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浙江省杭州市中考化学真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60 分,每小题 3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O2 具有助燃性
B. 铁生锈属于物理变化
C. 金属活动性 Cu 比 Mg 强
D. KClO3 属于氧化物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A、O2 具有助燃性,故 A 说法正确;
B、铁生锈,生成了新的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 B 说法不正确;
C、金属活动性 Cu 比 Mg 弱,故 C 说法不正确;
D、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KClO3 由三种元素组成,不属于
氧化物,故 D 说法不正确。
故选:A。
2. 有一种人造氢原子(可表示为 4
1H )的原子核中有 3 个中子,它可以结合成 4
1
2H 分子。
一个 4
1
2H 分子中,下列微粒的个数不等于 2 的是
B. 质子
C. 中子
D. 电子
A. 原子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由题可知,一个 4
1
2H 分子中原子、质子、电子的个数均为 2,而中子的个数为 6。
故选 C。
3. 以下是进行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的示意图,有关实验仪器名称的判断,错误的是
A. a 是试管夹
B. b 是酒精灯
C. c 是集气瓶
D. d 是烧杯
【答案】A
【解析】
【详解】A、由图可知,a 为坩埚钳,不是试管夹,符合题意;
B、由图可知,b 为酒精灯,不符合题意;
C、由图可知,c 为集气瓶,不符合题意;
D、由图可知,d 为烧杯,不符合题意。
故选 A。
4. 已知:(1)20℃时,溶解度在 10 克以上的物质称为易溶物质;溶解度在 1~10 克的物质
为可溶物质;溶解度在 0.01~1 克为微溶物质;溶解度小于 0.01 克的物质为难溶物质。
(2)20℃时几种物质的溶解度如下
物质名称
氯化钠 氢氧化钙 氯酸钾 硝酸钾
溶解度(克) 36.0
0.165
7.4
31.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20℃时氢氧化钙是难溶物质
B. 20℃时可以配制出 20%的硝酸钾溶液
C. 20℃时氯酸钾是易溶物质
D. 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比氯化钠大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A、在 20℃时氢氧化钙的溶解度是 0.165g,在 0.01~1g 之间,属于微溶物质,故 A
说法不正确;
B、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 31.6g,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31.6g
100g+31.6g
100% 24.0%
>20%,所以可以配制出 20%的硝酸钾溶液,故 B 说法正确;
C、20℃时氯酸钾的溶解度是 7.4g,在 1~10g 之间,属于可溶物质,故 C 说法不正确;
D、由表中的数据可知,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比氯化钠小,故 D 说法不正确。
故选:B。
5. 下列依据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
选
项
A
B
C
D
实验操作与现象
实验结论
将 1g 白磷、1g 红磷分别放入两支带塞的试管中,再将试
管同时浸入约 80℃的热水里,只有白磷燃烧
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低
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试液变红
二氧化碳是一种酸
在常温常压下,硫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得更剧烈
该条件下,氧气的浓度越
大,硫燃烧越剧烈
将铁粉、硫粉按一定比例混合加热后,所得固体物质不能
铁粉已跟硫粉发生了化学
被磁铁吸引
反应
B. B
C. C
D. D
A. A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A、将 1g 白磷、1g 红磷分别放入两支带塞的试管中,再将试管同时浸入约 80℃的
热水里,白磷、红磷都与氧气接触,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说明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低,
不符合题意;
B、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试液变红,是因为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
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二氧化碳不是酸,符合题意;
C、在常温常压下,硫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得更剧烈,说明该条件下,氧气的浓度
越大,硫燃烧越剧烈,不符合题意;
D、将铁粉、硫粉按一定比例混合加热后,所得固体物质不能被磁铁吸引,说明铁发生了反
应,应该是铁粉与硫粉发生了反应,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6. 取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后的溶液进行实验。下列能说明稀盐酸、氢氧化钠恰好都完全
反应的是
A. 加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B. 加氢氧化镁固体,固体全部溶解
C. 加酚酞试液,溶液显红色
D. 测定溶液的 pH,刚好显中性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A、加硝酸银溶液,则生成的氯化钠也能与硝酸银反应产生白色沉淀,不能证明稀
盐酸、氢氧化钠恰好都完全反应,说法错误;
B、加氢氧化镁固体,固体全部溶解,说明溶液中含有剩余的盐酸,二者没有恰好完全反应,
说法错误;
C、加酚酞试液,溶液显红色,,说明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二者没有恰好完全反应,说法错
误:
D、测定溶液的 pH,刚好显中性,证明稀盐酸、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说法正确。
故选: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26 分)
7. 二氧化碳的资源化利用是实现碳减排的重要途径。以下是一种实现二氧化碳转化为重要
原料二甲醚(化学式为 C2H6O)的途径:
(1)转化①是二氧化碳与一种常见单质反应生成甲醇和水,这种单质的化学式为
___________。
(2)转化②是甲醇发生分解反应生成二甲醚和水,反应中生成二甲醚和水的分子数之比为
___________。
【答案】
①. H2 ②. 1:1
【解析】
【分析】
【详解】(1)转化①是二氧化碳与一种常见单质反应生成甲醇和水,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
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反应物中含 C、O 元素,生成物中含 C、H、O,故反应物中
还应含氢元素,故单质为氢气,化学式为 H2;(2)由题可知,转化②是甲醇发生分解反应生
成二甲醚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一定条件
2CH O
4
甲醚和水的分子数之比为 1:1。
C H O+H O
2
6
2
,反应中生成二
8. 实验室常用锌和稀硫酸来制取氢气,向盛有稀硫酸溶液的烧杯中加入足量的锌至反应完
全。
(1)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2)如图的“ ”“ ”“
”表示溶液中由溶质电离产生的不同反应前离子,则“
”
表示___________(填写离子符号)。
【答案】
①. Zn+H2SO4=ZnSO4+H2↑
②.
2-
4SO
【解析】
【分析】
【详解】(1)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Zn+H2SO4==ZnSO4+H2
↑。
(2)由图可知,其一,反应后 消失,所以可推断出 代表的是氢离子,其二, 反应后
才出现,所以可推断出 是锌离子,最后因为反应前后都存在
,所以可推断出
是
硫酸根离子,其离子符号为:SO4
2—。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 42 分)
9. 某种粗盐水中有少量含 2-
4SO 、K+的杂质,小金用这种粗盐水经过下列实验流程制取纯净
氯化钠晶体。
(1)固体 A 是___________。(填化学式)
(2)加碳酸钠溶液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3)若将溶液 C 蒸发至出现大量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溶液蒸干得到晶体,所得晶
体仍不是纯净的氯化钠,理由是___________。
【答案】
①. BaSO4
②. BaCl2+Na2CO3=BaCO3↓+2NaCl
③. 钾离子未除去
【解析】
【分析】
【详解】(1)粗盐水中有少量含 SO4
2-、K+,加入过量氯化钡,Ba2+与 SO4
2-结合生成硫酸钡白
色沉淀,化学式为 BaSO4;
(2)溶液 A 中有过量氯化钡,加入过量碳酸钠溶液,氯化钡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
和氯化钠,化学方程式为:BaCl2+Na2CO3═BaCO3↓+2NaCl;
(3)溶液 B 中含过量的碳酸钠,还有氯化钠和 K+,加过量盐酸,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
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溶液 C 含有氯化钠和 K+,若将溶液 C 蒸发至出现大量固体时停止加热,
利用余热将溶液蒸干得到晶体,所得晶体仍不是纯净的氯化钠,理由是钾离子未除去。
10. 小金为了探究氧化铜与氢气的反应和反应产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注射器内装
满氢气,并将注射器针头扎 200mL 注射器入橡皮塞中。将少许氧化铜粉末送入长柄 U 形石英
玻璃管内并平铺于管底。将少量白色的无水硫酸铜粉末送入长柄 U 形石英玻璃管中并平铺于
直管中部。然后将一个气球套在长柄氢气 U 形石英玻璃管的直管出口处,连接好整个实验装
置并检查装置气密性……
(1)为确保实验安全,在点燃酒精灯加热前的操作是___________。
(2)装置末端连接的气球的作用是___________。
(3)实验过程中,当观察到___________现象时可判断一定有产物水生成。
(4)实验开始时加入 a 克纯氧化铜粉末,实验结束后取出 U 形管底的固体称量为 b 克,当
b 为___________(用含有 a 式子表示)时,可判断氧化铜已完全转化为铜。
【答案】
①. 通入氢气
②. 收集尾气(或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
③. U 形
石英玻璃管的直管中部白色粉末变蓝
④. 解:设 ag 氧化铜完全反应生成铜的质量为 x
H +CuO Cu + H O
2
Δ
2
80
ga
64
x
g
80
a
64
x
x=0.8a,
故当 b为 0.8a时,可判断氧化铜已完全转化为铜。
【解析】
【分析】
【详解】(1)氢气具有可燃性,不纯时点燃或加热可能产生爆炸,故做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
时要先通一段时间氢气将空气排净后再加热;
(2)装置末端连接的气球的作用是收集尾气或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
(3)无水硫酸铜遇到水会变成蓝色,所以当观察到 U 形石英玻璃管的直管中部白色粉末变
蓝现象时可判断一定有产物水生成。
(4)见答案。
11. 牙是人体口腔内的消化器官。而龋齿(俗称蛀牙)是青少年中发生率很高的牙病。
含氟牙膏中摩擦剂的种类对氟化物能否有效预防龋齿有较大影响。假如某含氟牙膏中使用的
摩擦剂成分可能为碳酸钙、水合硅石(不溶于水且不与盐酸反应)中的一种或两种,而牙膏
的其他成分均能溶于水且不与盐酸反应。请设计实验探究此牙膏中摩擦剂的成分。
___________(写出实验思路即可)
【答案】①取一定量的牙膏样品,加蒸馏水溶解。②过滤,分离滤液与沉淀。③取沉淀加过
量盐酸,观察其溶解的情况,若全部溶解,则摩擦剂的成分是 CaCO3;若部分溶解,则摩擦
剂的成分是 CaCO3 和水合硅石;若全部不溶解,则摩擦剂的成分是水合硅石
【解析】
【详解】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可溶性氯化钙和水;水合硅石(不溶于水且不与
盐酸反应)。
实验探究此牙膏中摩擦剂的成分实验思路为:
①取一定量的牙膏样品,加蒸馏水溶解。
②过滤,分离滤液与沉淀。
③取沉淀加过量盐酸,观察其溶解的情况,
若全部溶解,则摩擦剂的成分是 CaCO3;
若部分溶解,则摩擦剂的成分是 CaCO3 和水合硅石;若全部不溶解,则摩擦剂的成分是水合
硅石。
四、解答题(本大题共 32 分)
12. 磁铁矿石(含 Fe3O4)是常用的炼铁原料,工业上可通过如下反应:
高温
4CO+Fe3O4
Fe+4CO2,将其中的 Fe3O4 转化为 Fe。
(1)Fe3O4 中铁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
(2)假设治炼过程中铁没有损耗,用含有 464 吨 Fe3O4 的磁铁矿石可提炼出含铁质量分数为
96%的生铁多少吨?
【答案】(1)21:8
(2)Fe3O4 中含铁元素的质量为 464t
168 100%
232
=336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