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 学年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九年级第一学期道德与
法治期末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2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 60 分)
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中学生小陈是深圳改革开放 40 周年展览馆的志愿解说员,他向游客介绍到:“深圳地
区生产总值以年均 20.7%的速度快速增长,经济总量位居亚洲城市第五位,创造了世界现
代化发展史上的奇迹。”以上材料体现了( )
A. 我国逐步建立、完善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B. 改革开放促使我国经济一直处于高速增长阶段
C. 改革开放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着世界
D. 只有改革开放,才能解决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变化的认识和理解。
C:题文中,深圳地区生产总值以年均 20.7%的速度快速增长,经济总量位居亚洲城市第五
位,创造了世界现代化发展史上的奇迹。这就说明了改革开放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在深
刻影响着世界,故 C 说法正确;
A:率没有体现出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故 A 与题不符;
B:我国的经济发展正在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故 B 说法错误;
D:这一说法过于绝对,缓解社会主要矛盾的根本途径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故 D 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 C。
2. 某校初三学生想用下图进行“全面深化改革”的主题演讲,你认为最贴切的标题是( )
A. 中国只需要改革开放
B. 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
C. 摈弃经验才能有进步
D. 与世界共同发展进步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全面深化改革的认识和理解。
A:我国的发展需要改革开放,但这并不是唯一因素,故 A 说法错误;
B:材料表明了我国要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故 B 说法正确;
C:经验是对过去发展的总结,我们要善于借鉴经验,故 C 说法错误;
D:材料没有体现出与世界共同进步的内容,故 D 与题不符;
故本题选 B。
3. 为了帮助患痴呆症的外婆找到回家的路,初二学生陆原发明了具有人脸识别功能的“勿
忘我”智能颈环。这一创意获得了人民日报、央视新闻的点赞,网友们纷纷表示“暖哭了”。
这表明( )
A. 创新让生活更美好
C. 创新促进社会改革
【答案】A
【解析】
B. 创新引领国家走向富强
D. 创新是发展的根本目的
【详解】A:题干中的描述,体现了现代科技对我们生活的作用,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
力,是社会进步的灵魂,是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便捷丰富多
彩,材料说明了创新让生活更美好,故 A 正确;
BC:材料未涉及创新对国家的作用,也未涉及创新促进社会改革,与题意不相符,故排除
BC;
D:说法错误,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故排除 D;
故本题选 A。
4. 下表《“辉煌十三五”数说科技创新重大成就》反映了我国( )
全社会研发经
研发人员每年增长
高新区国内生产总
全球创新指数排
费
量
值
名
1.42 万亿元
376 万人/年
8.1 万亿元
第 29 名
2.21 万亿元
480 万人/年
12.2 万亿元
第 14 名
2015
年
2020
年
A. 完善创新制度保障,营造有利于创新氛围的法治环境
B. 只着力于基础研究,放弃大部分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关
C. 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效果显著
D.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坚定不移地走具有全球特色的自主创新
【答案】C
【解析】
【详解】A:表格中未体现创新制度,营造创新氛围等,故排除 A;
B:说法错误,放弃大部分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关,这是错误的做法,故排除 B;
C:表格中从创新研发费用,研发人员数量的大量投入,我国产值和全球创新指数排除有大
幅度提升,说明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效果显著。故 C 正确;
D:说法错误,我国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故排除 D;
故本题选 C。
5. 2020 年 11 月 24 日,探月工程嫦娥五号探测器发射成功,开启我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
返回之旅。探月工程的实施,突破无人月球探测的主要关键技术,实现自主创新的月球科
研成果。这说明( )
A. 我国已建成创新型国家
C. 创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答案】D
【解析】
B. 我国科技总体处在世界前列
D. 我国科技创新能力逐步提升
【详解】本题考查对创新的认识和理解。
A:我国正在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故 A 说法错误;
B:从整体上看,我国仍然面临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发展总体水平不高、科技对经济增
长贡献率低于发达国家水平等问题,故 B 说法错误;
C;材料没有体现出创新与生活的关系,故 C 与题不符;
D:材料通过探月工程嫦娥五号探测器发射成功说明了我国科技创新能力逐步提升,故 D 说
法正确;
故本题选 D。
6. 2020 年 12 月 3 日,深圳市委市政府在全市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大会中强调,“到 2025
年,深圳将新建基础教育学位近百万个。建成后公办义务教育总规模接近翻一番,公办普
高学位实现翻番。”深圳重视教育的原因是( )
A. 人的全面发展只靠教育
C.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
【答案】C
【解析】
B. 人才是发展的第一动力
D. 教育是深圳的中心工作
【详解】A:“只靠”说法太绝对,故排除 A;
B:说法错误,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不是人才,故排除 B;
C:深圳市委市政府在全市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大会中的强调表明深圳重视教育,因为教育是
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根本途径等,故 C 正确;
D:经济建设是深圳的中心工作,不是教育。故排除 D;
故本题选 C。
7. 以大数据为依托,深圳数据监督工作建设了覆盖“人、财、事”的智慧监督网,这大幅
提高了发现腐败问题线索的效率。这种“大数据+监督”的手段( )
A. 提升了权力监督的实际效力
B. 扩大了公民监督的权利范围
C. 是我国民主政治的独特优势
D. 是人民行使权力的根本途径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加强对权力进行监督的认识和理解。
A:题文中,深圳数据监督工作建设了覆盖“人、财、事”的智慧监督网,这大幅提高了发
现腐败问题线索的效率。这一手段提高了监督腐败的效率,故 A 说法正确;
B:这并没有扩大公民的权利,故 B 说法错误;
C:协商民主是我国民主政治的独特优势,故 C 说法错误;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人民行使权力的根本途径,故 D 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 A。
8. 2020 年 6 月,《深圳经济特区养老服务条例(草案)》公开征求意见,提出拟设立独生
子女护理假。据悉,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收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建议。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 )
A. 民主决策有效保障了人民利益
B. 民主监督能有效预防腐败现象
C. 深圳市民的民主参与意识较高
D. 公民的广泛参与促进科学决策
【答案】B
【解析】
【详解】ACD:题文中,《深圳经济特区养老服务条例(草案)》公开征求意见,提出拟设立
独生子女护理假。据悉,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收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建议。这体现了广大人民
的参与热情提高,这有利于促进科学民主决策;从而体现出民主决策有利于保障人民利益。
故 ACD 说法正确;
B:材料没有体现出民主监督的内容,也不是针对预防腐败的问题,故 B 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 B。
9. 位于深圳西北部的光明区在近 40 年间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从祖孙俩的对话中,可以
看出深圳( )
爷爷:这里曾经杂草丛生,是鲜为人知的穷乡僻壤,家家盖茅草屋、打水井,自行车是主
要交通工具……
小明:现在的光明区商场、医院、小区一应俱全,从光明城到深圳北仅需 10 分钟,爸爸妈
妈的工资涨了,生活越来越便利了……
A. 消除城乡发展差距,改善农民生活水平
B. 加速城镇化建设,领先实现基本现代化
C. 坚持共享发展成果,关注人民群众利益
D. 以同步富裕为目标,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低改革开放的影响的认识和理解。
C:题文引用了祖孙二人的谈话内容,意在告诉我们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说明了我国坚持共享的发展理念,高度关注人民利益的满足,故 C 说法正确;
A:城乡发展的差距不容易消除,故 A 说法错误;
B:我国将在 2035 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故 B 说法错误;
D:共同富裕并不等于同步富裕,故 D 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 C。
10. “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法治是现代经济文明的核心
②法治是解决社会矛盾的唯一方式
③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然选择
④法治是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A. ①②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法治重要性的认识和理解。
①: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故①说法错误;
②:法治是解决社会矛盾的重要方式,但不是唯一方式,故②说法错误;
③④:依据教材知识,法治是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然选
择,故③④说法正确;
故本题选 D,
11.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行动》白皮书提出,疫情期间一些地方人大常委会紧急立
法,为疫情防控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这体现了( )
A. 科学立法
B. 严格执法
C. 依法行政
【答案】A
【解析】
D. 依法执政
【详解】本提考查对依法治国的要求的认识和把握。
ABCD:我国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其基本要求是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以及全
民守法。题文中,一些地方人大常委会紧急立法,为疫情防控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这体
现了科学立法的内容,故 A 说法正确,BCD 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 A。
12. 在 2019 年深圳“一带一路”国际音乐季中,来自 4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 800 多位艺术
家为中外观众带来精彩演出,让人们在繁忙的生活中享受片刻轻松愉悦。由此可见( )
A. 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创造力
B. 中华文化深刻地改变着世界
C. 文化交流必须弘扬外来文化
D. 文化交流丰富人们精神生活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的认识和理解。
D:题文中,来自 4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 800 多位艺术家为中外观众带来精彩演出,让人们在
繁忙的生活中享受片刻轻松愉悦。这说明了丰富多彩的文化交流活动在丰富着人们的精神文
化生活,故 D 说法正确;
A:材料没有体现出中华文化的创造力的内容,故 A 与题不符;
B:材料没有体现出中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故 B 与题不符;
C:文化交流必须弘扬先进的外来文化,故 C 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 D。
13. 2020 年 12 月,龙华区各中小学开展了“抗美援朝”爱国主义精神教育活动,进一步
将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让爱国主义精神扎根于广大青少年
的心中。大力加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原因在于( )
A. 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体现
B. 爱国主义是时代精神的核心体现
C. “抗美援朝”是最重要的民族精神
D. 爱国主义往往只有在危难时才能表现出来
【答案】A
【解析】
【详解】A:培养青少年的爱国情怀源于爱国主义的重要性,爱国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爱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爱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是中华
民族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的强大精神动力,是民族精神核心的集中体现,也是提高青少
年自身道德素质的需要。故 A 正确;
B:时代精神的核心是改革创新,不是爱国主义,故排除 B;
C:“最重要”说法太绝对了,故排除 C;
D:爱国主义在平时也可以体现出来,不一定只有在危难时才能表现出来,故排除 D;
故本题选 A。
14. 2020 年 11 月 18 号,中宣部授予毛相林同志“时代楷模”称号。毛相林作为贫困村的
村支书,带领村民历时七年在悬崖峭壁上凿出“天路”。我们可以从他的身上学习到( )
①爱岗敬业的精神②勤俭节约的习惯
③高度社会责任感④诚实守信的美德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A. ①②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和理解。
①③:题文中,毛相林作为贫困村的村支书,带领村民历时七年在悬崖峭壁上凿出“天路”。
这体现出来了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体现了爱岗敬业的精神,是在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观,故①③说法正确;
②④:材料没有体现出勤俭节约以及诚信的内容,故②④与题意不符;
故本题选 B。
15. 根据下图漫画《从一孩到二孩》,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A. 我国人口政策随形势变化而调整
B. 意味着我国取消了计划生育政策
C. 这将彻底解决人口老龄化的问题
D. 我国人口数量已不需要加以控制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认识和把握。
AB:我国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说明了我国的计划生育国策
在不断调整和完善,故 A 说法正确,B 说法错误;
C;这旨在进一步完善人口结构,缓解老龄化的困扰,但并不能彻底解决人口老龄化的问题,
故 C 说法错误;
D:我国的人口数量需要结合社会的发展实际进行控制,故 D 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 A。
16. 2020 年 8 月 20 日,广东省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实施意见》,明确到
2020 年底,全省范围内餐饮行业不得主动向消费者提供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该《意
见》的实施说明( )
①我省的资源环境问题将得以解决
②我省经济发展将会受到严重阻碍
③我省积极落实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
④我省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
B. ①④
C. ②④
D. ③④
A. ①②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建设生态文明的认识和理解。
③④:题文中,全省范围内餐饮行业不得主动向消费者提供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这说
明了我省积极落实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坚持走绿色发
展道路,故③④说法正确;
①:我省的资源环境问题并没有得以解决,故①说法错误;
②:这并不会对我省的经济发展受到影响,故②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 D。
17. 2020 年 11 月 30 日,深圳荣获第四批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市。至此,全市 10 个区(新
区)已建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深圳是全国第一也是唯一一个获此殊荣的副省级城
市。作为一个深圳人,我们应该( )
①节约粮食,光盘行动②注重环保,拒绝消费
③自驾出行,文明生活④随手关灯,养成习惯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A. ①②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践行绿色低碳生活理念的认识和把握。
①④:践行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需要我们注重节俭,减少浪费,故①④说法正确;
②:拒绝消费不可能,没有消费我们就不能生活,故②说法错误;
③:我们出门应多步行或是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故③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