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21-2022学年四川凉山宁南县五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试卷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24页
第2页 / 共24页
第3页 / 共24页
第4页 / 共24页
第5页 / 共24页
第6页 / 共24页
第7页 / 共24页
第8页 / 共24页
资料共24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21-2022 学年四川凉山宁南县五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试卷及 注意事项: 答案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 0.5 毫米的黑色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 并检查条形码粘贴是否正确。 2.选择题和判断题使用 2B 铅笔涂在答题卡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其余题用 0.5 毫米黑色 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卡的对应框内,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 无效。 3.本卷共 2 页,测试时间 90 分钟,试题总分 100 分。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收回。 一、选择。(把正确答案的序号涂上颜色,共 8 分) 1. 由几个大小相同的正方体搭成的几何体,从前面看是 ,从左面看是 ,下面符合要求的几何体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 【分析】根据各选项从前面和左面看到的形状,找到符合题意的几何体即可。 【详解】A. 从前面看是 ,从左面看是 ,所以 A 选项不符合。 B. 从前面看是 ,从左面看是 ,所以 B 选项不符
合; C. D. 合。 故答案为:C 从前面看是 ,从左面看是 ,所以 C 选项符合; 从前面看是 ,从左面看是 ,所以 D 选项不符 【点睛】本题是考查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和几何图形,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 把一根铁柱截成两段,第一段长 4 5 米,第二段占全长的 4 5 ,两段铁柱相比,( )。 A. 第一段长 B. 第二段长 C. 一样长 D. 无法判 断 【答案】B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第一段占全长的 1- 4 5 = 1 5 ,因为 1 5 < 4 5 ,所以第二段长,据此 解答即可。 【详解】第一段占全长的 1- < ,所以第二段长; 4 5 1 5 故答案为:B。 4 5 = 1 5 ; 【点睛】本题属于一根绳子分成两段的问题,只比较表示关系的量即可。 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一个数的倍数一定比它的因数大 B. 因为 2.1÷0.3=7,所以 2.1 是 0.3 的倍数 C. 所有的奇数都是质数 D. 如果 a+5 的和是偶数,那么 a 一 定是奇数 【答案】D 【解析】 【分析】(1)一个数的最大因数和最小倍数都是这个数本身,举例说明即可;
(2)在整数除法中,如果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被除数是除数和商的倍数,除数 和商是被除数的因数; (3)整数中,是 2 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0 也是偶数),不是 2 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一个 数,如果只有 1 和它本身两个因数,那么这样的数叫做质数;一个数,如果除了 1 和它本身 还有别的因数,那么这样的数叫做合数; (4)由奇数和偶数的运算性质可知,两个数相加,如果有一个加数是奇数,和是偶数,那 么另一个加数一定是奇数,据此解答。 【详解】A.假设这个数为 7,7 的最大因数是 7,7 的最小倍数也是 7,最大因数和最小倍 数相等; B.2.1÷0.3=7,被除数和除数都是小数,则 2.1 和 0.3 不是倍数关系; C.9 是一个奇数,9 的因数有 1,3,9,一共三个因数,则 9 是合数,所以,并不是所有的 奇数都是质数; D.分析可知,a+5=偶数,5 是一个奇数,所以 a 一定是奇数,假设 a=3,a+5=3+5=8。 故答案为:D 【点睛】掌握因数、倍数、奇数、偶数、质数、合数的意义,以及奇数和偶数的运算性质是 解答题目的关键。 4. 下面的展开图中,不能围成一个正方体的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 【分析】正方体展开图有 11 种特征,分四种类型,即第一种:“1−4−1”结构,即第一行放 1 个,第二行放 4 个,第三行放 1 个,此种结构有 6 种展开图;第二种:“2−2−2”结构,即 每一行放 2 个正方形,此种结构只有一种展开图;第三种:“3−3”结构,即每一行放 3 个 正方形,此种结构只有一种展开图;第四种:“1−3−2”结构,即第一行放 1 个正方形,第 二行放 3 个正方形,第三行放 2 个正方形,此种结构有 3 种展开图。据此解答。
【详解】A. 不属于正方体展开图,不能折叠成一个正方体; B. C. D. 属于正方体展开图的“3−3”型,能折叠成一个正方体; 属于正方体展开图的“1−4−1”型,能折叠成一个正方体; 属于正方体展开图的“1−3−2”型,能折叠成一个正方体。 故答案为:A 【点睛】本题考查了正方体的展开图的特征。 5. 已知 3a b (a、b 是两个非零的自然数),那么 a 和 b 的最大公因数是( )。 B. a C. b D. ab A. 1 【答案】C 【解析】 【分析】两个数成倍数关系时,最大公因数是较小数,最小公倍数是较大数,由 a=3b(a, b 都是非零自然数)可知 a 和 b 是倍数关系,据此解答。 【详解】由 a=3b(a,b 都是非零自然数)可知:a 和 b 是倍数关系,a 是较大数,b 是较 小数, 所以 a 和 b 的最大公因数是 b。 故答案为: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两个数成倍数关系时最大公因数的求法。 6. 8 个零件中有 1 个是次品(次品稍重一些)。用天平称,如果要保证找出次品,而且称的 次数最少,那么称第一次时,应该采用下面( )种方案。 A. 分 2 份(4,4) B. 分 3 份(3,3,2) C. 分 3 份(2,2,4) D. 分 4 份 (2,2,2,2) 【答案】B 【解析】 【分析】把称重物品分成尽可能平均的三组,先称其中数量相同的两组,如果天平平衡,那
么次品在剩下一组里面,如果天平不平衡,那么次品在天平上翘的一组里面,依次找出次品 所在的组,直到最后找出次品,此时称重次数最少并且保证找出次品,据此解答。 【详解】 由上可知,称重次数最少时,第一次应分 3 份(3,3,2)。 故答案为:B 【点睛】用天平称重找次品时,第一次把物品数量分为尽可能平均的三组称重次数最少。 7. 6 月 5 日是世界环境日。某校有 40 多个学生上街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活动,如果每 4 人分成一组,或者每 6 人分成一组,都正好分完,那么某校参加宣传活动的学生共有( ) 人。 A. 43 【答案】C 【解析】 B. 45 C. 48 D. 49 【分析】每 4 人分成一组,或者每 6 人分成一组,都正好分完,说明学生人数是 4 和 6 的公 倍数,先求出 4 和 6 的最小公倍数是 12,再根据题目选项找出符合范围的数值即可。 【详解】4=2×2 6=2×3 4 和 6 的最小公倍数是:2×2×3=12 那么学生人数一定是 12 的倍数, 12×2=24<40 12×3=36<40 12×4=48>40 所以参加宣传活动的学生共有 48 人。 故答案为:C 【点睛】本题的解题关键是能够分析出所求学生人数是 4 和 6 的公倍数,再结合选项作答。
8. 把一个表面积是 80cm2 的大长方体,平行于三组底面分别切了三刀(如图所示),切成的 8 个小长方体的表面积之和比原来大长方体的表面积增加了( )cm2。 B. 40 C. 160 D. 无法确 A. 80 定 【答案】A 【解析】 【分析】观察图形可知,沿着平行与底面切一刀增加两个底面积(上面和下面),沿着平行 与横截面切一刀增加两个横截面的面积(左面和右面),沿着平行与前面切一刀增加两个前 面的面积(前面和后面),也就是说切成的 8 个小长方体的表面积之和比原来大长方体的表 面积增加了一个长方体的表面积。 【详解】由分析可知: 切成的 8 个小长方体的表面积之和比原来大长方体的表面积增加了 80cm2。 故答案为:A 【点睛】本题考查长方体的表面积,明确表面积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 二、判断。(正确的涂 A,错误的涂 B,共 8 分) 9. 小朋友一个手指尖的体积大约是 1 立方分米。( ) 【答案】× 【解析】 【分析】根据生活经验、对体积单位大小的认识,可知计量一个手指尖的体积,因为数据是 1,应用“立方厘米”作单位,是 1 立方厘米。 【详解】小朋友一个手指尖的体积大约是 1 立方厘米。原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睛】此题考查根据情景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计量单位和数据的 大小,灵活的选择。 10. 23 的因数个数比 6 的因数个数多。( ) 【答案】× 【解析】 【分析】先根据找因数的方法,分别找出 23 和 6 的因数,再用他们的因数个数进行比较。
【详解】23 的因数有 1 和 23,一共 2 个; 6 的因数有 1、2、3、6,一共 4 个。 2<4 23 的因数个数比 6 的因数个数少,所以原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考查了找因数的方法。 11. 异分母分数不能直接相加减,是因为分数单位不同。( ) 【答案】√ 【解析】 【分析】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分数单位;异分母分数的分数 单位不相同;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先通分,然后按照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进行计算。 【详解】异分母分数不能直接相加减,是因为分数单位不同。 原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点睛】掌握分数单位的定义以及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是解题的关键。 12. 把一根长 3m 的铁丝平均截成 7 段,每段占全长的 3 7 。( ) 【答案】× 【解析】 【分析】把铁丝的长度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 7 份,则每段占全长的 1 7 1 7 【详解】1÷7= 则每段占全长的 故答案为:× 。原题干说法错误。 1 7 。据此判断即可。 【点睛】本题考查分数与除法,明确它们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13. 2 3 的分子加上 8,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母应乘 5。( ) 【答案】√ 【解析】 【分析】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 除外),比值不变, 据此解答。
【详解】2+8=10 10÷2=5 则 2 3 的分子加上 8,相当于分子乘 5,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则分母也要乘 5。所以题干说 法正确。 故答案 为:√ 【点睛】本题考查了分数的基本性质,熟练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并灵活运用。 14. 如果从正面看到的是 ,用 5 个大小相同的正方体摆,只有 3 种摆法。( ) 【答案】× 【解析】 【分析】先把 3 个横放一排,1 个可以放在前、后共 6 个位置,剩下 1 个放在左边第 2 层, 如下图所示,一共有 8 种摆法。据此解答。 【详解】由分析可知,如果从正面看到的是 ,用 5 个大小相同的正方体摆,有 8 种 摆法。所以原题干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考查了用三视图确认几何体。 15. 折线统计图不但可表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够清楚地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_____ 【答案】√ 【解析】 【分析】(1)条形统计图的特点:能清楚的表示出数量的多少; (2)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不但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看出各种数量的增减变化情 况; (3)扇形统计图比较清楚地反映出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之间的数量关系;据此进行解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