天 员王亚平、叶光富 xié① 手开讲,在近 1 个小时的授课过程中,不仅现场演示了丰富多彩 的科学实验,而且以天地连线的方式回答了地面课堂的学生提出的问题。 随着天和核心舱成功发射,中国天宫空间站进入在轨.②建造阶段,“天宫课堂”变得活 跃起来,神舟十三号乘组的 3 名航天员华丽转身为【甲】(A 循循善诱 B 因材施教)的科学 课教师,在九天之上向全球观众演示了一批精心设计的科学实验并揭示背后的科学道理,激 发了广大青少年朋友探求科学规律、探索宇宙奥秘。 太空课堂的【乙】(A 目不暇接 B 精彩纷呈),背后是中国航天的欣欣向荣。从“嫦娥 奔月”到“祝融驭火”,从“天和筑穹”到“墨子传信”,从“北斗联网”到“天舟穿 梭”……【丙】把知识技能印进脑海里,星辰大海的征途上就会有源源不断的中国身影,浩 瀚太空的探索里就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国足迹。
(1)根据拼音给①写上正确的汉字,为②加点字标上正确的拼音。 ①处 ②处 (2)从括号内分别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填入【甲】【乙】两处。(只填序号) 【甲】 【乙】 (3)文中画线句有语病,请写出修改后的句子。 (4)下列句子填入文中丙处,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以太空授课的方式,把底气、志气、骨气昂扬在胸中 ②每一次腾空而起,是一个国家民族坚持不懈的进步 ③把航天梦、中国梦播撒到心里 ④也是一代代航天人前后相续的脚步 A. ③①②④ C. ②④①③ 【答案】(1)①携 ②guǐ (2)【甲】A【乙】B B. ①③②④ D. ②④③① (3)激发了广大青少年朋友探求科学规律、探索宇宙奥秘的热情(兴趣)。 (4)C 【解析】 【小问 1 详解】 本题考查字音、字形。根据积累作答。 携手:读音是 xié shǒu,手拉着手。注意“携”与“镌”的区别。 轨:读音是 guǐ,原意指车子两轮之间的距离,后引申为车辙,又指一定的路线和规则。 【小问 2 详解】 本题考查成语使用。 甲处:“循循善诱”指善于引导别人进行学习。“因材施教”指针对学习的人的志趣、能力 等具体情况进行不同的教育。与语境中“向全球观众”相应,甲处用“循循善诱”; 故选 A。 乙处:“目不暇接”指东西多,眼睛都看不过来。“精彩纷呈”美好的场面和事物纷纷呈现 出来。根据语境“从‘嫦娥奔月’到‘祝融驭火’,从‘天和筑穹’到‘墨子传信’,从‘北 斗联网’到‘天舟穿梭’……”,乙处用“精彩纷呈”合适; 故选 B。 【小问 3 详解】 本题考查病句修改。 画线句成分残缺,改为:激发了广大青少年朋友探求科学规律、探索宇宙奥秘的热情(兴趣)。
【小问 4 详解】 本题考查句子排序衔接。 阅读上下文,②句“每一次腾空而起”是对省略号前面的内容的一个总结;④句“也是一代 代航天人前后相续的脚步”是紧接②句后半句“是一个国家民族坚持不懈的进步”;①句 “以太空授课的方式,把底气、志气、骨气昂扬在胸中”紧承④句进行总结;③句“把航天 梦、中国梦播撒到心里”紧承①句“把底气、志气、骨气昂扬在胸中”与后面的“把知识技 能印进脑海里”相联系; 故选 C。 3. 班级开展名著《水浒传》阅读探究活动,请你填写阅读记录卡的空缺处。 阅读 策略 内容呈现 阅读记录 宋江道:“兄弟,你休怪我!前日朝廷差天使赐药酒 与我服了,死在旦夕。我为人一世,只主张‘忠义’二字, 关注 不肯半点欺心。今日朝廷赐死无辜,宁可朝廷负我,我忠 人物 心不负朝廷。我死之后,恐怕你造反,坏了我梁山泊替天 行道忠义之名。因此,请将你① 来,相见一面。昨日 酒中,已与了你慢药服了,回至润州必死。 关注 情节 吴用道:“即今冬尽春初,早晚元宵节近,北京年例, 大张灯火。我欲趁此机会……”宋江道:“此计大妙!便 请军师发落。” 《水浒传》杨志取路投东京来,——那高俅把从前历 事文书都看了,大怒道:“既是你等十个制使去运花石纲, 九个回到京师交纳了,偏你这厮把花石纲失陷了,又不来 探究 首告,倒又在逃,许多时捉拿不着。今日再要勾当,虽经 质疑 赦宥所犯罪名,难以委用。”把文书一笔都批倒了,将杨 志赶出殿司府来。杨志闷闷不已,思量:“洒家指望把一 身本事,边庭上一枪一刀,博个封妻荫子,也与祖宗争口 气,不想又吃这一闪!高太尉,你忒毒害,恁地克剥!” 句中的“你”是: ①____,他的绰号 是:②____ 吴用智取大名府的 目的是:③____ 高太尉把杨志的 历事文书“批倒 了”,杨志认为高 太尉“忒毒害,恁 地克剥”。就事论 事,请简要分析杨 志这样认为为什么 是没有道理的。 ④____ 【答案】 ①. 李逵 ②. 黑旋风 ③. 救出卢俊义(和石秀) ④. 杨志办事能
力不强,同样是押运花石纲,十人中只有杨志失陷了;杨志不能面对失败,失陷花石纲后选 择逃跑,没有担当;杨志遇赦后只想以贿赂上位,并不光明正大;从政府(或组织)的角度 看,杨志工作出事就逃,遇赦却以贿赂复位,这对其他人极不公正,以后难以开展工作。(答 出二点即可。) 【解析】 【详解】①②本题考查识记名著内容。结合“我忠心不负朝廷。我死之后,恐怕你造反,坏 了我梁山泊替天行道忠义之名”可知,“你”是李逵。李逵生得粗壮黝黑,绰号“黑旋风”。 他是沂州沂水县(今属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吕丈村人氏。因为打死了人,被关进牢里,但 得到了赦免,被戴宗留在江州当牢子。为救宋江,李逵大劫法场,与众人大闹江州,欲背着 老母上梁山享福,但因老母在沂岭被老虎所害,李逵怒杀一窝四只老虎。李逵臂力过人,善 使一双板斧,他也是一百零八将之一,梁山排座次时,位列第二十二位,是梁山第五位步军 头领,上应天杀星。梁山受招安后,随军征讨辽国、田虎、王庆、方腊;战事结束后被封为 镇江润州都统制。因宋江饮高俅等奸臣送来的毒酒中毒后,担心李逵再次起兵造反复仇,便 让李逵也饮下毒酒,李逵随后身亡。 ③本题考查识记名著内容。李固与卢俊义的妻子贾氏有私情,向官府告发卢俊义。称卢俊义 勾结叛匪,准备里应外合攻打大名府。梁中书命人抓捕卢俊义,严刑拷打,屈打成招后将其 打入死牢。燕青救下卢俊义,背着他投奔梁山泊而去。中途被捉拿,燕青告知宋江;北京城 元宵放灯。梁山泊宋江守寨,吴用引八路人马进驻城下。时迁在北京翠云楼放火,城中大乱, 梁中书四个城门冲不出去。后从南门夺路而走。城内柴进救出卢俊义、石秀,捉了李固,贾 氏。 ④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结合“既是你等十个制使去运花石纲,九个回到京师交纳了,偏你这 厮把花石纲失陷了,又不来首告,倒又在逃,许多时捉拿不着。今日再要勾当,虽经赦宥所 犯罪名,难以委用”可得:杨志办事能力不强,同样是押运花石纲,十人中只有杨志失陷了; 杨志押送花石纲,在黄河里翻船失陷,却不敢回京赴命,选择避难江湖,说明杨志不能面对 失败,失陷花石纲后选择逃跑,没有担当;结合原文“杨志取路投东京来,寻个客店安歇下, 央人来枢密院打点理会本等的勾当,将出那担儿内金银财物,买上告下,再要补殿司府制使 职役。把许多东西都便尽了,方才得申文书,引去见殿帅高太尉”可知,他遇赦后只想以贿 赂上位,并不光明正大。因此,从高太尉即从政府(或组织)的角度看,杨志工作出事就逃, 遇赦却以贿赂复位,这对其他人极不公正,以后难以开展工作。因此杨志认为高太尉“忒毒 害,恁地克剥”是没有道理的。 二、阅读(75 分) (一)古诗阅读(6 分), 阅读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定风波 苏轼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注释]①三月七日: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的三月七日,这时苏轼被贬居黄州(今湖北黄 冈)。 4.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词的小序写苏轼被贬黄州时偕友出游的情形以及创作此词的背景。 B. “竹杖”句写词人视竹杖草鞋轻捷胜过骑马,反映其平静悠闲的心态。 C. “山头”句写了雨过天晴的景象,衬托出词人此时沮丧、郁闷的心情。 D. 全词因自然现象,寓心中情,谈人生哲理,语言诙谐幽默,意蕴深刻。 5. 在“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而徐行”与“鬓微霜,又何妨”(《江城子·密州出猎》) 这两词句中,作者表现出的人生态度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请简述。 【答案】4. C 5. 相同:都表现了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不同:前者表达不惧风雨,从 容面对的人生哲学;后者表达不服年老(壮心不已),渴望建功立业的人生愿望(政治理想)。 【解析】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诗意。 C.“衬托出词人此时沮丧、郁闷的心情”有误。此句表现的是词人经历风雨之后,夕阳斜 照给他带来的清新和喜悦之情。 故选 C。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诗人情感。 都展现出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而徐行”大意是“不用注 意那穿林打叶的雨声,何妨放开喉咙吟唱从容而行”,这里的“风雨”不仅指大自然的风雨, 也指人生的风雨。风雨铺面而来,词人却淡定从容,视风雨为无物,表现了一种在风雨面前 乐观从容的人生态度。“鬓微霜,又何妨”是说即便两鬓斑白又有什么关系呢?表现的是一 种不服老,仍渴望建功立业的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二)文言文阅读 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皇佑二年,吴中大饥,殍殣①枕路,是.时范文正领浙西,发粟及募民存饷,为术甚备.。 吴人喜竞渡,好为佛事。希文乃纵民竞渡,太守日出宴于湖上,自春至夏,居民空巷出游。 又召诸佛寺主首,谕之曰:“饥岁工价至贱,可以大兴土木之役。”于是诸寺工作鼎兴。又 新敖仓②吏舍,日役千夫。
监司奏劾杭州不恤荒政③,嬉游不节,及公私兴造,伤耗民力。文正乃自陈条叙:所以 宴游及兴造,皆欲以发有余之财,以惠.贫者。贸易、饮食、工技、服力之人,仰④食于公私 者,日无虑数万人。荒政之施,莫.此为大。是岁,两浙唯杭州晏然⑤,民不流徙,皆文正之 惠也。岁饥发司农之粟,募民兴利,近岁遂著为令。既已恤饥因之以成就民利此先王之美泽 也。 【注释】①殍殣(piǎo jǐn):饿死的人。②敖仓:粮仓。③荒政:古代在遇到荒年时所采 取的救济措施。④仰:依赖、依靠。⑤晏然:平静、安定的样子。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是.时范文正领浙西 ②为术甚备. ③以惠.贫者 ④莫.此为大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既已恤饥因之/以成就民利此先/王之美泽也 B. 既已恤饥/因之以成就民/利此先王之美泽也 C. 既已恤饥/因之以成就民利/此先王之美泽也 D. 既已恤饥因之/以成就民/利此先王之美泽也 (3)将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又新敖仓吏舍,日役千夫。 ②两浙唯杭州晏然,民不流徙,皆文正之惠也。 (4)链接材料体现了范仲淹怎样的情怀抱负?上文中有哪些事情可以印证这种情怀抱负? 请简要概述。 【链接材料】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 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 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答案】(1)①这时;②完备;③救济,给……恩惠;④没有。 (2)C (3)①(他)又重新建选粮仓和官舍,每天役使上千人。 ②两浙地区只有杭州秩序安宁,民众没有流亡迁移的,(这)都是范公(救灾)的恩惠。 (4)他分发粮食,聚集百姓慰问;鼓励百姓出游,大兴土木来刺激消费,拉动内需,促进 经济发展;他以工代赈,让百姓不流离失所,并且自食其力,从而使社会安定。这些事例充 分表现了范仲淹忧国忧民的政治情怀。 【解析】 【详解】(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
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①句意:这时范仲淹主管浙西。是:这时。 ②句意:救荒之术很是完备。备:完备。 ③句意:救济贫民。惠:救济,给……恩惠。 ④句意:没有比这一做法更好的了。莫:没有。 (2)本题考查句子的断句。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根据句意进行分析。句 意为:这种措施,既赈救了饥荒,又趁荒年替民间兴利,这些是先生的功绩。故句子断句为: 既已恤饥/因之以成就民利/此先王之美泽也。 故选 C。 (3)本题考查文中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 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 到词达句顺。 ①重点词语有:敖仓吏舍,粮仓和官舍;日,每天。 ②重点词语有:惟,只;晏然,安定的样子;惠,恩惠。 (4)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和概括。 链接材料中的“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意思是;在朝廷上做官时,就 为百姓担忧;处在僻远的地方做官则为君主担忧。这体现了范仲淹忧国忧民的政治情怀。根 据文章第一段内容可知,范仲淹在浙西救灾时所采取的措施有三项:一是“发粟及募民存 饷”,他分发粮食,赈济灾民;二是“纵民竞渡”,鼓励百姓出游,大兴土木来刺激消费, 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发展;三是招募灾民做工,以工代赈,让百姓不流离失所,并且自食其 力,从而使社会安定。以上事情,都是他“忧国忧民”政治情怀的体现。 【点睛】参考译文: 皇佑二年,吴中发生大饥荒,饿死者的尸体遍布于道路。这时范仲淹主管浙西,调发国 家仓库粮食,募集民间所存的钱物来赈济灾民,救荒之术很是完备。吴中百姓喜欢比赛舟船, 爱作佛事,范仲淹就鼓励民间多举办赛事,太守每日出游宴饮于西湖上。自春天到夏天,城 中居民大规模出游,尽情玩赏。又召集各寺院主持僧人,告谕他们说:“灾荒年间民工工价 最低廉,可以趁此时机大力兴建土木工程。”于是各个寺院的修建工程都非常兴盛。官府也 翻修仓库和官吏住舍,每天雇役一千多人。 监察机关弹劾杭州长官不体恤荒政,嬉戏游乐而无节制,以及官府、私家兴建房舍,伤 耗民间财力。范仲淹于是自己草拟奏章,申述因为饮宴和兴造房舍的缘由,是要调发有余的 钱财,来救济贫民。那些从事贸易、饮食行业的人,工匠、民%夫,仰仗官府、私家养活的, 每天大概可达几万人救济灾荒的措施,没有比这一做法更好的了。这一年两浙路灾区唯有杭 州平安无事,百姓没有流亡的,这都是范文正公的恩惠。饥荒年份打开司农寺粮仓的粮食赈 济灾民,募集民间财力为地方兴利,近年来已定为法令。这种措施,既赈救了饥荒,又趁荒
年替民间兴利,这些是先生的功绩。 【链接材料】 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人的心情,这是为 什么呢?是由于不因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喜悲。在朝廷里做官就应当心系百姓;处在僻 远的江湖间也不能忘记关注国家安危。这样来说在朝廷做官也担忧,在僻远的江湖也担忧。 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会感到快乐呢?大概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 下人乐之后才乐”。唉!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三)文学类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拜谒岳阳楼 李少岩 ①那个秋雨绵延的午后,我站在岳阳楼上,极目远眺,汤汤洞庭,在烟雨迷蒙中,似一 碗圣水,安放在岁月之上。 ②此刻,1700 年的岳阳楼,立在淅沥的风雨中,缄默无语,似一位饱经沧桑的达观智 者,目光深邃,内心宁静。远道而来的游人,一波波地来了,又一波波地走了,赶集似的, 匆匆如我,都是时间隧道的过客。我不禁思忖,在奔流向前的岁月长河里,谁能逃过如水光 阴的淘洗?谁又不是时光驿站、擦肩而过的风景?或许,被贬岳州的滕子京不会想到,自己 倾心打造的一座楼,因为好友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千古佳句,成 了一座天下名楼。年年月月,守望洞庭,与一湖长相厮守,如同一对忠贞不渝的恋人,天圆 地阔,见证时间之水的怀柔与绵长。 ③于是乎,“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的美誉,如同一道光,穿越浩瀚的时空。以至 于,当我站在这里,能够触觉一股酽浓的文化气韵,浸洇心魂。 ④这会儿,细雨纷纷,斜风裹挟着清凉向我扑过来,令我躲闪不及。恍惚间,这气势, 将我引向那个久远的大宋时代。我想到了命途坎坷、官运不济的滕子京,这位屡遭排挤的士 大夫。庆历四年春,他赴任巴陵郡(今岳阳一带)知州时,勤政为民,用不到两年时间,巴 陵郡被他治理得政通人和,百废俱兴,百姓安居乐业。他筹集资金重修岳阳楼,大楼落成之 时,感慨万千,激动的泪水夺眶而出,连发数十声仰天长叹。可以想象,那是何等悲怆、震 撼人心!这是一个时代的声音,个人命运、家国情怀、民生疾苦自他单薄的身躯中,喷薄而 出。他千里修书,请时任苏州郡守的范仲淹为岳阳楼作记,一篇《岳阳楼记》,忽如一股强 劲的湖风漫过来,于浑然不觉中,岳阳楼、滕子京从此声名鹊起。 ⑤离岳阳楼不远处,一座麻石修葺的范公亭,巍然挺立。我大致估算了一下,两者之间 不过五十米距离,如果换作平时,只需花几分钟时间。此刻,我的脚步凝重、迟缓,仿佛动 用漫长一生的时光。我以为,唯有这样,才能接近一种虔诚的心境。在范公面前,我是绝不 敢造次的,除了崇敬、仰望,还有顶礼膜拜。在我眼里,眼前这座亭子,也已经不是单纯意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