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22-2023学年天津市红桥区九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试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14页
第2页 / 共14页
第3页 / 共14页
第4页 / 共14页
第5页 / 共14页
第6页 / 共14页
第7页 / 共14页
第8页 / 共14页
资料共14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22-2023 学年天津市红桥区九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试题及 答案 该部分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请你在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项符合题目要 第Ⅰ卷(客观题共 50 分) 求的。 1. 以下是某同学在进行历史探究学习时设计的年代尺。据此推断,其探究的主题是( ) A. 中国近代化的早期探索 C.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程 【答案】B 【解析】 B.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D.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详解】新文化运动后期,李大钊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1919 年五四运动,无产阶级登上 了政治舞台,新民主民主义革命由此开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中国共产党 诞生了。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中共二大制定了彻底的民主革命纲 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出现了以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为代表的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 由此可见,年代尺反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排除 C 项,B 项正确;中国近代化的早期 探索包括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反映先进的中国人学习西方的不断 深化,排除 A 项;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指 1924 年国民党一大召开到 1927 年国民党右派反 动两次反革命政变,排除 D 项。故选 B 项。 2. 以下重要历史事件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八七会议 ②古田会议 ③遵义会议 ④中共七大 ⑤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⑥井冈山会师 ⑦南昌起义 A. ①②③④⑤⑥⑦ C. ⑤⑦④③①②⑥ 【答案】D 【解析】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B. ⑤⑦①②⑥③④ D. ⑤⑦①⑥②③④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八七会议召开的时间是 1927 年 8 月 7 日,古田会议召开的时 间是 1929 年 12 月 28 日,遵义会议召开的时间是 1935 年 1 月 15 日,中共七大召开的时间 是 1945 年 4 月 23 日,中共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时间是 1924 年 1 月,井冈山 会师的时间是 1928 年 4 月 28 日,南昌起义的时间是 1927 年 8 月 1 日。由此可知,题干中 的重要历史事件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正确的排列应该是⑤⑦①⑥②③④,D 项正确;经上述 分析,题干中的重要历史事件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正确的排列是⑤⑦①⑥②③④,排除 ABC 项。故选 D 项。 3. 历史题材歌曲是时代的最强音。“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 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折射出的历史事件是( ) A. 七七事变 C. 西安事变 【答案】D 【解析】 B. 八一三事变 D. 九一八事变 【详解】从“‘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 流浪!’”结合学知识可知,九一八事变后,日军扩大侵略,相继占领了东北三省。日本侵 略者在东北屠杀无辜人民,掠夺战略资源,推行奴化教育,实施残酷的殖民统治。在日军的 铁蹄下,东北 3000 万同胞过着屈辱的亡国奴生活,D 项正确;经上述分析,题干中的歌词 折射出的历史事件是九一八事变,而不是七七事变、八一三事变、西安事变,且七七事变、 八一三事变、西安事变发生的地点,均不在东北,与题意不符,排除 ABC 项。故选 D 项。 4. 国家公祭鼎铭文:“卅万亡灵,饮恨江城,……日月惨淡,寰宇震惊。……兽行暴虐, 旷世未闻……”。其中“卅万亡灵,饮恨江城”反映的历史事实发生于( ) B. 1938 年 C. 1939 年 D. 1940 年 A. 1937 年 【答案】A 【解析】 【详解】从“国家公祭”“‘卅万亡灵,饮恨江城’”“‘兽行暴虐,旷世未闻’”结合所 学知识可知,题干所反映的历史事实是发生于 1937 年的南京大屠杀。1937 年 12 月 13 日, 日军占领南京后,对南京居民进行了血腥大屠杀,用极其残忍的手段屠杀了南京 30 多万人 民,犯下了滔天罪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全票通过了将每 年的 12 月 13 日确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决定,A 项正确;经上述分析,“‘卅 万亡灵,饮恨江城’”发生的时间是 1937 年,而不是 1938 年、1939 年、1940 年,排除 BCD 项。故选 A 项。 5. 下面是我国民政部 2014 年公布的首批 300 名著名抗日英烈与英雄群体情况统计表。据此 表可知,抗日战争的基本特点是( )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群体类别 八路军 新四军 东北抗日 党政工作 国民革命 外籍抗日 联军 人员 军陆军 烈士 其他抗日 群体和个 人 32% 9% 7% 10% 29% 0.02% 12.98% B. 大兵团作战 C. 游击战 D. 全民族 占总数的 比例 A. 持久战 抗战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表格信息可以看出,抗日英烈的出身广泛,由此可知体现了全民族抗战的特点, D 项正确;抗日英烈的出身广泛体现了全民族抗战,没有体现持久战、大兵团作战和游击战, 排除 ABC 项。故选 D 项。 6. 1945 年 8 月 29 日《大公报》社评:“毛泽东先生来了!……大家都认为这是中国的一 件大喜事。”为了争取和平,与蒋介石共商国是,社评中毛泽东到访的地点是( ) B. 延安 C. 洛阳 D. 开封 A. 重庆 【答案】A 【解析】 【详解】从“1945 年 8 月”“毛泽东先生来了”“与蒋介石共商国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材料社评中所提到的是 1945 年毛泽东应蒋介石邀请,亲赴重庆与蒋介石谈判建国大业的事 件,因此,社评中毛泽东到访的地点是重庆,A 项正确;经上述分析,材料社评中涉及到的 事件是 1945 年的重亲谈判,毛泽东到访的地点是重庆,而不是延安、洛阳、开封,排除 BCD 项。故选 A 项。 7. 下图是人民解放战争中的一场重要战役,这场战役的胜利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根据图中指出,这场战役是 A. 辽沈战役 B. 淮海战役 C. 平津战役 D. 渡江战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役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人民解放战争中的一场重要战役,这场战役的胜利使华北全境基本解 放”“北平”“天津”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得出这场战役是平津战役,排除 C 项;辽沈 战役胜利使东北全境解放、淮海战役胜利后,淮河以北完全被解放,淮南大部也为解放军所 控制、渡江战役胜利后,解放了江南的大部分地区,南京国民政府覆灭,不符合题意,排除 ABD 项。故选 C 项。 8. 人类早期文明的诞生源于“水”的赠礼。尼罗河孕育的文明古国是( ) A. 古代马其顿 B. 古代埃及 C. 古代玛雅 D. 古中国 【答案】B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尼罗河位于非洲,孕育出古埃及文明,B 项正确;古代马其顿地处 希腊东北边缘,与尼罗河无关,排除 A 项;古代玛雅位于美洲,与尼罗河无关,排除 C 项; 古中国文明中心在黄河、长江流域,排除 D 项。故选 B 项。 9. 下列世界古代文明成果,属于下图所示文明地区的人们所创造的是( ) A. 太阳历 C. 司母戊鼎 【答案】B 【解析】 B. 《汉谟拉比法典》 D. 奥林匹亚神庙宙斯像 【详解】根据图片中的“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巴比伦”可以得出这个地区是 两河流域,两河流域的文明成果有古巴比伦时期的《汉谟拉比法典》,B 项正确;太阳历最 早是古埃及的文明成果,排除 A 项;司母戊鼎是中国的文明成果,排除 C 项;奥林匹亚神庙 宙斯像属于古希腊的文明成果,排除 D 项。故选 B 项。 10. 玄奘游历印度时记录:“城镇和村庄都有几扇内门,城墙又宽又高……屠夫、渔夫、舞 女、刽子手和清道夫之类的人不能住在城里,且行走时只能走路的左边……”。这印证了印 度历史上实行过( )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A. 种姓制度 B. 共和制度 C. 联邦制度 D. 郡国制 【答案】A 【解析】 【详解】从“‘屠夫、渔夫、舞女、刽子手和清道夫之类的人不能住在城里,且行走时只能 走路的左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雅利安人进入印度以后,逐渐建立了严格的社会等级制 度,史称“种姓制度”。种姓制度下的各等级世代相袭,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低等级的人 不得从事高等级的人的职业,A 项正确;经上述分析,材料中玄奘游历印度时的记录印证了 印度历史上实行过种姓制度,但却无法印证印度历史上实行过共和制度、联邦制度、郡国制 度,且共和制度、联邦制度、郡国制度下的社会,并不会出现“‘屠夫、渔夫、舞女、刽子 手和清道夫之类的人不能住在城里,且行走时只能走路的左边’”这种情况,排除 BCD 项。 故选 A 项。 11. 乐山大佛为弥勒佛坐像,通高 71 米,是中国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刻造像,被联合国教科 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与此尊坐像相关宗教的创始人是( ) A. 乔达摩·悉达多 C. 源赖朝 【答案】A 【解析】 B. 亚里士多德 D. 屋大维 【详解】从“乐山大佛为弥勒佛坐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与乐山大佛坐像相关的宗教是佛 教,佛教起源于古印度,其创始人是乔达摩·悉达多,A 项正确;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 家、源赖朝是日本镰仓幕府的初代将军、屋大维是罗马帝国的最高统治者,由此可知,与乐 山大佛坐像相关的宗教的创始人并不是亚里士多德、源赖朝、屋大维,排除 BCD 项。故选 A 项。 12. 下表所示内容体现了古代希腊城邦的特点是( ) 城邦 面积(平方千米) 人口(万) 雅典 2500 斯巴达 8400 约 30 约 40 A. 无为而治 B. 小国寡民 C. 中央集权 D. 军事独 裁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雅典和斯巴达是古希腊城邦中较大的两个城邦,从表格所提供 的雅典和斯巴达的面积及人口数据中可知,古代希腊城邦的特点是小国寡民,B 项正确;从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雅典和斯巴达的面积及人口数据中,并不能直接说明古代希腊城邦的特点是无为而治、中央 集权、军事独裁,排除 ACD 项。故选 B 项。 13. “此前习惯法是口耳相传、含混不清的,司法官使用习惯法时任意曲解,平民深受其苦。 公元前 450 年左右,出现了刻于十二块青铜板上的某部成文法,使刑事诉讼的定罪量刑和民 事诉讼的裁决有了确定和公开的法律条文作为准绳。”据此判断,该成文法是( ) A. 《新法典》 B. 《法理概要》 C. 《法学汇纂》 D. 《十二 铜表法》 【答案】D 【解析】 【详解】从“‘公元前 450 年左右,出现了刻于十二块青铜板上的某部成文法,使刑事诉讼 的定罪量刑和民事诉讼的裁决有了确定和公开的法律条文作为准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材料所反映的成文法是《十二铜表法》。公元前 450 年左右,罗马颁布了成文法,因这部法 刻在十二块青铜板上,所以被称为《十二铜表法》,它的颁布使定罪量刑有了文字依据,在 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D 项正确;经上述分析,材料所反映的成文法 是《十二铜表法》,而不是《新法典》《法理概要》《法学汇纂》,且《新法典》《法理概要》 《法学汇纂》均不是刻在十二块青铜板上,ABC 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ABC 项。故选 D 项。 14. 2022 年是某共和国成立 2530 周年。如图是该共和国时期行政机构示意图,其运作方式 体现出该国政治的特点是( ) A. 君权神授 B. 轮番执政 C. 分权制衡 D. 君主专 制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示意图可以看出,元老院与公民大会,还有执政官各掌握了一部分国家权力, 而且三者之间相互制约,这也就体现出该国政治的特点是分权制衡,C 项正确;君权神授是 古代以宗教来主导政治时期君主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而提倡的一种做法,材料没有体现,排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除 A 项;轮番执政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人与团体掌握国家政权,材料没有体现,排除 B 项;君主专制以君主为国家主权的唯一代表,君主对他的臣民与领土有无限制的权力,材料 没有体现,排除 D 项。故选 C 项。 15. 希腊神话影响广泛,是古希腊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小明到图书馆搜集资料,准备开展 “研究希腊神话,了解希腊社会”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他最好查阅( ) A. 《荷马史诗》 B. 《哈姆雷特》 C. 《天方夜谭》 D. 《十日 谈》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希腊神话《荷马史诗》是希腊宝贵的文学遗产,也是了解早期 希腊社会的主要文献,A 项正确;《哈姆雷特》是英国著名文学家莎士比亚的代表作,《天方 夜谭》是阿拉伯民间故事集,《十日谈》是薄伽丘的代表作,《哈姆雷特》《天方夜谭》《十日 谈》并不能用于研究希腊神话,了解希腊社会,排除 BCD 项。故选 A 项。 16. 古代东西方文明各放异彩,主要源自于( ) A. 山川河海阻碍了文明之间的交流 B. 农耕和畜牧经济发展的局限 C. 各文明都受制于封建制度的束缚 D. 自然环境与历史条件的不同 【答案】D 【解析】 【详解】从古埃及的金字塔、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希腊的帕特农神庙遗址以及中国的甲骨 文中可知,古代东西方文明之间是各具特色的,而形成这种特色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各地区 的自然环境与历史条件的不同,不同的自然、历史环境,会造就不同的文明,D 项正确;从 金字塔、楔形文字、帕特农神庙遗址、甲骨文中,并不能直接说明山川河海阻碍了文明之间 的交流以及农耕和畜牧经济发展的局限,排除 AB 项;希腊的帕特农神庙、中国的甲骨文, 并不产生于封建制度之下,因此,C 项说法不符合题意,排除 C 项。故选 D 项。 17. 中世纪西欧庄园内有冶铁等作坊,奶酪、衣服等也自己制作。黄梅戏《天仙配》有一句 唱词“你耕田来我织布,你挑水来我浇园”。二者体现的经济特征,相同的是( ) A. 实行土地公有 B. 都是自由农民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C. 都具有外交权 D. 经济自给自足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中世纪西欧庄园内有治铁等作坊,奶酪、衣服等也自己制作”“你耕田 来我织布,你挑水来我浇园”并结合所学可知,西欧庄园和中国封建社会经济有自给自足的 特点,D 项正确;实行土地公有题干材料没有体现,排除 A 项;题干信息未显示都是自由农 民,排除 B 项;题干材料没有体现都具有外交权,排除 C 项。故选 D 项。 18. 13 世纪的西欧庄园法庭曾留下这样的记录“佃户因为没有认真耕种领主的土地,被罚 款 6 便士”。假设穿越历史,重回庭审现场,你可以看到( ) A. 主持庭审的是专职法官 C. 佃户有权拒绝出席庭审 【答案】B 【解析】 B. 开庭地点设在教堂 D. 罚金都归教会所有 【详解】依据题干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庄园法庭开庭的地点不固定,有时在领主宅 第的厅堂,有时在教堂,有时就在庄园里的大树下,B 说法正确,符合题意;庄园法庭主持 庭审的是领主或其管家,A 说法错误,排除;佃户没有权拒绝出席庭审,C 说法错误,排除; 庄园法庭的罚金全部归领主所有,D 说法错误,排除;故选 B。 19. 中世纪西欧城市兴起的主要原因有( ) ①农业技术提高②商业贸易发展③人口增长④农奴反抗激烈 A. ①②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答案】B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中世纪后期,伴随着农业技术的提高、商业贸易的发展、人口增长, 使得西欧生产力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力量不断壮大,西欧城市开始兴起,而农奴反抗激烈促 进了庄园的瓦解,与城市兴起无关,B 项正确;人口增长也是中世纪西欧城市兴起的主要原 因,排除 A 项;农奴反抗激烈不是中世纪西欧城市兴起的主要原因,排除 C 项;农奴反抗激 烈不是中世纪西欧城市兴起的主要原因,排除 D 项。故选 B 项。 20. 在谈到中世纪留给当代的历史遗产时,有学者明确说:中世纪留给现代社会的最有价值 和最丰富的遗产之一——大学,充满了现代精神。此处“现代精神”主要指大学 B. 实行精英教育 D. 具有自治地位 A. 建立教师行会 C. 获得教会支持 【答案】D 【解析】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