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 学年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
试题及答案
一、积累运用(24 分)
(总分:150 分,考试时间:150 分钟)
我曾是那个“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少年,我也曾是金 gē铁马【甲】纵横疆场的将士。
有人说我“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乙】可我只有一个愿望:北定中原,收复失
地!做梦都想冲锋陷阵,醒来却已是白发之人。现实硬生生将我的一腔热血,逼成了我笔下
一堆无用的慷 kǎi 之词。病榻之上,我知道年少横刀立马的旧梦已成黄 liáng,只能将所有
惆怅与不甘,注入最后一口气,喊出“杀贼!杀贼!”的绝响。此生被 gū负,终究意难平
啊!
1. 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写出相应的汉字。
2. 在【甲】【乙】两处分别填入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甲】, 【乙】。”
B. 【甲】、 【乙】”,
C. 【甲】、 【乙】。”
D. 【甲】, 【乙】”,
3.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语段中的“我”是南宋词人辛弃疾,豪放派代表之一,与苏轼合称“苏辛”。
B. 文中划线句是个转折复句。
C. “冲锋陷阵”“一腔热血”“横刀立马”“收复失地”四个短语结构各不相同。
D. “杀贼!杀贼!”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强烈地抒发了词人杀敌报国的壮志终究未能实
现的遗憾与悲怆。
【答案】1. 戈 慨 粱 辜
2. B
3. C
【解析】
【1 题详解】
金戈铁马,读音为 jīn gē tiě mǎ,意思是戈闪耀着金光,马配备了铁甲,比喻战争,也形
容战士持枪驰马的雄姿。
慷慨,读音为 kāng kǎi,意思是充满正气,情绪激昂,不吝惜。
黄粱,读音为 huáng liáng,意思是粟米名,即黄小米,或同“黄粱梦”。
辜负,读音为 gū fù,意思是对不住别人的好意 、帮助、期望。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运用。
【甲】根据“金戈铁马”“纵横疆场”可知,此处为并列的两个词语,所以,此处应填“顿
号”。
【乙】根据“有人说我‘文能提笔安天下”可知,此处应填“后引号”,又根据“可我只有
一个愿望”可知,此句并未说完,所以,应填“逗号”。
故选 B。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短语类型。
C.“各不相同”有误。“冲锋陷阵”为并列短语,“一腔热血”为偏正短语,“横刀立马”
为并列短语,“收复失地”为动宾短语,所以“各不相同”有误。
故选 C。
4. 根据提示填写课文原句。
①野芳发而幽香,_________________。(《醉翁亭记》)
②_______________,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其一)》)
③沉舟侧畔千帆过,________________。(《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④________________,静影沉璧。(《岳阳楼记》)
⑤《岳阳楼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告诉人们凡事要有一颗
平常心,喜怒哀乐不要受外界环境影响。
⑥《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借明月来表达词人美好祝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佳木秀而繁阴
②. 长风破浪会有时
③. 病树前头万木春
④.
浮光跃金
⑤. 不以物喜
⑥. 不以己悲
⑦. 但愿人长久
⑧. 千里共婵娟
【解析】
【详解】默写题作答时,一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句子;
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漏字、不添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繁、跃、以、婵娟”等
字词容易写错。
5. 综合性学习活动。
育才学校九(1)班决定开展“走进小说天地”的综合实践活动,你也参与其中。
【名人传道】
(1)下面是一段小说家福楼拜指导莫泊桑的话,请你找出其中要点。
青年人贵在坚持,才气就是坚持写作的结果。对你所要写的东西,一定要仔细观察。光
仔细观察还不够,还要能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特点。如你要描写一堆篝火或一株绿树,就要
努力去发现它们和其它的篝火、其它的树木不同的地方,你发现了这些特点,也要善于把它
们写下来……
用四字短语将其他三点写在下面的括号里。
(贵在坚持)—(
)—(
)—(
)
【人物探究】
(2)在阅读小说的过程中,小语收集了两则与“收钱”有关的材料,并探究了材料一中人
物看似矛盾举动背后的真相。请你也探究一下材料二中的人物形象。
【材料一】
孔明见其意甚诚,乃曰:“将军既不相弃,愿效犬马之劳。”玄德大喜,遂命关、张入,
拜献金帛礼物。孔明固辞不受。玄德曰:“此非聘大贤之礼,但表刘备寸心耳。”孔明方受。
【材料二】
屠户把银子攥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舒过来,道:“这个,你且收着。我原是贺你的,
怎好又拿了回去?”范进道:“眼见得我这里还有这几两银子,若用完了,再来问老爹讨来
用。”屠户连忙把拳头缩了回去,往腰里揣……
小语的探究结果:材料一中对刘备送的金帛礼物,诸葛亮“固辞不受”,经过刘备一番解释
后,“方受”。可见他收下礼金只是不忍拒绝刘备盛情,决定“出山”是为苍生,而不是贪
图钱财。
你的探究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总结】
(3)“小说大家说”活动最后,小文准备了一段结束语来给本次活动画上圆满的句号,但
其中有两处不妥,请帮她指出来。
同学们,①通过精彩纷呈的交流,让大家感受到小说的魅力。②相信今后大家对小说的
兴趣会越来越浓,收获也会越来越丰。③那就让我们走进附庸风雅的小说天地吧!
第一处: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①. 仔细观察
②. 发现特点
③. 写下特点
(2)材料二中胡屠户对返还的贺银,嘴上说着不要,手上却“攥”得紧紧的,可见他并不
真舍得给银子,才装模作样地推拒;当范进示意他收回时,他连忙“缩”回拳头,“揣”进
腰里,嗜钱如命又市侩虚伪的嘴脸,可谓入木三分。
(3)
①. ①成分残缺,去掉“通过”或“让”
②. ③句中“附庸风雅”成语感情
色彩不当,可改为“雅俗共赏”。
【解析】
【小问 1 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提炼。
“贵在坚持”是由“青年人贵在坚持,才气就是坚持写作的结果”提炼而出;根据“对你所
要写的东西,一定要仔细观察”可提炼“仔细观察”;根据“光仔细观察还不够,还要能发
现别人没有发现的特点”可提炼“发现特点”;根据“你发现了这些特点,也要善于把它们
写下来”可提炼“写下特点”。
【小问 2 详解】
本题考查材料探究。根据材料出示的内容分析“胡屠夫”的心理及形象即可。
胡屠夫嘴里说着“这个,你且收着。我原是贺你的,怎好又拿了回去?”,看似是不要范进
返还的贺银,但是银子却被其“攥在手里紧紧的”,从他的举动可以看出胡屠夫舍不得给银
子,装模作样的推拒。范进刚说完“眼见得我这里还有这几两银子,若用完了,再来问老爹
讨来用”,胡屠夫就急忙缩拳,将银子揣在腰里了事;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胡屠夫嗜钱如命、
市侩虚伪的形象。
【小问 3 详解】
本题考查病句修改。
①处病因:“通过”和“使”同时使用导致主语缺失;修改建议:去掉“通过”或“让”。
③句病因:“附庸风雅”其意思是:指缺乏文化修养的人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文人,参加有
关文化活动,含贬义。在此形容学习小说的我们,成语感情色彩不当。修改建议:将“附庸
风雅”改为“雅俗共赏”。
二、阅读理解(共 66 分)
(一)
6. 阅读下面的两首诗歌,回答问题。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唐·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寄韩潮州愈①
唐·贾岛
此心曾与木兰舟②,直到天南潮水头。
隔岭篇章来华岳,出关书信过泷流③
峰悬驿路残云断,海浸城根老树秋。
一夕瘴烟风卷尽,月明初上浪西楼。
注释:①韩愈因上书劝阻宪宗迎佛骨入宫,被贬湖州刺史,赴任途中遇到侄孙韩湘,写了《左
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诗作传到京师,贾岛读后有感而发作此诗。②木兰舟:用木兰树造的
船。③泷流:即泷水,自湖南流入广东。
(1)两首诗关联甚多,请从中找出两组关联之处。
(2)两首诗的尾联,各流露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1)关联一:韩诗第一句“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叙述被贬潮州,
贾诗有“此心曾与木兰舟,直到天南潮水头”,意思是我的心早已经随您到了潮州了。
关联二:贾诗中“隔岭篇章来华岳,出关书信过泷流。”其中“篇章”和“书信”指的就是
韩愈这首诗。
关联三:贾诗中“岭”和“关”分别对应韩诗中的“秦岭”和“蓝关”。
关联四:贾诗中“峰悬驿路残云断”,照应了韩诗中的“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
前”。
关联五:韩诗提到潮州“瘴疠”之地,贾诗希望潮州的“瘴疠”被风吹尽。(答出其中两组
即可)
(2)韩诗的最后一句话,表面是是向侄孙交代后事,暗含忠而被贬的悲痛、激愤之情。贾
诗最后一句表达了对迷烟散尽,韩愈的无故遭贬的冤情将如月光朗照一样大白于天下的美好
祝愿。
【解析】
【小问 1 详解】
本题考查对两首诗歌内容的理解。
韩诗第一句“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意为:早晨我把一篇谏书上奏给朝廷,
晚上被贬潮州离京八千里路程。叙述被贬潮州,贾诗有“此心曾与木兰舟,直到天南潮水
头”,意为:我的心与你相随共同乘上木兰舟,一直到达遥远的天南潮水的尽头。其中有诗
人的心早已经随您到了潮州了;
颔联“隔岭篇章来华岳,出关书信过泷流”意为:隔着五岭你的诗章传到华山西麓,出了蓝
关我的书信越过泷水急流。这两句表明二人正是高山流水,肝胆相照。韩愈诗说:“云横秦
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意为:阴云笼罩着秦岭家乡可在何处?大雪拥塞蓝关马儿也
不肯前行。贾岛则报以“峰悬驿路残云断,海浸城根老树秋”。意为:险峰上驿路高悬被片
片流云遮断,海涛汹涌浸蚀城根棵棵老树含秋。这是互诉衷曲之语;“一夕瘴烟风卷尽,月
明初上浪西楼。”意为:总有一天狂风将把瘴气扫除干净,到那时月色明朗开始高照浪西楼。
表现了月光如洗,天下昭然,友人无辜遭贬的冤屈,自将大白于天下。这里针对韩愈“好收
吾骨瘴江边”一语,意思是:正好在瘴江边把我的尸骨收清。一反其意,以美好的憧憬结束
全诗。
【小问 2 详解】
本题考查情感主旨的分析。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来把握诗歌的情感。韩愈的“好收吾骨瘴江
边”,意思是就在瘴气弥漫的江边来收葬我的尸骨吧。很有“虽九死而不悔”的态度,也含
有蹇叔哭师的悲切,进一步吐露了凄楚难言的激愤之情。而贾岛的“一夕瘴烟风卷尽,月明
初上浪西楼”,意思是总有一天狂风将把瘴气扫除干净,到那时月色明朗开始高照浪西楼。
结合注释内容“韩愈上表切谏,触怒皇帝,被贬为潮州刺史”分析,贾岛这里说狂风将瘴扫
除干净,月色明朗高照浪西楼,是想告诉友人,你无辜遭贬的冤屈,总有一天自将大白于下。
这是对韩愈“好收吾骨瘴江边”的说法的安慰和呼应,意即劝慰友人不要那么消沉,以美好
的憧憬结束全诗,别开生面,令人振奋不已。
(二)
阅读张岱的《栖霞》,完成小题。
戊寅冬,余携竹兜一、苍头①一,游栖霞,三宿之。山上下左右鳞次而栉比之,岩石颇
佳,尽刻佛像,与杭州飞来峰同受黥劓②,是大可恨事。山顶怪石巉岏③,灌木苍郁,有颠僧
住之。与余谈,荒诞有奇理,惜不得穷诘之。日晡④,上摄山顶观霞,非复霞理,余坐石上
痴对、复走庵后,看长江帆影,老鹳河、黄天荡,条条出麓下,悄然有山河辽廓之感。
一客盘礴⑤余前,熟视余,余晋与揖,问之为萧伯玉先生因坐与剧谈。庵僧设茶供。伯
玉问及补陀⑥,余适以是年朝海归,谈之甚悉。《补陀志》方成,在篮底,出示伯玉,伯玉大
喜,为余作叙。取火下山,拉与同寓宿,夜长,无不谈之,伯玉强余再留一宿。
注释:①苍头:年纪较大的仆人。②黥劓(qíng yì):古代残人肢体的刑罚。③巉岏(chán
wán):山石险峻、高耸。④日晡(bū):下午 3 点到 5 点。⑤盘礡:伸开两腿坐。⑥补陀:
即普陀山。
7. (1)解释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是.大可恨事___________
②复.走庵后____________
③伯玉问及.补陀__________
④伯玉强.余再留一宿____________
(2)与例句中的“而”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山上下左右鳞次而栉比之
A.后天下之乐而乐(《岳阳楼记》)
B.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醉翁亭记》)
C.溪深而鱼肥(《醉翁亭记》)
D.余强饮三大白而别(《湖心亭看雪》)
8. 用“/”给下面的内容断句。(两处)
问 之 为 萧 伯 玉 先 生 因 坐 与 剧 谈。
9. 翻译下列句子。
(1)与余谈,荒诞有奇理,惜不得穷诘之。
(2)宴酣之乐,非丝非竹。(《醉翁亭记》)
)
10.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这句话同样适用于本文。请说说文中“我”和萧伯
玉分别“痴”在何处。
【答案】7.
①. 此,这
②. 又,再
③. 到
④. 尽力,竭力
⑤. C
8. 问之/为萧伯玉先生/因坐与剧谈。
9. (1)他与我谈话,言语荒诞但很有奇理,可惜没能一直追问下去。
(2)宴中欢饮的乐趣,不在于音乐。
10. 我:我带着一个老仆人冬天游栖霞山,看晚霞;跟一个疯和尚相谈甚欢;更与萧伯玉先
生谈了一夜,意犹未尽,还为他多留了一天。(答到其中的两点即可)
萧伯玉:很随便的坐在陌生人面前,而且仔细盯着别人看;与“我”一见如故,之后彻夜长
谈;为“我”的《补陀志》作序;还挽留“我”又住了一夜。(答到其中的两点即可)
【解析】
【7 题详解】
(1)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意义。
①句意:这实在是一件让人很遗憾的事。是:这。
②句意:重新走到庵后。复:又,重新。
③句意:伯玉问到普陀山。及:到。
④句意:伯玉又尽力留我多住了一宿。强:尽力,竭力。
(2)本题考查“而”字的意义和用法。例句的意思为:山的上下左右,奇岩怪石鳞次栉比。
“而”表示并列关系,不译。
A.而:表示顺接关系;
B.而:表示顺接关系;
C.而:表示并列关系;
D.而:表示顺接关系;
故选 C。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层次,然后断句,反复
诵读加以验证。这句话的意思为:问候知道,他就是萧伯玉先生,于是坐下和他畅谈。根据
意思可断句为:问之/为萧伯玉先生/因坐与剧谈。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翻译时,必须遵循“字字落实,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
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中的关键词汇。
①重点词语:惜,可惜;穷诘,追问到底。
②重点词语:乐,乐趣;丝竹,代指音乐。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我”的“痴”表现在:“携竹兜一、苍头一,游栖霞,三宿之”;与颠僧交谈,觉得“荒
诞有奇理,惜不得穷诘之”;“问之为萧伯玉先生因坐与剧谈”。萧伯玉的“痴”表现在:
根据“一客盘礴余前,熟视余,余晋与揖,问之为萧伯玉先生因坐与剧谈”可知,与“我”
长谈,根据“为余作叙”可知,为“我”的《补陀志》作序;根据“伯玉强余再留一宿”可
知,还“强余再留一宿”。据此作答,意对即可。
【点睛】参考译文:
戊寅年冬天,我携带一个竹兜(竹篾编制的行李箱)、跟随一个老仆人,游栖霞,住三
个晚上。山的上下左右,奇岩怪石鳞次栉比,上面都刻着佛像,与杭州的飞来峰的山岩一样
都因刻佛像遭到破坏,这实在是一件让人很遗憾的事。山顶怪石嵯峨,灌木苍郁,有一个疯
和尚住上面。他与我谈话,言语荒诞但很有奇理,可惜没能一直追问下去。下午太阳偏西时,
上到山顶观晚霞,没出现那种美丽的霞光纹理,我坐石上痴心地望着天空。重新走到庵后,
看长江帆影,老鹳河、黄天荡,条条出于栖霞山麓之下,油然生出山河辽廓的感慨。
一位客人很随便地坐在我前面,不停地看着我,我近前施礼,问候知道,他就是萧伯玉
先生,于是坐下和他畅谈。庵里的僧人为我们泡茶。伯玉问到普陀山,我刚好那年看海回来,
谈论普陀山比较熟悉。(我写的)《补陀志》刚刚完稿,放在箧子(前面说的“竹兜”)里,
拿出给伯玉看,伯玉大喜,为我的书作序言。(我们)点起火把下山,拉他和我一起住,一
个长夜,无所不谈,伯玉又尽力留我多住了一宿。
(三)名著阅读(共 10 分)
11. 根据语境,请在画线处各补充两个事例。
梁山好汉就其与事的关系而言,有几种类型:有些人是“人遇事”,如鲁智深。遇事不
回避,遇事不怕事,定要打扫得干干净净。如:拳打镇关西,救金氏父女;大闹野猪林,救
林冲于危难。
有些人是“事找人”,如林冲。本不想招惹是非,但麻烦总是找上门。如:
_________________。
有些人是“人找事”,典型代表是李逵。李逵一出场就是闹事,随时可以无事生非。如:
____________________。
林冲:(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逵:(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林冲:妻子遭人调戏自己反遭陷害
②. 刺配沧州,对头还不放过他,
欲在野猪林结果他;火烧了草料场,置他于死地(风雪山神庙);想去梁山落草,却被王伦
百般刁难,还要纳投名状。
③. 李逵:在江州强买人家的鱼,结果把人家的鱼放跑了,
与船老大张顺斗殴,被淹了半死亏得宋江搭救
④. 打死殷天赐,害得柴进吃官司;斧劈
罗真人,被罗真人教训;元夜闹东京,到李师师后院放火。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