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22-2023学年北京大兴区初三第一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21页
第2页 / 共21页
第3页 / 共21页
第4页 / 共21页
第5页 / 共21页
第6页 / 共21页
第7页 / 共21页
第8页 / 共21页
资料共21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22-2023 学年北京大兴区初三第一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及答 案 一、基础与运用(共 12 分) 本学期我们学习了小说单元,年级开展了有关小说的主题展示活动,请根据要求,完成下面 小题。 1. 活动开始前,你拟写了本次活动的标题“遨游小说天地”,对于“遨游”字体的选择产 生了争议。请你依据“字体一致,和谐美观”的原则,选择最恰当的一项( ) A. B. C. D. 标题:_______ 第一部分 创作的纲领 2014 年,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了文艺工作坐.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总书记关于文艺 工作的重要论述,是纲领,是指南,“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中国文艺由此迎来了云 蒸霞蔚、气象万千的新境界。中国作家、艺术家肩负着党和人民的殷.切期待,他们深入生活 扎根人民,创作活力尽情迸.发,以智慧、才华、激情、信念和辛劳,雕刻出民族奋进的灵魂, 明记..着时代前行的步伐。 2. 有同学对文段中加点字词的书写和读音做出了判断,请你选出判断有误的一项( ) A. “坐谈会”应写为“座谈会” B. “殷”应读为“yān” C. “迸”应读为“bèng” D. “明记”应写为“铭记” 第二部分 引人入胜的情节 小说的构思技巧丰富多样:伏笔指前文为后文埋伏线索,或上文对下文的暗示,比如《智 取生辰纲》中下药的情节【甲】突转指情节演进的突然转折,事件的结局【乙】人物的命运 由此改变,比如《范进中举》中范进中举后突然变疯……作者巧用构思技巧, ① 使小说 情节跌宕起伏, ② 能增添阅读的趣味性。 3. 在文中【甲】【乙】两处分别填入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 ) A. 【甲】分号 【乙】逗号 B. 【甲】句号 【乙】顿号 C. 【甲】分号 【乙】顿号 D. 【甲】句号 【乙】逗号 4. 在文中①②两处分别填入关联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A. ①不仅 ②而且 C. ①虽然 ②但是 B. ①如果 ②就 D. ①因为 ②所以 第三部分 鲜活立体的人物 看到两手搭在髀间,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我们知道那是鲁 迅笔下的杨二嫂;看到心中默念:“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我们知道 那是莫泊桑笔下的若瑟夫;看到被困地心仍坚持完成研究工作,我们知道那是刘慈欣笔下
“落日六号”的领航员……通过超凡的想象力、细致的观察、深刻的体验,小说家塑造了一 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 5. 画线的句子作为这段文字的总结句,有一处表达欠妥,请你加以修改。 6. 展示结束后,你代表九年级同学向语文李老师发出邀请,请他下周二下午,到学校多功 能厅,就“如何欣赏小说”做一次专题讲座,见到李老师后,你会怎么说? 【答案】1. B 2. B 3. C 4. A 5. 通过细致的观察、深刻的体验、超凡的想象力,小说家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 6. 示例:李老师,您好!我是九年级学生代表,想邀请您下周二下午,在学校多功能厅, 为我们做一次如何欣赏小说的专题讲座,请问您有时间吗? 【解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字体特点。 “小说天地”笔画连绵呼应,字字独立,写得快,认得清,是行书的特点。 A.笔法瘦劲挺拔,直线较多,是篆书; B.行云流水、舒展有型,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行书; C.结构简省、笔画连绵,是草书; D.形体方正,笔画平直,是楷书; 故选 B。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读音、书写。 B.“殷”读“yīn”时,意思是丰盛、丰富;情谊深厚。读“yān”时,意思是赤黑色。 故“殷切”的“殷”读 yīn。 故选 B。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标点符号。 根据句意是解释小说的构思技巧——“伏笔”和“突转”,两者表并列,所以【甲】处用分 号隔开。 “事件的结局”“人物的命运”是并列的短语,所以【乙】处用顿号隔开。 故选 C。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关联词语。 根据句意写作者巧用构思技巧的作用,两个分句表递进关系。 A.“不仅……而且……”表递进; B.“如果……就……”表假设;
C.“虽然……但是……”表转折; D.“因为……所以……”表因果; 故选 A。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病句修改。 不合逻辑(语序不当),应把“超凡的想象力”放在“深刻的体验”后。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口语交际。 应注意敬谦词的使用,时间,地点说清楚,语气委婉。 示例:李老师你好!我们九年级下周二下午在学校多功能厅有一场“如何欣赏小说”的专题 活动,我们想请您莅临指导,做一次专题讲座,希望您能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去给我们讲一 讲。 二、古诗文阅读(共 17 分) (一)诗文默写(共 4 分) 7. (1)金樽清酒斗十千,________。(李白《行路难》) (2)子夏曰:“________,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语·子张》) (3)《游山西村》中“________,________”一联既描写了自然景物变化,又融入了困境中 往往蕴含着希望的哲理。 【答案】 ①. 玉盘珍羞直万钱 ②. 博学而笃志 ③. 山重水复疑无路 ④. 柳 暗花明又一村 【解析】 【详解】考查对名句名篇的背诵和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 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 错字。本题中的“珍羞、直、笃、疑、柳暗”等字词容易写错。 (二)诗词阅读(共 5 分) 望岳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8. 本诗“望”字统领全诗:首联写诗人远望泰山所见,其中“_____”表现泰山雄伟阔大的 气势。颔联近望泰山,用“钟”和“割”两个动词,分别表现了泰山神奇秀美和_____的特 点。颈联细望泰山,表现泰山景色雄伟壮丽,令人震撼。尾联则是诗人由望岳而产生_____ 的愿望。 9. 请结合“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内容,分析诗人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答案】8. ①. 青未了 ②. 高大巍峨(高大) ③. 登岳 9. 示例:此句写诗人决心要登上泰山顶峰,俯瞰群山的低矮渺小,从而表达诗人不怕困难、 敢于攀登、积极进取的豪情。 【解析】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与主旨的理解与分析。 全诗紧紧围绕诗题“望岳”的“望”字着笔,由远望到近望,再到凝望,最后是俯望。 首联的意思是巍峨的泰山,到底如何雄伟?走出齐鲁,依然可见那青青的峰顶。其中“青未 了”指郁郁苍苍的山色无边无际,浩茫浑涵,难以尽言,以距离之远来烘托出泰山之高大雄 伟。 颔联的意思是神奇自然会聚了千种美景,山南山北分隔出清晨的黄昏。一个“钟”字把天地 万物一下写活了,整个大自然如此有情致,把神奇和秀美都给了泰山。一个“割”字,则写 出了高大的泰山一种主宰的力量,这力量不是别的,泰山以其高度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割断, 形成不同的景观,突出泰山高大巍峨、遮天蔽日的形象。 颈联是写细望。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故心胸亦为之荡漾。表现泰山景色雄伟壮丽,令人震 撼。 尾联的意思是一定要登上泰山顶峰,俯瞰群山,豪情满怀。写诗人从望岳产生了登岳的想法, 此联号为绝响,再一次突出了泰山的高峻,也表现出诗人的心胸气魄。 据此回答即可。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诗歌情感主旨。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写诗人从望岳产生了登岳的想法,意为我一定要登上泰 山顶峰,俯瞰群山,豪情满怀。再一次突出了泰山的高峻,写出了雄视一切的雄姿和气势, 也表现出诗人的心胸气魄。诗人将众山的小和高大的泰山进行对比,描写了泰山雄伟磅礴的 气象,流露出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 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 (三)文言文阅读(共 8 分) 醉翁亭记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 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 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 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 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
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 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 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 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 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0. 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往来不绝. 人鸟声俱绝. 深恶痛绝. 艰苦卓绝. B. 醉翁之.意 山林之.乐 君子之.交 不速之.客 C. 发.而幽香 发.矢十中八九 发.扬光大 D. 晦明.变化 淡泊明.志 耳聪目明. 明.察秋毫 11. 下列对文中画线句的翻译和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千钧一发. A.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翻译:远远看去,那树木繁茂、幽深秀丽的地方,是琅琊山。 理解:这句交代了琅琊山的风景在群山中尤为优美,为引出醉翁亭作铺垫。 B.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翻译: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间,寄托在饮酒上。 理解:这句话既指出“醉翁之意”的实质,又是“醉能同其乐”的全部体现。 C.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翻译: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人群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 理解:此句表明太守年龄很大了,被贬此地,故借酒排遣心中的苦闷和愁绪。 D.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翻译:树林茂密成荫,禽鸟在高处低处鸣叫,这是因为众宾离开了,鸟儿在欢唱啊。 理解:此句写宴罢晚归、人去山空后的禽鸟之乐,这种乐是众人及太守所不知的。 12. 结合上文和下面两则材料,说说袁枚和林则徐的行为,分别体现了欧阳修的哪种 “乐”? 【链接材料一】 余(袁枚)年来观瀑屡矣,至峡江寺而意难决舍①,则飞泉一亭为之也。登山大半,飞 瀑雷震,从空而下。瀑旁有室,即飞泉亭也。纵横丈余,八窗明净;闭窗瀑闻,开窗瀑至。 人可坐可卧,可箕踞②,可偃③仰,可放笔砚,可瀹茗④置饮。以人之逸,待水之劳,取九天 银河⑤,置几席间作玩。 (节选自《峡江寺飞泉亭记》)
注:①意难决舍:思想感情上难以丢开。决舍,丢开。决,同诀,分别。②箕踞(jī jù): 一种坐的姿势。随意伸开两腿,形状像簸箕。③偃(yǎn):仰卧。④瀹茗(yuè míng):烹 茶。瀹,煮。⑤九天银河:指瀑布。 【链接材料二】 十二年,(林则徐)调江苏巡抚。吴中洊①(jiàn)饥,奏免逋赋②(bū fù),筹抚恤。 前在藩司任,议定赈务章程,行之有效,至是仍其法,宿弊一清。赈竣,乃筹积谷备荒,万 民皆应。 (节选自《清史稿·林则徐传》) 注:①洊:再,一次又一次。②逋赋:未交的赋税。 【答案】10. B 11. A 12. 示例:袁枚登临飞泉亭,领略到自然之景带给他的乐趣。体现了欧阳修与滁人观赏山中 四季美景,感受山水之乐。林则徐以民为本,看到百姓屡遭饥荒,奏请免税,筹备抚恤款项, 行有效政策等。体现了欧阳修看到“滁人游”“众宾欢”,陶醉其中,以百姓的安居乐业为 乐。 【解析】 【10 题详解】 考查对词语一词多义的理解。 A.断/消失/极点/极点; B.都意为“的”; C.开放/射/发展/头发; D.明亮/明确/视力好/视力好; 故选 B。 【11 题详解】 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 B.有误,“全部体现”错,“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是指欣赏山水的乐趣,而“醉 能同其乐”还包含着“与民同乐”; C.有误,“故借酒排遣心中的苦闷和愁绪”表述错误,太守与民同乐,看出官民相处融洽, 怡然自乐,这里的“醉”包含着为景。为民而陶醉之意; D.有误,作者巧妙地用“禽鸟之乐”衬托“游人之乐”,又以“游人之乐”衬托“太守之 乐”,并不是表达“这种乐是众人及太守所不知的”; 故选 A。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比较阅读分析能力。 袁枚“登山大半,飞瀑雷震,从空而下。瀑旁有室,即飞泉亭也。纵横丈余,八窗明净;闭
窗瀑闻,开窗瀑至。人可坐可卧,可箕踞,可偃仰,可放笔砚,可瀹茗置饮。以人之逸,待 水之劳,取九天银河,置几席间作玩”的这些语句描写了游玩的快乐,体现了欧阳修的“山 水之乐”。 林则徐“他看到吴中再次闹饥荒,奏请求免税,筹备抚恤款项。到任后执行议定的有效账务 章程,行之很有效果,坚守法度,有效清。除了积弊。赈灾结束,积极筹备粮食以备荒年” 的为百姓谋福利,除积弊,赈灾,是以百姓为先,体现了欧阳修的“与民同乐”。 【点睛】参考译文: 环绕滁州的都是山。那西南方的几座山峰,树林和山谷格外秀美。一眼望去,树木茂盛, 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流水声,看到流水从两座 山峰之间倾泻而出的,那是酿泉。泉水沿着山峰折绕,沿着山路拐弯,有一座亭子像飞鸟展 翅似地,飞架在泉上,那就是醉翁亭。建造这亭子的是谁呢?是山上的和尚智仙。给它取名 的又是谁呢?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太守和他的宾客们来这儿饮酒,只喝一点 儿就醉了;而且年纪又最大,所以自号“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欣赏山水的 美景。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 至于太阳升起,树林里的雾气散开,云雾聚拢,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朝则自暗而明,暮 则自明而暗,或暗或明,变化不一,这就是山中的朝暮。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 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一片浓密的绿荫;天高气爽,霜色洁白;水落下去,水底的石头就露 出来,这就是山中的四季。清晨前往,黄昏归来,四季的风光不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 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欢唱,来去行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招呼,后面的答应; 老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来来往往不断的行人,是滁州的游客。到溪边钓鱼, 溪水深并且鱼肉肥美;用酿泉酿造酒,泉水香并且酒也清;野味野菜,横七竖八地摆在面前 的,那是太守主办的宴席。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壶的人投中了 ,下棋的赢了, 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时起时坐大声喧闹的人,是欢乐的宾客们。一位容颜苍老,头发花白 的人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是喝醉了的太守。 不久,太阳下山了,人影散乱,宾客们跟随太守回去了。树林里的枝叶茂密成荫,禽鸟 在高处低处鸣叫,是游人离开后鸟儿在欢乐地跳跃。但是鸟儿只知道山林中的快乐,却不知 道人们的快乐;而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快乐,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 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那就是太守啊。太守是谁呢? 是庐陵欧阳修。 【链接材料一】我近年来观看瀑布很多次,到峡江寺心里很难舍弃它,就是飞泉亭造成 的。登山走过的一半路,飞泻的瀑布像打雷似的轰鸣,从空中一泻而下。瀑布旁有间屋子, 就是飞泉亭。长宽有一丈多(的距离),八扇窗户明亮干净。关上窗户瀑布声响可以听得见, 打开窗户瀑布就看到了。人们(在亭中)可以坐,可以躺卧,可以伸开两腿坐着,可以仰面 朝天躺着,可以放笔墨纸砚,可以煮好茶放在亭中饮用。以人的安逸,对待水的劳碌,把瀑
布取来放在桌案几席上玩弄。 【链接材料二】道光十二年,(林则徐)调至江苏做巡抚。吴中再遇饥荒,林则徐上奏 朝廷赦免当地百姓未上交的赋税,并筹集物资加以抚恤。之前林则徐在藩司任职,商议拟定 赈灾事务的章程,推行非常有效,至今仍然遵循这一方法,多年的弊病一下就肃清了。赈灾 完毕,于是就筹集囤积谷物以备荒年之需,百姓纷纷响应。 三、名著阅读(共 5 分) 13. 学校组织进行“走近名著”阅读活动,本期的主题是“小说世界”。采取快速阅读、选 择性阅读、精读和跳读相结合等方法,有助于对小说进行更深层次的阅读。从下列名著中任 选一部,运用你的方法,结合具体内容,谈谈你的收获。(100 字左右) 备选名著:《骆驼祥子》《海底两万里》《西游记》《水浒传》 【答案】示例一:阅读《海底两万里》的时候,我采取了快速阅读的方法。我快速阅读名著 后,根据内容制作“鹦鹉螺号”潜艇,然后复原潜艇的经历过程,跟随自信坚毅的尼摩船长, 感受着海底环境的奇妙,体会了科学和幻想带来的魅力。 示例二:我阅读《水浒传》时采用了选择性阅读的方法,分析了鲁智深的人物形象。我将“拳 打镇关西”“倒拔垂杨柳”“大闹野猪林”“单打二龙山”等内容筛选出来,按照故事发展 顺序,了解到他是一个侠肝义胆、粗中有细的英雄。 示例三:在阅读《西游记》的时候,我采取了精读和跳读相结合的方法。对作品中比较难懂 的诗词,我运用了跳读。对三借芭蕉扇、三打白骨精等精彩情节进行了精读,从而体会出师 徒四人取经过程中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精神。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阅读以及阅读方法的选择。 精精读和跳读相结合。精读是以掌握阅读方法、发展阅读能力、理解文章内容、积累知识为 目的的读书方法。即精细深入的阅读。跳读是临时跳过与本次阅读无关或关系不大的内容, 从而实现文本的快速阅读。两种方法相结合,可以实现重点阅读与快速阅读相结合,这是一 种非常好的读书方法。选择性阅读是一种理性的、目的性很强的阅读方式,它往往和阅读者 的兴趣、思考、关注点密不可分。 此题为开放类试题,选择一种阅读方法,结合自己的名著阅读体验拟写即可。 示例一:我阅读《骆驼祥子》时采用了精读和跳读相结合的方法。精读了祥子“三起三落” 的悲惨遭遇,了解其悲惨的命运的原因。曹先生的学生阮明整天忙于社会活动,功课不及格, 却要求曹先生让他及格,曹先生没有答应,阮明便到党部诬告曹先生是“乱党”,这个内容 和了解祥子的悲惨命运没有多大帮助,所以我选择跳读。 示例二:在通读《海底两万里》基础上,我想深入探究尼摩船长的人物形象。于是跳过了阿 龙纳斯等人的故事,精读了海葬船员、送珍珠给采珠人等体现尼摩船长人物性格特点、精神 风骨的情节,感受到尼摩船长是一个外冷内热、赤诚正义、具有悲悯情怀的英雄。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