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22-2023学年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月考试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13页
第2页 / 共13页
第3页 / 共13页
第4页 / 共13页
第5页 / 共13页
第6页 / 共13页
第7页 / 共13页
第8页 / 共13页
资料共13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22-2023 学年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月考 试题及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 1. 古诗文默写。 总分 120 分 时间 120 分钟 (1)云横秦岭家何在?_______。(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2)_________,寒林空见日斜时。(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3)宫中府中,_______,_________,不宜异同。(诸葛亮《出师表》) (4)许浑的《咸阳城东楼》中常用于比喻重大事件发生前的紧张气氛的千古名句是:_____, _________。 (5)温庭筠在《商山早行》中运用精练的词语、绘画一样的技法,描绘眼前景物,表达旅 途最真实感受的千古是:___,____。 (6)“请党放心,强国有我”激励着每一位青年人,我们要有李商隐《无题》中“______, _____”的矢志不渝的精神去践行青春誓言。 【答案】 ①. 雪拥蓝关马不前 ②. 秋草独寻人去后 ③. 俱为一体 ④. 陟罚 臧否 ⑤. 溪云初起日沉阁 ⑥. 山雨欲来风满楼 ⑦. 鸡声茅店月 ⑧. 人迹 板桥霜 ⑨. 春蚕到死丝方尽 ⑩. 蜡炬成灰泪始干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默写古诗文。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 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俱、 陟、溪、满、炬”等字词容易写错。 2. 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以名列第一者为元,在乡、会、殿三试中连续获得第一名,被称为“连 中三元”。 B. “社稷”原指君主祈求国泰民安所祭祀的土谷之神,后也指国家;“风骚”作名词时泛 指文学,“风”指《诗经》中的《国风》“骚”指屈原的《离骚》。 C. “豁然开朗”“觥筹交错”“心旷神怡”“鞠躬尽瘁”分别出自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诸葛亮的《出师表》。 D. 古代文人常用字、号(谥号)、籍贯、官职等命名著作,如《稼轩长短句》《柳河东集》 《杜工部集》分别用了字、籍贯、官职来命名。 【答案】D 【解析】 【详解】D 项,辛弃疾字幼安,别号稼轩,《稼轩长短句》采用的是“号”而非“字”。
3.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知物由学,学习对青少年有着极为特殊的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梦想从学习开始, 事业靠本领成就。”青年时期学识基础厚实不厚实,决定甚至影响自己的一生。如饥似渴、 孜.( )孜不倦学习,才能为人生之路奠定坚实知识基础。学习扩大了人的精神空间与思 想容量,让我们的视野更加 A ,境界更加 B ,心灵更加 C 。依靠学习走向 未来是在不断磨 lì( )中总结出来的成长经验。在移动互联网高度发达、碎片化阅读和 短视频浏览极为方便的当下,学习要有一股持之以恒的韧.( )劲,远离浮 zào( )、 宁静致远,才能从持续的学习中获益。 (节选自 2021.12.9《人民日报》)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填写词语。 )孜不倦 孜.( (2)文段 A、B、C 处横线上选择正确的词语,合适的选项是( ) 磨 lì( 韧.( ) )劲 浮 zào( ) ①纯洁 ②开阔 ③升华 A. ②③① B. ③①② C. ①③② D. ③②① (3)文段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有一处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①. zī ②. 砺 ③. rèn ④. 躁 (2)A (3)将“决定”和“影响”对调 【解析】 【小问 1 详解】 考查字音字形。 孜孜不倦,zī zī bù juàn,指工作或学习勤奋不知疲倦。 磨砺,mó lì,比喻人在困境中磨炼。 韧劲,rèn jìn,顽强不屈的劲头。 浮躁,fú zào,急躁,不沉稳。 【小问 2 详解】 考查词语运用。 纯洁:纯净洁白。 开阔:思想胸怀开朗乐观。 升华:比喻事物的提高和精炼。 A.根据前面的“视野”可知应用“开阔”。 B.根据前面的“境界”可知应用“升华”。 C.根据前面的“心灵”可知应用“纯洁”。 故选 A。
【小问 3 详解】 考查病句修改。结合上文“基础厚实不厚实”可知,后面承接的主语应是“影响”,原句改 为“影响甚至决定自己的一生”。 二、阅读 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小题。 石奢者,楚昭王相也。坚直廉正,无所阿避。行县①,道有杀人者,相追之,乃其父也。 纵其父而还自系焉。使人言之王曰:“杀人者,臣之父也。夫以父立政②,不孝也;废法纵 罪,非忠也;臣罪当死。”王曰:“追而不及,不当伏罪,子其治事矣③。”石奢曰:“不 私其父,非孝子也;不奉主法,非忠臣也。王赦其罪,上惠④也;伏诛而死,臣职也。”遂 不受令,自刎而死。 李离者,晋文公之理也。过听⑤杀人,自拘当死。文公曰:“官有贵贱,罚有轻重。下 吏有过,非子之罪也。”李离曰:“臣居官⑥为长,不与吏让位⑦;受禄为多,不与下分利。 今过听杀人,傅⑧其罪下吏,非所闻也。”辞不受令。文公曰:“子则自以为有罪,寡人亦 有罪耶?”李离曰:“理有法,失刑则刑,失死则死。公以臣能听微决疑⑨,故使为理。今 过听杀人,罪当死。”遂不受令,伏剑而死。 【注解】①行县:出行属县。②以父立政:以惩治父亲来树立政绩。③子其治事矣:你还是 去治理国事吧,④惠:恩惠。⑤听:偏听,偏信。⑤居官:担当的官职。⑦不与吏让位:不 曾把官位让给下属。⑧傅:推诿。⑨听微决疑:听察细微隐情,决断疑难案件。 (《史记·循吏列传》 4. 解释加点词语。 ①纵.其父而还自系焉 ②不私.其父,非孝子也 ③过.听杀人,自拘当死 ④辞.不受令 5. 下列选项中加点文言虚词的意思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公以.臣能听微决疑,故使 为理 A.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送东阳马生序》) B. 卷石底以.出(《小石潭记》) C. 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D. 咨臣以.当世之事(《出师表》) 6.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官有贵贱,罚有轻重。下吏有过,非子之罪也。 7. 文段中石奢和李离两个人物形象的共同特点是什么?这些共同特点具体表现在哪些方 面?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答案】4. ①纵:放走。②私:偏袒。③过:错误地。④辞:推辞。 5. A 6. 官职贵贱不一,刑罚也轻重有别。这是你手下官吏有过失,不是你的罪责。 7. 共同特点是守法(或担当责任)。具体表现:石奢认为放走了犯罪的父亲,应该受到法律 惩罚,于是以自杀的形式伏法。李离因为审判案情有误而枉杀人命,于是伏剑自刎而死。 【解析】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 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为:他放走父亲,归来便把自己囚禁起来。纵:放走。 (2)句意为:不偏袒自己父亲,不是孝子。私:偏袒。 (3)句意为:他听察案情有误而枉杀人命,发觉后就把自己拘禁起来判以死罪。过:错误 地。 (4)句意为:他拒绝接受文公的命令。辞:推辞。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虚词。例句中的“以”意思是连词,因为。 A.连词,因为; B.连词,相当于“而”; C.连词,来; D.介词,拿,用; 故选 A。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中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 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 顺。句中重点词语有:罚:刑罚;过:过失;非:表否定判断,不是。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概括人物形象特点,作答时依据文中的有关信息作答。文段主要写了石奢和李离的 故事。文中“杀人者,臣之父也。夫以父立政,不孝也;废法纵罪,非忠也;臣罪当死”, 石奢认为放走了犯罪的父亲,应该受到法律惩罚,于是不听从楚王命令,以自杀的形式伏法。 说明石奢是个守法的人;文中“理有法,失刑则刑,失死则死”,李离因为审判案情有误而 枉杀人命,把自己拘禁起来判以死罪,于是不接受晋文公的赦令,伏剑自刎而死。说明李离 也是个守法的人。即两个人的共同特点是守法。 【点睛】参考译文: 石奢,是楚昭王的国相,他为人刚强正直廉洁公正,既不阿谀逢迎,也不胆小避事。一次出
行属县,恰逢途中有凶手杀人,他追捕凶犯,竟是自己的父亲。他放走父亲,归来便把自己 囚禁起来。他派人告诉昭王说:“杀人凶犯,是我的父亲。若以惩治父亲来树立政绩,这是 不孝;若废弃法度纵容犯罪,又是不忠;因此我该当死罪。”昭王说:“你追捕凶犯而没抓 获,不该论罪伏法,你还是去治理国事吧。”石奢说:“不偏袒自己父亲,不是孝子;不遵 守王法,不是忠臣。您赦免我的罪责,是主上的恩惠;服刑而死,则是为臣的职责。”于是 石奢不听从楚王的命令,自杀而死。 李离,是晋文公的法官。他听察案情有误而枉杀人命,发觉后就把自己拘禁起来判以死罪。 文公说:“官职贵贱不一,刑罚也轻重有别。这是你手下官吏有过失,不是你的罪责。”李 离说:“臣担当的官职是长官,不曾把高位让给下属;我领取的官俸很多,也不曾把好处分 给他们。如今我听察案情有误而枉杀人命,却要把罪责推诿给下级,这种道理我没有听过。” 他拒绝接受文公的命令。文公说:“你认定自己有罪,那么我也有罪吗?”李离说:“法官 断案有法规,错判刑就要亲自受刑,错杀人就要以死偿命。您因为臣能听察细微隐情事理, 决断疑难案件,才让我做法官。现在我听察案情有误而枉杀人命,应该判处死罪。”于是不 接受晋文公的赦令,伏剑自刎而死。 阅读下面两首辛弃疾的词,完成下列小题。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①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②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 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注释]①作者任镇江知府时所作。②作者遭弹劾后,闲居上饶带湖时所作。 8. 下面对两首词作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南乡子》的上阕,词人一问“何处”,弦外之音是中原已非我有二问“多少事”,感 慨往事悠悠英雄往矣,只有这无尽的江水依旧滚滚东流。 B. 《南乡子》的下阕,词人借凭吊千古英雄,表达渴望收复山河、为国效力的思想,也流 露出对苟且偷安毫不振作的南宋朝廷的愤懑之情。 C. 《清平乐》的上阕,开头两句写室内所见,后两句写耳中所闻。“自语”运用拟人手法, 将风吹窗纸的声音描摹出来萧瑟破败之状跃然纸上。 D. 《清平乐》的下阕,“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写词人因念念不忘恢复中原而彻 夜未眠,眼前现实使他益思奋勉,不坠壮志。 9. 两首词都表达了强烈的爱国情怀,但在艺术风格上却表现为一豪放一婉约。试结合词作 简要分析。 【答案】8. D 9. ①《南乡子》风格豪放。全词放眼中原大地,思接千古兴亡,境界高
远。②《清平乐》风格婉约。全词着眼细小景事,抒壮志难酬之情描写细腻,平淡中蕴含深 情。 【解析】 【8 题详解】 试题分析:考查对诗词内容的理解。“秋宵梦觉”指的是深秋的夜里,作者从梦中醒来。据 此,D 项中的“写词人因念念不忘恢复中原而彻夜未眠”的理解是错误的。故答案为 D。 【9 题详解】 试题分析:考查对诗歌写作风格的理解。《南乡子》一词的风格是豪放的。词的上片,作者 对景抒怀,凭吊千古兴亡,更加引起对沦陷区国土的怀念。下片,通过对三国时期重要政治 人物孙权的赞扬和肯定,表现出辛弃疾收复中原,统一中国的强烈愿望。可以说是思接千古 兴亡,胸怀壮志豪情,意境高远,充分体现了“豪放”的特点。《清平乐》则是风格婉约的。 从“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来看,全词着眼细小景事, 描写细腻,平淡中蕴含深情,表达的是壮志难酬之情。其风格上没有《南乡子》那样的大开 大阖,风格显得婉约。据此理解分析作答。 【点睛】豪放派和婉约派是宋代词坛上的两大流派。豪放派作品气势豪放,意境雄浑壮阔, 充满豪情壮志,多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婉约派作品语言清丽、含蓄,表达的感情婉转 缠绵,情调或轻松活泼,或离愁别绪,或深沉幽怨,刻工精细,题材较狭窄,往往多是写个 人遭遇,男女恋情,也间有写山水,融情于景的。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小题。 综合性学习。为了助推阅读工程的开展,学校开展“走进小说天地”综合实践活动,根据下 列材料完成题目。 材料一: 下图是某初中学校 100 名学生小说阅读情况调查表 阅读内容 阅读习惯 阅读方式 每 天 调 查 内容 看 小 说 原 著 看 电 视剧 阅 读 无 规 数 字 半 小 则 地 化 阅 时 以 阅读 读 纸 质 阅读 上 项 目 人数 26 74 30 70 62 38
材料二: 小说离不开虚构和想象。这种想象的快乐不是小说家的专利,我们也可以通过自己的尝 试获得。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中的于勒,吴敬梓《范进中举》中的范进,曹文轩《孤独 之旅》中的杜小康,曹雪芹《红楼梦》中的刘姥姥,鲁迅《故乡》中的闰土,我们都可以发 挥想象与之对话。活动中有一个环节叫做“穿越时空的对话”。假如下列小说中的人物就站 在你面前,你将对他们说些什么?请选择其中的一位人物,结合课文,发挥想象。 10. 根据材料一,说说当前初中学生小说阅读的现状。 11. 假如材料二中的人物站在你面前,你会对他们说些什么?请选择其中的一位人物,结合 课文,发挥想象。 ①范进 ②于勒 ③杜小康 ④刘姥姥 ⑤闰土 12. 小文同学想取材于名著《西游记》和《水浒传》拟一副对联,但语言还没有组织好,请 你运用对联知识,帮他把下列词语组合起来,完整地书写在横线上。 降妖除魔 聚义 晁天王 取经路 扬威 梁山泊 孙行者 逞凶除恶 上联:___________________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0. 当前中学生大部分学生采用数字化阅读方式,不读原著,缺失良好的阅读习惯。 11. 示例一:我想对于勒说:叔叔别难过,对于那样只认钱不认亲情的不值得你难过,而造 成这种关系的根源是资本主义制度造成的,想要获得亲情,就要改变资本主义制度。 示例二:我想对范进说:范进,在你眼里,只有科举,才是你成名的途径,其实你要明白一 个人,不必活得那么累,做个平凡人,你可能会过得更好。(言之成理即可) 12. ①. 孙行者降妖除魔扬威取经路 ②. 晁天王逞凶除恶聚义梁山泊 【解析】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图文转换。首先要注意题干或图表的主题、对象;其次需要进行横向、纵向对比分 析;最后分析图表的变化,找出规律,得出结论。解答此题时,关注图表中“阅读内容”和 “阅读习惯”“阅读方式”,横向比较,可知,当前中学生大部分学生采用数字化阅读方式, 不读原著,缺失良好的阅读习惯。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结合课文,发挥想象。示例:我想对杜小康说:杜小康,你虽然经 历了家道中落,被迫辍学,担负起了养家的责任。但是你再经历了生活的暴风雨之后,不再 孤独,勇敢地站了起来,你是好样的!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拟写对联的能力。根据对联上下联结构相同、词性相同、意思相关、字数相等的要 求,从题目设定的情景中选取词性相同的词语和结构相同的短语,如“降妖除魔”与“逞凶
除恶”相对,同属并列短语;“取经路”对“梁山泊”,同属地名;“孙行者”对“晁天王”, 同属人名;“扬威”对“聚义”,同属动词。意思上,“降妖除魔”“取经路”“孙行 者”“扬威”意思相连,可组句“孙行者降妖除魔扬威取经路”。“逞凶除恶”“梁山 泊”“晁天王”“聚义”意思相连,可组句“晁天王逞凶除恶聚义梁山泊”。最后根据对联 “仄起平收”的知识,合理组织上下联。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窗前的杏树 陈海强 ①第一眼看到小杏树开花,我悄悄说了句:“从此算是住进杏花村啦。”十多年前的冬 天,我抱着最后一箱子图书搬进这处房子。一天清晨,我隐约看见有花枝在窗外浮动,疑心 看花了眼,于是出门抵近观察,结果遇见了伫立在晨曦中的小杏树。 ②农历二月,小杏树准时复苏,枝头升起繁星般的蓓蕾。窗含杏花春意闹啊!我知道一 场花事已经临近了。小杏树还是那么认真地遵守着与春天的约定,早早便在春风中呼唤着我 的注意。春分之后,昼渐渐长了,夜渐渐短了,小杏树枝头的蓓蕾已愈发饱满,似乎一阵暖 风,就可以拉开枝头舞台的帷幕。一连几日,我起床后跑到小杏树下寻觅第一朵绽放的杏花。 春分后第三日,天蒙蒙亮,我站在树下张望,见一朵粉扑扑的花儿盘踞在向阳的高枝上,花 瓣沐浴着晨光。 ③接下来的日子,杏花就赶着趟儿绽放了,开得大大方方,开得热热闹闹。我自然知道, 眼前的繁花似锦很快就要零落成泥....。于是,拍摄杏花成了工作之余要紧的事情。有几天事情 稍多,白日里误了时辰,就在夜里打开闪光灯拍。黑暗的背景前,花朵瞬间被照亮,恍如夜 空里的星星。夜里有雨随风而至,晨起后从树篱上捡起几朵杏花,放在手心端详,无需放大 镜,花茎上毛茸茸的细节纤毫毕现。这才看清,杏花像微缩的枝形吊灯,豆绿色的花蒂如瓶 状,匀称地张开五指般的赭色花托,像个小提篮盛着五枚素净的花瓣儿。 ④或许,小杏树并不小,甚至可能与我同庚呢。我唤其为小杏树,是因为它前后左右都 是高大树木——七八米开外的大柳树足有合抱粗,根深势大,郁郁葱葱。而在大柳树和小杏 树之间尚有从地面就分叉的大香椿树,挤挤挨挨将小杏树头顶的天空全都掠去了。然而,挡 在杏树上的浓荫,主要还是来自一株大柿子树。此树年年枝繁叶茂,结出的柿子足有小儿拳 头大小。 ⑤去年夏天,一场风雨来临,我真真切切地听到“咔嚓”一声巨响。这声音是从大柳树 上传来的,一根粗壮的枝丫开裂了,露出近一米长的缝隙,白生生的木茬裸露出来。维护树 木的工作人员闻讯赶来,观察后决定将这段枝杈锯掉,以免哪天掉落伤人。工作人员发动电 锯后登高爬低忙活了整整半天,巨大的旁枝在嘶吼的电锯声中落下。那在空中立体舒展的枝 叶如今平平地铺在地面上,竟然覆盖了整个草坪。小杏树头顶的天空豁然开朗,似乎一大片 乌云忽然散去了。然而,只过了几个星期,这片空中区域就被小杏树一左一右的大香椿树和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