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21-2022学年上海市松江区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15页
第2页 / 共15页
第3页 / 共15页
第4页 / 共15页
第5页 / 共15页
第6页 / 共15页
第7页 / 共15页
第8页 / 共15页
资料共15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21-2022 学年上海市松江区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题及 答案 一、文言文阅读(36 分) (一)默写与运用(12 分) 1. 默写。 (1)______________,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2)云横秦岭家何在?___________。(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3) ________________,青鸟殷勤为探看。(李商隐《无题》) (4)但愿人长久,_____________。(苏轼《水调歌头》) (5)初三的学习生活充满了挑战,每当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可用李白《行路难》中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勉励自己战胜挫折。 【答案】 ①. 露从今夜白 ②. 雪拥蓝关马不前 ③. 蓬山此去无多路 ④. 千 里共婵娟 ⑤. 长风破浪会有时 ⑥. 直挂云帆济沧海 【解析】 【详解】诗词默写要求:一、不能添字,不能少字;二、字的笔画要准确。注意:蓬、婵娟、 济、沧海。 (二)(24 分) 阅读课内外古诗文,完成各题 【甲】 【乙】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岳阳楼记(节选)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 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 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 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 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丙】 后汉书·范滂传(有删改)
范滂①字孟博,汝南征羌人也。少厉②清节,为.州里所服,举孝廉。时冀州饥荒,盗贼群 起,乃以滂为清诏使,使案察之。滂登车揽辔,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及至州境,守令自知 臧污,望风解印绶去.。太守宗资闻其名,请署功曹③,委任政事。滂在职,严整疾恶。其有 行违孝悌,不轨仁义者,皆扫迹斥逐,不与共朝。显荐异节,抽拔幽陋④。 【注释】①范滂:东汉时期大臣、名士。②厉:同“砺”,磨砺。③功曹:古代官职,官名。 ④抽拔幽陋:指提拔出身微贱、不为人知却很有才能的人。 2. 【甲】诗作者刘禹锡是____朝的诗人,【乙】文作者是北宋的_____(人名)。 3. 【乙】文中的“巴陵郡”是滕子京被贬之地,【甲】诗作者被贬之地是_____。 4. 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加点字。 (1)为.州里所服( 5. 用现代汉语解释【乙】文划线句。 ) (2)望风解印绶去.( )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6. 【丙】文划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 于是任用范滂为清诏使,让他去巡行查办这些事情。 B. 之后范滂被任命为清诏使,派遣他去巡行查办这些事情。 C. 于是任用范滂担任清诏使,派遣他去巡行查办这些事情。 D. 之后范滂被任命担任清诏使,让他去巡行查办这些事情。 7. 以下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甲】诗颔联用典故怀念王叔文、柳宗元等人,表达物是人非的悲痛怅惘之情。 B. 【乙】文写作者与滕子京一同登楼远眺,表现自己对古仁人的向往追求。 C. 【甲】诗和【乙】文都和作者被贬谪的经历有关,其中都含有与友人共勉的情感。 D. 【乙】文融描写、记叙、议论和抒情为一体,【丙】文主要通过记叙塑造人物形象。 8. 三篇文章从不同角度表现人性的闪光点:【甲】诗体现诗人__________的人生态度;【乙】 文表现作者_____________的政治抱负;【丙】文表现范滂____________的精神。(用自己的 语言回答) 【答案】2. ①. 唐 ②. 范仲淹 3. 巴山楚水 4. ①. 被 ②. 离开 5. (他们)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悲喜。 6. C 7. B 8. ①. 豁达乐观 ②. 以天下为己任 ③. 清正廉明/节操高洁/胸怀大志/不吝 推荐人才 【解析】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识记。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刘禹锡创作的一首诗;刘禹锡,字梦得,唐朝时期大臣、文
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岳阳楼记》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应至交好友岳州知州滕宗谅之请为 重修岳阳楼而创作的一篇散文;通过写岳阳楼的景色,以及阴雨和晴朗时带给人的不同感受, 揭示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古仁人之心,也表达了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 乐而乐”的爱国爱民情怀。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诗文内容理解。 根据【甲】诗“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被贬谪到巴山楚水这些荒凉的地区,度 过了二十三年沦落的光阴)”可知,【甲】诗作者刘禹锡的被贬之地是巴山楚水。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 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被州郡和乡里人的钦佩。为:被; (2)句意:听说范滂来了,都自动辞官离开。去:离开。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 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 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 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以,因为。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 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 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 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 乃:于是,就;以:任用;为:做,担任;使:派遣; 故翻译为:于是任用范滂担任清诏使,派遣他去巡行查办这些事情。 故选 C。 【7 题详解】 B.滕子京虽然被贬岳州,但他在任期间,做了三件政绩工程,希望能够取得朝廷的谅解; 重修岳阳楼便是其中之一,完成于庆历五年;滕子京为了提高其政绩工程的知名度,赠给范 仲淹《洞庭晚秋图》,并向他求作《岳阳楼记》;“庆历新政”失败后,范仲淹因得罪了宰相 吕夷简,范仲淹贬放河南邓州,这篇文章便是写于邓州,而非写于岳阳楼;本项“【乙】文 写作者与滕子京一同登楼远眺”表述有误; 故选 B。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诗文、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与主旨的把握。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尾联“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意思是:今天听了 你为我吟诵的诗篇,暂且借这一杯美酒振奋精神;通过“长精神”一词,点明酬赠意图,既 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豁达乐观的精神,并以此 激励友人; 《岳阳楼记》第二段“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 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作者先从整体概述岳阳楼的位置及壮阔的景色;从而引出第三段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然则何时而乐耶?其 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通过展现作者对古代仁人心境的探求,表现自 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豁达心境,引出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以 天下为己任)的政治抱负及忧国忧民的情怀; 【丙】文“少厉清节,为州里所服,举孝廉(从小磨砺出高洁的节操,受到州郡和乡里人的 钦佩,被推举为孝廉)”,通过范滂受到百姓拥护推举为官可知范滂节操高洁; 根据【丙】文“滂登车揽辔,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范滂走马赴任,慷慨激昂,有澄清天下 污秽的志向)”可见,范滂拥有远大志向; 根据【丙】文“及至州境,守令自知臧污,望风解印绶去(到冀州后,太守、县令知道自己 贪污受贿,听说范滂来了,都自动辞官而去)”可知,范滂为人清廉正直; 根据【丙】文“滂在职,严整疾恶。其有行违孝悌,不轨仁义者,皆扫迹斥逐,不与共朝。 显荐异节,抽拔幽陋(范滂上任后,痛恨那些坏人坏事。那些在行为上不不孝顺长辈、不尊 敬兄长,不遵循仁义的礼制要求的人,一律清除、驱逐出官府,都不与他们交往。公开荐举 有品德的人,剔除坏人,提拔出身微贱、不为人知却很有才能的人)”可知,范滂遵守礼义, 愿意推举有贤能的人。据此回答即可。 【点睛】【甲】译文: 被贬谪到巴山楚水这些荒凉的地区,度过了二十三年沦落的光阴。怀念故去旧友徒然吟 诵闻笛小赋,久谪归来感到已非旧时光景。翻覆的船只旁仍有千千万万的帆船经过;枯萎树 木的前面也有万千林木欣欣向荣。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篇,暂且借这一杯美酒振奋精神。 【乙】译文: 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降职到巴陵郡做太守。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 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它原有的规模,把唐代名家和当 代人的诗赋刻在它上面。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情。 我观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洞庭湖上。它连接着远处的山,吞吐长江的水流,浩 浩荡荡,无边无际,一天里阴晴多变,气象千变万化。这就是岳阳楼的壮丽景象。前人的记 述已经很详尽了……
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人的心情,这是为 什么呢?是由于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里做高官就应当心系百姓;处 在僻远的江湖间也不能忘记关注国家安危。这样来说在朝廷做官也担忧,在僻远的江湖也担 忧。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会感到快乐呢?他们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 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丙】译文: 范滂,字孟博,是汝南征羌人。从小磨砺出高洁的节操,受到州郡和乡里人的钦佩。被 推举为孝廉。冀州地区发生饥荒,盗贼纷纷而起,于是朝廷任用范滂为清诏使,派他前去巡 行查办。范滂走马赴任,慷慨激昂,有澄清天下污秽的志向。到冀州后,太守、县令知道自 己贪污受贿,听说范滂来了,都自动辞官而去。太守宗资先听说范滂美好的名声,请求朝廷 任命范滂为功曹,并处理政事。范滂上任后,痛恨那些坏人坏事。那些在行为上不不孝顺长 辈、不尊敬兄长,不遵循仁义的礼制要求的人,一律清除、驱逐出官府,都不与他们交往。 公开荐举有品德的人,剔除坏人,提拔出身微贱、不为人知却很有才能的人。 二。现代文阅读(34 分) (一)(16 分)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安于低调是自信 ①有人以为高调是一种成功,因为一个人似乎只有高调才会被人看见、被人关注。其实 不然,高调只是这个时代的一种活法。 ②每个人都有权选择自己的活法,高调不仅风光,还可以名利双收,所以有人选择高调。 当然,也有一些人选择另一种活法——低调。 ③这种人不喜欢一举一动都被人关注,一言一语也被人议论,不喜欢在人前显贵,更不 喜欢被追逐。他们明白,在商品和消费的社会里,高调存在的代价是被商品化和被消费。这 样,心甘情愿低调的人就不为人所知,但他们反而能踏踏实实地做自己喜欢的事,充分地享 受和咀嚼..日子,活得平心静气、安稳踏实。你问他怎么这么低调,他会一笑而过,就像自己 爱一个人,需要对别人说明吗?低调的人比比皆是——不为盛名所累的居里夫人处事低调, 她不在意自己已获得的奖章荣誉,在实验室潜心研究,埋头工作,成就了科学史上的座座丰 碑…… ④所以说,低调是为了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高调是为了生活在别人的世界里。 ⑤文化也一样,有高调的文化和低调的文化。 ⑥首先,商业文化就必须是高调的,只有高调才会广为人知,热卖热销,低调的话谁知 道?谁去买?然而热销的东西不可能总热销,它迟早会被更新鲜、更时髦的东西取代。所以 说,时尚是商业文化的宠儿。在市场上最成功的是时尚商品。有人说时尚是造势造出来的, 里边有大量的泡沫,但商品文化不怕泡沫,因为它只求当时的商业效应,不求持久的魅力。
⑦故而,另一种追求持久生命魅力的纯文化很难在当今时代大红大紫,可是它也不会为 大红大紫而放弃自己的追求。它甘于寂寞,因为它确信这种文化的价值与意义。 ⑧低调的人生活在社会深深的褶皱里,也生活在自己的心灵与性情里,所以看得见黑暗 中的光线和阳光中的阴影。也许他们天生不是做明星的材料,但他们像思想者一样,把自己 放在低调里,是为了让思想真正成为一种时代的高调。 ⑨享受一下低调吧——低调的宁静、踏实、深邃与隽永。低调不是被边缘化、被遗忘, 更不是无能。相反,只有自信的人才能做到低调,并安于低调。 9. 第③段加点字“咀嚼”在文中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文章讨论的话题是“低调”,为什么开篇要从高调写起? 11. 下面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高调的人不仅风光,还能名利双收,但其代价是被商品化和被消费。 B. 选择低调的人没人认识,不为人所知,反而不能踏实做自己喜欢的事。 C. 商业文化必须高调才会热卖热销,但会被更新鲜更时髦的东西取代。 D. 纯文化追求持久生命魅力,确信其自身的价值与意义,但很难大红大紫。 12. 你认为以下材料最适合放在文章的第_____段,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 著名作家、文学研究家钱钟书为学低调,他不喜欢在别人面前出现,经常拒绝记者采访, 在家中和妻子二人潜心研究,成就了学术上的种种经典。 【答案】9. 对生活,反复体会/品味/理解/感悟。 10. 开篇由大部分人都比较关注的高调写起,突出文章写作的现实意义。从反面为论点“安 于低调是自信”提供论据。同时,引出下文“低调”的话题。 11. B 12. ①. 第 3 段 ②. 该段材料论述了钱钟书为学低调,潜心研究成就经典的例子, 和文中居里夫人处事低调的事例相互补充,更全面地论证了第三段低调的人喜欢踏踏实实地 做自己喜欢的事,平心静气、安稳踏实地活着的观点。 【解析】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词语理解。 (1)本义。用牙细嚼食物,比喻对事物反复体会。 (2)语境义。结合第三段“这样,心甘情愿低调的人就不为人所知,但他们反而能踏踏实 实地做自己喜欢的事,充分地享受和咀嚼日子,活得平心静气、安稳踏实”可知,这里指低 调的人能够充分地、细细地体会、感受、领悟、理解日子。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议论文开头作用。答题思路: (1)议论文开头一般从人们熟悉的内容写起,这样能够一步步引发读者的思考。高调是读 者们比较熟悉、比较关注的话题,结合本文最后一段“只有自信的人才能做到低调,并安于
低调”可知,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告诉人们“安于低调是自信”,开篇由大部分人都比较关注 的高调写起,进而论证低调的意义。故作用一:突出文章写作的现实意义。 (2)结合第一段“有人以为高调是一种成功,因为一个人似乎只有高调才会被人看见、被 人关注”可知,大部分人认为高调是成功,反过来说,大部分人认为低调是失败。而本文的 论点是:安于低调是自信。故首段可以作为反面论据来论证论点。作用二:首段从反面为论 点“安于低调是自信”提供论据。 (3)开篇指出当今社会人们对“高调等于成功”的认同,进而提出另一些人的选择“低 调”,由熟悉的内容到文章的话题,自然引出下文。作用三:引出下文“低调”的话题。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信息筛选。结合第三段“这样,心甘情愿低调的人就不为人所知,但他们反而能踏 踏实实地做自己喜欢的事,充分地享受和咀嚼日子,活得平心静气、安稳踏实”可知,B 选 项“反而不能踏实做自己喜欢的事”表述错误,故选 B。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论据的回归。 (1)明确论据的观点。 结合所给材料可知,钱钟书因为低调,所以能潜心研究,进而成就学术上的种种经典。 (2)明确相关分论点内容或者寻找相似论据。 结合第三段“低调的人比比皆是——不为盛名所累的居里夫人处事低调,她不在意自己已获 得的奖章荣誉,在实验室潜心研究,埋头工作,成就了科学史上的座座丰碑”可知,居里夫 人也是低调生活,埋头工作,成就科学史上的座座丰碑,钱钟书的事例和居里夫人的事例比 较相似,二者一个外国事例,一个中国事例,一个科学领域事例,一个文学领域事例,互相 补充。 结合第三段“这样,心甘情愿低调的人就不为人所知,但他们反而能踏踏实实地做自己喜欢 的事,充分地享受和咀嚼日子,活得平心静气、安稳踏实”可知,第三段论述的分论点是低 调生活,能够更好地享受、感受生活,能够更好地做自己喜欢的事情。钱钟书的事例这第三 段的论点相符合,低调的人喜欢踏踏实实地做自己喜欢的事,平心静气、安稳踏实地活着。 (3)结论。故钱钟书的事例应该放在第三段。 (二)(18 分)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哑巴与春天 ①最惧怕春风的,莫过于积雪..了。 ②春风像一把巨大的笤帚,扫着大地的积雪。它一天天地扫下去,积雪就变薄了。这时 云雀来了,阳光的触角也变得柔软了,冰河激情地 bèng liè,流水之声悠然重现,达子香 花如朝霞一般,东一簇西一簇地点染着山林,春天有声有色地来了。
③我的童年春光记忆,是与一个老哑巴联系在一起的。 ④在一个偏僻而又冷寂的小镇,一个有缺陷的生命,他的名字就像秋日蝴蝶的羽翼一样 脆弱,渐渐地被风和寒冷给摧折了。没人记得他的本名,大家都叫他老哑巴。他有四五十岁 的样子,出奇地黑,出奇地瘦,脖子长长的。老哑巴在生产队里喂牲口,一早一晚的,常能 听见他铡草的声音,嚓——嚓——嚓。我和小伙伴去生产队的草垛躲猫猫时,常能看见他。 我们见着老哑巴,就老是想逃跑。可他误以为我们把草垛蹬散了他会捉我们问责,为了表示 支持我们躲猫猫,他挥舞着双臂,摇着头,做出无所谓的姿态。见我们仍惊惶地不敢靠前, 他就本能地大张着嘴,想通过呼喊挽留我们。但见他喉结急剧蠕动,嗓子里发出“呃呃”的 如被噎住似的沉重的气促声,却说不出一句话来。 ⑤老哑巴是勤恳的,他除了铡草、喂牲口之外,还把生产队的场院打扫得干干净净。冬 天打扫的是雪,夏天打扫的是草屑、废纸和雨天时牲畜从田间带回的泥土。老哑巴很爱花, 春天时,他在场院的围栏旁播上几行花籽,到了夏天,五颜六色的花不仅把暗淡陈旧的围栏 装点出了生机,还把蜜蜂和蝴蝶也招来了。就是那些过路的人见了那些花儿,也要多望上几 眼,说,这老哑巴种的花可真鲜亮啊,他娶不上媳妇,一定是把花当媳妇给伺候和爱惜着了! ⑥有一年春天,生产队接到一个任务,要为一座大城市的花园挖上几千株的达子香花。 活儿来得太急,人手不够,队长让老哑巴也跟着上山了。老哑巴很高兴,因为他是爱花的。 达子香花才开,它们把山峦映得红一片粉一片的。老哑巴看待花的眼神是挖花的人中最温柔 的。晚上,社员们就宿在山上的帐篷里。那顶帐篷只有一道长长的通铺,男女只能睡在一起。 队长本想在通铺中央挂上一块布帘,使男女分开,但帐篷里没有帘子。于是,队长就让老哑 巴充当帘子,睡在中间,他的左侧是一溜儿女人,右侧则是清一色的男人。老哑巴开始抗议 着,他一次次地从中央地带爬起,但又一次次地在大家的嬉笑声中被按回原处。后来,他终 于安静了。后半夜,有人起夜时,听见了老哑巴发出的隐约哭声。 ⑦从山上归来后,老哑巴还在生产队里铡草。一早一晚的,仍能听见铡刀“嚓——嚓嚓 ——”的声响,只不过声音不如以往清脆。那一年,他没有在场院的围栏前种花,也不爱打 扫院子,常蜷在角落里打瞌睡。队长嫌他老了,学会偷懒了,打发了他。他从哪里来,是没 人知道的,就像我们不知他扛着行李卷又会到哪里去一样。我们的小镇仍如从前一样,达子 香花依然在春天时静悄悄地绽放,依然有接替老哑巴的人一早一晚地为牲口铡着草料,但我 们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原来这小镇是少了一个沉默的人—— ⑧一个永远无法在春天中歌唱的人! 13. 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bèng liè( ) 14. 文章第⑥段划线句传递给我们的信息是__________________。 15. 选文围绕“哑巴”主要写了五件事,根据文意填写下面空格。 (1)友好的老哑巴尝试用各种动作进行表示,支持并挽留我们躲猫猫。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