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 学年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
试题及答案
学习任务一:班级开展“阅读经典,与作者对话”活动,请完成下列任务。(12 分)
1. 根据拼音写汉字,把活动开场白填补完整。
读经典,可以陶 yě(
)我们的性情,开拓我们的精神空间,与宇宙的一切生命进
行朋友般的对话,达到心灵的 qì(
)合,获得精神的真正自由。读经典,因为每一个
民族、每一个时代精神的精华都 nínɡ(
)聚于其中,人类精神文明的成果,就是通过
经典的阅读代代相传的。在这个意义上,受教育的基本 tú(
)径就是“读经典”。
(选自《我们为什么要阅读经典》)
【答案】
①. 冶
②. 契
③. 凝
④. 途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字形。
陶 yě(冶):制作陶器和冶炼金属。比喻给人的品格以有益的影响。
qì(契)合:投合,意气相投;符合。
nínɡ(凝)聚:①物质由气体变为液体的过程;②聚集。
tú(途)径:路径。比喻方向或方法。
【读经典诗歌·赏析意象】
2. 在现代诗歌学习活动中,小语阅读了《艾青诗选》和《泰戈尔诗选》,发现下面两首诗都
提到了“群星”,但对这一意象在这两首诗中的作用把握不准,请你帮助辨析。
群星已经退隐
你依然站在那儿
期待着太阳上升
被最初的晨光照射
投身在光明的行列
直到谁也不再看见你
如果你因失去了太阳而流泪,
那么你也将失去了群星。
《艾青诗选·启明星》
《泰戈尔诗选》
【答案】此时“群星已经退隐”,艾青的诗中启明星“依然站在那儿”,群星是为了衬托启
明星对光明的坚守,赞颂启明星面对黑暗永不退缩,勇于跟黑暗斗争,迎接光明的精神。泰
戈尔的诗中,太阳象征着人们追求的美好事物,群星象征着人们已取得的事物。美好事物并
非人人能够得到,一味地难过,只会让你再次错过,表达了要把握当下,珍惜现在的情感。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比阅读。
艾青的《启明星》一诗中“光明与黑暗交替/黑夜逃遁白日追踪而至的时刻群星已经退隐/
你依然站在那儿”,启明星出现在“光明与黑暗交替”的时候,此时“群星已经退隐”,是
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候,启明星却“站在那儿”,以自身的光亮和坚守的姿态启示人们,让人
明白:黑暗是暂时的,光明终将到来!终于,朝阳升起来了,你“投身在光明的行列”,悄
无声息地消失在光明之中一一“谁也不再看见你”,启明星,真可谓在黑暗中闪亮,在光明
中消隐。据此可知,作者用启明星寄托了作者厌恶黑暗而向往光明的愿景,群星是为了衬托
启明星对光明的坚守,赞颂启明星面对黑暗永不退缩,勇于跟黑暗斗争,迎接光明的精神。
泰戈尔的诗中“如果你因失去了太阳而流泪,那么你也将失去了群星”,是说太阳西下后随
之而来的是夜晚,夜晚有群星,如果流泪则会变得视野模糊,便看不到其他东西了,包括群
星。“太阳”象征着人们追求的美好事物,“群星”象征着人们已取得的事物。美好事物并
非人人能够得到,一味地难过,只会让你再次错过,这两句诗表达了要把握当下,珍惜现在
的情感。
【读经典小说·赏析写法】
3. 金圣叹对《水浒传》中所展现的叙事技巧非常赞赏。其中有种技巧,被他定义为“正犯
法”。
知识卡片
正犯法:是小说构建情 节技法之一。有意写两个或以上相同的故事情
节,却又在具体细节方面显示不同,以此或刻画两人不同的人物性格,或突
出其中一人的性格,或借此对照主要人物的命运。
请从以下选项中任选一组,结合小说相关情节,分析此种技巧的写法及作用。
A.武松和李逵
B.朱仝和雷横
C.江州城劫法场和大名府劫法场
【答案】A.武松与李逵:他们有相同的经历,武松曾景阳冈打虎,李逵曾沂岭杀四虎。景阳
冈猛虎为祸已久,伤人已多,武松打虎近赤手空拳,其打虎打得艰难而又危险,他打虎是为
民除害,深得百姓爱戴,可见武松勇武豪迈;李逵因母亲被老虎所害,先杀幼虎,再砍大虎,
可见他个孝子,也勇猛凶悍。
B.朱仝和雷横:二人既私放了晁盖,又私放了宋江。朱仝精明而仗义,思虑周全并且付诸行
动,而雷横即便心中有相同打算,倒也并非为仗义,动机却在做人情或怕报复,两人的性格
截然不同。例如私放晁盖时,朱仝让雷横打前门,自守后门,他一边躲在暗中呼喝,引得众
人往前边“捉贼”,实际是告知晁盖往后门来,之后装作玩命追赶,实则护送一程,到最后
明白告诉晁盖自己是要放他走,得其感激不尽。雷横虽也有心放晁盖,最终功劳却全在朱仝,
反而“不见了人情”。至于后来的私放宋江,朱仝比雷横“会做事”就更明显了。
C.江州劫法场和大名府劫法场:都是劫法场,是宋江与卢俊义命运的转折点。江州城劫法场,
是梁山好汉营救宋江,江州被救之后,宋江上了梁山,落草为寇;大名府劫法场,是石秀营
救卢俊义,大名府被救之后,一直拒绝落草抵死不从的卢俊义,终于不得不上了梁山。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分析技巧的写法及作用。从给出的选项任选一组,结合小说相关情节,分
析“正犯法”的情节技法即可。如选 A 组,要结合情节分析武松李逵不同的性格特点。选 B
组,要结合情节分析朱仝和雷横不同的性格特点。选 C 组要结合情节分析两次劫法场的影响,
这两场营救行动,是宋江与卢俊义命运的转折点。这两场营救行动,是宋江与卢俊义命运的
转折点。江州劫法场之后,宋江上了梁山,从此由一个公职人员变成了朝廷眼中的草寇。大
名府劫法场之后,一直拒绝落草、抵死不从的卢俊义终于不得不上了梁山。从此忠义堂前竖
起“山东呼保义”“河北玉麒麟”两面大旗。
示例:选 A 武松和李逵,他们有相似的经历,武松曾于景阳冈打虎,李逵曾于沂岭杀四虎。
景阳冈猛虎为祸已久,伤人已多,武松打虎是为民除害,深得百姓爱戴;而沂岭猛虎居深山,
为害不比前者,李逵杀虎是为报私仇。因此,两人打虎的目的和意义是不同的。武松打虎近
乎赤手空拳,打得很艰难,作者对这一情节的描写十分详细。而李逵先杀幼虎,再遇大虎时,
又是用腰刀又是用朴刀,打虎打得侥幸,作者也没有对其进行精细刻画,故可见其怒见其狂,
却难见其勇。同样写打虎,展现的人物性格是完全不一样的:武松英勇豪迈,李逵既是个孝
子,也是个凶悍莽夫。
学习任务二:班级开展“我思故我在”的现代文阅读活动,请完成以下任务。(27 分)
(一)(13 分)
班级围绕歌曲《孤勇者》,开展“我思故我在”活动,请你参与下列活动。
《孤勇者》为什么大小通吃?
①7 月盛夏,火热。可比盛夏更火的是,在街头巷尾随便拉个小学生,或许都能对上暗
号:“谁说站在光里的才算英雄。”最近,这首《孤勇者》持续破圈,甚至打入“小学生内
部”,在小学生群体中口口相传。
②我们会习惯性地以为,小孩子可能听不懂《孤勇者》,但很神奇,《孤勇者》却的的确
确有着魔力。目前,这首歌已经在各大热歌榜排名第一并且持续了一段时间。它怎么就令人
“上头”了?
一
③其实,孩子们对于《孤勇者》的喜爱,也并不是单纯跟风。
④《孤勇者》火的密码,首先胜在旋律和节奏。即使有孩子不能完全读懂歌词,但只要
一听到那激昂、明快的旋律,耳朵就会被紧紧抓住,和着节奏跺脚打拍子,情不自禁带入情
绪,有种欲罢不能的感觉。细细分析会发现,《孤勇者》这首歌的旋律很适合孩子们学唱。
节奏较快,韵律感强,接受度很高。不仅如此,这铿锵有力的节奏,还带给听者一种相当振
奋人心的感觉。
⑤它的歌词也具备直抵人心的力量。“谁说污泥满身的不算英雄”“谁说站在光里的才
算英雄”“谁说对弈平凡的不算英雄”……朗朗上口的歌词,使人们但凡听过,总能哼出几
句,更有一种令人备受触动、备受鼓舞之感。
⑥短视频平台和主流媒体的传播,以及学校提供的人际传播环境等,也让孩子们迅速耳
濡目染。此外,这首歌还有消防版、航天版、奥特曼版、六一儿童节版、手势版、作业版……
层出不穷的形式,让未曾接触到的孩子也都迅速接受融入。
⑦持续发酵下,《孤勇者》的热度形成滚雪球效应。
二
⑧其实,除了小学生,还有中学生、大学生乃至上班族,也逐渐爱上这首歌。
⑨如果单纯从创作技法或者音乐制作本身分析一首歌曲,比如歌词、旋律等,又或者单
从外在传播看,其实都局限在“术”的层面。
⑩我们说,好音乐总能给人以力量。力量的关键,不在于“术”,而在于“道”。这就
是说,更高阶的是通过各种元素的组合,呼唤出一种共情。
⑪《孤勇者》这首歌,从诞生开始,就带着励志基因,让人动情。词作者唐恬,本人跟
癌症抗争 9 年,以超乎常人的意志与病魔周旋着。就是这样一位热爱生命、将苦难踩在脚下、
将命运的咽喉紧紧扼住的女性,把平凡英雄的气概糅进了歌词中。她曾说,“要把这首歌写
给每一个和自己一样不善言辞,孤身走夜路的普通人”“去唱平凡角落里的真实人生”。只
有经历过生死,才更懂得生活的意义。只有与命运殊死搏斗过的人生,才能写出歌词中对峙
绝望永不屈服的力量。“世界以痛吻我,而我报之以歌。”正是这样的“倔强”,让越来越
多的人从《孤勇者》的歌词中找到了强烈的共鸣。
⑫一首好歌,要有好皮囊——歌词和旋律,更要有灵魂——融入创作者真实的经历,抒
发出真挚的感情,在润物无声中打开听众的心门,哪怕听众是小学生。
三
⑬《孤勇者》的终极魔力在于,它的“怒吼”呼唤出了一种希望,又或者说是一种英雄
主义,这是大家共同的价值观。罗曼·罗兰有句话,就是关于这四个字的阐释:“世界上只
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⑭看山看水,看的不一定是山水,听歌,实际听的也可以不是歌。这首歌,呼唤着我们
内心对美好的向往和感激之情。
⑮静下来品味,我们的脑海里会浮现出很多画面,正如孩子们在作文里所写的:孤勇者,
可以是每天辛勤奔波的外卖小哥,“他们并不起眼,过着平凡的生活,但都是为梦想和生活
奋斗的人”;
;……
⑯歌颂无名英雄,感染了小学生也感染了无数大人,让“孤勇者”超越了歌曲本身而成
了一种集体符号,有了更深层次的含义。对于英雄主义的追求,一直在每个人的内心深处、
在整个民族的灵魂深处闪闪发光。但英雄不一定就是身披五彩霞光,英雄也会经历许多风雨、
挫折,可是要不抛弃、不放弃,坚定地走下去。
⑰所以,当我们解码这届小学生为何如此迷恋《孤勇者》时不难发现,与其说《孤勇者》
唱进了小学生心里,不如说《孤勇者》唱出了小学生对梦想的执著、对英雄的向往。而在《孤
勇者》成为成年人“精神零食”的背后,更彰显了这首歌温暖、励志的价值底色。
⑱《孤勇者》蕴涵着勇气、热血以及抚慰、治愈等丰富的情感,它引发孩子们的共鸣。
现在的孩子已经从他们成长、生活的环境中,拥有了不同于传统的认知思维,英雄梦并不是
遥不可及的,身边每一个值得他们尊敬和崇拜的普通人都是大英雄。而拥有英雄梦的孩子们
相信,只要付出努力、只要克服缺点、只要超越过往、只要战胜自己,就可以像心目中的英
雄一样矗立,就会得到别人的尊重和崇拜。
⑲每个人都可以是自己心中的孤勇者,关键看你怎么做。“谁说站在光里的才是英雄”,
长路漫漫,鼓起勇气,勇敢向前,哪怕是“孤勇”。
(选自微信公众号“浙江宣传”2022.7.9,有删改)
活动一:理结构
4. 阅读选文,完成思维导图。
活动二:品标题
5. 本文选自公众号“浙江宣传”,这篇文章获得了很高点击量。公众号要增加点击量,一
个引人注目的标题很需要。请你说说本文标题好在哪里。
活动三:补事例
6. 第⑮段中孩子们在作文中写出心目中的“孤勇者”,歌颂生活中的无名英雄。请你补充
一个你
生活中“孤勇者”的事例。
活动四:明观点
7. 阅读下面题目,回答问题。
以上三张图是“浙江宣传”推文图片,图片上有文章标题,标志性图片和核心观点,A 与 B
已有标注核心观点。请你依据对上文的理解,为 C 选择最恰当的核心观点,并简述理由。
【甲】人人都觉得自己是孤勇者
【乙】歌曲创作贵在打动人心
【答案】4. ①首先胜在旋律和节奏;②歌词也具备直抵人心的力量;③术;④这首歌,从
诞生开始,就带着励志基因,让人动情。/歌曲创作,贵在真情实感、贵在打动人心。
5. 示例:标题用疑问句形式,设置悬念,制造好奇心引导读者思考为什么能“大小通吃”,
本应在成人圈流行的《孤勇者》,却得获得小孩的喜欢,听众年龄广;“大小通吃”口语化,
接地气。
6. 示例:①可以是努力兼顾工作和家庭的妈妈,“她曾经忙得生病晕倒过,但她依旧站起
来、挺起来,迎接新的生活”
②可以是勇敢冲向前的缉毒警察,“平凡英雄,却做着发光的事”
③可以是疫情中的医护人员和志愿者,“他们犹如一束束温暖的光”
7. 选【甲】。本文首先分析《孤勇者》就令人“上头”、火爆的原因:《孤勇者》火的密码,
首先胜在旋律和节奏。歌词也具备直抵人心的力量,多渠道传播,形式层出不穷,更重要的
是歌词带有励志基因,有真情实感,直击人心。最后拓展延伸《孤勇者》能俘虏众人的最深
层的原因,也交待了本文的核心观点:每个人心中都一个英雄梦,人人都觉得自己是孤勇者。
所以选【甲】最恰当。
【解析】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梳理。
根据第⑨段“如果单纯从创作技法或者音乐制作本身分析一首歌曲,比如歌词、旋律等,又
或者单从外在传播看,其实都局限在‘术’的层面”,第⑩段“我们说,好音乐总能给人以
力量。力量的关键,不在于‘术’,而在于‘道’”可知,相对于“道”,第三空应填“术”。
从“术”的角度分析《孤勇者》令人上头的原因,根据第④段“《孤勇者》火的密码,首先
胜在旋律和节奏”可知第一空应填“首先胜在旋律和节奏”;
根据第⑤段“它的歌词也具备直抵人心的力量”可知第二空应填“歌词也具备直抵人心的
力量”;
从“道”的角度,即第⑩段中国所说的“更高阶的是通过各种元素的组合,呼唤出一种共
情”这个角度分析原因,根据第⑪段“《孤勇者》这首歌,从诞生开始,就带着励志基因,
让人动情”可知第四空应填“这首歌,从诞生开始,就带着励志基因,让人动情”。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标题的作用。
根据题干“公众号要增加点击量”可知本文标题具有增加点击量的作用,首先从句式上分
析,“为什么”是用疑问句形式,这样提出问题,设置了悬念,引起了读者好奇,也能引导
读者思考。“大小通吃”的意思大人和孩子都很喜爱。为什么能“大小通吃”,本应在成人
圈流行的《孤勇者》,却得获得小孩的喜欢,听众年龄广,受众广,都是读者会思考的问题。
其次从语言上分析,“大小通吃”口语化,接地气,让读者有一种易于理解的感受,故而愿
意继续读下去。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仿写。
根据第⑯段中“歌颂无名英雄,感染了小学生也感染了无数大人,让‘孤勇者’超越了歌曲
本身而成了一种集体符号,有了更深层次的含义”可知,补充的句子需符合无名英雄这一特
点,其次突出其“不抛弃、不放弃,坚定地走下去”的英雄表现。
示例:可以是在书桌上吃着学习的苦却依然在拼搏的人,他们面对题海,睡眠不足,户外活
动时间减少,日复一日,却也依然坚信“少年强则国强”,不懈追梦,是一个个平凡英雄。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本文从两个方面分析《孤勇者》令人“上头”、火爆的原因:1、“术”的层面,即创作技
法或者音乐制作本身,比如歌词、旋律等,以及外在传播。原因分布在④-⑦段:胜在旋律
和节奏;歌词也具备直抵人心的力量;多渠道传播;形式层出不穷。2、“道”的层面,即
通过各种元素的组合,呼唤出一种共情。原因在文章的第⑪-⑫段:歌词带有励志基因,有
真情实感,直击人心;然后在第⑬-⑱段拓展延伸《孤勇者》能俘虏众人的最深层的原因,
也交待了本文的核心观点,每个人心中都一个英雄梦,人人都觉得自己是孤勇者。【甲】扣
住了“孤勇者”这三个关键词,写出了“道”的层面的原因,更具体,更有针对性,所以选
【甲】最恰当。
(二)(14 分)
好记性的人
【瑞士】彼得·比克塞尔
①我认识这样一个人,他能背得出整个列车运行时刻表。他把时间都消磨在车站上,整
天观察火车如何进站、出站。他总是呆呆地注视车厢,注意车头牵引力的大小和车轮的尺寸,
对乘务员,对站长,他都羡慕不已。铁路,这是能给他的生活带来乐趣的唯一事物。
②他能识别每一列火车,知道它从何处开来,又驶向何方,他清楚每一列火车的编号,
知道它挂不挂餐车,带不带邮车。他能随口报出买一张到弗拉乌恩法尔特,到奥尔登,到尼
特比普或任何一个小站的车票的票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