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22-2023学年天津市南开区九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试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16页
第2页 / 共16页
第3页 / 共16页
第4页 / 共16页
第5页 / 共16页
第6页 / 共16页
第7页 / 共16页
第8页 / 共16页
资料共16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22-2023 学年天津市南开区九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试题及 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50 分) 1. 下列各项内容来自于某历史公众号推送的一个学习资源包。由此可知,该期推送的历史 专题是( ) ①图片:《金字塔》 ②法律文件:《汉谟拉比法典》 ③地图:《古代两河流域》④论文:《浅析印度的种姓制度》 A. 古代亚洲文明 B. 古代欧洲文明 C. 古代亚非文明 D. 古代希 腊文明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金字塔》体现非洲的古埃及文明;《汉谟拉比法典》《古代两 河流域》体现的是亚洲两河流域的文明;《浅析印度的种姓制度》体现的是亚洲的古印度文 明。因此,他们共同的主题是古达亚非文明,C 项正确;古代亚洲文明,表述不全面,排除 A 项;古代欧洲文明与题干无关,排除 B 项;古代希腊文明,与题干无关,排除 D 项。故选 C 项。 2. 下面是九年级某班同学制作的历史学习卡片,其中横线上应该补充的内容是 文明名称:古巴比伦文明 出现时间:公元前 19 世纪~前 16 世纪 著名人物:汉谟拉比 文明发源地:________ A. 黄河流域 C. 印度河流域 【答案】B 【解析】 B. 古代两河流域 D. 尼罗河流域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公元前 18 世纪,古巴比伦国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 起中央集权奴隶制国家,B 项正确;中国的发源地是黄河、长江流域,排除 A 项;古印度文
明发源于印度河流域,排除 C 项;古埃及文明发源于尼罗河流域,排除 D 项。故选 B 项。 3. 历史事实是指对历史人物或事件的客观叙述,不带任何功能性(或作用)定位,也不带 有主观评判色彩。下列关于《汉谟拉比法典》的相关叙述,属于历史事实的是( ) A. 该法典规定古巴比伦分为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无公民权的自由民和奴隶三个等级 B. 该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表明人类社会的法治传统源远流长 C. 该法典中有许多关于租赁、雇佣、交换等方面的规定,说明商品经济在古巴比伦比较活 跃 D. 该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谟拉比法典》规定古巴比伦分为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无 公民权的自由民和奴隶三个等级没,这不带有任何功能性的定位,不带有主观评判,属于历 史事实,A 项正确;BCD 项是对《汉谟拉比法典》的主观评判,属于历史评述,排除 BCD 项。 故选 A 项。 4. 2010 年印度发生了一起悲剧:一对年轻夫妇被他们自己的亲人处死。理由是:他们不是 同一个等级,却成为夫妻。这个人间悲剧的产生根源于( ) A. 佛教教规 B. 种姓制度 C. 分封制度 D. 城邦制 度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印度种姓制度下的各等级世代相袭,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低等级 的人不得从事高等级的人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根据“他们不是同一个等级”可 知与这个人间悲剧的产生有关的是种姓制度,B 项正确;佛教主张“众生平等”,排除 A 项; 分封制度是中国西周的政治制度,排除 C 项;城邦制度不是古印度的制度,排除 D 项。故选 B 项。 5. 王斯德在《大学世界史》中指出,与东方早期的小国相比,蔚蓝色的地中海世界孕育出 众多的希腊城邦,形成了自己鲜明的个性。这种“鲜明的个性”主要体现在( ) ①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②保持着小国寡民的状态 ③商品经济和海外贸易较为发达④居民享有充分的民主权利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古希腊分成众多小国寡民、独立自治的城邦,②正确;由于 古希腊濒临海洋,因此商品经济和海外贸易较为发达,③正确;古希腊雅典等城邦建立了奴 隶制民主政治,而非中央集权制度,排除①;古希腊雅典等城邦中享有充分民主权利的是成 年男性公民,并非所有的居民,奴隶、外邦人、妇女等排斥在外,排除④。B 项正确,排除 ACD 项。故选 B 项。 6. 古罗马历史悠久,下列有关古罗马不同发展阶段的名称,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A. 罗马城——罗马帝国——东罗马帝国——罗马共和国 B. 罗马城——罗马帝国——罗马共和国——西罗马帝国 C. 罗马城——罗马共和国——西罗马帝国——罗马帝国 D. 罗马城——罗马共和国——罗马帝国——西罗马帝国 【答案】D 【解析】 【详解】详解 自公元前 1000 年,意大利半岛上形成许多城邦;罗马城邦兴起于意大利半岛中部的台伯河 畔。公元前 509 年,罗马建立了共和国;公元前 27 年,罗马共和国演变为罗马帝国。4 世 纪末,罗马帝国分裂;476 年西罗马帝国被日耳曼人灭亡。综合以上分析可得出,D 项排序 正确,排除 ABC 项。故选 D 项。 7. 现在全世界通用的纪年方法是公元纪年。该历法的基础是 A. 苏美尔人的阴历 C. 中国的夏历 【答案】D 【解析】 B. 古埃及的太阳历 D. 罗马人的儒略历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罗马的立法来源于古埃及人的太阳历,凯撒命人以太阳历为蓝本编 制的历法,称“儒略历”。4 世纪,罗马皇帝以此作为基督教历法。儒略历后来成为今天人 们使用公历的基础,即公元纪年,D 正确;ABC 都不是公历的基础,排除。故选 D。 8. 下列不属于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的是( ) A. 查理曼帝国 B. 拜占庭帝国 C. 罗马帝国 D. 亚历山 大帝国
【答案】A 【解析】 【详解】查理曼帝国是中世纪西欧早期的封建帝国。版图西南至厄布罗河,北临北海,东至 易北河和多瑙河,南面包括意大利北半部。因此它并没有地跨欧、亚、非三洲,故 A 项符合 题意;BCD 三个帝国都地跨欧、亚、非三洲,不符合题意,排除。 9. 在西欧,庄园为领主提供日常消费的面粉、奶酪、火腿、蔬菜等食物,也为领主提供衣 物、鞋帽等。庄园有铁匠、金银匠、皮鞋匠、面包师等各色工匠制造不同的物品。这说明西 欧庄园 A. 具有自给自足特征 C. 具有地方管理功能 【答案】A 【解析】 B. 是独立的政治单位 D. 是地方经济的中心 【详解】依据题干材料“在西欧,庄园为领主提供日常消费的面粉、奶酪、火腿、蔬菜等食 物,也为领主提供衣物、鞋帽等。庄园有铁匠、金银匠、皮鞋匠、面包师等各色工匠制造不 同的物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 9 世纪开始,一种新的农业经济组织形式逐渐流行开来, 这就是庄园。大约到 11 世纪,庄园遍布欧洲各地,在领主统治下,庄园是一个独立的,自 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庄园的居民均为领主佃户,包括自由的农民和缺少自由的农奴, 所以 A 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 BCD 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 A。 10. “他们有权利决定谁来教学,什么时候上课,使用什么课本。凡是反对这些规则的人, 他们有权力驱逐。”材料中反映出的中世纪大学特点是( ) A. 实行分科教学 B. 满足世俗需要 C. 培养基督教士 D. 拥有自 治权力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2 世纪,西欧的教育与学术出现了新的气象,大学的兴起被认为 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12 世纪,巴黎出现了许多教会学校和教师私人办的 学校。为了维护自身的权利和经济利益,巴黎的教师组成教师行会,选举会长管理学校。13 世纪,巴黎教师行会得到罗马教皇和国王的支持,自治权利得到保证。国王希望大学成为本 国的教育和文化中心,一般都尊重大学自治。教皇支持大学,但不允许异端言论。西欧古老 大学拥有许多特权,欧洲大学的自治地位主要体现在免赋税特权、司法特权、教育自主权。
据“他们有权力决定谁来教学,什么时候上课,使用什么课本。凡是反对这些规则的人,他 们有权力驱逐。”可知,材料中反映出的中世纪大学特点是拥有自治权利,D 项正确;实行 分科教学、满足世俗需要、培养基督教士在题干中无法体现,排除 ABC 项。故选 D 项。 11. 《日本书纪》记载古代日本人认为“大唐国者,法式备定之珍国也,常须达。”受唐朝 影响,日本( ) A. 推行明治维新 B. 进行大化改新 C. 建立幕府统治 D. 形成武士集团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日本人眼中的唐朝法度完备,文明发达,是 值得珍视的国家。为了向唐朝学习,日本派遣十多批“遣唐使”来华,广泛学习唐朝的政治 制度、文化、思想,“遣唐使”回国后很受重用,对日本政治、经济、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 日本通过大化改新使日本由奴隶社会过渡到了封建社会。ACD 项与题意不符,B 项符合题意, 故选 B。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注意区分明治维新是学习欧美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改 革,大化改新是效仿中国的隋唐制度,走上了封建社会。 12. “他发现自己的祖国因存在着许多地方性的偶像崇拜习俗而分裂。他给祖国留下了一个 宗教和一部天启的经典…”与这段描述相关的史实是 A. 阿拉伯半岛的统一 C. 罗马人的对外扩张 【答案】A 【解析】 B. 查理曼帝国的形成 D. 亚历山大大帝东征 【详解】依据题干信息“他发现自己的祖国因存在着许多地方性的偶像崇拜习俗而分裂。他 给祖国留下了一个宗教和一部天启的经典…”并结合所学可知,与这段描述相关的史实是阿 拉伯半岛的统一。六世纪末七世纪初,阿拉伯半岛各部落多神崇拜、相互仇杀,国家分裂。 7 世纪时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岛的麦加创立了伊斯兰教,因此穆罕默德留下的“一个宗教” 是伊斯兰教,“一部天启的经典”是《古兰经》。622 年,穆罕默德带领少数信徒离开麦加,
在麦地那建立起政教合一的国家。630 年,他再次兵临麦加城下,最后,双方达成协议,麦 加贵族接受伊斯兰教,承认穆罕默德的政治和宗教领袖地位,穆罕默德承认对方的经济和宗 教利益,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所以 A 项符合题意;综上所述 BCD 三项均与题干信息不符, 排除。故选 A。 13. 自 15 世纪末以来,旧有的耕作制度已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对农产品的需求……到 18 世纪后半期,采用雇佣劳动的租佃制农场经营方式在英国农村中逐步居于统治地位。这说明 租地农场 A. 进一步提高了劳动的生产效率 B. 是独立经济政治单位 C. 使封建土地所有制得到了强化 D. 具有了资本主义特征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题干“自 15 世纪末以来,旧有的耕作制度已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对农产品 的需求……到 18 世纪后半期,采用雇佣劳动的租佃制农场经营方式在英国农村中逐步居于 统治地位”可知租地农场适应了人们日益增长的对于农产品的需求,有利于提高劳动的生产 效率,A 项正确;旧式的庄园是独立的经济政治单位,排除 B 项;租地农场推动农业逐渐资 本主义化,冲击了封建土地所有制,排除 C 项;租地农场具有资本主义特征,但不是题干的 主旨,排除 D 项。故选 A 项。 14. 下列不属于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三杰的是 A. 达•芬奇 B. 米开朗琪罗 C. 薄伽丘 D. 拉斐尔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意大利的达•芬奇与拉斐尔、米开朗琪罗并称“文艺复兴美术 三杰”,故 ABD 属于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三杰,不符合题意;薄伽丘不属于文艺复兴时期的 美术三杰,C 符合题意。故选 C。 15. “它是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事件之一,它使真正的世界性联系成为可能。世界走向一体, 正是从这时开始的。”材料中“它”是 A. 租地农场的出现 B.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C. 新航路的开辟 D. 工业革命 【答案】C 【解析】 【详解】考查点:新航路开辟。解题思路:据“它是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事件之一,它使真 正的世界性联系成为可能。世界走向一体,正是从这时开始的。”可知,材料中的“事件” 是指新航路开辟。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以往世界各地相互孤立和隔绝局面,使欧洲、亚洲、 美洲和非洲等地的交通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大西洋 沿岸工商业繁荣起来,促进了大西洋沿岸资本主义的发展,C 符合题意;ABD 项与“世界走 向一体,正是从这时开始的”不符,排除。故选择 C。 16. “新航路开辟后,美洲的烟草、可可、马铃薯等作物由西班牙人带回欧洲,后来又传到 其他地区”,材料体现了新航路开辟的( ) B. 人物 C. 过程 D. 影响 A. 背景 【答案】D 【解析】 【详解】“美洲的烟草、可可,后来又传到其他地区、水稻、葡萄等则随欧洲移民一起进入 美洲”根据材料可用来说明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新航路开辟后、美洲和非洲等地的交通往来 日益密切;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D 项正确;是新航路开辟后,排除 A 项; 没有出现人物,排除 B 项;不是新航路开辟的过程,排除 C 项。故选 D 项。 17. 对于哥伦布抵达美洲,不同地区的人们评价不一样:欧洲人称之为“发现美洲”和“地 理大发现”,印第安人称之为“欧洲人侵略的开端”,梵蒂冈(教皇国)人称之为“向美洲 开始传播福音”,而有的史学家则称之为“两种文明的相遇”。以下对这一现象认识正确的 是( ) A. 上述评价都体现了科学的历史观 B. 上述不同评价均缺乏史料实证 C. 印第安人没有开阔的国际视野 D. 对同一历史事件会有不同的解释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欧洲人称发现美洲......两种文明相遇”可知,题干材料表明不同的立 场对同一历史事物会有不同解释,D 项正确;材料“欧洲人侵略的开端”“向美洲开始传播 福音” 是矛盾的,不可能都体现了科学历史观,排除 A 项;B 项“均缺乏史料实证”不符 合史实,排除 B 项;材料印第安人称“欧洲人侵略的开端”反映了种族灭绝等苦难,不能以
开阔的国际视野无视民族灾难,排除 C 项。故选 D 项。 18. 17 世纪发生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反映了世界近代史发展的趋势。这里的“趋势”是指 ( ) A. 资本主义取代封建主义 B. 封建主义取代资本主义 C. 无产阶级取代资产阶级 D. 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 【答案】A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 17 世纪世界历史发展趋势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 A 项 反映了当时历史发展的趋势,17 世纪,欧洲的新航路的开辟和文艺复兴运动,新兴资产阶 级进行的原始的资本积累,资本主义经济有了一定的发展,用资本主义社会代替封建社会, 发展资本主义成为这一历史时期的发展趋势,英国资产阶级革命顺应了这一历史趋势,B C,D 项不符合题意,故答案选 A。 【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步入近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9. “这场革命是历史上第一次反对专制制度的革命,主要解决的问题是:谁是国家主权的 代表——国王还是议会?”请问“这场革命”是( ) A.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B. 美国独立战争 C. 法国大革命 D. 美国南 北战争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1689 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标志着君主立宪制的资 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君主立宪制的政治体制是一个全新的政治体制。《权利法案》以 法律的形式保障全新的政体实施,法律由议会制定,把王权“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因此 BCD 不符合题意,A 符合题意,故答案为 A。 20. 1790 年初,曾参加过美国独立战争的法国将军拉法耶特将缴获的开启巴士底狱的钥匙 赠送给华盛顿总统,并在给华盛顿的信中表示,“由于美国革命,巴士底狱的大门才启开”。 他这样说是因为( ) A. 华盛顿曾经参加过攻占巴士底狱 B. 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推动了法国革命的深入 C. 美国援助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