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 学年湖南省永州市道县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
题及答案
温馨提示:
1.本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卡,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考生作答时,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均须作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题卷上作答无效,考生在答
题卡上按答题卡中注意事项的要求答题。
3.本试卷共 6 页,如有缺页,请申明。
4.本试卷共三道大题,25 道小题。满分 150 分,考试时量 120 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共 38 分,选择题每小题 3 分)
1. 请用楷体将下列文字正确、规范、美观地书写在田字格内。(3 分)
学
而
不 思
则
罔
阅读以下语段,完成 2—6 题。(15 分)
【文段一】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
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
地落下来。北雁南飞,
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
迹。到处
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
【文段二】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①!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
震不断击起的石头②。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
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③。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
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④——安塞腰鼓!
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孕.育(rùn) 销声匿.迹(nì) 衰.草(shuāi) 风雪载.途(zài )
B.孕.育(yùn) 销声匿.迹(nǐ) 衰.草(shuāi) 风雪载.途(zhài)
C.孕.育(yùn) 销声匿.迹(nì) 衰.草(shuāi) 风雪载.途(zài )
D.孕.育(rùn) 销声匿.迹(nǐ) 衰.草(shuāi) 风雪载.途(zhài)
3.依次填入【文段一】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3 分)
B.纷纷 跳跃 呈现
A.簌簌 活跃 呈现
C.簌簌 活跃 展现
D.纷纷 活跃 展现
4.将“狂舞在你的面前”还原到【文段二】中,它最恰当...的位置是( )(3 分)
A.①
B.②
C.③
D.④
5.判断【文段二】使用的修辞手法,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排比 比喻
B.排比 夸张
C.拟人 比喻
D.排比 设问
6.请仿照下面的句式,续写一组句子。(3 分)
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
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
。
名著阅读。请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6 分)
亲爱的孩子:昨天整理你的信,又有些感想。
关于莫扎特的话,例如说他天真、可爱、清新等等,似乎很多人懂得;但弹起来还是没有那
天真、可爱、清新的味儿。这道理,我觉得是“理性认识”与“感情深入”的分别。感性认识固
然是初步印象,是大概的认识;理性认识是深入一步,了解到本质。但是艺术的领会,还不能以
此为限。必须再深入进去,把理性所认识的,用心灵去体会……
比如你自己,过去你未尝不知道莫扎特的特色,但你对他并没发生真正的共鸣……
这一回可不然,你的确和莫扎特起了共鸣,你的脉搏跟他的脉搏一致了,你的心跳和他的同
一节奏了。
(选自《傅雷家书》)
7.在这封家书中,傅雷为什么多次提到莫扎特?(3 分)
8.下列关于傅雷家书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傅雷家书》是傅雷夫妇写给儿子的家信汇编,信中首先强调的是年轻人如何做
人、如何对待生活的问题。
B.傅雷告诉孩子要从客观的角度重视自己,做事要郑重,为了对艺术和对祖国的感
情,要随时随地准备牺牲目前的感情。
C.傅雷告诉孩子用餐礼仪,在饭桌上两手不拿刀叉时,也要平放在桌面上,不能放
在桌下,搁在自己腿上或膝盖上。
D.傅雷告诉孩子艺术与人生的最高境界,应该要掀动听众的感情,使他们如醉如狂,
哭笑无常,而演奏者也应该随着观众一起投入,如痴如狂。
9.综合性学习。(6 分)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环境污染等生态问题日益严重,人与自然的关系不再那样和
谐。为此,道县某中学准备举行“低碳生活,守护家园”的主题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相关任
务。
(1)学校团委围绕主题开展三个活动,已经拟好一个活动,请你补充另外两个。(2 分)
①举行“低碳生活,守护家园”的主题班会 ②
③
(2)“低碳生活”理念渐渐被人们所接受。那么怎样才能做到“低碳生活”?请你给大家提
出好的建议(至少说出 2 点)。(4 分)
10.默写古诗文名句。(8 分)
(1)海内存知己,____________。(《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
(3)
,悠悠我心。(《诗经·郑风》)
,在河之洲。窈窕淑女,____________。(《诗经·关雎》)
(4)式微,式微!胡不归?____________,胡为乎泥中!(《诗经·郑风》)
(5)黄发垂髫,
(6)成语“秋水伊人”源自《蒹葭》中的诗句:
。(《桃花源记》)
,
。
二、阅读与理解(共 52 分)
(一)古诗文阅读(6 分)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11.下面对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首联写春水盛涨,远远望去,水天一色,洞庭湖和天空接合成了完完整整的一块。
B.颔联“气蒸云梦泽”写出洞庭湖丰厚的蓄积,使广大的沼泽地带都受到湖的滋养哺育;而
“波撼岳阳城”一句写出了湖的澎湃动荡,也极为有力。
C.颈联中作者向张丞相表白心事,说明自己想要出仕求官,不过苦于还找不到门路。
D.尾联作者继续向张丞相表明心意,“垂钓”也正好同“湖水”照应,因此不大露出痕迹,
但是他要求援引的心情是不难体味的。
12.诗的最后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 分)
(二)阅读《小石潭记》(节选),回答后面的问题。(17 分)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
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
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
而去。
13.解释下面加点字的意思(4 分)
(1)佁然..不动_______
(2)悄怆..幽邃_________
14.下列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 分)
A.潭中鱼可.百许头 不可.久居
C.心乐.之
似与游者相乐.
15.将下面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6 分)
(1)全石以为底。
(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B.卷石底以.出
D.其.岸势犬牙差互
以.其境过清
以其.境过清
16.文章第一段写“心乐之”,第四自然段又写“悄怆”。结合选文内容和写作背景,说说作者
这“乐”与“忧”产生的原因分别是什么?(4 分)
(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3 分)
筷子小传
①筷子是中国独创的餐具,迄今至少使用了 3000 年。商王纣用筷子的故事被人熟知。《韩非
子·喻老》言:“昔者纣为象箸而箕子怖。”就是说商王纣制作象牙筷子,挥霍无度,大臣箕子
为之恐惧。“纣为象箸”便典出于此。这说明,在商王纣时,已经有筷子的存在。河南安阳殷墟
1005 号墓中曾出土 6 支青铜箸头,可以接柄使用。
②先秦时代,筷子被称为“梜”,战国晚期至汉代开始称为“箸”,到了明代得名“筷”。
明陆容在《菽园杂记》中写道:“如舟行讳‘住’、讳‘翻’,以‘箸’为‘快儿’。”意思是
说,船家期盼快而安全地到达目的地,因而忌讳说“住(停止)”“翻”等字,故将“箸”称为
“快儿”。此名迅速传开,寄托了人们对“行船畅快无阻”的美好愿望。因筷子多用竹木制成,
久而久之,后人就给“快”加了个竹字头,称作“筷子”了。
③作为传统餐具,筷子具有丰富的文化意蕴,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它一头圆、一头方,
圆象征天,方象征地,这是中国人对自然最朴素的理解。在许多地方,筷子可作为新婚礼物,寓
意成双成对。筷子常成为文创产品的灵感来源。国潮筷子、古风筷子、卡通筷子,配以富有设计
感的包装盒,筷子成了一份实用性与美感兼备的礼物。
④古时筷子的使用很有讲究。朱熹的《童蒙须知》中有言,“凡饮食,举匙必置箸,举箸必
置匙。食已,则置匙、箸于案。”在现代,人们也都遵循着筷子使用过程中的礼仪禁忌:颠倒乾
坤——筷子颠倒使用;仙人指路——筷子指向人;焚香礼拜——筷子竖插在碗中;翻江倒海——
筷子随意上下翻拣。
⑤走过漫长的岁月,如今我们使用的筷子花样繁多。就材质而言,除常见的竹筷子,还有木
筷子、银筷子、瓷筷子、不锈钢筷子、塑料筷子。就造型而言,有素雅的原木筷,还有彩漆、雕
花筷子以及多种材质镶拼而成的筷子。为顺应人们对健康生活的追求,一次性筷子应运而生,不
同颜色的筷子则适合家庭成员间区分使用。一种配有筷子及勺子的便携餐盒既环保又卫生,深受
年轻人喜爱。为推广分餐制,写有“公筷”的筷子正被越来越多的餐馆所接受。
⑥小小筷子关联着社会的文明健康。多一双公筷,多一份安心。
(《人民日报》2020 年 5 月 9 日)
17.本文主要介绍了筷子的历史、______、______、______、种类。(3 分)
18.选出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 )(3 分)
A.筷子为中国独创的餐具。它的使用历史悠久,直到明代才称之为“筷”。
B.朱熹的话,说明古人讲究筷子和勺子同时举起来使用,进食极为方便。
C.筷子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既有人们对自然最朴素的理解,也有对美好生活的祝愿。
D.一次性筷子的使用、便携餐具的出现、公筷的推广,都顺应了人们对健康生活的追求。
19.文章第①段划横线句子运用哪两种说明方法。( )(3 分)
A.打比方 作引用
C.举例子 作引用
B.打比方 作比较
D.举例子 分类别
20.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呢?请说说原因。(4 分)
筷子是中国独创的餐具,迄今至少..使用了 3000 年。
(四)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16 分)
父爱如海
马云
①1964 年 9 月 10 日,我出生在杭州一户人家。从小学到中学,身材瘦小的我有一个和自己条
件很不匹配的爱好——打架,还因此缝过 13 针,挨过处分,父亲为此帮我转过三次学。
②当时,父亲是一家戏剧协会的负责人。为了陶冶我的情操,在我们兄妹中,他带我看戏最
多。但我对吴侬软语似的唱腔不感兴趣,倒是对武生们在台上的好身手佩服不已,开始痴迷武术,
学起散打和太极拳来。
③记得母亲曾不无惋惜地对父亲说:“小云天生不按常理出牌,说教只怕没用。”但父亲回
复母亲的话让我至今印象深刻,他说:“那我就当一把铁锹,一天一小铲,尽量挖出他的闪光点,
再用闪光点去填埋他的劣根吧。”
④我后来能够学好外语,并且把这一学习兴趣与以后的工作、事业很紧密地结合起来,要感
谢父亲给予我的鼓励。记得 8 岁时的一天,老爸因为我的调皮骂了我,我很生气,就用从小伙伴
那学来的几句英语还口,我爸听不懂,但是发现我是在说外语时,他忽然笑眯眯地看着我说:“你
小子是不是在用英语骂我呢?那好好学英语,学到能随心所欲地讲,那样骂人才痛快!”他的这
句话成为我日后学好外语的莫大动力,对于英语学习可以说越学越带劲。
⑤父亲发现我对英语有兴趣后,从 8 岁那年,就骑着自行车带我到西湖边上找老外聊天儿。
我用所学的只言片语与老外越聊越开心,越聊越过瘾,学习英语也越来越带劲。从 13 岁起,我就
自己骑着自行车带着老外满杭州跑。从初中到高中,我其他各科成绩都很平常,唯有英语,真的
成为我的闪光点,我几乎包了大小英语考试的第一名。但这个唯一的闪光点无法遮掩我严重偏科
的事实,第一次高考,我的数学成绩是全年级倒数第一。
⑥高考落榜后,我决定出去打工,到一家宾馆应聘保安。结果,因为个儿矮被淘汰。那时,
我的心几乎被各种打击敲碎了。父亲见我意志越来越消沉,悄悄找了关系,让我替杂志社蹬三轮
车送书。沉重的体力劳动加上每月 30.5 元的工资让我渐渐麻木,也许这就是我的生活方式。父亲
却像一把铁锹,又一次开始铲凿我的痛处,记得他问我:“你每天骑 20 多公里路,来来回回都不
累。为什么就不能再走一遍高考的路?”父亲的激励,让我下了决心,参加第二次高考,结果金
榜题名的美好结局依然没有出现。
⑦再复习一年,第三次参加高考的决定,是我自己下的,父亲是全家唯一没有反对我的人,
还为我请了一名杭州市的数学特级教师。结果第三次参加高考时,我的数学考了 79 分,但依然离
本科线差 5 分。或许是我们父子俩的执着感动了上苍,当年杭州师范学院本科未招满,我终于跌
跌撞撞读上了本科,还被调配进英语专业。
⑧能够学到我的长项专业,让我的大学生活如鱼得水,我的人生也因此点亮。
⑨20 多年的人生里,我的生活仿佛是“芝麻开门”的神话故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
我没有觉得不可思议,因为父亲几十年的爱,一铲一铲地为我开凿出了最宝贵的成功动因——挖
掘我的兴趣,促成我做自己感兴趣的事,并把其变成我的特长,最后让它成为助力我人生的潜能。
(选自《思维与智慧》)
21.通读全文,根据文章内容,概括改变“我”人生命运的两件大事。(4 分)
22.品味语言,从人物描写方法或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③段画横线句子。(3 分)
23.通读全文,你认为文中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内容具体分析。(4 分)
24.如果删去最后一段,文章就会逊色不少。请谈谈本段在文中的作用。(5 分)
三、写作(60 分)
25.按要求作文。
阅读影响着我,让我开阔眼界,提高修养;疫情影响着我,让我关注健康,热爱生命;家人
影响着我,让我感受亲情,快乐成长……
请以“
影响着我”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并抄在答题卷上;
②除诗歌、剧本以外文体不限;
③不少于 600 字;
④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的姓名、校名。
八年级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部分(共 27 分,每小题 3 分)
题号
答案
2
C
3
A
4
B
5
A
8
D
11
A
14
D
18
B
19
C
二、非选择题部分(共 120 分)
(一)积累与运用(23 分)
1.(3 分。字迹模糊不清扣 1 分,每写错一字扣 1 分,扣完为止)学而不思则罔
6.(3 分。句式相同、句子通顺 2 分,语言优美、情感协调 1 分)
示例:白云一样,是悠扬的音乐
7.(3 分)傅聪从事音乐工作,因此傅雷谈莫扎特的艺术特色与内心情感关系,与傅聪交流,循
循善诱,也体现一位父亲望子成龙的良苦用心。(从事音乐工作 1 分 循循善诱 1 分 体现
良苦用心 1 分)
9.(6 分)(1)(2 分)示例: ②举行“低碳生活,守护家园”的手抄报比赛
③举行“低碳生活,守护家园”的演讲比赛 (写对一个 1 分)
(2)(4 分)示例:①出门自带喝水杯,减少使用一次性杯子。②出门购物,尽量自
己带环保袋,无论是免费或者收费的塑料袋,都减少使用。③养成随手关闭电器电源的习惯,
避免浪费电力。(每写对一个给 2 分)
10.(8 分。每空 1 分,错字、别字、加字、漏字等都不得分)
(1)天涯若比邻
(2)青青子衿
(3)关关雎鸠 君子好逑
(4)微君之躬
(5)并怡然自乐
(6)所谓伊人 在水一方
(二)阅读理解(40 分)
12.(3 分)用典,委婉含蓄的表达了诗人想出来做官而没有途径,希望得到举荐而从政的心愿(用
典 1 分,情感 2 分)
13.(4 分)(1)静止不动的样子 (2)凄凉
15.(6 分)(1)以整块的石头为底(“全”字 1 分,意思完整 1 分,句子通顺 1 分)
(2)(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斗”字 1 分,“蛇”字 1 分,句子通顺 1 分)
16.(4 分)乐,是因为作者听到了悦耳的水声。忧,是因为这里的环境过于凄清,使作者联想到
被贬后的境况。触发了凄苦,孤寂的心情。(写出乐的原因 2 分,写出忧的原因 2 分)
17.(3 分)得名由来(名字演变) 文化意蕴 使用礼仪(讲究)(每答出一点得 1 分)
20.(4 分)不能去掉,“至少”是“最少”的意思,从时间(范围)上进行限制,若删去就变成
了“筷子迄今只使用了 3000 年”,太绝对了,与事实不符,“至少”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
确性,科学性。(表明态度 1 分,解释词语意思 1 分,删去后的句子意思 1 分,小结体现了
语言的准确性 1 分)
21.(4 分)①父亲发现“我”对英语感兴趣后,带“我”找老外聊天,激发了“我”对英语的学
习兴趣,英语也成了“我”的闪光点。②“我”高考落榜后,父亲一次次激励“我”高考复
习,最终成就了“我”的大学梦。(每写出一点 2 分,意思相近即可)
22.(3 分)示例 1:这句话运用语言描写,通过父亲的话,写出了他对“我”不放弃,努力发现
“我”的闪光点,表现了深深的父爱,突出了父亲的形象。(写出手法 1 分,内容 1 分,情
感 1 分)
示例 2: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父亲对“我”不放弃,想努力发现“我”
的闪光点,并用它激励“我”成才的美好愿望和想法,表现了深深的父爱。
(写出手法 1 分,内容 1 分,情感 1 分)
23.(4 分)①父亲把自己比作铁锹,挖“我”的闪光点,可以看出父亲对我执着的爱。②父亲骂
“我”,“我”用英语还口。父亲不但不生气,反而鼓励“我”好好学英语。可见父亲是一
个疼爱儿子,善于挖掘儿子身上的闪光点。③“我”高考失利,父亲鼓励我复读,可见父亲
是充满耐心和善于鼓励孩子的家长。(答出一方面 1 分,结合内容 1 分,结合内容答出两方
面即可满分)
24.(5 分)最后一段点明了“我”的生活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根本原因,字里行间流露着对父亲
的敬佩与感激之情,升华了文章主旨。如果删去,则收不到上述效果,文章自然会逊色不少。
(点明原因 2 分,写出感情 2 分,主旨 1 分。意思相近即可酌情给分)
(三)作文(60 分)
25.略
附:作文评分标准
项目
一等(好) 二等(较好) 三等(中) 四等(较差) 五等(差)
25-22
22-18
18-14
14-8
8-0
内容
切合题意
符合题意
基本符合题意
偏离题意
(25 分)
立意深刻
中心明确
有中心
内容充实
内容较充实
内容单薄
20-18
18-16
16-13
有中心
有内容
13-8
完全偏离题意
8-0
语言
(20 分)
结构
(10 分)
准确
流畅
生动
10-8
准确
通顺
8-6
结构完整、
结构完整、
严谨
5
有条理
4
语言基本通顺
语言基本通顺
语言不通顺
有语病
语病较多
语病较多
6-3
3-2
2-0
结构基本完整 结构不完整
结构混乱
3
2
1-0
文面
卷面美观
字体端正
字体清楚
字迹难辨
卷面混乱
(5 分)
没 有 错 别 字
错 别 字 和 标
错别字和标点
错别字和标点
错别字和标点
和标点错误
点错误较少
错误较少
错误较多
错误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