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年河南师范大学中国文学史考研真题 A 卷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 5 分,共 40 分)
1.风、雅、颂∶
2.近体诗(格律诗)∶
3.志人小说∶
4.桐城派∶
5.文学研究会∶
6.《尝试集》∶
7."孤岛文学"
8.《白毛女》∶
二、简答题(每小题 12 分,共 60 分)
1.魏晋南北朝文学自觉的标志主要有哪些?
2.初唐四杰对唐诗发展的贡献是什么?
3.简述苏轼对宋词发展做出的贡献。
4.为什么说《雷雨》既是曹禺的第一个戏剧生命,也是现代话剧成熟的标志。
5.简析《再别康桥》的审美意蕴。
三、论述题(每小题 25 分,共 50 分)
1.鲁迅在评《三国演义》之人物塑造时说。"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致欲显刘备之长
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面近妖。"诸结合作合谈谈你对鲁迅先生这句话的理解。
2.鲁迅在 30 年代谈及自己为什么做小对说时说,"我仍抱着十多年前的'启蒙主义',以
为必须是'为人生'、而且要改良这人生。我深恶先前的称小说为'闲书',而且将'为艺术而
艺术',看作不过是'消闲'的新式的别号。所以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中,
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结合鲁迅的小说创作,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