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20-2021学年天津市和平区九年级上学期化学第一次月考试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21页
第2页 / 共21页
第3页 / 共21页
第4页 / 共21页
第5页 / 共21页
第6页 / 共21页
第7页 / 共21页
第8页 / 共21页
资料共21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20-2021 学年天津市和平区九年级上学期化学第一次月考 试题及答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H-1 S-32 Cl-35.5 Na-23 B-11Fe-56 Mg-24 Co-59 一.选择题(每题有 1 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 2 分,共 30 分。) 1. 分类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现有氢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甲烷四种物质,可 将氢气、一氧化碳、甲烷归为一类;剩下的是二氧化碳。这样分类的依据是( ) A. 是否为单质 B. 是否为气体 C. 是否具有可燃性 D. 是否为 氧化物 【答案】C 【解析】 【详解】氢气是单质,是可燃性气体。 一氧化碳是氧化物,是可燃性气体。 甲烷是化合物但不是氧化物,是可燃性气体。 二氧化碳是氧化物,是不可燃性气体。 所以将氢气、一氧化碳、甲烷归为一类;剩下的是二氧化碳。分类依据是:是否具有可燃性。 故选 C。 2.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读出液体体积 B. 加热液体 C. 称量 10.5g 固体 D. 检查装置气密性 【答案】D
【解析】 【详解】A、读取量筒内液体的体积,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选项 A 错误; B、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试管内液体的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选项 B 错误; C、NaOH 固体具有较强的吸水性和腐蚀性,应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不能直接放在纸上称量。 选项 C 错误; D、检查装置气密性,先将导管放入水中,然后用手握住试管,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松开手, 导管口形成一段手柱。选项 D 正确。 故选:D。 3. 下列化学用语与所表达的意义对应正确的是() A. Fe2+——铁离子 B. 2NO2——2 个二氧化氮分子 C. 2He——2 个氦元素 D. ——铝原子 【答案】B 【解析】 【详解】A、Fe2+是亚铁离子,错误。 B、2NO2 表示 2 个二氧化氮分子,正确。 C、2He 表示 2 个氦原子,错误。 D、 是铝离子的离子结构示意图,错误。 故选 B。 4.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发光发热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B. 火药、指南针、造纸、印刷术都是化学史上中国对世界的重要贡献 C. 人呼出的气体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证明呼出气体中不含有氧气 D. 自然界中的水经沉淀、过滤、吸附后变为纯水 【答案】A 【解析】 【详解】A、有发光、发热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例如灯泡发光发热,说法正确;
B、指南针、印刷术使用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不涉及化学反应,不是化学史上中国对世 界的重要贡献,说法错误; C、人呼出的气体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但不能证明呼出气体中不含有氧气,只能说氧 气含量低,说法错误; D、自然界中的水经沉淀、过滤、吸附后,也不能变为纯水,因为沉淀、过滤、吸附不能除 去水中的可溶性物质,说法错误; 故选:A。 5. 已知 NiFe2O4 中 Ni 为+2 价,则 Fe 的化合价为 ( ) A. +3 B. +2 C. +1 D. +4 【答案】A 【解析】 【详解】Ni 为+2 价,氧元素显-2 价,设铁元素的化合价是 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 代数和为零,可得:(+2)+2x+(-2)×4=0,则 x=+3 价,故选:A。 【点睛】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利用化合价的原则(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计算指 定元素的化合价的方法即可正确解答此类题。 6. 下列语言描述不涉及化学性质的是 A. 凡海盐,见水即化 B. 金入于猛火,色不夺精光 C. 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 D. 凡煤炭普天皆生,以供煅炼金、石之用 【答案】A 【解析】 【分析】物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体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 变化。 【详解】A.海盐溶于水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涉及化学性质,符合题意; B.金的化学性质非常稳定,即使放在火上烧也不会与氧气发生反应,因此颜色不变,涉及到 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
C.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是指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属于化学变化, 涉及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 D.煤炭中的碳单质具有还原性,可以将矿石中的金属元素还原成金属单质,还原性属于化学 性质,不符合题意; 故选:A。 7. 下列关于分子与原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分子比原子大 B. 二氧化碳是由碳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C. 只有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D.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又可以结合成新的分子 【答案】D 【解析】 【详解】A、分子不一定比原子大,如水分子比铅原子小。错误。 B、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二氧化碳分子是由碳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错误。 C、由原子组成的物质,物质的化学性质由原子保持。由离子组成的物质,化学性质由阴阳 离子共同保持,错误。 D、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又可以结合成新的分子,正确。 故选 D。 8. 中国科研团队首次证实了天然铀单质的存在。用于核电工业的一种铀原子中含有 92 个质 子和 143 个中子。有关该原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相对原子质量为 143 C. 核外电子数为 92 【答案】A 【解析】 B. 原子序数为 92 D. 属于金属元素 【详解】A、在原子中,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相对原子质量为92+143=235 , 故 A 不正确; B、在原子中,质子数=原子序数,铀原子中含有 92 个质子,则原子序数为 92,故 B 正确; C、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铀原子中含有 92 个质子,则核外电子数为 92,故 C 正 确; D、铀是金字旁,则属于金属元素,故 D 正确。故选 A。
9.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空气的成分按质量计算,氧气约占 21% B. 很多物质在空气中可以燃烧,因为空气中的氧气具有可燃性 C. 二氧化碳过量排放会引起温室效应,所以二氧化碳属于空气污染物 D. 稀有气体通电能发出有色光,可以用于制造多种用途的电光源 【答案】D 【解析】 【详解】A、按体积计算,空气中含氧气 21%,氮气 78%,说法错误; B、很多物质在空气中可以燃烧,因为空气中的氧气具有助燃性,氧气不具有可燃性,说法 错误; C、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含量增多会引起温室效应,但二氧化碳不属于空气污染物,空气污染 物指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氮和烟尘等,说法错误; D、稀有气体通电能发出有色光,可以用于制造多种用途的电光源,说法正确。 故选:D。 10. 2020 年 6 月 23 日我国的北斗导航“收官之星”在西昌发射成功,北斗导航卫星系统 采用铷原子钟提供精确时间。铷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与铷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铷单质具有导电性 B. m 的值是 37,铷原子易失去电子 C. 铷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85 D. 氯化铷的化学式为 RbCl 【答案】C 【解析】 【详解】A、铷属于金属单质,金属单质普遍具有导电性,选项正确; B、铷的质子数=原子序数,为 37。m 表示质子数(核电荷数),则 m 的值是 37。原子的电子 数=质子数,所以 n=37-2-8-18-8=1,最外层电子数<4,易失去电子,选项正确; C、元素周期表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铷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85.47,选项错误;
D、铷的最外层电子数为 1,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一个电子显+1 价,氯元素在化合物中一 般显-1 价,则氯化铷的化学式为:RbCl,选项正确。 故选:C。 11. 下列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的认识,正确的是( ) A. 氮气、氧气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构成它们的分子不同 B. 不同元素的本质区别是电子数不同 C. 钠离子核外电子层数等于钠元素所在周期序数 D. 元素周期表中可以获得元素符号、元素原子序数、元素在自然界分布的信息 【答案】A 【解析】 【详解】A、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其化学性质由分子保持,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分子性 质不同,正确。 B、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不同元素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 不同或核电荷数不同,错误。 C、钠离子核外电子层数为 2,不等于钠元素所在周期序数(第三周期),错误。 D、元素周期表中可以获得元素符号、元素原子序数、但不能获得元素在自然界分布的信息, 错误。 故选 A。 12. 硼氢化钠(NaBH4,其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是一种安全车载氢源。有关硼氢化钠的 说法正确的是( ) A. 含 2 个氢分子 B. 硼元素的化合价为+3 C. 只含一种非金属元素 D. Na、B、H的质量比为 1:1:4 【答案】B 【解析】 【详解】A、只有氢气中含有氢分子,错误; B、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设硼元素的化合价为 x,则(+1)+x+(-1)×4=0 解得 x=+3,正确; C、硼氢化钠含硼、氢两种非金属元素,错误;
D、硼氢化钠中 Na、B、H 的元素原子个数比为 1:1:4,错误 。故选 B 13. 如图是硫和铁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实验。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但是纳米铁粉在空 气中稍加热即可剧烈燃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实验甲中观察到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实验乙中观察到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B. 实验甲和实验乙中生成物相同,但是实验丙和实验丁的生成物不同 C. 从四个实验中可以看出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和反应物接触面可以使反应更充分更剧烈 D. 四个实验中水的主要作用是防止集气瓶炸裂 【答案】C 【解析】 【详解】A、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故错误; B、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生成物都是二氧化硫,铁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故错误; C、硫在氧气中燃烧更剧烈,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但能在氧气中燃烧,而纳米铁在空气中 可以燃烧,从四个实验中可以看出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和反应物接触面可以使反应更充分更剧 烈,故正确; D、实验甲和实验乙中水的作用是吸收生成有毒的二氧化硫气体,防止空气污染,实验丙中 水的主要作用是防止集气瓶炸裂,实验丁中水的作用是作为反应物,故错误; 故选:C。 14. 下列对应图示正确的是( ) A. 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时,二氧化锰在固体物质中的质量变化
B. 红磷测定空气组成实验的压强变化 C. 加热两份等质量的固体制氧气,a 是氯酸钾,b 是氯酸钾和二氧化锰 D. 水通电电解一段时间的气体变化 【答案】C 【解析】 【详解】A、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时,二氧化锰是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变。错误。 B、红磷测定空气组成实验的压强变化,开始气体受热膨胀,压强变大。随着红磷与氧气反 应,气体减少,气压变小,最终压强小于开始压强。错误。 C、二氧化锰可以加快氯酸钾分解,所以 b 先分解生成氧气。固体质量相等,a 中氯酸钾多, 所以放出的氧气多。正确。 D、水通电分解为氢气和氧气,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 1:2,质量比为 1:8,错误。 故选 C。 15. 测知 MgO 和另一种氧化物的混合物中氧的百分含量为 50%,则另一种氧化物可能是( ) A. 氧化铁 B. 氧化钠 C. 二氧化碳 D. 二氧化 硫 【答案】C 【解析】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