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13年重庆普通高中会考历史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8页
第2页 / 共8页
第3页 / 共8页
第4页 / 共8页
第5页 / 共8页
第6页 / 共8页
第7页 / 共8页
第8页 / 共8页
资料共8页,全文预览结束
2013 年重庆普通高中会考历史真题及答案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 100 分。考试时间: 90 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毕业学校、姓名、准考证号、序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及 答题卷规定的位置上。 3.第Ⅰ卷(选择题)答在答题卡上,第Ⅱ卷(非选择题)答在答题卷上。考试结束, 将答题卡和答题卷一并交同。 第Ⅰ卷 选择题(共 60 分) 注意: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一、选择题(3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下列各题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 符合题目要求的。) 1.《剑桥中国》在叙述一个王朝的时候写道:“长期以来作为一个小国或诸侯国而存在, 然后又作为一个大的王朝和帝国存在了很短一段时期……约在公元前 4 世纪中叶,它才开 始朝一统天下的方向发展。”这个王朝是 A.秦朝 2.战国时期官僚制萌生,它的特点是:国君可以随时任免官员;官员通常领取实物俸 D.宋朝 B.汉朝 C.唐朝 禄;国君定期对官员进行考核。该制度 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B.是分封制度的沿袭 C.造成诸侯国政治混乱 D.在秦统 一后被废除 3.(宋)范公偁《过庭录》载:“吴人孙山,滑稽才子也。赴举他郡,乡人托以子偕往。 乡人子失意,山缀榜,先归。乡人其子得失,山曰:‘解名尽处是孙山,贤郞更在孙山外。’” 孙山等上榜是通过 A.承荫世袭 4.“今我朝罢丞相……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立者,文武 B.立功受奖 C.乡人举荐 D.科举考试 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该训令出自 B.明成祖 A.明太祖 5.马克思在《鸦片贸易史》中说:“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 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在这场决斗中,陈腐世界 C.康熙帝 D.雍正帝
的代表是激于道义,而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却是为了获得贱买贵卖的特权……”对材料的 理解正确的是 A.“人为地隔绝于世”指中国闭关锁国 C.“现代社会的代表”指的是中国 6.法国文豪雨果在一封信中写道:“将受历史制裁的这两个强盗……(法兰西)帝国 居然还天真地以为自己就是真正的物主,把圆明园富丽堂皇的破烂拿来展出。我希望有朝 一日,解放了的干干净净的法兰西会把这份战利品还给被掠夺的中国。”材料中参予掠夺的 另一个“强盗”(国家)是 B.“陈腐世界的代表”指的是英国 D.“殊死决斗”的双方都是非道义的 D.德国 B.英国 A.美国 C.日本 7.仔细观察右图,该图反映的是 A.鸦片战争形势 B.第二次鸦片战争形势 C.甲午中日战争形势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形势 8.雷海宗说:“这个战国诸子所预想, 秦始皇所创立,西汉所完成,曾经维系中 国二千余年的皇帝制度,以及三四千年曾 笼罩中国的天子理想,一股结束。”其中 的“制度”和“理想”“一股结束”于 B.戊戌变法 A.太平天国运动 9.据董必武口述,斯诺在《老赤卫队员》中写道:“我参加了一九二一年七月在上海 召开的第一次代表会议。每一个代表省派两名代表……湖南派何叔衡和毛泽东……共产国 际派两名代表参加这次会议,一是荷兰人,我们中国话称他为马林……”代表们参加的这 次会议的主题是 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 A.成立中国共产党 C.纠正“左”倾错误 10. 1871 年 4、5 月的巴黎当局颁布了一系列措施:取消市场经济自由交换的原则;禁 止企业克扣工人工资;没收逃亡富人的住宅,供无家可居的工人居住;对贫困的劳动者实 行社会救济等。这些措施 B.开展土地革命 D.商议同国民党合作 A.有利于发展资本主义 C.体现出政权的无产阶级性质 11.美国作家路易斯·费希尔在某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传记中写道:“战争给布尔什维主 义提供了良机。”“领导反对国外武装干涉和国内敌人的各种情况的整个军事政治司令部都 集中在他一个人身上。”“在没有先例的情况下……创造性地发展马克思主义。”该无产阶级 革命家是 B.是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D.表明法国已是社会主义国家 A.恩格斯 12.我国古代有很多关于农业的谚语,比如:“小满前后,种瓜种豆。”“小暑不种薯, C.斯大林 D.毛泽东 B.列宁 立伏不种豆。”“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这组谚语反映出我国古代农业生产 A.遵循自然规律、不违农时 C.面临自然灾害、难以抵御 13.商鞅在《商君书》中说:“舍本事而事末作,则田荒而国贫矣。”“苟能令商贾、技 B.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 D.生产效率不高、自给自足 巧之人无繁(不多),则欲国之无富,不可得也。”材料反映出商鞅的思想是 A.重农抑商以巩固统治 C.发展农业以实施仁政 B.重商抑农以增加财富 D.发展商业以繁荣经济
14.中国古代晋商普遍认可“君子爱财,生财有道”;徽商胡仁之说:“平则人易亲,信 则公道著,到处树根基,无往而不利。”反映出中国古代商人崇尚的商业精神是 D.见利忘义 A.重义轻利 15.“大量内迁的民族工业,促进了重庆地区的工业发展,改变了民族工业的布局。而 B.讲求信义 C.勤俭致富 来不及内迁的民族工业则被日军霸占、或被战争所毁。”这一状况发生于 A.鸦片战争时期 C.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16.交通工具近代化不仅推动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也极大的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下列 B.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D.抗日战争时期 属于中国近代新式交通工具的是 C.火车 D.帆船 B.轿子 A.马车 17.右图为 1956 年中国国民经济中公私经济成分的比例状况图,它反映出我国 A.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B.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C.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 D.市场经济体制基本确立 18.“一天等于二十年,共产主义在眼 前。”“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你是 英雄咱好汉,高炉旁边比比看,你能炼一吨,咱炼一吨半。”以上口号集中流行于 B.“大跃进”时期 A.解放战争时期 C.“文革”时期 19.他相信当时已日益流行的地圆学说,只要从欧洲海岸一直向西航行,就可以到达印 度。1492 年 8 月 3 日拂晓,3 艘帆船从西班牙南端的巴罗士港起航,向西驶去。这次航行 的结果是 D.改革开放时期 A.完成了环球航行 C.发现了“新大陆” 20.下表是根据(美)G.H.埃尔德的《大萧条的孩子们》整编。该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D.抵达南非好望角 B.到达了印度半岛 社会阶级 中产阶级 劳动阶级 家庭收入的变化 1929 年的收入 $3000 $2780 1933 年的收入 $1478 $1118 A.世界大战爆发 C.国内革命兴起 21.B.T.克列缅在《斯大林造成的社会主义——集体性的变形:实质及根源》中认为: B.经济危机深重 D.自然灾害频繁 “它从产生之初就不具有真正的社会主义性质……(农民)并不是自己财产的真正主人: 他们播种什么、什么时候耕耘和收获、交售自己的多少产品、交给谁、按什么价(有时完 全是象征性的价格),都要听命于他人。”作者评价的是 B.新经济政策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自由放任经济模式 D.农业集体化运动 22.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趋势不断加强,但集团内 部也存在着矛盾和竞争。右图所示出现了矛盾的集团是 A.欧洲联盟 B.世界贸易组织 C.亚太经合组织 D.北美自由贸易区
23.尚斌等著《中国儒学发展史》认为:“(他)并非一位儒学家,也并非一位非常笃信 儒学思想的人,可是,作为中国封建社会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统治者,他首次凭借君权的 影响力将儒学推上了至高无上的宝座。”“他”是 A.秦始皇 24.杨宽在《战国史》中写道:“‘士’原是贵族的最低阶层……由于经济和政治的变革, B.汉武帝 C.唐太宗 D.宋太祖 文化学术相应地发生变革,得到进一步发展,士就大为活跃起来……”这 A.推动了思想上的“百家争鸣” C.有利于程朱理学的发展 25.右图所示为我国古代的炼丹示意图。这种以炼出“神丹妙药”为目的的做法却导致 B.有利于儒学独尊地位的形成 D.推动了科举制度的改革 了一项伟大的发明,这项发明是 C.指南针 B.印刷术 A.造纸术 26.《中国文学史》在论述先秦的一部作品时写道:“诗人采用象征、比喻的手法,把 神话传说、历史人物、山川日月、香草美人、千里流沙、蜿蜒八龙等罗织起来,构成一个 绚丽多彩的虚幻世界;另一方面,诗人又通过一系列曲折迷离的情节来展示对现实政治和 坎坷人生的悲剧性思考。”该作品的风格为 D.火药 A.内容古朴的现实主义 C.想象奇特的浪漫主义 27. 一般认为王维是文入画的开创者。苏东坡评论王维的诗、画作品时说:“味摩诘(王 B.脱离真实世界的唯心主义 D.关注自己内心的个人主义 维)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表明王维绘画作品的主要特点是 A.追求神韵意趣 C.注重准确写实 28.为了展示研究性学习的成果,某学习小组的同学准备建立一个关于孙中山“三民主 B.描绘现实生活 D.提倡技法多样 义”思想研究的网页,则“‘三民主义’思想研究”栏目下链接项“X”应是 A.变法 29.“人……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 C.民生 B.爱国 D.科学 物不存在的尺度。”提出这一观点的是 A.昔罗泰格(塔戈)拉 C.卢梭 30.他的这部著作的问世,第一次把生物学建立在完全科 学的基础上,推翻了“神创论”,沉重地打击了神权统治的根 B.苏格拉底 D.孟德斯鸠
基。欧洲教会群起攻之,反对者还画了一漫画讽刺他(见右图)。画中,这位伟大的科学家 成了一位拖着长尾巴的猴子。这位科学家是 A.牛顿 B.达尔文 C.普朗克 D.爱因斯坦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 40 分) 注意:本卷用黑色或蓝色钢笔(或签字笔、圆珠笔)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卷上,不能答 在试卷上,不能用红笔或铅笔答题。 二、非选择题(3 小题。第 31 题 12 分,第 32 题 16 分,第 33 题 12 分,共 40 分。) 31.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大清律全面规定清朝皇帝至高无上的特权地位,例如,选用文武官员之权“操 之于君上……大臣但当请旨奉行,不得专擅”;军队的调遣,须奉谕旨,将领擅自调动所 属军队,“杖一百,罢职罚极边充军。” ——张晋藩《清朝法制史》 材料二 178 9 年的法国大革命是翻天覆地的革命。革命的结果推翻了封建专制制度, 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这样重要的政治和经济变革在法律上不可能没有反映。在民法上 的反映就是《法国民法典》。 第 8 条规定:“所有法国人都享有民事权利。”……人人都享有平等的民事权利和行 为能力,所以人人在民法上都是自由和平等的……这个自由平等原则的一些规定消灭了封 建桎梏,使个人有积极发挥其能力的可能性,从而为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国家征收私人财产只能根据公益的理由,并以给与所有人以公正和事先的补偿为条 件……这样,资产阶级的生产资料和生产工具既可以完全自由地使用、收益和出售,又不 愁国家征收而得不到补偿,资本主义的经济自然可以迅速发展。 ——李浩培《拿破仑法典(法国民法典)》序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清朝颁行大清律的根本目的。(2 分) (2)根据材料二,归纳《法国民法典》的积极作用。(6 分)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造成两种不同法制结果的原因。(4 分) 32.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应该从 1979 年起把全党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全会果 断地停止使用不适用于社会主义社会的“阶级斗争为纲”、“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 等错误口号。 全会审查和解决了历史上一批重大冤假错案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全
会坚决地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高度评价了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 题的讨论,认为这对于促进全党同志和全国人民解放思想,端正思想路线,具有深远的历 史意义。 ——郭大钧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二 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根据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党的十四大精神,把十四大提出的经济 体制改革的目标和基本原则加以具体化,在某些方面有进一步发展,制定了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体制的总体规划。这是我们在九十年代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行动纲领。可以预计,这 次全会将对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产生深远影响。 这次全会决定所勾画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虽然还需要在实践中接受检验 和继续完善,但有了这个基本框架,可以增强我们对改革工作指导的预见性,使改革更加 富有成效。 ——江泽民在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上的讲话 材料三 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 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改革开放最主要的成果是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大动力和有力保障。事实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 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全 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 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 请回答: (1)材料~中的“全会”是历史上哪次会议?(2 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 次会议具有怎样的历史地位?(4 分)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十四大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1 分)根据材料 二,归纳江泽民同志对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的评价。(3 分) (3)根据材料三,简析“新的历史起点”的内涵。(6 分) 33.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20 世纪中叶,以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和计算机科学为基础的理论科学成 果促进了科学思维的变化。于是科学家们将信息作为人类历史上继物质和能量之后的第三 个开发对象进行研究,信息科学技术革命就这样开始了。1969 年 10 月,由于军事的需要, 美国进行的计算机网络开发成功,由电话线连接起来的第一个实验网络搭建成功。此后为 互联网提供获取信息服务的各种工具陆续由世界各地的科学家开发出来。一直到全球信息 网出现,互联网才成为一个成熟与稳定的巨大信息源。
材料二 1996 年,外贸部成立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1997 年,网上书店开始出现, 网上购物及中国商品订货系统初现端倪。1998 年 3 月 6 日下午 3:30,国内第一笔网上电 子商务交易成功,因特网电子商务在中国从概念走入应用。1999 年,国内诞生了 300 多家 从事电子商务的网络公司,2000 年增加到了 700 家。2003 年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参与网 络购物。2005 年,中国网络购物市场交易总额超过 200 亿元。到 2010 年,交易总额增加到 4980.0 亿元,网络购物用户达到 1.48 亿人。2012 年,交易总额达到 13040.0 亿元,购物 用户达到 2.42 亿人。 对于一些传统企业而言,通过一些传统的营销手段已经很难对现今的市场形成什么重大 的改变。如果想将企业的销售渠道完全打开,企业就必须引进新的思维和新的方法。而网 络购物正好为现今的传统企业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与平台,传统企业通过借助第三方平 台和建立自有平台纷纷试水网络购物,构建合理的网络购物平台、整合渠道、完善产业布 局成为传统企业未来发展的重心和出路。 ——以上材料均根据互联网相关信息整编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归纳互联网产生的原因。(3 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网络购物市场的发展趋势,(2 分)分析互联网的发展对社 会经济及人们生活的影响。(4 分) (3)综上,你能得出什么启示?(3 分) 2013 年重庆普通高中会考历史参考答案 DABAD 26-30 CACA 11-15 6-10 BCDAC 16-20 CBBCB 21-25 BAABD 一、选择题 1-5 AADAA B 二、非选择题 31. (1)目的:加强君主专制;保证清朝皇帝至高无上的特权地位。 (2)作用:巩固法国大革命成果;确立自由平等原则和在革命中形成的财产权;为发展资 本主义经济开辟道路。 (3)原因:社会体制不同:中国是封建君主专制,而法国大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制度,建 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32. (1)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 地位:会议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决定将工作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 设上来;揭开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序幕,中国人民走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2)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评价:这次全会将对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 现代化建设产生深远影响。全会所够花的基本框架可增强我们对改革工作指导的预见性, 使改革更加富有成效。 (3)内涵:全中国人民在习总书记的领导下,坚持改革开放,面对新的国际形式,坚持不动 摇建设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将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国家。 33. (1)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和计算机科学为基础的理论科学促进了信息科学技术革命; 由于军事需要,网络开发成功;为互联网提供获取信息服务的各种工具由各地科学家开发 出来。 (2)趋势:网络购物市场越来越火,网购用户增多,交易总额增加。 影响:互联网使人们生活更加快捷与方便,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生产、学习和娱乐方 式。 (3)互联网快捷、自由、开方、互动,比其它媒体更有潜力。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