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年辽宁辽阳特岗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 0.8 分)
1.提出“教育就是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的教育家是( )
A.赫尔巴特
B.杜威
C.夸美纽斯
D.布鲁纳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泛智教育理论。“教育就是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技术”这句
话表达了泛智教育的思想,来自于夸美纽斯。
2.教育目的的本质是( )
A.培养社会精英
B.提高人口素质
C.促进社会发展
D.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教育目的的本质。教育目的是国家或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的人的质量规
格所作的总体规定与要求,也就是社会培养什么样人才的总的要求,因此本质是培养社会
所需要的人。
3.我国近代教育史上,被毛泽东称颂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的教育家是( )
A.陶行知
B.杨贤江
C.蔡元培
D.徐特立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蔡元培相关知识点。蔡元培被毛泽东称颂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陶行知被毛泽东称赞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徐特立是毛泽东的老师,被朱德称赞为“当
今一圣人”。
4.义务教育的基本特征主要包括( )
①强制性 ②普遍性 ③公共性 ④选择性 ⑤终身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⑤
D.②③④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义务教育的基本特征。我国义务教育的基本特征包括:①我国实行的是
九年制义务教育;②我国的义务教育具有强制性;③我国的义务教育具有普及性;④我国
的义务教育具有公共性;⑤我国的义务教育具有免费性。因此,正确答案为 A。
5.小学教师经常采用贴小红花,贴小红旗等方式鼓励学生为班级做好事,这种教育方式是
( )
A.品德评价
B.榜样示范
C.情感陶冶
D.实际锻炼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德育方法。采用贴小红花、小红旗的方式鼓励学生,目的是鼓励,表扬、
鼓励、批评、处分都属于品德评价法。因此,本题选 A。
6.小学生学习“三角形内角和是 180°”,这在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分类中属于( )
A.概念学习
B.符号学习
C.表征学习
D.命题学习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习的分类。命题学习实际上是学习表示若干概念之间关系的判断,“三
角形内角和是 180°”揭示了三角形三个内角度数之和的关系,因此符合命题学习。概念学
习是指掌握概念的一般意义,其实质是掌握一类事物的共同的本质属性和关键特征。题干
中的描述并未揭示任何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关键特征。
7.课程实践中,不适合评价“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达成度的方法是( )
A.课堂观察
B.活动记录
C.标准化测验
D.课后访谈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评价方式。标准化测验属于量化的评价方式,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没办
法量化,因此不适合用该方法来评价。
8.法国文学家加缪活动诺贝尔奖后,第一时间给他的小学老师写了一封感谢信,这反映了
教师劳动具有( )
A.复杂性
B.长期性
C.创造性
D.示范性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教师劳动的特点。长期性指人才培养的周期比较长,教育的影响具有迟
效性。加缪获得诺贝尔奖也与小学老师的教导有关系,只不过效果显现的周期比较长了,
因此体现了教师劳动的长期性。
9.下列选项中体现了教学原则中量力性原则的是( )
A.温故而知新
B.语之而不知,虽舍之可也
C.欲速则不达
D.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教学原则。“语之而不知,虽舍之可也”的意思是如果老师开导了还是
不懂,暂时放弃开导,也是可以的。表达的含义就是超出学生接受范围的内容,可以适当放
弃。符合量力性原则。A 项,体现了巩固性原则;C 项,体现了循序渐进原则;D 项,体现
了启发性原则。
10.在学习成败归因影响学习动机的诸因素中,激励作用最大的是( )
A.运气好坏
B.能力高低
C.任务难度
D.努力程度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成败归因理论。韦纳的成败归因理论认为“努力”是积极归因,因为努
力是我们自身可控制的,因此对学习动机的激励作用最大。
11.王老师在教授《落花生》一课时,让学生谈谈做人该做“落花生”这样的人还是做学霸,
大家各抒己见,王老师运用的教学方法是( )
A.讲授法
B.讨论法
C.谈话法
D.发现法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教学方法。讨论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探讨、辨
明是非真伪以获取知识的方法。题干中老师让学生谈谈,各抒己见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
对此问题进行探讨。讲授法是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
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强调老师对学生的引导,而题干中仅
表达了学生们的各抒己见,因此更符合讨论法的含义。
12.在谈到小明的英语学习情况时,英语任课教师认为小明又没有及格,让他很无奈,班主
任刘老师你则认为,小明这一次的成绩比上一次高了 20 多分,有很大进步,值得表扬。英
语任课教师和班主任对小明的评价分别属于( )
A.目标参照性评价、个体内差异评价
B.常规参照性评价、个体内差异评价
C.诊断性评价、绝对性评价
D.诊断性评价、相对性评价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评价方法。目标参照评价,又叫绝对评价,指评价时把评价对象与客观
标准进行比较,从而判断其优劣。题干中英语老师所说的没及格,就是把小明的成绩跟 60
分这个标准去比较而得到的结论,属于目标参照评价。个体内差异评价,又叫自身评价,
是对被评价的个体的过去和现在相比较,或者是对他的若干侧面进行比较。题干中班主任
说小明这一次的成绩比上一次高了,这就是用现在小明的成绩和过去小明的成绩进行比较
而得到的结论,属于个体内差异评价。
13.地理课上,赵老师利用地图和模型表现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这种教学的直观手段
属于( )
A.实物直观
B.模象直观
C.言语直观
D.实验直观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直观手段。题干中的地图和模型属于模像直观。
14.“记录在纸上的思想就如同某人留在沙滩上的脚印,我们也许能看到他走过的路径,但
若想知道他在路上看见了什么东西,就必须用我们的眼睛。”这番话道出了( )重要价
值。
A.自主学习
B.合作学习
C.探究学习
D.连续学习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习的类型。探究学习是从知识获得的途径与方式的角度对学习进行分
类,它相对的是接受学习。接受学习是将学习内容直接呈现给学习者,而探究学习中学习
内容是以问题的形式来呈现的。和接受学习相比,探究学习具有更强的问题性、实践性、
参与性和开放性。题干中叔本华的这段话体现的便是探究学习的重要价值。
15.近一段时间,班上流行大操大办生日的风气,孩子过生日家长们纷纷比阔。在班会上,
班主任孙老师对这种情况进行了批评,要求大家厉行节俭。孙老师的做法体现了教师是
( )
A.文化知识的传播者
B.高尚情操的塑造者
C.社会风气的改造者
D.学生品行的引导者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教师的角色。题干中对于大操大办生日的风气进行批评,主张节俭,这
是在引导学生良好的品行,教师承担了学生品行的引导者的角色。
16.小学生写新字时,先听教师讲解,观察教师书写示范,这时的技能学习阶段处于( )
A.操作定向
B.操作模仿
C.操作整合
D.操作熟练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操作技能学习的阶段。操作技能的学习经历操作定向、操作模仿、操作
整合、操作熟练四个阶段。操作定向阶段是了解操作活动的结构与要求,在头脑中建立起
操作活动的定向映像的过程。老师的讲解和示范,就给学生提供了操作活动的映像,故本
题选择 A。
17.班主任李老师在利用现代通讯方式联系家长的同时,坚持定期家访。研究学生个性特点,
制定班级管理规则。对李老师的做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管理班级实现了优化高效
B.注重教师专业能力提升
C.教育学生做到了因材施教
D.注重家校沟通的多元化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教师的工作内容。题干中李老师利用现代通讯方式联系家长,这使家校
的联系更加高效,故 A 正确。与此同时还坚持定期家访,这使家校沟通的途径多元化了,
故 D 正确。研究学生个性特点,这做到了因材施教,故 C 正确。唯有 B 题干中并未表现。
18.某偏远山区,儿童居住较为分散,为保障当地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根据《中华人民
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规定,县级人民政府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
A.设置走读学校
B.设置寄宿学校
C.设置家庭学校
D.设置半日制学校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十七条规定:县级人民政府
根据需要设置寄宿制学校,保障居住分散的适龄儿童、少年入学接受义务教育。故选 B。
19.《学记》中“君子之教,喻也”所蕴含的教学原则是( )
A.直观性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教学原则。题干中古文的含义是“高明的教师善于用启发的方法教育学
生”,因此“喻”所体现的是启发性原则。
20.在教学《圆的周长》时,张老师将“掌握圆的周长计算公式”拟定为教学目标之一。该
目标属于( )
A.知识与技能目标
B.过程与方法目标
C.思想与方法目标
D.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三维教学目标。“圆的周长计算公式”是一个数学知识,“掌握圆的周
长计算公式”表达的意识是“掌握一个数学的专业知识”,因此属于知识与技能目标。
21.在小学科学教材中,先呈现动植物的基本知识,接着是与动植物有关的生态系统知识,
再是与人类有关的生态系统知识,这种课程内容的组织形式属于( )
A.直线式
B.螺旋式
C.并列式
D.循环式
【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