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年湖北鄂州中考历史真题及答案
学校:_________ 考生姓名:_________ 准考证号: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共 10 页,满分 12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
2.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
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3.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
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在试卷上无效。
4. 非选择题用 0.5 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试
卷上无效。
5. 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选择题)
本卷共 30 小题,共 60 分。1-15 小题为历史试题,每小题 2 分;16-30 小题为道德与法
治试题,每小题 2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战国时代,诸子百家异常活跃,极富创造力,被公认为中国思想文化史上辉煌灿烂
的时代。有一学派认为:“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
该学派是(
)
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墨家
2.读下图,能准确解读该图的一项是(
)
A.民族大交融
C.分封制盛行
B.从分裂到统一
D.经济重心南移
3.历史图片是浓缩的历史,是对历史直观、简明的反映。一位同学在自主历史学习中
搜集到以下图片(图 1-图 4)。下列对图片的解读,正确的一项是(
)
A.图 1 司母戊鼎是研究殷墟甲骨文的重要资料
B.图 2 农业工具的发明有利于灌溉农业的发展
C.图 3 高僧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
D.图 4 再现了北宋商品经济的发展和都市的繁荣
4.读下面两幅图,两幅图反映出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是(
)
A.从屈辱走向独立
C.从专制走向民主
B.从封闭走向开放
D.从落后走向富强
5.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根据提示,图中①应填入的正确史实是(
)
A.农民罢耕
C.工人罢工
B.教师罢教
D.士兵起义
6.毛泽东说:“从 1921 年党成立到 1934 年,我们吃了先生的亏。纲领由先生起草,
中央全会的决定也由先生起草,特别是 1934 年,使我们遭受了很大的损失,从那以后,
我们就懂得了要自己想问题。”“从那以后,我们就懂得了要自己想问题”的历史事件
是指(
)
A.国共合作实现
B.南昌起义爆发
C.八七会议召开
D.遵义会议召开
7.时间轴(下图)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后的一段历史。新中国成立后最严重的挫折时期
是图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8.读《与新中国建交国家数量增长图》(下图),推动 1979 年与中国建交国家数量大幅
增长的直接因素是(
)
A.中苏关系恶化
C.万隆会议召开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D.中美建交
9.读《古代主要文明示意图》(下图),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产生于
图中的(
)
A.A
B.B
C.C
D.D
10.下图是某校九年级(1)班的同学们开展项目化学习的学习成果汇报卡。它的研究
主题应是(
)
A.新航路开辟与物种交流
B.郑和下西洋与物种交流
C.新物种与明清人口增长
D.殖民掠夺与三角贸易兴起
11.美国 1787 年宪法规定:“本宪法所制定的立法权,均属合众国国会,国会由一个
参议院和一个众议院组成”,“行政权力赋予美利坚合众国总统”,“合众国的司法权
属于一个最高法院以及由国会随时下令设立的低级法院”。宪法设计的美国政治体制的
特点是(
)
A.君主立宪
B.三权分立
C.中央集权
D.地方分权
12.下面示意图(下图)中的史实都和英国有关,该示意图说明(
)
A.英国引领世界近代历史的发展方向
B.工业革命直接导致了巴黎公社起义
C.《共产党宣言》指导拉美民族革命
D.英国工人阶级具有彻底的革命精神
13.阅读历史著作,要关注历史解释,关注历史论证的过程和结论。现摘引《世界史·现
代卷》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一段论述:“第一次世界大战持续了 4 年 3 个多月,给欧
洲带来了极其深刻的危机。欧洲的海外市场也由于在战争中发展起来的美洲和亚洲的工
业竞争而不断萎缩。……欧洲对世界经济的控制力不断减弱。……19 世纪以来欧洲一
直保持的世界中心地位受到了根本的动摇。”引文中的论证结论是(
)
A.第一次世界大战持续时间长
B.战争导致美洲亚洲的工业竞争力加强
C.战争使欧洲的海外市场萎缩
D.战争根本动摇了欧洲的世界中心地位
14.在学习第二次世界大战历史时,小华同学通过画示意图(下图)的方法梳理战争过
程。图中①处应填入的内容是(
)
A.雅尔塔会议召开
C.日本偷袭珍珠港
B.莫斯科保卫战
D.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
15.读下图,该图说明(
)
A.北约与华约对峙局面形成
B.欧洲冷战对峙局面形成
C.雅尔塔体系形成
D.马歇尔计划开始实施
第Ⅱ卷(非选择题)
本卷共 8 小题,共 60 分。31-33 小题为历史试题,共 30 分;34-38 小题为道德与法治
试题,共 30 分。
历史
16.追求国家统一、社会稳定、人民幸福,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价值。
材料一
材料二
从 1895 年 5 月到 10 月台南陷落,台湾军民与日军进行了大小 100 余次
战斗,抗击日本 3 个近代化师团和 1 支海军舰队,先后打死打伤日军 3.2 万多人。日本
近卫师团有一半被消灭。民军和留台清军除少数人生还外,大部分战死。
——《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三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础。
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最符合台湾海峡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国家以最大的诚
意,尽最大的努力,实现和平统一。
国家和平统一后,台湾可以实行不同于大陆的制度,高度自治。
——《反分裂国家法》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图 1 所示为哪一朝代的疆域?图中信息透露出该朝代实行的一项有利于中央加强对
地方统治的制度是什么?图 2 为《西汉形势图》,图中 A 机构的设置,标志着哪一地区
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台湾人民为什么要进行艰苦卓绝的抗日武装斗争?
什么重大历史事件使得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
(3)材料三体现的实现两岸统一的基本方针是什么?目前,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最大
现实威胁是什么?
17.从国共内战全面爆发到新中国成立,时隔仅有三年零三个月。如此之快的转变,无
论是共产党、国民党,还是国际社会,都没有预料到。
材料一
1947 年在晋冀鲁豫解放区华北大学任教的美国人韩丁,在观察了土改
后的农村社会后说:“中国革命创造了一整套新的词汇,其中一个重要的词就是“翻
身”。……对于全国几亿无地和少地的农民来说,这意味着站起来,打碎地主的枷锁,
获得土地、牲畜、农具和房屋,但它的意义远不止于此。……它意味着进入一个新世界。”
材料二
美国学者易劳逸在分析了国共两党的农村政策后讲:“国民党在农村的
失败——当局无能力保证农民的土地、安全和食物——极大地削弱了农民对政府的尊
敬。这就意味着政府正失去合法性。沉重而频繁征收的苛捐杂税、腐败、绝大部分官员
所显示出来的倾向地主阶级反对佃农的偏见,所有这些都削弱了政府的权威和主张合法
行动的传统的社会价值。结果,农民们不是非难,就是躲避征税和征兵官员。”
材料三
解放战争期间流行于解放区的民谣:“最后一碗米饭用来做军粮,最后
一尺布用来缝制军装,最后的老棉被盖在担架上,最后的亲骨肉送到战场上。”
抗战胜利以后流行于国统区的民谣:“盼中央,望中央,中央来了更遭殃;想老蒋,
盼老蒋,老蒋来了米面涨。”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谢春涛《历史的轨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材料四
“今天是中华民国诞生三十八年纪念日,又是元旦,我们住在首都南京,
已临着兵火的边缘。……共军除军事威胁外,更扩大其心战与传统之攻势。一般丧失斗
志的将领及寡廉鲜耻的官僚政客,或准备逃亡避祸,或准备靠拢投降,或传播共党“和
谈”烟幕。”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蒋经国
(1)据以上材料,分析中国共产党取得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2)不同的史料具有不同的历史价值。对于分析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有同学认为材料
一更有价值,有同学认为材料三更有价值。你认为这两则材料中,哪一则材料更有价值
呢?试加以说明。
18.在国家和社会面临重大转型的历史关头,是否进行改革以及如何选择改革路线,是
一个重大的历史课题。
材料一
为解决劳动力问题,彼得一世于 1721 年颁布准许商人将整个村庄连同
农奴一起买去,但农奴和土地不准分开买卖,以维护农奴制度不可侵犯。……农民被束
缚在土地上,无法满足工业对自由劳动力的需求。广大农民一贫如洗,无力购买工业品,
严重地限制了国内市场的扩大。到 19 世纪中叶,农奴制已成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最
大障碍。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二
日本新领导人(注:指明治维新的领导者)不赞成这种不加区别地奉承
所有西方的做法,他们并不对西方文明本身感兴趣,而仅仅对其中增强了民族力量的那
些组成成分感兴趣。……他们现在提出了一个非凡的改革方案,宗旨在于建立一个强大
的日本,而不是完全模仿西方国家。……讲究实际的日本领导人得出了这一明确结论:
每个民族必须为自己去掠夺,软弱和胆小将一无所获。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以发动战争开始,而以彻底失败为止。它想以争
夺世界与万国对峙,结果却被万国所不齿。明治维新作为日本现代化的早期努力,其一
切失误均在战争中暴露无遗。我们现在回过头去看,可以知道那是一次不彻底的现代化
努力。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钱乘旦:《论明治维新的失误》
(1)据材料一,概括俄国农奴制对俄国发展资本主义造成的两大障碍。
(2)材料二指出日本当时领导人“仅仅对其中增强了民族力量的那些组成成分感兴
趣”,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日本学习西方的主要措施。(回答两点即可)
(3)材料三的核心观点是什么?材料三可以证明材料二中哪一句话是错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