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22-2023学年天津市河西区九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试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15页
第2页 / 共15页
第3页 / 共15页
第4页 / 共15页
第5页 / 共15页
第6页 / 共15页
第7页 / 共15页
第8页 / 共15页
资料共15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22-2023 学年天津市河西区九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试题及 答案 本卷共 25 小题,每题 2 分,共计 50 分。在每题列出的 4 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 第Ⅰ卷(选择题共 50 分) 求的。 1. 史料中第一手史料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时所产生的。下列可作为研究北京人情况 的第一手史料是( ) A. 北京人头部复原像 C. 知名历史学家著述 【答案】B 【解析】 B. 北京人头盖骨化石 D. 考古现场影像资料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手资料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的,可较直 接作为历史根据的史料,故研究北京人情况时,可以作为第一手史料的是北京人头盖化石, B 项正确;北京人头部复原像、 知名历史学家著述、 考古现场影像资料都属于第二手资料, 排除 ACD 项。故选 B 项。 2. 普遍使用磨制石器,种植水稻、建造干栏式房屋、过着定居生活的原始人类是 A. 北京人 B. 山顶洞人 C. 半坡人 D. 河姆渡人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距今约 7000 年的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在浙江余姚河姆渡村,地 处长江流域,河姆渡原始居民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人类,、建造干栏式房屋,过定居生 活,故 D 符合题意;北京人、山顶洞人不会种植农作物,不过定居生活,故 AB 不合题意; 半坡人原始居民种植粟,居住半地穴式房屋,故 C 不合题意。故此题选 D。 3. 历史图表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从如表中,你能获取的历史信息是 时间 人物 事迹 约公元前 2070 年 禹 建立夏朝 约公元前 1600 年 汤 建立商朝 公元前 651 年 齐桓公 春秋时第一个称霸 公元前 356 年 商鞅 进行变法
A. 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B. 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C.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D.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答案】B 【解析】 【详解】结合材料中的人物、事迹及所学知识等信息可知,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 属于早期国家。齐桓公和商鞅所处的春秋战国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正处于社会变革时 期,因此,材料中的信息反映的时代特征是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B 项正确;中国境内早期 人类与文明的起源指的是原始社会时期,例如元谋人、北京人,黄帝和炎帝时期,排除 A 项;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属于三国时期,与题干表格内容无关,排除 C 项;繁荣与开放的时 代指的是隋唐时期,与题干表格内容无关,排除 D 项。故选 B 项。 4. 任何历史事物都是在特定的、具体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发生的。观察下图,可知当时实 行制度是( ) B. 分封制 C. 郡县制 D. 禅让制 A. 皇帝制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根据图中“镐京”及“齐”“鲁”“燕”等封国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 是西周的分封制,周王将土地和人口封赐给王族、功臣等,让他们在地方建立诸侯国,镇守 疆土,B 项正确;皇帝制度是秦始皇创立的皇权至上的政治制度,排除 A 项;郡县制是秦始 皇创立的地方制度,在地方建立郡县,排除 C 项;禅让制是我国原始社会末期部落首领选举
的方式,排除 D 项。故选 B 项。 【点睛】 5. 某中学课题组在探究“春秋战国历史”的过程中搜集到下列信息(下图)这些信息反映 出春秋战国时期的阶段特征是( ) ●政治:商鞅变法 ●经济: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 ●思想文化:百家争鸣 A. 社会大变革的时代 B. 统一国家的建立 C.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D. 民族关 系的发展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春秋战国历史”“●政治:商鞅变法●经济: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 ●思想文化:百家争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改革; 铁器、牛耕的使用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经济领域的生产工具的变革;百家争鸣反映了春秋战 国时期思想文化领域的变革。所以这些信息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阶段特征是社会大变革的 时代。A 项正确;材料看不出国家统一的趋势,排除 B 项;繁荣与开放的社会是唐朝,排除 C 项;材料没有涉及到民族关系,排除 D 项。故选 A 项。 6.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上述内容中的“圣人”是指( ) B. 老子 C. 墨子 D. 韩非子 A. 孔子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孔子是中国春秋晚期的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提出了“仁”的 学说,创立了儒家学派,对后世影响深远,被尊为孔圣人、至圣等,A 项正确;材料中的“圣 人”指的是孔子,与老子、墨子和韩非子不符,排除 BCD 三项。故选 A 项。 【点睛】 7. 丝绸之路自古以来就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下列事件与古代丝绸之路的开通 有关的是( ) A. 玄奘西行求真经 C. 鉴真东渡弘佛法 【答案】B 【解析】 B. 张骞出使通西域 D. 郑和西洋显国威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张骞出使通西域的准确认识,联系已学知识可知西
汉以前,中国丝绸经西北各民族,少量滴辗转贩运到中亚、印度半岛等。张骞出使西域后, 汉朝的使者、商人接踵西行,大量丝帛锦绣沿着通道不断西运;西域各国的奇珍异物也陆续 输入中国。这条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就是著称于后世的“丝绸之路”。故选 B。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张骞出使西域 8. 如图所示,地图反映的历史事件的影响是 A. 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 B. 为三国鼎立形成奠定基础 C. 三国鼎立的局面正式形成 D. 最终结束三国鼎立的局面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题干的地图中刘备军,曹操军和孙权军的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公元 208 年, 曹操率二十余万大军南下,孙权和刘备联军五万人在赤壁相拒。孙刘联军利用曹军远来疲惫、 不习水战等弱点,用火攻击败曹操水师,随后水陆并进,大破曹兵,战后,孙权稳固了对江 东的统治,刘备则据荆州和益州,初步奠定曹、孙、刘三方鼎立的局面,B 项符合题意;官 渡之战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A 项不符合题意;CD 项的说法不正确;故选 B。 9. 小王同学在学习笔记上对某一历史事件做了如下图记录。据此判断,这一历史事件应是 ( ) 1.迁都城 2.讲汉话 3.改汉姓 4.联汉姻 5.穿汉服 A. 游牧民族内迁 C. 佛教的传播 【答案】B 【解析】 B. 孝文帝改革 D. 淝水之战
【详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包括迁都洛阳、说汉话、穿汉服、改汉姓、与汉族通婚等, 这些措施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B 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游牧民族内迁, 排除 A 项;材料没有涉及佛教的传播,排除 C 项;材料没有涉及淝水之战,排除 D 项。故选 B 项。 10. “他在位期间成功地统一了西晋末年以来近 300 年的分裂局面,改革制度,发展生产, 注重吏治,国家安定。人民负担较轻,经济繁荣。”这位在历史上影响深远的皇帝是( ) B. 汉武帝 C. 隋文帝 D. 明太祖 A. 秦始皇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581 年,杨坚(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589 年,隋朝灭陈,统一南北,结束了西晋末年以来近 300 年的分裂局面。隋文帝励精图治, 发展生产;统治者提倡节俭,注重吏治,出现了国家统一、安定,人民负担较轻,经济繁荣 发展的局面。C 项正确;秦始皇建立的秦朝是在西晋之前出现,排除 A 项;汉武帝是西汉时 期的皇帝,西汉出现在西晋之前,排除 B 项;明太祖建立明朝,明朝建立在统一王朝元朝之 后,排除 D 项。故选 C 项。 11. 某学者说:“到了一千多年前文弱的赵宋王朝,中国的经济特别是城市商业,也还是世 界上最繁荣的。”下图能够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 A. 《女史箴图》 B. 《洛神赋图》 C. 《步辇图》 D. 《清明 上河图》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到了一千多年前文弱的赵宋王朝,中国的经济特别是城市商业,也还是 世界上最繁荣的。”结合所学可知,《清明上河图》反映了北宋都城汴河两岸的繁荣景象, 符合题干描述,D 项正确;《女史箴图》、 《洛神赋图》是东晋顾恺之的代表作,与题干时 间不符,排除 AB 项;《步辇图》是唐朝阎立本的著作,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 C 项。故选 D 项。 12. 下图是北京通州辽代墓葬出土的酱釉马镫壶。该壶用北宋定窑技术烧制,造型仿照皮水 囊,扁身双孔,便于穿绳携带。这件文物可用于研究( ) A. 辽代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 B. 契丹族与汉族的文化交融 C. 宋代都市生活的丰富多彩 D. 蒙古的崛起与元朝的统一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题干“辽代墓葬出土的酱釉马镫壶”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酱釉马镫壶 用北宋定窑技术烧制,属于辽代的瓷器,这件瓷器说明此时期契丹族与汉族的文化交融的现 象,B 项符合题意;ACD 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 B。 13. 下边菜单中的食材最早传入中国是在( ) 菜单 —、主食类 1.烤甘薯……5 元 2.蒸玉米……5 元 …… 二、小炒类 1.红烧马铃薯……15 元 …… A. 战国时期 B. 秦汉时期 C. 魏晋时期 D. 明清时 期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图片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明朝时期,玉米、甘薯、马铃薯从美洲传入中国, 在清朝乾隆时期普遍种植,且明代徐光启所写的《农政全书》中记载有马铃薯(土豆),故菜 单中的食材最早传入中国是在明清时期,D 项正确;ABC 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 D 项。 14. 李明同学正在网上下载“张骞、鉴真、郑和”三人的相关资料准备进行专题复习,下列 选项符合该专题题目的是( ) A. 进行顽强抗战的民族英雄 B. 开拓新王朝的封建帝王 C. 具有突出贡献的交流使者 D. 辅佐帝王的有功之臣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张骞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做出了贡献,鉴真东渡日本传统了中国 文化,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外交流,所以他们都是具有突出贡献的交流使者,C 项正确;鉴 真是唐朝高僧,与顽强抗战、封建帝王和有功之臣无关,排除 ABD 项。故选 C 项。 15. 位于天津海河岸边的天后宫,与福建湄洲祖庙、台湾北港朝天宫并称中国三大天后宫。 如今,宫门前所立的一对瑞兽是台湾信众捐赠的。这反映出海峡两岸( ) A. 有共同的传统文化 B. 有共同的文字 C. 有共同的市场 D. 有共同
的语言 【答案】A 【解析】 【详解】材料反映了大陆与台湾都有天后宫,而且天津天后宫门前瑞兽为台湾信众所捐赠, 这说明海峡两岸有着共同的文化传统,同根同祖,A 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两岸有共同的习 俗文化,没有涉及文字、语言和市场等内容,排除 BCD 三项。故选 A 项。 16. 我国古代文化灿烂辉煌,各个时代都有独特的文学艺术成就。古典小说创作高峰出现在 A. 西汉 B. 两宋时期 C. 隋朝 D. 明清时期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汉、两宋、隋唐主要文学成就分别是赋、词和诗;明清时期, 我国古典小说创作出现高峰,如《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等经典名著。 选项 D 符合题意;选项 ABC 与古典小说的高峰不符合,故选 D。 17. 文明古国都有其突出的文化特征。右图反映的文明古国是( ) A. 古代埃及 B. 古巴比伦王国 C. 古代印度 D. 古代中 国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图片是狮身人面像,是古埃及的文化遗存,A 项正确;空中花 园等是古巴比伦王国文明的象征、哈拉帕文化遗址等是古代印度文明的象征、长城等是古代 中国文明的象征,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BCD 项。故选 A 项。 18. 英国诗人和剧作家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杰出代表,以下作品中,属于莎士比亚代 表作的是( ) A. 《哈姆雷特》 B. 《神曲》 C. 《蒙娜丽莎》 D. 《天方 夜谭》 【答案】A 【解析】
【详解】莎士比亚代表作有《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等,A 项正确;《神曲》作者是 但丁,排除 B 项;《蒙娜丽莎》作者是达·芬奇,排除 C 项;《天方夜谭》不是文艺复兴时期 作品,排除 D 项。故选 A 项。 19. 历史学家吴于廑认为,近代世界由分散向整体发展,以 1500 年左右为世界近代史的开 端。下列史实可以作为这种历史分期依据的是 A. 文艺复兴 B. 新航路开辟 C. 启蒙运动 D. 法国大革命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500 年左右,西班牙和葡萄牙开始了新航路的探索,发现了 新大陆,使世界形成了一个整体,B 项符合题意;ACD 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 B。 20. 学习历史,必须分清历史事实与历史观点。下列各项中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 A. 文艺复兴运动最早兴起于意大利 B. 麦哲伦船队实现了环球航行 C. 三角贸易使非洲丧失了近一亿人口 D. 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其进步性、野蛮性和残酷性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历史观点是对历史事实的评价和看法,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其进 步性、野蛮性和残酷性,是对资本主义的评价,D 项正确;文艺复兴运动最早兴起于意大利、 麦哲伦船队实现了环球航行、三角贸易使非洲丧失了近一亿人口属于历史事实,排除 ABC 项。故选 D 项。 21. 历史的演进往往是一个曲折而复杂的过程。下图反映的是近代某国家资产阶级革命的发 展历程。这一革命后该国逐渐( ) A. 确立君主立宪制 C. 实现了民族独立 【答案】A 【解析】 B. 成为了亚洲强国 D. 建立起共和体制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