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14山东省德州市中考物理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18页
第2页 / 共18页
第3页 / 共18页
第4页 / 共18页
第5页 / 共18页
第6页 / 共18页
第7页 / 共18页
第8页 / 共18页
资料共18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14 山东省德州市中考物理真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4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 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14•德州)(2 分)如图 1 所示,最先确定电流产生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物理学 家是( ) A. B. C. D. 欧姆 伽利略 焦耳 牛顿 图 1 考点: 物理常识. 专题: 其他综合题. 分析: 根据我们对于欧姆、牛顿、伽利略、焦耳这四位科学家对于物理所作贡献的了解 来作答. 解答: A、欧姆总结了欧姆定律,用于研究电流和电阻的故选,故 A 不符合题意; B、牛顿发现了牛顿三定律,故 B 不符合题意; C、伽利略的贡献:比萨斜塔实验,理想斜面实验和用斜面缓冲重力,证明了自由落体下落 的高度与时间平方成正比,故 C 不符合题意; D、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英国物理学家焦耳找出了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电阻、通电时 间的关系,即发现了焦耳定律,故 D 符合题意. 故选 D. 点评: 平时多了解物理学史,了解科学家的贡献,有利于解此类题. 2.(2014•德州)(2 分)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B.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比在液体中快 C. “悦耳动听”是指声音的音色好 D. 用超声波清洗眼镜说明声波可以传递信息 考点: 声音的综合利用. 专题: 声现象. 分析: 根据每个选项中所涉及到的声学知识,结合声学现象的不同特点可做出判断. 解答: A、人耳要想听到声音是有条件的,只有响度达到或超过 0dB,频率在 20~20000Hz 之间的声音,人耳才有可能听到,故 A 错误; B、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液体中次之,空气中最慢,故 B 错误; C、“悦耳动听”是指声音有着好的品质,是指声音的音色好,故 C 正确; D、用超声波清洗眼镜说明声波可以传递能量,而不是传递信息,故 D 错误. 故选 C. 点评: 本题考查了对声现象中的基础知识的了解,虽是小的知识点,但我们应全面了解. 3.(2014•德州)(2 分)如图 2 是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其中需要吸热的是( )
A. B. C. D. 露珠的形成 “雾凇”的形成 河水结冰 樟脑丸逐渐变小 图 2 考点: 液化及液化现象;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生活中的升华现象;生活中的凝华现象. 专题: 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 分析: 在六种物态变化形式中,熔化、汽化、升华需要吸热,凝固、液化、凝华需要放 热,弄清楚四幅图中的物态变化再去判断吸放热情况. 解答: A、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故 A 错误; B、雾凇是水蒸气由气态变为固态形成的,是凝华现象,需要放热,故 B 错误; C、樟脑丸变小是由固态变为气态的升华现象,升华吸热,故 C 正确; D、河水结冰,是液体水变成固态冰的过程,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故 D 错误. 故选:C.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物态变化概念及其吸放热情况的理解和掌握,弄明白四 幅图中的物态变化名称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4.(2014•德州)(2 分)如图 3 是获取电能的几种途径,其中消耗不可再生能源又不会 对大气造成污染的是( A. B. ) C. D. 燃煤发电 太阳能发电 风车发电 核能发电 图 3 考点: 能源的利用和对环境的危害. 专题: 能源的利用与发展. 分析:不可再生能源是在短时间内无法再生的能源,常见的化石资源、矿产资源都是不可 再生能源;煤和核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是可以重复利用的能源, 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常见的风能、水能、太阳能都是可再生能源; 解答: A、燃煤发电是把煤的化学内能转化为电能,煤是不可再生能源,而且在燃烧过程 中会大气造成污染,所以 A 不符合要求; B、太阳能电池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太阳能是可再生能源,所以 B 不符合要求; C、风车发动机将风能转化为电能,风能是可再生能源,所以 C 不符合要求; D、核能发电站是通过核燃料发生核裂变的方式,将核能转化为电能,由于核燃料是有限的, 所以核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故选 D.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常见能源的了解情况,要知道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的区别. 5.(2014•德州)(2 分)为迎接 2014 年 6 月 12 日的世界杯足球赛,东道主巴西队很早就 投入了热身训练,如图 4 是运动员训练时的场景,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运动员将静止的足球踢出,足球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 B. 足球离开脚后继续向前飞行,是因为受到惯性的作用
C. 滚动的足球慢慢停下来,是因为受到了摩擦阻力 D. 飞行的足球被守门员抱住,其动能减小 图 4 考点: 力的作用效果;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惯性现象;动能的影响因素. 专题: 运动和力. 分析: (1)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2)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 惯性;(3)影响物体动能大小的因素:质量、速度. 解答: A、球由静止到运动,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故 A 正确,不符合题意; B、惯性使物体自身的性质,不是来自外界,不能说“受到”惯性,故 B 错误,符合题意; C、足球滚动过程中由于受到阻力作用,运动状态发生变化,慢慢停下来,故 C 正确,不符 合题意; D、飞行的足球被守门员抱住,质量不变的情况下,速度变小,动能变小,故 D 正确,不符 合题意. 故选 B 点评: 本题考查的是有关力学的基础内容,难度不大. 6.(2014•德州)(2 分) 2013 年 6 月 20 日,我国宇航员王亚平在“天 宫一号”完成了太空授课,如图 5 是她做水球透镜实验时的情景,通过 水球可以看到她的像,以下有关像的判断及成像规律的应用,说法正确 的是( ) 图 5 A. 实像 凸面镜 B.虚像 放大镜 C.实像 照相机 D.实像 投影仪 考点: 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专题: 透镜及其应用. 分析: 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 解答:根据图示可知,像为倒立、缩小的实像,那么水球相当于凸透镜,照相机(或摄像 机等)就是利用这一成像原理. 故选 C. 点评: 根据物距和像距的关系,判断凸透镜成像性质和应用,是一种常用的方法,一定 要熟练掌握. 7.(2014•德州)(2 分)如图 6 是乘客应如何安全使用自 动扶梯的图片,其中蕴含着许多物理知识,乘客在水平台阶 上随自动扶梯匀速上升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6 A. 乘客的机械能保持不变 B. 扶梯扶手因摩擦生热内能增加 C. 乘客相对于她所站立的台阶是运动的 D. 竖直方向上乘客受到的支持力大于重力 考点: 机械能;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平衡状态的判断;机械能和其他形式能的转化. 专题: 其他综合题. 分析: 首先确定人所处的运动状态,并对其进行受力分析,再根据影响动能和势能的因
素来判断其机械能的变化情况;同时根据其相对于台阶的位置是否变化来判断其是否运动. 解答: A、顾客的质量不变、速度不变所以动能不变,高度升高,所以势能增加,机械能 增大,故 A 错误; B、“摩擦生热”实质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故 B 正确; C、因其速度大小和方向都不发生变化,所以其运动状态是不变的,故 C 错误; D、顾客站在自动扶梯的台阶上匀速上升,受到重力和支持力的作用,相互平衡,大小相等, 故 D 错误. 故选 B. 点评: 解决此类问题时,要注意将受力分析、运动状态的判断、运动与静止的判断、机 械能的判断等互相联系起来,不能将各知识点完全独立. 8.(2014•德州)(2 分)小明将同一个鸡蛋先后放入如图 7 所示的甲、乙两杯盐水中,盐 水密度分别为ρ甲、ρ乙,鸡蛋所受浮力分别为 F 甲、F 乙,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图 7 A. ρ甲>ρ乙 F 甲>F 乙 C.ρ甲>ρ乙 F 甲=F 乙 B.ρ甲<ρ乙 F 甲<F 乙 D.ρ甲<ρ乙 F 甲=F 乙 考点: 浮力大小的计算;密度的大小比较. 专题: 应用题;浮力. 分析: 物体的浮沉条件:当物体的密度大于液体密度时,物体下沉;当物体密度等于液体 密度时,物体在液体中悬浮;若物体密度小于液体密度时,物体将漂浮在液面上. 要知道当物体漂浮在液面上时,物体所受浮力与重力相等.物体悬浮在液体中时, 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 解答:鸡蛋在甲盐水中悬浮,所以鸡蛋的密度等于甲盐水的密度;在乙盐水中漂浮,所以 鸡蛋的密度小于乙盐水的密度.因此ρ甲<ρ乙.故 A、C 错误. 鸡蛋在甲中悬浮,所以此时浮力等于重力;在乙中漂浮,浮力也等于重力,因此在甲和乙 中所受浮力相等,即 F 甲=F 乙,故 C 错误,D 正确. 故选 D.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了浮沉条件的应用,一定要掌握物体浮沉情况与密度的关系.同时 要搞清不同状态下物体所受重力与浮力的大小关系. 9.(2014•德州)(2 分)图 8 中为 2014 年中国海军赴地中海为运 输叙利亚化学武器船只护航的情景,舰艇护航编队在距离较近时一 般采用“前后”形式护航,并不采用“并排”形式,下图 9 中与之 原理相同的是( ) 图 8 A. B. 口吹硬币跳过栏杆 热气球
C. D. 连通器 吸饮料 图 9 考点: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专题: 气体的压强、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分析: (1)流体流速越大,流体产生的压强越小;流体流速越小,压强越大; (2)根据流体流速与压强的关系分析解答本题. 解答:舰艇并排行驶时,舰艇带动其周围的水随船向前运动,结果使舰艇内侧之间的水流 速度大于舰艇外侧的水流速度;因此舰艇内侧水的压强小于舰艇外侧水的压强,水的压强 差使舰艇靠近,进而发生碰撞,为了避免事故的发生,因此:舰艇护航编队在较近距离时 一般采用前后护航形式,而不采用“并排”护航.B 选项利用浮力,C 利用连通器特点,D 利用大气压,只有 A 中是利用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故选 A. 点评: 本题考查了流体流速与流体压强间的关系,掌握流体流速与流体间压强的关系并 学以致用是本题解题的关键. 10.(2014•德州)(2 分)巨磁电阻(GMR)效应是指某些材料的电阻值随外磁场减小而增 大的现象,在图 10 中所示的电路中,当闭合开关 S1、S2 并使滑片 P 向右滑动时,指示灯 亮度及电流表的变化情况是( ) 图 10 B.指示灯变暗 电流表示数减小 D.指示灯亮度不变 电流表示数减小 A.指示灯变亮 电流表示数增大 C.指示灯亮度不变 电流表示数增大 考点: 电路的动态分析. 专题: 电路变化分析综合题. 分析: (1)由左图可知,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P 向右滑动过程中接入电路中电阻的变化, 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路中电流的变化,进一步根据影响电磁铁磁场的因素可知其磁场变化, 据此可知右图巨磁电阻的变化; (2)由右图可知,灯泡和巨磁电阻并联,安培表测电路中的电流,根据欧姆定律可知巨磁 电阻的变化,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路中电流的变化. 解答:(1)由左图可知,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P 向右滑动过程中接入电路中电阻变大, 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路中的电流变小, ∵电磁铁磁性的强弱与线圈匝数和通过的电流有关,且匝数不变,通过的电流越大,磁性 越强, ∴此时电磁铁的磁性变弱; (2)由右图可知,∵巨磁电阻处于磁场越强的位置其电阻越小, ∴此时巨磁电阻的阻值变大, ∵巨磁电阻和灯泡并联,所以灯泡的亮度不变, ∴根据欧姆定律可知,通过巨磁电阻所在电路的电流变小,灯泡所在支路的电流不变,所
以电流表的示数变小. 故选 D. 点评: 在控制电路中,滑片的移动是分析的入手点;在工作电路中,明确磁场对巨磁电 阻阻值的影响是关键. 11.(2014•德州)(2 分)如图 11 所揭示的实验原理,下列图 12 中与之相同的是( ) 图 11 A. B. 奥斯特实验 C. 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力 D. 扬声器 话筒 图 12 考点: 电磁感应. 专题: 电动机、磁生电. 分析: 首先明确选择项上面实验揭示的实验原理:电磁感应现象,由磁生电;然后在逐 个分析选择项中的设备所涉及的物理知识即可得到答案. 解答:图中实验是电磁感应实验,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能够产生感 应电流; A、实验是奥斯特实验,说明了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着磁场,不符合题意; B、实验说明了通电导体在磁场中要受到力的作用,不符合题意; C、扬声器是磁场中的线圈在通入交变电流时受力发生振动,即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不 符合题意; D、动圈式话筒工作过程是:声波振动→引起膜片振动→带动线圈振动→线圈切割永久磁体 的磁场产生感应电流→经放大传给扬声器.由此可知其工作原理是电磁感应现象,符合题 意. 故选 D. 点评: 要理解并熟记:发电机、动圈式话筒利用电磁感应现象原理;带电动机的用电器、 扬声器利用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原理;带电磁铁的仪器利用是电流的磁效应原理; 电话话筒利用了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及欧姆定律. 12.(2014•德州)(2 分)如图 13 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为 3V,灯 L1 标有“6V 6W”,灯 L2 标有“3V 3W”,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图 13 D. S2 闭合,S1 接 b,L2 更亮 A. S2 断开,S1 接 b,L1 可以正常发光 B. S2 断开,S1 接 a,L2 实际功率为 3W C. S2 断开,S1 接 a,L2 更亮 考点: 电路的动态分析. 专题: 电路变化分析综合题. 分析: (1)S2 断开,S1 接 b 时,电路中只有灯泡 L1 工作; (2)S2 断开,S1 接 a 时,两灯泡串联; (3)根据公式 R=U2/P 求出两个灯泡的电阻,再利用公式 P=I2R 比较两只灯泡的实际功率; (4)S2 闭合,S1 接 b 时,两只灯泡并联. 解答:A、S2 断开,S1 接 b,L1 两端的电压为电源电压,为 3V,小于灯泡的额定电压,不能正常发光; 故 A 错误; B、S2 断开,S1 接 a,两只灯泡串联,两只灯泡两端的电压肯定都小于 3V,所以 L2 实际功率小 于 3W,故 B 错误; C、S2 断开,S1 接 a,两只灯泡串联,L1 的电阻 R1= = =6Ω; L2 的电阻 R2= = =3Ω; 根据公式 P=I2R 可知,L1 的实际功率更大,所以更亮,故 C 错误; D、S2 闭合,S1 接 b 时,两只灯泡并联,两端的电压相等,根据公式 P= 可知,L2 的实际功率 更大,所以更亮,故 D 正确. 故选 D. 点评: 本题是一道关于额定电压、电功率以及串并联电路的分析判断题,解题的关键是 先按照相关的条件简化电路(简化电路的基本原则是去掉开路部分和短路部分),再进行 分析判断各个选项的正误.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 6 小题,每空 1 分,共 10 分) 13.(2014•德州)(2 分) “退热贴”属于物理降温用品,被广泛应用于 小儿发热退烧、消夏及高温作业等情况,如图 14 所示,退烧贴中的水分通 过 汽化 (填物态变化名称)吸收体表热量,可以起到降温作用,退热 贴在使用过程中还会散发出一股清新的薄荷香味,这是 扩散 现象. 图 14 考点: 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扩散现象. 专题: 热和能. 分析: (1)物质由液态变为气压的过程叫汽化,汽化吸热; (2)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扩散是分子做无规则运动造成的. 解答:(1)退热贴接触皮肤,内部的水分从人体体表吸热由液态变为气态,发生汽化,从 而使体表温度降低;
(2)退热贴在使用过程中还会散发出一股清新的薄荷香味,是因为退热贴中物体的分子在 不停地作物规则运动,发生了扩散现象. 故答案为:汽化、扩散. 点评: 本题考查了汽化现象和扩散现象,属于基础知识. 14.(2014•德州)(1 分)如图 15 所示,同种材料制成的实心圆柱体 A 和 B 放在水平地 面上,高度之比 hA:hB=2:1,底面积之比 SA:SB=1:2,则它们对地面的压强之比 pA:pB= 2:1 . 图 15 考点: 压强大小比较. 专题: 计算题;压强、液体的压强. 分析: 对于粗细均匀的固体,其产生的压强 p= = = = = =ρgh. 解答:同种材料制成的两个实心圆柱体其密度相同都为ρ, p= = = = = =ρgh, pA=ρghA,pB=ρghB, ∴ = = = ; 故答案为:2:1. 点评: 清题目中的关键条件(同种材料、圆柱体),灵活运用压强的公式,再利用数学 的运算可解答. 15.(2014•德州)(1 分)雷达在海洋运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某海岛雷达向远处停泊 的油轮发出一束电磁波,从发出到接收共用时 10﹣4s,则该油轮距雷达 15 考点: 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专题: 长度、时间、速度. 分析: 已知电磁波的传播速度与电磁波传播时间,由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 s=vt 可以求出 电磁波的路程,该路程是雷达到飞机距离的两倍,然后求出飞机到雷达的距离. 解答:解:由 v= 可得,电磁波的路程 s=vt=3.0×108m/s×10﹣4s=3×104m, km. 飞机离雷达站的距离 d= = =1.5×104m=15km. 故答案为:15. 点评: 本题是一道基础题,熟练应用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是正确解题的关键,知道电磁 波路程是飞机离雷达站的距离的两倍是本题的难点. 16.(2 分)某城市实施阶梯电价,具体方案如下表: 用电时段 时段范围 电价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