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 学年七年级下册科学第四章第一节测试卷及答案
浙教版
1.日、地、月是人类最熟悉的三个星球,关于三个星球认识正确的是(
)
A.我们肉眼看到的太阳主要是色球层
B.地球从内到外的结构为地核、地幔、地壳
C.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是形成昼夜交替的原因 D.月球是围绕地球运动的行星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也是唯一绕地球转动的天体。地球公转产生四季交替现象,地
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现象。
【详解】
A、太阳大气由里向外分成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而平时肉眼能看到的只有光球层,色
球层和日冕层只有在日全食时才能看到,A 不符合题意。
B、地球由内到外:地核-地幔-地壳,B 符合题意。
C、地球自转是形成昼夜交替的原因,C 不符合题意。
D、月球是围绕地球运动的卫星,D 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2.下列有关太阳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太阳活动日珥只发生在色球层上
B.太阳黑子是指太阳温度较高的地方,它的多少衡量着太阳活动的强弱
C.地球上有些自然现象与太阳活动密切相连,如极光
D.太阳活动还会诱发地震、火山等发生
【答案】C
【解析】
【详解】
A、太阳活动日珥可以喷射到日冕中,错误。
B、太阳黑子是指太阳温度较低的地方,它的多少衡量着太阳活动的强弱,错误。
C、太阳大气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高速冲进两极地区的高空大气层时,会产生极光现象,故
极光与太阳活动有关,正确。
D、地震和火山是地壳运动的主要表现形式,与太阳活动无关,错误。
故选 C。
3.2018 年美国太空总署发现,太阳表面再度出现了无黑子现象,预示太阳表面活动正进入
“极小期’,会导致地球对流层的温度下降,并将于 2019 年底进入“小冰河期”。下列有
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太阳活动进入“极小期’,则耀斑、日珥等活动明显减弱
B.太阳活动进入“极小期’,预示着太阳对地球磁场的干扰将会减弱,磁暴减少
C.地球进入“小冰河期”,会导致全球气温下降,可能会对人类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
D.“无黑子”现象是指色球层上几乎不见太阳黑子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太阳黑子的活动规律及对地球的影响,进行分析解答。
【详解】
2018 年美国太空总署发现,太阳表面再度出现了无黑子现象,预示太阳表面活动正进入 “极
小期”,是因为太阳活动进入“极小期”,则耀斑、日珥等活动明显减弱,故 A 正确;太阳
活动进入“极小期’,预示着太阳对地球磁场的干扰将会减弱,磁暴减少,故 B 正确;地球
进入“小冰河期”,会导致全球气温下降,可能会对人类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故 C 正确;
“无黑子”现象是指光球层上几乎不见太阳黑子,故 D 错误;结合题意。故选 D。
【点睛】
考查太阳黑子的活动规律及对地球的影响。
4.下列有关太阳大气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肉眼可见的太阳层次为光球层,因此它是太阳外部层次唯一发出可见光的层次
B.由于耀斑和日珥都可能导致色球层增温,所以色球层是温度最高的层次
C.因为极光是太阳大气中带电粒子流高速碰撞地球高层大气所产生的,所以只有太阳活动
极大年时,地球两极地区才能看见极光
D.太阳黑子是太阳光球层温度较低的斑块,有时人们用肉眼就可看到出现在太阳光球层上
的黑子
【答案】D
【解析】
【详解】
A.肉眼可以看见的是光球层,它是太阳大气的内层,A 不符合题意;
B.光球层是太阳最里层,中心温度高达 150 万℃,所以光球层才是温度最高的一层,B 不
符合题意;
C.每年都会有极光的,太阳活动大年比较多而已。来自太阳的带电粒子与地球大气层中的
分子或原子相作用,产生极光。在一个太阳活动周期,即 11 年内,会有极光出现次数最多
年份和最少年份。C 不符合题意;
D.太阳表层温度较低的大气区域,看上去颜色暗一些,故称黑子,太阳黑子发生在光球层,
D 符合题意。
故选 D。
5.根据科学家的预测,太阳未来的演变过程 (
)
A.太阳一红巨星一白矮星一暗矮星
B.太阳一超红巨星一超新星一黑洞
C.太阳一红巨星一超新星一-中子星
D.太阳一红巨星一白矮星一黑洞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太阳的最终演化过程为:恒星→红巨星→白矮星→暗矮星。故 A 正确,BCD 错误。故选 A。
6.嫦娥三号探测器拍摄到月球上清晰的的环形山,下列月球表面现象与环形山成因有关的
是
A.表层有液态水存在
B.表面没有大气层
C.不能自己发光
D.昼夜温差非常大
【答案】B
【解析】
【详解】
A.月球上没有液态水和生命,故A错误;
B.月球表面没有空气,最常见的月貌是环形山,故B正确;
C.月球不是光源,不能自己发光,但月球不能发光与嫦娥三号探测器拍摄到月球上清晰的
的环形山无关,故C错误;
D.昼夜温差非常大与嫦娥三号探测器拍摄到月球上清晰的的环形山无关,故D错误;
7.2019 年 1 月 3 日(农历十一月一千八),我国“嫦娥四号”探测器在月球背面软着陆,
这是人类探测器首次成功登陆月球背面。下列关于“嫦娥四号”探测器在月球背面着陆前后
的分析,符合实际的是(
)
A.着陆时,探测器和月球位于右图中的 c 点附近
B.探测器要有防水设计,因为
环形山上有水
C.探测器着陆前要减速,因为与大气摩擦会生热
D.探测器在月球的着陆点能拍
到地球的照片
【答案】A
【解析】
【详解】
A.当探测器和月球位于 c点时,根据月球的旋转方向可知,这时正处于阳光照射的白天,肯
定比黑夜着陆难度要小的多,故 A 符合实际;
B.月球上根本没有水,因此探测器没必要作防水设计,故 B 不符合实际;
C.月球上没有空气,因此不会摩擦生热,故 C 不合实际;
D.当探测器在月球的背面时,地球被月球挡住,因此无法拍到地球的照片,故 D 不合实际。
8.“钱江潮水,天下奇观。”每逢农历八月十八,钱塘江在无风的情况下也会掀起几米高
的浪涛。它的形成和月球有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与月球的形状有关
B.与月球上没有空气有关
C.与月球上没有水有关
D.与月球的吸引力有关
【答案】D
【解析】
【详解】
地球上的潮汐现象是由于月球和太阳的引力导致的,但月球距离近。影响较大,其引潮力是
太阳的 2.2 倍。
故选:D.
9.地球是个巨大的不透明球体,在受到太阳光的照射时,被照亮部分称为昼半球,而未被
照亮部分称为夜半球。现有两种说法:①在不考虑大气层影响下,由于太阳半径比地球半径
大,会使昼半球稍大于夜半球;②由于阳光通过大气层时发生折射,会使昼半球稍大于夜半
球。则以上两种说法(
)
A.①②都正确
B.只有①正确
C.只有②正确
D.①②都错误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在日常生活中,激光准直、小孔成像和影子的形成等
都表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
方向的会偏折,发生折射现象,进行分析解答。
【详解】
太阳是一个圆面,这样圆面的边缘点和中心点射来的光线在地球上切点位置不同,与理论上
的平行光线所形成的晨昏线相比,昼半球要大于夜半球;大气对阳光有折射作用,能使光线
传播方向改变而使昼半球范围变大,因此①②说法都正确。
故选 A。
【点睛】
本题考查了光的直线传播以及光的折射,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比较简单。
10.我国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已经成功发射,迈出了登月工程的第一步。假如
你在不久的将来有幸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已知月球上没有空气,没有
水,也没有磁场,同一物体在月球上与地球上所受的重力之比为 1∶6 。下列能在月球上完
成的活动是 (
)
A.利用降落伞降落
B.用指南针辨别方向
C.人在月球上能比在地球上跳得高
D.在月球上打雪仗
【答案】C
【解析】
【详解】
A.降落伞是利用空气阻力来减慢人的下落速度的,由于在月球上没有空气,因此降落伞无
法使用,故 A 不符合题意;
B.月球上没有磁场,指南针无法工作,故 B 不符合题意;
C.同一物体在月球和地球上所受的重力之比为 1:6,人在月球上能比在地球上跳得高,故
C 符合题意;
D.月球上没有水,没有雪,不能打雪仗,故 D 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11.学会像科学家那样分析问题。如图是根据众多科学家多年中所观察太阳黑子数的变化结
果所作的曲线。分析曲线特点回答下列问题:
(1)从曲线上看出,太阳黑子数的变化呈现出一定的规律。黑子数最多的那一年称为
___________,黑子数较少的叫___________。
(2)1855 年到 2010 年中总共出现了___________个太阳活动峰年。据此估算出太阳活动周
期约为___________年(保留一位小数)。
(3)国际上规定以 1755 年起算黑子数的第一周期,推测 2022 年属于太阳活动周期的第
___________周期。
(4)根据统计图信息,我们可以预测下一次的太阳活动峰年大约出现在___________年。
【答案】
太阳活动峰年
太阳活动谷
年
14
11.1
25
2025(左右均可)
【解析】
【分析】
【详解】
(1)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标志着太阳活动的强弱,黑子数最多的那一年称为太阳活动峰
年,黑子数较少的叫太阳活动谷年。
(2)由图可知,1855 年到 2010 年中总共出现了 14 个太阳活动峰年,据此估算出太阳活动
周期约为
2010 1855 11.1
年。
14
(3)2022 年属于太阳活动周期的第
2022 1755
11
周期。
25
(4)由图可知,最近的太阳活动峰年是 2014 年左右,则下一个太阳活动峰年在 2014+11=2025
年左右。
12.2018 年 8 月 12 日,有史以来飞得最快的航天器“帕克号”太阳探测器发射升空飞赴太
阳,执行一项以探测日冕和太阳风为目标的七年期任务。
(1)日冕层是太阳大气层的最外层,厚度达到几百万公里,在日冕层以内还有色球层和
_______层。
(2)太阳是一个不断进行着核爆炸的大火球,给地球带来光和热,其释放的能量来自_______
(填“重核裂变”或“轻核聚变”)。
(3)“帕克号”太阳探测器发射后,不是直飞太阳而是驶向金星,利用金星的引力作用来
改变自身的速度和轨道,这是因为力可以________。
【答案】
光球层
轻核聚变
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解析】
【详解】
(1)[1]太阳是由太阳核、对流层、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共同组成的。日冕层是太阳大气
的最外层,在日冕层以内还有能够发生耀斑的色球层和太阳黑子较活跃的光球层。
(2)[2]太阳释放的能量主要来自于轻核聚变。
(3)[3]因为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帕克号”太阳探测器利用金星的引力作用来改变
自身的速度和轨道。
13.太阳和月球是地球在宇宙中的两个最重要的紧邻。人类对宇宙一直在探索之中。
(1)2013 年“嫦娥三号”着陆器上携带了一台月基天文望远镜,这是世界上第一台月基天
文望远镜在月球上进行天文观测远比地球上的效果好,主要原因是月球上没有_____。
(2)我国将于 2016 年下半年先发射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随后发射神舟十一号飞船与“天
宫二号”实现对接,携手遨游太空。如图所示,对接后“神舟十一号”相对于“天宫二号”
是_____的,此时它们_____(填“受平衡力”、“不受力”或“受非平衡力”)作用。
(3)太阳为地球提供光和热,同时太阳活动也会对地球产生不利影响。下列现象肯定不是
由太阳活动引起的是_____
A.无线电通讯干扰
B.地磁场发生磁
暴
C.昼夜交替现象
【答案】
大气层
静止
受非平衡力
C
【解析】
【详解】
第一空.“嫦娥三号”着陆器上携带了一台月基天文望远镜,在月球上进行天文观测远比地
球上的效果好,主要原因是月球上没有大气层,透光性强;
第二空.由于对接后,神舟十一号”相对于“天宫二号”的位置不发生变化,所以是静止的;
第三空.由于它们都围绕地球做曲线运动,即速度方向不断改变,所以受非平衡力的作用;
第四空.AB.太阳活动会发出离子流,离子流到达地球的磁场后,会对地球的磁场产生一定
的影响,同时离子流也会影响到无线电通讯,故 AB 不符合题意;
C.昼夜交替现象是由地球的自转引起的,故 C 符合题意。
14.读“太阳外部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太阳大气层中,亮度最大的是_____层,厚度最大的是____层。(填字母)
(2)发生在 A 层中的____和 B 层中的____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
【答案】
A
C
太阳黑子
耀斑
【解析】
【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