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21-2022学年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试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16页
第2页 / 共16页
第3页 / 共16页
第4页 / 共16页
第5页 / 共16页
第6页 / 共16页
第7页 / 共16页
第8页 / 共16页
资料共16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21-2022 学年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 试题及答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14 第一部分 (选择题 共 20 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有 1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滴水成冰 B. 干冰升华 C. 汽油挥发 D. 食物腐 败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A、滴水成冰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 B、干冰升华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 C、汽油挥发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 D、食物腐败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 故选:D。 2.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B. 氧 C. 铁 D. 铝 A. 硅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的对地壳中元素的分布与含量的考查,根据地壳中元素分布图,地壳中元素含 量由高到低居前四位的元素依次是氧、硅、铝、铁。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 3. 下列有关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操作图示正确的是 A. 导管连接 B. 胶塞塞紧
C. 气体验满 D. 气体收集 【答案】A 【解析】 【详解】A、连接导管时,先把玻璃管口用水润湿,然后对准橡胶塞上的孔稍稍用力转动, 将其插入,符合题意; B、在容器口塞橡胶塞,应把橡皮塞慢慢转动着塞进容器口,切不可把容器放在桌上再使劲 塞进塞子,以免压破容器,不符合题意; C、气体验满,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应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 说明已经集满,不能伸入集气瓶内,不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且导管不能伸入集气瓶过长,不符合题意。 故选 A。 4. 下列化学反应中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A. 镁+氧气 点燃uuuur 氧化镁 B. 甲烷+氧气 点燃uuuur 水+二氧化碳 C. 氢气+氧化铜 加热 铜+水 【答案】D 【解析】 D. 碳酸氢铵 加热 氨气+水+二氧化碳 【分析】分解反应是一种物质生成多种物质的反应。 【详解】ABC、反应不符合一变多特点,不属于分解反应,错误; D、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特点,属于分解反应,正确。 故选 D。 5. 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 镁条放入食醋时没有明显现象 B. 铁丝生锈后产生一种红棕色固体 C. 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烟雾 D.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 二氧化碳 【答案】B
【解析】 【详解】A、食醋中有醋酸,镁条和醋酸反应生成氢气,所以可以看到有气泡冒出。错误。 B、铁锈主要成分是氧化铁,铁丝生锈后产生一种红棕色固体,正确。 C、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烟,没有液体物质出现,不会产生白雾。错误。 D、生成二氧化碳是实验结论,不是实验现象。错误。 故选 B。 6. 下列化学用语表达正确的是 A. 2 个氢原子:H2 B. 锌元素:ZN C. 2 个一氧化碳分子:2CO D. 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  2 Mg O 【答案】C 【解析】 【详解】A、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代表个数,2 个氢原子:2H,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B、书写元素符号时,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第二个字母要小写。锌元素:Zn,选项错误,不 符合题意; C、分子符号前面的数字代表个数,一氧化碳分子氧在后,碳在前,故写:2CO;选项正确, 符合题意; D、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元素的化合价,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是+2 价,并且符 号在前,数值在后,表示为 +2 Mg O ,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7. 航空航天发动机的核心部件是单晶叶片,其生产离不开铼。在元素周期表中铼元素的某 些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铼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属于金属元素 B. 原子核内质子数为 75 C. 相对原子的质量为 186.2g D. 原子序数为 75 【答案】C 【解析】
【详解】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该元素的名称是铼, 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 75,表示原子序数为 75,根据原子中原 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则该原子核内质子数为 75,故选项说法正确;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 质量为 186. 2,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为“1”,不是“g”,故选项说法错误;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 75,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75,故选项说 法正确。 故选:C。 8. 如图所示各图中 和 分别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则其中表示化合物的是 A. B. C. D.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A、由图可知,该物质由同种分子构成,该分子由两种原子构成,属于化合物,符 合题意; B、由图可知,该物质由三种分子构成,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C、由图可知,该物质由同种原子构成,属于单质,不符合题意; D、由图可知,该物质由同种分子构成,该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属于单质,不符合题意。 故选 A。 9. 下列物质的区分方法不正确的是 A. 氧气和二氧化碳﹣﹣用火星木条 B. 氮气和二氧化碳﹣﹣用燃着的木
条 C. 水和双氧水﹣﹣加入二氧化锰 D. 高锰酸钾和氯酸钾﹣﹣观察颜色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A、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二氧化碳不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可 以区分。 B、氮气和二氧化碳均不支持燃烧,燃着的木条均熄灭,不能区分。 C、加入二氧化锰,过氧化氢加速分解,可看到有气泡产生。水加入二氧化锰无明显现象, 可以区分。 D、高锰酸钾是紫黑色固体,氯酸钾是白色固体,观察颜色可以区分。 故选:B。 10. 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用等质量、等浓度的 B.加热高锰酸钾制取 C.将水通电电解一 双氧水制取氧气 氧气 段时间 D.向一定量的过氧 化氢溶液中加入二 氧化锰 B. B C. C D. D A. A 【答案】B 【解析】 【详解】A、二氧化锰在过氧化氢分解的过程中充当的是催化剂,只能加快过氧化氢溶液的 分解速率而生成氧气的质量在反应前后不会改变,故 A 错误,不符合题意; B、高锰酸钾分解产生了氧气,使固体的总质量减少,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知道,反应前 后锰元素的质量不变,故 B 正确,符合题意; C、根据电解水的实验可以知道,在通电分解水时产生氢气的体积是氧气的二倍,而不是质
量,故 C 错误,不符合题意; D、一定量的过氧化氢溶液中有水,加入二氧化锰,二氧化锰催化剂催化过氧化氢分解产生 水和氧气,水的质量增加,直到过氧化氢反应完全;所以图像的起点不能从 0 开始,故 D 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 8 小题,共 40 分) 11. 请从①氮气 ②氧气 ③金刚石 ④镁 ⑤石墨 ⑥红磷 中,选择符合题意物质,用序号填 空。 (1)可用作保护气的是______; (2)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是______; (3)能用于作烟花和照明弹的是______; (4)常用来做电池电极的是______。 【答案】(1)① (2)③ (3)④ (4)⑤ 【解析】 【分析】 【小问 1 详解】 ①氮气化学性质稳定,不易和其他物质反应,可用作保护气。 【小问 2 详解】 ③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 【小问 3 详解】 ④镁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能用于作烟花和照明弹。 【小问 4 详解】 ⑤石墨具有导电性,常用来做电池电极。 12. 水是人类最宝贵的资源,请用你学过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水”有很多种,下列“水”属于纯净物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 河水 B. 自来水 C. 矿泉水 D. 蒸馏水 (2)用如图装置进行电解水的实验,b 中收集到气体是______,该实验说明水是由______ 组成的;从能量变化角度看,该反应能量转化是______;
(3)生活中常用______来检验水的硬度,生活中为了降低水的硬度并杀菌、消毒,可采用 的方法是______; (4)为防止疾病传染,需对河水处理后方能饮用。常用的措施有:a 加热煮沸 b 用消毒剂 杀菌消毒 c 用过滤等方法净水 d 自然沉降。较为合理顺序是______。 【答案】(1)D (2) ①. 氢气##H2 ②. 氢元素和氧元素 ③. 电能转化为化 学能 (3) ①. 肥皂水 ②. 煮沸##加热煮沸 (4)dcba 【解析】 【分析】 【小问 1 详解】 蒸馏水只含有水一种物质是纯净物,河水、自来水、矿泉水除水外均含有可溶性杂质,是混 合物。故选 D。 【小问 2 详解】 电解水实验产生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 2:1,b 收集气体较多,是氢气。化学反应前后元素 的种类不变,水通电分解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该反应过程将电 能转化为了化学能。 【小问 3 详解】 生活中常用肥皂水来检验水的硬度,加入肥皂水振荡,泡沫较多的是软水。生活中为了降低 水的硬度并杀菌、消毒,可采用的方法是煮沸,煮沸可将部分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转化为沉淀 析出,同时可利用温度使细菌病毒的蛋白质变性而杀菌消毒。 【小问 4 详解】 首先应进行 d 自然沉降分离大颗粒难溶性杂质,然后 c 用过滤等方法净水,除去水中的难溶
性杂质,通过 b 用消毒剂杀菌消毒减少水中的细菌病毒,最后 a 加热煮沸降低水的硬度,进 一步杀菌消毒避免水中运送过程中再次被细菌病毒污染,所以顺序为 dcba。 13. 氧气是初中化学学习中非常重要的物质之一,小文同学在复习过程中对氧气的性质和用 途进行了科学整理和归纳,并形成知识树如图 1 所示。请你参考并回答相关问题: (1)氧气的物理性质还有①②两方面,请你写出其中一条物理性质______。 (2)在氧气化学性质中,铁、磷、碳等物质可以在氧气中燃烧。 ①如图 2 所示为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改进实验,用适量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代替原实验 中集气瓶里的水。 a.过氧化氢溶液加二氧化锰所发生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 b.实验中观察到铁丝燃烧的现象是______。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 ②做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是将木炭自上而下______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填“缓 慢”或“迅速”) (3)物质性质决定物质用途,下列属于氧气用途有______。(填字母) A. 高能燃料 B. 医疗急救 C. 炼钢 D. 航天航 空 【答案】(1)密度比空气大(或不易溶于水) (2) 二氧化锰 ①. 过氧化氢  水+氧气 ②.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③. 铁+氧气 点燃 四氧化三铁 ④. 缓慢 (3)BCD 【解析】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