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23年浙江丽水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21页
第2页 / 共21页
第3页 / 共21页
第4页 / 共21页
第5页 / 共21页
第6页 / 共21页
第7页 / 共21页
第8页 / 共21页
资料共21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23 年浙江丽水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一、 学校计划开辟“丽水廊桥”研学专线,同学们搜集了相关资料,请完成任务。 丽水廊桥集锦 永和桥 永和桥始建于明成化元年(1465),坐落于龙泉市安仁镇。永和桥连接起瓯江支流安仁 溪的两岸,也连接起了通途大道。相传永和桥原名“永安桥”,初建时涉及毗连的三个村, 村民对桥址的意见不一,积下了难以化解的矛盾。多年后,龙泉知县出面调解,一衣带水的 三个村应该以和为贵。三个村的村民一致答应捐弃前嫌,重归于好,于是共同筹资复建了永 安桥,将复建后的廊桥改名为“永和桥”。从桥头的碑刻上看,桥长 125.7 米,宽 7.5 米, 高 13 米,桥墩间最大跨距达到 18.4 米。五座巨大的桥墩傲立在激流中,又被称为“分水金 刚墙”,形状似舟,尖端逆流,以利避水,减轻了水流对桥墩的冲击力。桥上有多副对联, 其中一副写道“东山月上凭栏听石鼓,西溪雨后垂钓看金涛”。 红军桥 红军桥原名“后坑桥”,位于庆元县后坑村,始建于清康熙十年(1671),光绪十一年 (1885)重修,2001 年落架大修。该桥全长 36.2 米,净跨 28.5 米,矢高 6.05 米,面阔 5.45 米,有廊屋 15 间。桥两侧自檐口至木拱架外壁鳞叠三层风雨板,上层风雨板开设各种几何 图形小窗,以供采光及眺望。 1934 年 8 月,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与敌人在后坑桥遭遇。在寻淮洲、乐少华、 粟裕等人的指挥下,取得了竹口大捷。竹口战斗的胜利鼓舞了红军指战员北上抗日的斗志, 增强了革命胜利的信心。从此,当地老百姓将“后坑桥”称为“红军桥”。 如龙桥
如龙桥位于庆元县月山村举溪之上。月山人将后山比作龙脉,高耸的山脊由北向南如巨 龙逶迤而来,到达如龙桥处山势猛然下降,而此桥恰如龙首下倾,故名如龙桥。桥长 28.2 米,净跨 19.5 米,拱高 6.8 米,面阔 6 米,有廊屋九间。东端建有三重檐歇山顶钟楼,中 间设立阁楼,南端立桥亭,造型巧夺天工的这三座歇山顶阁楼错落在廊屋之上,桥、廊、楼、 亭、阁、屋合一,加上桥头的马仙宫,形成一组造型古雅而壮丽的建筑群。 木拱廊桥是以木头为主要建筑材料建造的公共空间,风吹日晒,水火侵袭,人为破坏, 能够完整地保留百年已经实属不易。如龙桥奇迹般地穿越近四百年的历史,成为我国有确切 纪年、寿命最长的木拱廊桥。2001 年,如龙桥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我国首座 列为国保单位的木拱廊桥。桥上有对联,“玉宇琼楼天上下,长虹飞渡水中央”。 接龙桥 接龙桥位于景宁县东坑镇章坑村,这座桥连接两侧岩壁,恰似一道彩虹凌空于澄潭碧水 之上,桥、山、水浑然一体。远远望去,两岸山势像一条被河流截断的巨龙,接龙桥恰好将 这条断开的龙重新连接,故而得名。接龙桥的前身是建于清朝嘉庆 9 年(1804)的庆安桥。 清光绪 21 年(1895),村民祭祀时,不慎引燃大火致使桥面受损。后又由于洪水过境和多年 的风吹日晒,庆安桥荡然无存。在士绅乡贤的资助下,最终在民国六年(1917)正月初六, 接龙桥正式落成。新桥横跨于飞云江上游,内部数块大型圆木纵横相置,逐节伸展,形成完 整的木撑架式主拱骨架。墩桥上的廊屋和下面的拱架组成了其主要部分,廊凳处于桥正中间 之位,17 间廊屋矗立其中。该桥桥身长 38 米,宽 4.6 米,净跨 30.7 米,桥的木拱架距离 河面高 19.6 米,是景宁县临水最高、山势最险、保存最好的廊桥之一。桥柱上镌刻着对联: “跬步欣逢今日稳,褰裳还念旧时艰。” (以上材料主要来自鲁晓敏《廊桥笔记》) ◎桥之形
1. 同学们在整理资料时围绕“桥之形”展开了讨论,请你根据情境补全对话。 丽丽:廊桥与一般的桥区别在哪里? 庆庆:廊桥是加盖了廊屋的桥,可避风雨,遮太阳。它还有一个名字,叫“屋桥”。 宁宁:这个名字真形象!“廊”的本义是指房屋前檐伸出的部分。“广”字旁的字大多与房 子或住所有关,如“府”“(南阳诸葛)lú_____”。你们还想到了哪些字? 丽丽:我想到一个“庭”字,“庭院深深深几许”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智慧和诗意。我们 学过的古诗文中含有“庭”字的句子有“_____”。 庆庆:我想到的是“_____”字,这个字有“遮蔽”的意思,它在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 歌》中出现过:“_____,_____!”杜甫想为读书人遮挡风雨,廊桥则为行人遮风挡雨。 宁宁:我还想到了“度”字。“_____,关山度若飞”,“度”字在诗句中的意思是_____, 后来才出现了“渡”字。桥帮助人们从此岸走到彼岸, 庆庆:廊桥还被称为“虹桥”呢,用《中国石拱桥》里的“长虹卧波”来形容它的形状也很 恰当。 ◎桥之技 2. 同学们在研究这四座桥时,发现每座桥都有不同于其他桥的建筑特色。请在下面的思维 导图中写出你的发现。 (1)_____ (2)_____ ◎桥之名 3. 茅以升说“桥成后为桥题名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特色”。根据以上材料探究丽水廊桥的命 名方式。 ◎桥之联 4. 对联是廊桥文化的特色之一。下面两副对联,你更喜欢哪一副?请参照示例,在研学活 动时向同学们做介绍。 A.永和桥:东山月上凭栏听石鼓,西溪雨后垂钓看金涛 B.如龙桥:玉宇琼楼天上下,长虹飞渡水中央
【示例】 接龙桥:跬步欣逢今日稳,褰裳还念旧时艰 同学们,接龙桥经历了多次劫难,最终新桥落成。这副对联,写出 了桥的沧桑变化,提醒我们要感念过去的艰难,珍惜现在的美好。 ◎桥之路 5. 丽丽所在的学校准备开展“丽水廊桥”研学活动,并在活动中让同学们接受浙西南革命 精神教育。请你参考廊桥位置示意图,设计一条线路,并写一段推介语,不超过 120 字。 要求:(1)线路合理,选择三座廊桥;(2)围绕主题,凸显廊桥魅力。 ◎桥之思 6. 世间有有形之桥,也有无形之桥。阅读名著要学会联结,搭建起作品、作者、读者之间 的桥梁。请从下列名著中选择一部,根据所提供的角度,结合名著内容谈谈你的感受与思考。 A.《简·爱》(简·爱与罗切斯特的心灵之桥) B.《昆虫记》(法布尔与昆虫世界的沟通之桥) C.《红星照耀中国》(读者与纪实作品的理解之桥) 【答案】1. ①. 庐 ②. 庭中有奇树/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隔江犹唱后庭 花/在洞庭一湖/门庭若市 ③. 庇 ④. 安得广厦千万间 ⑤.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 颜 2. ⑥. 万里赴戎机 ⑦. 越过,飞越 ①. 五座桥墩,形状似舟,尖端逆流 ②. 桥廊楼亭阁屋宫合一,建筑群古雅而 壮丽/结构坚固,造型巧夺天工 3. 永和桥根据民间流传的故事命名,表达了人们“和为贵”的生活理念;红军桥的命名是
为了纪念一段光辉历程,铭记历史;接龙桥、如龙桥根据山势地形或周围环境特点来命名。 4. 示例一:我更喜欢 A。同学们,永和桥上的这副对联写出了人们在入夜时分坐在廊桥上 听溪水拍打石头的声音,雨后在廊桥垂钓看浊水流淌的情景,我们可以感受到当地人们悠闲 自在的生活状态 示例二:我更喜欢 B。同学们,如龙桥上的这副对联写出了桥身倒映在水中,形成上下楼阁 相互映衬的有趣画面,还写出了桥身犹如长虹横跨两岸的关丽景象。这副对联让我们体会到 人们对如龙桥的喜爱和自豪。 5. 示例一:我设计的线路是“永和桥——红军桥——如龙桥”。 永和桥贯通大道,气势雄伟,桥墩设计别出心裁。红军桥见证了先烈英勇奋战的红色岁月, 书写了求是挺进的不朽篇章,激励着今人传承红色基因。如龙桥与山水自然融合,古雅壮丽, 坚固恒长。这三座廊桥,可以让同学们欣赏不同廊桥的形态之美,探究廊桥的文化内蕴,传 承先烈的红色精神。 示例二:我设计的线路是“如龙桥——红军桥——接龙桥”。 如龙桥造型古雅壮丽,是我国首座列为国保单位的木拱廊桥。红军桥见证了先烈英勇奋战的 红色岁月,激励着今人传承红色基因。接龙桥凌空飞渡,历经沧桑,是景宁县临水最高、山 势最险的廊桥之一。这三座廊桥,可以让同学们了解廊桥的营造技艺,理解廊桥的文化内蕴, 传承先烈的红色精神。 6. 示例一:我选 A。罗切斯特告诉简·爱自己过往的经历和阿黛尔的身世后,他们进行了 推心置腹的交流,罗切斯特对简·爱的态度发生了转变,简·爱也感受到与高尚灵魂交流的 快乐和满足。简·爱在得知疯女人是罗切斯特的太太后忍痛离开,得知罗切斯特受伤致残后 毅然回到桑菲尔德庄园,罗切斯特给予简·爱充分的尊重,令简·爱实现了精神上的自我强 健,两人在重重考验中走向彼此,成为彼此的精神支柱,搭建了精神互通的灵魂之桥。 示例二:我选 B,法布尔倾注一生来观察、研究昆虫,以人性关照虫性,在他眼中,长腹蜂 是挥舞瓦刀的“泥瓦工”;黑蛛蜂是技艺高超的“制陶工”;土蜂是下针精准无误的“麻醉 师”……他带着对生命的敬畏之心,观察、记录昆虫的习性,为昆虫谱写生命的乐章,架起 了自己与昆虫世界的沟通之桥。 示例三:我选 C。《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纪实作品,兼具真实性和文学性,作品选取了“四 渡赤水”“飞夺泸定桥”等长征途中发生的典型事例,引用了毛泽东等被访者的原话,列举 了大量真实的数据,还原真实历史,让今天的读者真切感受波澜壮阔的革命岁月,对毛泽东、 周恩来、彭德怀等红色将领和“红小鬼”们的细致描写,也让读者肃然起敬,这就是读者架 起的与纪实作品的理解之桥。 【解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字形、字义、诗句填空等。
庐:读音为 lú,指简陋的小屋。 含有“庭”的诗句有:庭中有奇树;庭下如积水空明等。 结合“杜甫想为读书人遮挡风雨”可知是诗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故这个字是“庇”。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中的“度”意思是越过。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材料的提取和概括。 结合“永和桥”部分材料“五座巨大的桥墩傲立在激流中,又被称为‘分水金刚墙’,形状 似舟,尖端逆流,以利避水,减轻了水流对桥墩的冲击力”可知特色是:五座桥墩、形状似 舟、尖端逆流。 结合“如龙桥”部分材料“东端建有三重檐歇山顶钟楼,中间设立阁楼,南端立桥亭,造型 巧夺天工的这三座歇山顶阁楼错落在廊屋之上,桥、廊、楼、亭、阁、屋合一,加上桥头的 马仙宫,形成一组造型古雅而壮丽的建筑群”可知特色是造型奇特,巧夺天工。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材料探究。 永和桥:结合“初建时涉及毗连的三个村,村民对桥址的意见不一,积下了难以化解的矛盾。 多年后,龙泉知县出面调解,一衣带水的三个村应该以和为贵”可知这是一个民间故事,为 了化解矛盾,让当地百姓“以和为贵”,是人民的美好祝愿。 红军桥:结合“1934 年 8 月,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与敌人在后坑桥遭遇。在寻淮 洲、乐少华、粟裕等人的指挥下,取得了竹口大捷。竹口战斗的胜利鼓舞了红军指战员北上 抗日的斗志,增强了革命胜利的信心。从此,当地老百姓将‘后坑桥’称为‘红军桥’”可 知这座桥有红色历史意义,为了让后人铭记历史。 如龙桥:结合“月山人将后山比作龙脉,高耸的山脊由北向南如巨龙逶迤而来,到达如龙桥 处山势猛然下降,而此桥恰如龙首下倾,故名如龙桥”可知是根据山脉地势来命名的。 接龙桥:结合“接龙桥位于景宁县东坑镇章坑村,这座桥连接两侧岩壁,恰似一道彩虹凌空 于澄潭碧水之上,桥、山、水浑然一体。远远望去,两岸山势像一条被河流截断的巨龙,接 龙桥恰好将这条断开的龙重新连接,故而得名”可知也是根据山脉地势而得名。 据此可概括作答。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联赏析。 结合这座桥的经历,对联中的意象与意境进行作答,言之有理即可。 示例 1:我喜欢对联 A。同学们,永和桥上的对联描绘了月亮挂在山头,倚靠着桥的栏杆听 溪水拍打石头的清脆声音,在下了雨后的西溪边上,一边垂钓一边欣赏波涛滚滚的美景。这 是一幅多么悠闲自在的画面呀,看到这副对联,仿佛能看到当时人们惬意舒适的生活场景,
所以我喜欢。 示例 2:我喜欢对联 B。同学们,如龙桥上的对联描绘了这个廊桥就像是天上的仙人居住的 宫殿,这座桥就像一道美丽的彩虹横跨在水的两岸,多么宏伟壮阔的一幅景象啊。看到这个, 仿佛能看到当时那个壮观的场景,让人感受到作者对其的喜爱和惊叹之情,所以我喜欢。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 先设计一条路线,与“革命精神”相关,所以“红军桥”必须在内,然后再写一段推荐语, 言之有理即可。 示例:路线:如龙桥——红军桥——永和桥 理由:如龙桥恰如龙首下倾,是我国有确切纪年、寿命最长的木拱廊桥。红军桥有着美好的 革命故事,可以引领我们接受红色精神熏陶。永和桥则告诉我们要“以和为贵”。这三座桥 或文化意蕴丰富,或结构精巧美观,是参观学习的圣地哦。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名著的理解和分析。 结合名著的情节、作品特色、人物形象等分析,言之有理即可。 示例 1:我选择 A,结束了在罗沃德寄宿学校的教师工作后,简·爱来到桑菲尔德给一个十 岁的小女孩做家庭教师。也是在这个古老的庄园里,简·爱陷入了和罗切斯特先生的爱情里。 一个是有钱的贵族雇主,一个是出身贫寒的家庭教师,这在任何人看来都是门不当户不对的。 可是简·爱在感情上仍然不卑不亢,她始终认为她们是平等的,当两人无视世俗的藩篱决定 结婚时,简·爱却发现罗切斯特已经结过婚,且妻子还生活在桑菲尔德,自重自爱的简无法 接受这个结果,毅然选择离开。但当她得知罗切斯特发疯的妻子点火烧了桑菲尔德庄园自杀, 勇于救人的罗切斯特为此双目失明,身体残疾而无法自理,简·爱又重新回到了他的身边。 两人经过重重考验最终走在一起,他们的心灵得到重新洗礼,变得更加坚定,所以说搭建了 心灵精神支撑之桥。 示例 2:我选择 B, 在“荒石园”中,法布尔孤独、欢欣、清苦地度过了几十年,为了研究 蝉的生理特点和生活习性,他用了整整 15 年,他坚持着,始终秉持着呵护与尊重的理念, 去发现昆虫世界的奥秘,赞美昆虫渺小生命的谦让、合作精神以及井然有序的生活本真。在 他眼中,长腹蜂是挥舞瓦刀的“泥瓦工”;黑蛛蜂是技艺高超的“制陶工”,是他对生命的 热爱,架起了与昆虫世界沟通的桥梁。 示例 3:我选择 C,真实性与文学性的统一是纪实文学的主要特点。斯诺的纪实写作毫不做 作,是质朴而真诚的。作者以“他者”的目光来观察“红区”,转述共产党抗日政策,描写 “红区”生活,力图还原真相。同时斯诺的报道“很文学”,可读性很强。作者善于抓住典 型环境、典型事物,运用对比、衬托等手法刻画人物展现人物个性,这就是读者架起的与纪 实作品的理解之桥。
二、 班级开展童话专题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手摇风琴 〔英〕依列娜·法吉恩 ①从前有一位旅人,他有很长的路要走。天黑以前,他没能抵达目的地,于是他只得连 夜赶路。 ②一路上,他翻山越岭,不见城镇,不见村庄,甚至连一栋房子也没见过。黑夜彻底降 临后,他终于失去方向,不一会儿便迷失在森林之中。 ③夜晚寂静得如同黑暗本身,眼睛什么也看不见,耳朵什么都听不着。为了排遣寂寞, 他开始跟自己说话。 ④“现在我该如何是好呢?”他说,“我是继续往前走,还是留在原地?如果继续走, 我可能走错方向,然后直到早上才发现自己已经远远偏离路线。而若是停在原地,我的旅程 势必不会取得任何进展,毕竟要走到有早饭吃的地方,还有约莫十一公里的路程。现在我该 如何是好呢?要是我真的停在原地,我是应该躺下,还是站着?如果选择躺下,我应该会觉 得芒刺在背。而如果选择站着,最后我肯定会两腿抽筋。我该如何是好呢?” ⑤就在他自言自语的当儿,他又走了一段路,不过说到底也没走出太远。这时,这位旅 人听见从森林里传来的乐声。他还没来得及停下脚步再次跟自己讲话,便又一次听见了那种 乐声。在这种地方竟能听到如此不可思议的音乐——既无人唱歌,也无人吹奏,那既非长笛 声,亦非提琴声。在这种时候,面临这种境地,任凭谁都会渴望听到这样的音乐。听出来了, 旅人在这片黑暗的森林中,在这个漆黑的夜里所聆听到的这支乐曲,是由手摇风琴传出的。 ⑥这支乐曲令旅人感到快乐。他不再迷惘了,因为音乐让他觉得自己仿佛己经接近目的 地,他的家已经近在咫尺。他循着乐声走去,与此同时,他感到青草正在自己脚下飘摇,树 叶迎着他的脸颊翩翩起舞。当接近声源的时候,他喊道:“你在哪里?”他很确信,应该是 有人在那儿的,因为森林中的一台手摇风琴不可能自己摇出乐曲来。他猜对了,因为当他喊 出“你在哪里?”的时候,一个欢快的声音回答说:“我在这里,先生!” ⑦旅人伸出手来,然后摸到了手摇风琴。 ⑧“稍等,先生,”那个欢快的声音又说,“让我先演奏完这支曲子。您要是乐意的话, 跟着一起跳舞也无妨。”于是乐曲继续,欢快无比。旅人跳起舞来,跳得飞快又欢乐,末了 还配合着音乐来了个精彩的收尾。 ⑨“真好,真好啊!”旅人说,“自从我十岁那年,离开那些后街小巷之后,就再也没 有跟随手摇风琴曲一起舞蹈过了。” ⑩“那太可惜了,先生。”风琴手说。 ⑪“这儿有一便士,请你收下。”旅人说。 ⑫“谢谢,”风琴手说,“我已经很久没有收到过这样的一便士了。”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