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 学年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
试题及答案
A 卷(共 100 分)
第 I 卷(选择题,共 24 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
1. 下列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 鲜妍.(yán)
劫掠.(lüè)
箴.言(zhēn)
自吹自擂.(léi)
B. 侥.幸(jiǎo)
筵.席(yán)
惘.然(wǎng)
持之以恒.(héng)
C. 豢.养(juàn)
勾.当(gòu)
恪.守(kè)
前仆.后继(pū)
D. 阔绰.(chuò)
糟蹋.(tà)
灌溉.(gài)
自惭形秽.(huì)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C.豢.养(juàn)——huàn;故选 C。
2. 下列语句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
A. 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幅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也不旁骛,便是敬。
B. 如果你懂得了这一点,再加上几分随机应便的智慧,那么风度就会自动来到你身边。
C.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
人,……
D. 大丈夫抱经事奇才,岂可空老于林泉之下?愿先生以天下苍生为念,开备愚鲁而赐教。
【答案】C
【解析】
【详解】A. 全幅精力——全副精力;
B.随机应便——随机应变;
D.经事奇才——经世奇才;
故选 C。
3. 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根深蒂固....的人,都看不见这种有奇特功能的衣服。
B. 有些不良媒体为吸引眼球,不惜断章取义....,制造噱头,先实报道,不仅误导了舆论,更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对当事人造成了伤害。
C. 阅读需扎实精读,需反复阅读,若浮光掠影....地浏览,必不能领会其精髓要旨。
D. 有些人有一些错觉,似乎优雅风度就是矫揉造作....,是出于无聊,是附庸风雅,是毫无意
义的扭捏作态。
【答案】A
【解析】
【详解】A.根深蒂固:比喻基础深厚,不容易动摇。一般用于思想,此处属于使用对象错误,
可用“无可救药”;
B.断章取义:原指只截取《诗经》中的某一篇章的诗句来表达自己的意见,而不顾及所引诗
篇的原意或指不顾全篇文章或谈话的内容,孤立地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的意思。指引用与原
意不符。后来比喻征引别人的文章、言论时,只取与自己意见相合的部分。此处形容不良媒
体误导舆论引用与原意不符的内容,使用正确;
C.浮光掠影:像水面的光和掠过的影子一样,一晃就消逝,形容印象不深刻。又指文章言论
的肤浅,无真知实学。此处形容浏览粗糙不深刻,使用正确;
D.矫揉造作:比喻故意做作,不自然。此处形容有些人误以为优雅风度是故意做作,使用正
确;
故选 A。
4. 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现在许多中小学生无法理解劳动内涵、珍视劳动价值的根本原因是没有经历过劳动造成
的。
B. 成都凭借自身良好的硬件条件和丰富的赛事经验,成功获得了世界大运会举办权。
C. 为了应对复杂多变的海上形势,中国海监局加大了海上巡逻密度和执法装备的质量。
D. 加快推行“绿色乡村”建设,加强农村居住环境整治,是能否构建乡村发展新格局的重
要条件。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A.句式杂糅,“的根本原因”和“造成的”删去其中一个;
C.搭配不当。在“执法装备的质量”前面加上“提高了”;
D.一面与两面不能搭配,在“加快”“加强”前加上“能否”或去掉句中的“能否”;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故选 B。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醉翁亭记
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
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
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
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
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
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
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
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
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
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5.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云归而岩穴暝.
B. 伛偻提携..
C. 泉香而酒洌.
暝:昏暗
提携:牵扶,这里指被牵扶的人,即老人
冽:清
D.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乐:以……为乐
6.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杂然而.前陈者
B. 醒能述以.文者
C. 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D. 四时之.景不同
请以.军礼见
于.我如浮云
处江湖之.远
7. 对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A.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翻译:山势回环,路也跟着转弯,有一个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
的,是醉翁亭啊。
B.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翻译:野花开放而散发出幽微的香气,美丽的树木枝繁叶茂而一片浓阴。
C.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翻译: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人群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
D.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翻译:树林间变得阴暗,鸟儿在高处低处鸣叫,是游人离开之后鸟儿在欢唱啊。
8. 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全文以“环滁皆山也”五字领起,仿佛一个全景镜头将滁州地理环境一笔勾出,然后层
层推进,引出醉翁亭,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B. 本文先介绍醉翁亭的地理位置,引出人和事。接下来三个段落,按照写景—写人—写
“乐”的顺序推进,脉络清晰,层次分明。
C. 本文骈散结合,句式整齐又富于变化,尤其是“也”和“而”字的灵活运用,使得语言
具有回环往复的音韵美。
D. 本文与《岳阳楼记》一样,表现出来的“与民同乐”的思想和文人雅趣,具有永恒的魅
力。
【答案】5. B
6. B
7. A
8. D
【解析】
【分析】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
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B.句意为:老老少少的行人。提携:牵扶,这里指被牵扶的人,即儿童。所以“这里指被牵
扶的人,即老人”的解释有误;
故选 B。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一词多义,注意根据语境确定词义。
A.而:连词,表顺承,相当于“就”/连词,表修饰,可不译;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B.以:都是介词,用;
C.于:介词,在,从/介词,对,对于;
D.之:助词,的/定语后置的标志,不译;
故选 B。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翻译时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
为主”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
B.句意思是:野花开放,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浓密的绿荫。繁阴:
形成浓密的绿荫。所以 B 句翻译不正确;
C.句意思是:苍老的容颜,花白的头发,醉倒在众人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颓然乎其间:
醉倒在众人中间。所以 C 句翻译不正确;
D.句意思是:树林枝叶茂密成荫,禽鸟在高处低处鸣叫,是游人离开后鸟儿们在快乐啊。阴
翳:形容枝叶茂密成荫。所以 D 句翻译不正确;
故选 A。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D.《岳阳楼记》表现出来的是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政治抱负,
所以“表现出来的‘与民同乐’的思想和文人雅趣”的分析有误;
故选 D。
【点睛】参考译文:
环绕着滁州城的都是山。它西南方向的几座山峰,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一眼望去,树木茂
盛,又幽深秀丽的,是琅琊山。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水声,(又看到一股流
水)从两座山峰之间倾泻下来的,那是酿泉。山势回环,路也跟着转弯,有一座亭子,(亭
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的,是醉翁亭。造这亭子的人是谁呢?是山里
的和尚智仙。给它起名的又是谁呢?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太守和宾客们来
这里饮酒,喝一点就醉了,而且年龄又最大,所以给自己起了个别号叫“醉翁”。醉翁的情
趣不在于喝酒,而在山光水色中啊。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于心间,寄托在酒上。
像那太阳出来,树林里的雾气散开,云雾聚拢,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
明而暗,或暗或明,变化不一,这就是山中的早晨和晚上。野花开放,有一股清幽的香味,
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浓密的绿荫,天高气爽,霜色洁白,水面低落下去,石头裸露出来,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这是山中的四季景色。早晨上山,傍晚返回,四季的景色不同,而那快乐也是无穷无尽的。
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歌唱,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喊,后面的人应答,老老
少少的行人,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是滁州人们的出游啊。到溪边捕鱼,溪水深鱼儿肥,
用泉水来酿酒,泉水甜酒水清,山上的野味野菜,杂乱地摆开在前面,这是太守的酒宴啊。
宴中欢饮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壶的投中了,下棋的下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起来
坐下大声喧哗,是众位宾客欢乐的样子。苍老的容颜,花白的头发,醉倒在众人中间,这是
太守喝醉了。
不久太阳落到西山上,人的影子散乱一地,是太守回去,宾客跟从啊。树林枝叶茂密成荫,
禽鸟在高处低处鸣叫,是游人离开后鸟儿们在快乐啊。然而鸟儿只知道山林的乐趣,却不知
道游人的乐趣;游人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醉了
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事的人,是太守。太守是谁?是庐陵人欧阳修。
第 II 卷(其他类型题,共 76 分)
三、默写(共 6 分)
9. 默写古诗文中的名篇名句。
(1)填写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
①__________________,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
②但愿人长久,________________。(苏轼《水调歌头》)
③晓镜但愁云鬓改,_______________。(李商隐《无题》)
(2)请默写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颈联和尾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老骥伏枥
②. 千里共婵娟
③. 夜吟应觉月光寒
④. 沉舟侧畔
千帆过
⑤. 病树前头万木春
⑥. 今日听君歌一曲
⑦. 暂凭杯酒长精神
【解析】
【详解】默写题解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
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别字。本题的“老骥、枥、婵娟、
吟、侧畔、暂”等字词容易写错。
四、现代文阅读(共 10 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①贺开茶山上,有几个做茶的年轻人。茶山听起来很美好,待起来可不好受:远离了都
培养自己的“静能量”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市的繁华,朋友圈就那么几个人,洗个澡、看个电影、吃顿料理都不太方便。虽说是为了创
业,怎么能待得住?有个做茶的年轻人杨景润这样回答:人生就像一杯茶,不会苦一辈子,
但总会苦一阵子;26 岁的崔亚蕾说得更简单:静下来就好了。
②静,就是潜下心来,保持安静。有些年轻人缺乏安静的耐心,一味追求高频率,快节
奏的生活,一静下来就不习惯,觉得无聊。譬如酒和茶,他们更爱酒的热烈刺激,较少去品
茶中滋味。遇事急躁,做事浮躁,还没想好要干什么、怎么干好,就急吼吼做方案拿计划,
一旦遭遇挫折,又不知如何是好。又或者“这山看着那山高”,职业规划变了又变,跳槽成
了家常便饭。有些年轻人想当然以为动比静好,外向者一定比内向者更容易成功。于是整日
忙于交朋友,参加酒场聚会,钻研“成功学”,寻找成功的“终南捷径”,希望一蹴而就。
③静的好处很多。《大学》里说:“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诸葛亮
告诫过我们:“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显然,安静也是一种“能量”,甚至是一种很强大的“能量”。为了让自己安静下来,曾国
藩给自己定了“静坐”的“日课”:每天不管在家还是外出,总要独坐两小时。
④安静是一种能量,安静的人更自省,做事更专注,收获也会更大。云南保山原地委书
记杨善洲,退休后“自找苦吃”,带领林场职工绿化荒山,20 余年造林 5 万多亩。来访的
记者问他,那么艰苦怎么待得住?老书记笑答,山上鸟语花香、清风阵阵,也是一种很好的
生活。应该只有内心强大的人,才能忍受得住如此寂寥漫长的精神考验,并把它转化为郁郁
葱葱的“精神绿洲”吧。
⑤培养“静能量”,要学会追求安静。但“树欲静而风不止”,安静并非召之即来,要
想静下来,须下一番修炼功夫。让自己“静下来”的法子挺多,古人说“唯读书可以变化气
质”,读读书,钓钓鱼,下下棋,练练书法,只要有心,无论哪种,形成习惯,心沉下去,
“静”的境界就升上来了!
⑥培养“静能量”,还要学会享受安静,于安静中汲取养分。当你烦躁不安、百无聊赖
时,不妨静下来,想想自己想要什么,适合做什么;当你遭遇挫折、心灰意冷时,不妨静下
来,想想自己做错了什么,失败了又如何;当你小有成就、志得意满时,不妨静下来,想想
初衷是什么,得到的算什么。
⑦培养“静能量”,当然不一定要去茶山等偏远的地方“修行”,只要心无旁骛,处处
可以历练,“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培养“静能量”,也不是要搞得暮气沉沉,故作
高深。青年像初升的太阳,自然是朝气蓬勃的。不过,于艳阳天里多一缕清风,想必不无裨
益。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10. 根据文章内容,完善下面的思维导图。
中心论点:①___________
②(第①段)________________
③(第②段)________________
④(第③—④段)阐述了静的好处。
⑤(第⑤—⑦段)论证培养“静能量”的办法
11. 第③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12. 如果要在第④段中添加一个论据,下面哪一则比较合适?请作出判断并阐述理由。
A.范仲淹断齑画粥,勤学苦读,终成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
B.达摩面壁,静坐九车,影嵌入壁,终悟得大道,开少林寺一脉,传千年而不衰。
【答案】10.
①. 要先培养自己的静能量
②. 先由几个年轻人静心做茶的事例引出
话题
③. 阐述静的内涵
11. 道理论证和举例论证;引用《大学》中的句子,诸葛亮的告诫和曾国藩的定“静坐”“日
课”的事例,论证了“静的好处很多”的观点,从而进一步论证中心论点。
12. 选 B。达摩的成功是因为他九年面壁,内心安静,做事专注,与第四段中的观点“安静
是一种能量,安静的人更自省,做事更专注,收获也会更大。”相契合。而 A 中范仲淹断齑
画粥,勤学苦读,主要是说他身处逆境,自强不息。
【解析】
【分析】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中心论点的提炼和文章结构。
(1)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提出的见解、主张和表示的态度。它是一个意思明确的表
判断的陈述句。论点一般出现在文章的标题、开头、结尾、中间。论点的出现在文中往往有
标志性词语,如:“可见”、“所以”、“总之”、“我觉得”、“我认为”等。通读本文,
抓住文章标题分析,本文的中心论点应为:培养自己的“静能量”。
(2)根据①段“有个做茶的年轻人杨景润这样回答:人生就像一杯茶,不会苦一辈子,但
总会苦一阵子;26 岁的崔亚蕾说得更简单:静下来就好了”,可概括为:由几个年轻人静
心做茶的事例引出话题。
(3)根据②段中心句“静,就是潜下心来,保持安静”,可概括为:阐述静的内涵。
【11 题详解】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