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21-2022学年广东省深圳市初三上学期历史期中试卷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16页
第2页 / 共16页
第3页 / 共16页
第4页 / 共16页
第5页 / 共16页
第6页 / 共16页
第7页 / 共16页
第8页 / 共16页
资料共16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21-2022 学年广东省深圳市初三上学期历史期中试卷及答 案 一、单项选择题(23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6 分) 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你选出正确选项并用 2B 铅笔在答题卡上将该 题相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 1. 古埃及的大臣在朝见法老时,必须匍匐在地上,亲吻法老脚下的土地,如果能亲吻到法 老的脚,则是极大的荣幸。这一现象主要体现出古埃及法老( ) A. 对臣民有无上权威 B. 掌控地方行政权力 C. 对司法权力的控制 D. 直接统 帅全国军队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如果能亲吻到法老的脚,则是极大的荣幸。”体现了法老的至高 无上的地位,A 项正确;题干体现不出法老掌控的具体权力,所以掌控地方行政权力,对司 法权力的控制,直接统帅全国军队不符合题意,排除 B、C、D 项。故选 A 项。 2. 汉谟拉比曾对拉尔撒总督颁布诏令:有关古尔古里城的土地,巴尼一向对之有所有权, 因为文书记载这是让渡给他的。因此,你应当把土地归还给巴尼。该诏令反映出当时( ) A. 社会等级非常严格 B. 信奉君权神授观念 C. 保护土地私有制度 D. 商品经 济比较活跃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有关古尔古里城的土地,巴尼一向对之有所有权,因为文书记载这是让 渡给他的。因此,你应当把土地归还给巴尼”可知,汉谟拉比法典最终将土地判给了土地所 有者巴尼,说明国家重视对土地的保护,即保护保护土地私有制度,C 项正确;材料内容涉 及的是土地归巴尼所有,并没有涉及等级制度,排除 A 项;君权神授是指自己是天命派遣, 于凡间管治世人,它是天神在人间的代表,作为人民只可遵从君主的指示去做,不能反抗, 材料内容没有体现君权神授的观念,排除 B 项;材料内容仅涉及的是土地所有权,没有体现 商品经济的发展,排除 D 项。故选 C 项。 【点睛】 3. 小史同学在预习完某一课后,根据内容制作了年代尺(如图)。请推断该课的学习主题是 ( )
A. 两河流域文明 B. 古代印度文明 C. 古代欧洲文明 D. 中华文 明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根据材料年代尺中“雅利安人入侵、公元前 6 世纪佛教创立”等内容,并结合所学 可知,该课的学习主题是“古代印度文明”。在古印度文明的发展过程中,遭遇雅利安人入 侵,雅利安人在印度建立了严格的等级制度,即“种姓制度”;公元前 6 世纪,释迦摩尼创 立佛教,对种姓制度形成了一定程度的冲击;孔雀王朝统治时期是古印度文明的鼎盛时期, 由此可知,B 项符合题意;“两河流域文明”、“古代欧洲文明”、“中华文明”均与材料 主旨不符,排除 A、C、D 项。故选 B 项。 【点睛】 4. 西塞罗曾说:“希腊人的海岸仿佛是一条密密地缝在‘蛮邦原野’这一大片织锦上的花 边。”结合下图,上述文段意在表达古希腊当时( ) A. 殖民活动主要集中在海岸线 C. 耕地肥沃非常适合农业发展 【答案】A B. 采取了直接民主的统治方式 D. 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
【解析】 【分析】 【详解】根据材料图中“公元前 8 至前 6 世纪的希腊、希腊人殖民的海岸”等信息,并结合 所学可知,古希腊山多地少,海岸线曲折。古希腊城邦时代,为解决人口不断增长与土地资 源相对短缺的矛盾,希腊人进行大规模的海外殖民活动,殖民活动主要集中在海岸线,这与 材料中西塞罗所说的“希腊人的海岸仿佛是一条密密地缝在‘蛮邦原野’这一大片织锦上 的花边”相符合,A 项正确;材料未涉及直接民主,排除 B 项;希腊山多地少,土地贫瘠, “耕地肥沃非常适合农业发展”与史实不符,排除 C 项;公元前 5 世纪,伯里克利统治时期, 希腊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排除 D 项。故选 A 项。 【点睛】 5. 古希腊戏剧《骑士》中,一位将军试图劝服一个卖香肠的人去夺取民主派领袖的职位, 剧中人物对话下图所示。该片段体现出剧作家对古希腊民主制度的( ) 卖香肠的人:请告诉我,像我,一个卖香肠的人,怎样才能成为那样的大人物? 将军:这是世上最容易的事。你已经具备一切应有的条件: 卑贱的出身,受过在市场中买卖的锻炼,蛮横无理。 卖香肠的人:可我几乎不识字。 将军:(古希腊)适合做人民领袖的不是那些有学问的人或诚实的人,而是那些无知而卑 鄙的人。 A. 赞美 【答案】D 【解析】 【分析】 B. 漠视 C. 自豪 D. 嘲讽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古希腊戏剧《骑士》中,一位将军试图劝服一个卖香肠的人去夺取 民主派领袖的职位,劝说的理由是“适合做人民领袖的不是那些有学问的人或诚实的人,而 是那些无知而卑鄙的人”,反映出剧作家对古希腊民主制度的嘲讽,D 项正确;材料对话表 明剧作家揭露和批判古希腊民主制度的弊端,“赞美”、 “ 漠视” 、“ 自豪”均与材料 主旨不符,排除 A、B、C 项。故段 D 项。 【点睛】 6. 法学方面的成就是罗马人最伟大的贡献之一。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是颁布( ) A. 《十二铜表法》 B. 万民法 C. 经济法 D. 《查士 丁尼法典》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十二铜表法》是罗马第一部有章可循的成文法,是罗 马共和国时期的第一部公民法,迈出了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A 项正确;万民法是罗马帝 国时期的法律,排除 B 项;“经济法”与题意不符,排除 C 项;《查士丁尼法典》颁布于 6 世纪的东罗马帝国时期,是罗马法律的汇编,排除 D 项。故选 A 项。 【点睛】 7. 在公元 1127 年的一次仪式上有这样一段誓词:我以我的信义宣誓,从现在起,我将真诚 无欺地效忠于您。随后誓词中的“您”向“我”授予封地。结合所学知识推断“您”与 “我”的关系最可能是( ) A. 古罗马的执政官与将军 C. 阿拉伯的哈里发与总督 【答案】B 【解析】 B. 西欧的封君与封臣 D. 日本的天皇与武士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8 世纪,法兰克王国对土地的分封形式进行了改革,以土地的封赐 为纽带形成了封君封臣制度。11 世纪时,这种以土地的封赐为纽带形成的封建制度已在西 欧普遍存在,所以“您”向“我”授予封地中的“您”与“我”的关系最可能是西欧的封君 与封臣,B 项正确;执政官与将军、哈里发与总督、天皇与武士均与以封赐土地形成的等级 制度无关,排除 A、C、D 项。故选 B 项。 8. 公元 1277 年,巴黎主教谴责了巴黎大学一些学生与天主教信仰相反的观点,并对凡是部 分或全部讲授这类“谬论”的人处以开除教籍的惩罚。这一事件反映了中世纪大学( ) A. 享有绝对的教育自主权 C. 教师享受免赋税的特权 B. 仍受到基督教会的影响 D. 成为教育和文化的中心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中世纪的欧洲大学受教会影响,学生不能随意发表与基 督教会教义不一致的见解,否则会受到教会的惩罚。材料中巴黎主教谴责、惩罚与天主教信 仰相反的观点的学生的做法,反映了中世纪大学仍受到基督教会的影响,B 项正确;“享有 绝对的教育自主权”的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 A 项;材料与“教师享受免赋税的特权”无关, 排除 C 项;材料未体现中世纪大学成为教育和文化的中心,排除 D 项。故选 B 项。 【点睛】 9. 公元 1345 年伦敦马刺业行会规章第六条规定:任何外国人或本城以外之本国人,除非获 得市长、长老及管理员许可,列入本城市民名籍,而且有本行业正直会员证明并担保其为人 忠实、品行端方者,皆不得从事或利用本业。该项规定意在( )
A. 鼓励技术交流 B. 提高工作效率 C. 保障工人权益 D. 排除外 来竞争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1345 年伦敦马刺业行会对外国人或本城以外之本国人从事或利用 本行业做了严格限制:没有获得市长、长老及管理员许可,没有列入本城市民名籍,没有本 行业正直会员的证明并担保,不得从事或利用本业,该项规定意在维护本行业内部利益,排 除外来竞争,D 项正确;材料未体现“鼓励技术交流”,排除 A 项;材料与“提高工作效率” 无关,排除 B 项;材料未体现“保障工人权益”,排除 C 项。故选 D 项。 【点睛】 10. 日本大化改新主要效仿了中国的典章制度,当时的中国处于( ) A. 两汉时期 B. 唐朝时期 C. 宋元时期 D. 明清时 期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大化二年(646 年)正月初一,孝德天皇颁布《改新之诏》, 正式开始改革,其主要内容有废除大贵族垄断政权的体制,向中国唐朝政治和经济体制学习, 成立古代中央集权国家,因此日本大化改新时期中国正处于隋唐时期,B 项正确;根据所学 知识可知,日本大化改新开始于 646 年,正处于中国唐朝时期,而两汉时期处于前 202—220 年期间,不符合题意,排除 A 项;宋元时期是指我国 960—1368 年期间的朝代,而日本大化 改新时期中国正处于唐朝时期,排除 C 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朝建立于 1368 年,而日 本大化改新时期中国处于唐朝时期,排除 D 项。故选 B 项。 【点睛】 11. 有人认为:(公元六世纪末至九世纪中叶)一条“商路”把欧亚非三大洲联系在一起, 在这条商路上奔波的商人,他们在不同的文明之间搭起文化交流的桥梁,促进了这些地区经 济和文化的发展。结合所学知识推断,这些商人大部分应该是( ) A. 日本人 B. 阿拉伯人 C. 葡萄牙人 D. 西班牙 人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一条“商路”把欧亚非三大洲联系在一起指的是丝绸之路,“在这 条商路上奔波的商人,他们在不同的文明之间搭起文化交流的桥梁,促进了这些地区经济和
文化的发展”指的是阿拉伯商人,阿拉伯人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B 项正确;日本、 葡萄牙、西班牙均不是处在丝绸之路上国家,均与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发挥的作用无关,排 除 A、C、D 项。故选 B 项。 12. 有学者认为:15 世纪西欧向海外扩张是由于明显的地理方面原因,使欧洲完全做不到 自给自足。它迫切需要香料和其他外国产品。该观点重在分析新航路开辟的( ) A. 经济动机 B. 技术条件 C. 宗教基础 D. 政治保 障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15 世纪西欧向海外扩张是由于明显的地理方面原因”“它迫切需要香 料和其他外国产品”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内容体现了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是 欧洲的地理环境和对香料和外国产品的需要,因此题干内容体现了新航路开辟的经济动机, A 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的技术条件有航海技术的发展,如指南针、地理 知识等,材料内容没有涉及航海技术条件的信息,排除 B 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 辟的宗教基础是西方国家为在东方传播宗教,材料内容没有涉及新航路开辟的宗教基础,排 除 C 项;新航路开辟的政治保障是西欧国家君主权力的加强,材料内容没有体现新航路开辟 的政治保障,排除 D 项。故选 A 项。 【点睛】 13. 14 世纪的某诗篇中曾写道(译文):“尾随着太阳,去探索那无人的世界。你们要考虑 你们的起源:你们并非生来就像禽兽般活着,一无所成,而是要追求知识与德行。”该诗段 主要宣扬( ) A. 新航路开辟的伟业 B. 人文主义精神 C. 生物进化的思想 D. 自由平 等观念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根据材料“……你们并非生来就像禽兽般活着,一无所成,而是要追求知识与德 行”,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强调人不能像走兽那样生活,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这是文艺 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精神的体现。人文主义肯定人的价值,重视人的聪明才智,反对愚昧迷信 的神学思想,B 项正确;15 世纪末,欧洲航海家开始开辟新航路,排除 A 项;材料与生物进 化的思想无关,排除 C 项;材料未体现自由平等观念,排除 D 项。故选 B 项。 【点睛】 14. 如图是英国在大西洋进行的“三角贸易”示意图。图中的“中程”主要为血腥的资本原 始积累提供了( )
A. 商品倾销地 B. 生产技术 C. 原材料 D. 劳动力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根据材料“英国在大西洋进行的‘三角贸易’示意图”的内容,并结合所学可知, 图中的“中程”贸易主要是将非洲的奴隶贩卖到美洲,这为血腥的资本原始积累提供了劳动 力,D 项正确;“三角贸易”中的“中程”贸易与商品倾销地、生产技术和原材料无关,排 除 A、B、C 项。故选 D 项。 【点睛】 15. 西方国家的一些地名非常相似:荷兰有泽兰(Zealand),大洋洲有新西兰(New Zealand); 法国有奥尔良(Orleans),美国有新奥尔良(New Orleans)。导致此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 A. 相似的地理环境 C. 共同的文化成就 【答案】B 【解析】 【分析】 B. 欧洲列强殖民活动 D. 资产阶级革命影响 【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伴随着新航路开辟,西欧国家开始了殖民扩张,殖民者 所到之地为表示为该国所有,往往用本国城市或地名来命名,为了与本国城市区别,前面往 往加一个“新”字。所以导致材料中“荷兰有泽兰(Zealand),大洋洲有新西兰(New Zealand);法国有奥尔良(Orleans),美国有新奥尔良(New Orleans)”现象出现的原因, 可能是欧洲列强殖民活动所致,B 项正确;“相似的地理环境”、“共同的文化成就”均与 史实不符,排除 A、C 项;材料与资产阶级革命无关,排除 D 项。故选 B 项。 【点睛】 16. 有学者认为:“1500-1600 年在世界史上是取得重大成就的 100 年,在这 100 年中,西
欧人在向海外扩张的同时,也在文化、思想、宗教及政治等领域内完成了重大的变革。”这 些重大变革共同推动了人类( ) A. 开启农耕时代 B. 迈进封建时代 C. 走向近代社会 D. 进入信 息社会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据材料“1500-1600 年在世界史上是取得重大成就的 100 年,在这 100 年中,西欧 人在向海外扩张的同时,也在文化、思想、宗教及政治等领域内完成了重大的变革。”并结 合所学可知,16、17 世纪西欧经历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促进了人们的思想 解放,推动了经济发展,有利于近代社会的发展,C 项正确;开启农耕时代与材料“西欧人 在向海外扩张的同时,也在文化、思想、宗教及政治等领域内完成了重大的变革”不符,排 除 A 项;据所学可知,西罗马帝国的灭亡,标志着西欧迈进封建时代,排除 B 项;第三次工 业革命后,人类开始进入信息时代,排除 D 项;故选 C 项。 【点睛】 17. “英国的传统中有‘王权有限’和‘王在法下’的基本原则,这成为资产阶级革命成功 的重要历史基础。”这一原则始于英国( ) A. 1215 年《大宪章》 B. 1649 年成为共和国 C. 1688 年光荣革命 D. 1689 年 《权利法案》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英格兰曾在 1125 年颁布《大宪章》,维护教俗贵族的特权,规定没 有经过协商,国王无权征税,逐渐确立了“王权有限”和“王在法下”的基本原则,A 项正 确;1649 年成为共和国但克伦威尔在 1653 年宣布就任“护国主”实行军事独裁专制,共和 国名存实亡,排除 B 项;1688 年光荣革命是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与封建贵族达成的妥协,排 除 C 项;1689 年《权利法案》颁布后确立的是“议会至上”原则,排除 D 项。故选 A 项。 18. “新世界的环境不仅(让他们)产生了新的生活方式,而且也塑造出新的思想方式和新 的文化心理结构。……这种信念使他们感到自己是与旧世界不同的新人。”材料反映了北美 地区的人民( ) A. 民族意识的觉醒 B. 人文主义的萌发 C. 宗主国意识的加强 D. 分权思 想的形成 【答案】A 【解析】 【分析】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