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逆变电源-毕业设计.doc

第1页 / 共20页
第2页 / 共20页
第3页 / 共20页
第4页 / 共20页
第5页 / 共20页
第6页 / 共20页
第7页 / 共20页
第8页 / 共20页
资料共20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提交日期:2012年6月10日
概述 该逆变电源的基本构成和原理
逆变电源的技术性能指标及主要特点
逆变电源的主要元器件及其特性
TL494电流模式PWM控制器
场效应管
三极管
各部分支路电路设计及其参数计算
DC/DC变换电路(附工作指示灯)
输入过压保护电路
输出过压保护电路
DC/AC变换电路
TL494芯片І外围电路
TL494芯片ІІ外围电路
该逆变电源的整机电路原理图(附录A)
该电路的元件参数表(附录B)
3调试
附录A整机原理图
附录B元件参数表
附录C整机PCB板(两面)
贵州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题目:逆变电源 专业:电气自动化 姓名:马骏 指导老师:王永奇 学号:201062305022 提交日期:2012 年 6 月 10 日 i
概述 该逆变电源的基本构成和原理 (1)基本构成 该设计电路的方框图如图 1。该电路由 12V 直流输入、输入过压保护电路、过热保 护电路、逆变电路 I、220V/50KHz 整流滤波、逆变电路 II、输出过压保护电路等组成。 逆变电路 I、逆变电路 II 的框图分别见图 2、图 3。逆变电路又包括频率产生电路(50KHz 和 50Hz PWM 脉冲宽度调制电路)、直流变换电路(DC/DC)将 12V 直流转换成 220V 直 流、交流变换电路(DC/AC)将 12V 直流变换为 220V 交流。 整机原理方框图 逆变电路 I 原理如图 2 所示。此电路的主要功能是将 12V 直流电转换为 220V/50KHz 的交流电。 1
逆变 I 电路原理方框图 逆变电路 II 如图 3 所示。此电路的主要功能是将 220V 直流电转换为 220V/50Hz 的交流电。全桥电路以 50Hz 的频率交替导通,产生 50Hz 交流电。 逆变 II 电路原理方框图 (2)电路工作原理 输入 12V 直流电源电压,经过逆变电路 I 得到 220V/50KHz 的交流电,此交流电再 经过整流滤波电路得到 220V 高压直流电,然后经过逆变 II 得到 220V/50Hz 交流电。其 中输入过压保护电路、输出过压保护电路、过热保护电路构成整个电路的保护电路。一 旦输入电压出现过大或者过小时,保护电路立即启动,然后停止逆变电路 I 的工作。过 热保护电路是当电路工作温度过高时,启动保护使逆变电路 I 停止工作。输出过压保护 电路与逆变电路 II 构成反馈回路,一旦电路输出异常则停止逆变电路 II 的工作。在逆 变电路 I 中是用一块 TL494 芯片产生 50KHz 的脉冲频率,经过变压器推挽电路将 12V 直流转换成 220V/50KHz 的交流电。在逆变电路 II 中再用一块 TL494 芯片产生 50Hz 的 2
脉冲波,全桥电路以 50Hz 的频率交替导通,从而将 220V 直流和 50Hz 脉冲电路整合, 然后输出 220V/50Hz 的交流电。在该电路中都是利用 TL494 的输出端作为逆变电路工 作状态的控制端。 逆变电源的技术性能指标及主要特点 (1)输入:12V 直流(汽车蓄电池)。 (2)输出:220V 交流(非正弦波)。 (3)输出功率:大于 100W。 (4)具有输入过压保护和输出过压保护。 (5)有过热保护功能。 (6)可作为多种电器的通用电源。 (7)含有工作正常指示灯。 逆变电源的主要元器件及其特性 TL494 电流模式 PWM 控制器 TL494 是一种固定频率脉冲宽度调制电路[1],它包含了开关电源控制所需的全部功 能,广泛用于单端正激双管式、半桥式以及全桥式开关电源。TL494 有 SO—16 和 PDIP—16 两种封装形式,以适应不同场合的要求。 (1)主要特征 集成了全部的脉冲宽度调制电路。 TL494 内置线性锯齿波振荡器,外置振荡元件仅两个(一个电阻和一个电容)。 TL494 内置误差放大器。 TL494 内置 5V 参考基准电压源。 可调整死区时间。 TL494 内置功率晶体管,可提供 500mA 的驱动能力。 有推或拉两种输出方式。 (2)引脚设置及其功能 TL494 的内部电路由基准电压产生电路、振荡器、死区时间比较器、误差放大器(两 个)、PWM 比较器以及输出电路等组成,各引脚功能见表 1。 3
引脚号 1、2 3 4 表 1 TL494 引脚功能表 引脚功能 误差放大器 I 的同相和反相输入端 相位校正和增益控制端 间歇期调整,其上加 0-3.3V 电压时,可使截止时间从 2%线性变化到 100%; 死区时间控制,输入直流电压为 0-4V,控制 TL494 输出脉冲的占空比为 0.45-0。在此基础上,占空比还受反馈信号控制,四脚还常用作软启动控制 端,使输出脉冲宽度由零逐渐达到设计值。 5、6 分别用于外接振荡电容 Ct 和振荡电阻 Rt,产生锯齿波电压并送至 PWM 比 较器,振荡频率 Fosc  1 CtRt ,定时电阻取值在 1 KΩ 以上 7 接地端 8、9、10、11 分别为 TL494 内部两个末级输出三极管的集电极和发射极 12 13 14 电源供电端 输出控制端,当该端电压为零时,用于驱动单端电路。该端接地时为并联 单端 输出方式,接 14 脚时为推挽输出方式 15、16 5V 基准电压输出端,最大输出电流为 10mA 误差放大器 II 的反相和同相输入端 (3)工作原理 TL494 是一个固定频率 PWM 控制电路,其内部结构如图 4 所示。TL494 适用于设 计所有的单端或双端开关电源电路,其主要性能如下: 4
TL494 内部结构图 ·输入电源电压为 7~40V,可用稳压电源作为输入电源,从而使辅助电源简化。TL494 末级的两只三极管在 7~40V 范围工作时,最大输出电流可达 250mA。因此,其带负 载能力较强,即可按推挽方式工作,也可将两路输出并联工作,小功率时可直接驱动。 ·内部有 5V 参考电压,使用方便,当参考电压短路时,有保护功能,控制很方便。 ·内部有一对误差放大器,可做反馈放大及保护功能,控制非常方便。 ·在高频开关电源中,输出方波必须对称,在其他一些应用中又需要方波人为不对称, 即需控制方波的占空比。通过对 TL494 的 4 脚控制,即可调节占空比,还可作输出 软启动保护用。 ·可以选择单端、并联及交替三种输出方式。 TL494 的 1 脚及 2 脚为误差放大器的输入端。由 TL494 芯片构成电压反馈电路时, 1、2 脚上通过电阻从内部 5V 基准电压上取分压,作为 1 脚比较的基准。3 脚用于补偿 校正,为 PWM 比较器的输入端,接入电阻和电容后可以抑制振荡,4 脚为死区时间控 制端,加在 4 脚上的电压越高,死区宽度越大。当 4 脚接地时,死区宽度为零,即全输 出;当其接 5V 电压时;死区宽度最大,无输出脉冲。利用此特点,在 4 脚和 14 脚之 间接一个电容,可达到输出软启动的目的,还可以供短路保护用。5 脚及 6 脚接振荡器 的接地电容、电阻。 5
TL494 内置线性锯齿波振荡器,振荡频率可通过外部的一个电阻和一个 电容进行调节,其振荡频率如下: Fosc  1 CtRt (1) 输出脉冲的宽度是通过电容 Ct 上的正极性锯齿波电压与另外两个控制信号进行比较而 实现的。三极管 VT1 和 VT2 受控于或非门。当双稳态触发器的时钟信号为低电平时才 会被选通,即只有在锯齿波电压大于控制信号时才会被选通。当控制信号增大时,输出 脉冲的宽度将减小。 控制信号由集成电路外部输入,其中一条送至死区时间比较器,另一路送往误差放 大器的输入端。死区时间比较器具有 120mV 的输入补偿电压,它限制了最小输出死区 时间约等于锯齿波周期的 4%。当输出端接地时,最大输出占空比为 96%,当输出端接 参考电平时,占空比为 48%。在死区时间控制端上接固定电压(在 0~3.3V 之间)时, 即能在输出脉冲上产生附加的死区时间。 PWM 比较器为误差放大器调节输出脉冲宽度提供了一个手段:当反馈电压从 0.5V 变为 3.5V 时,输出的脉冲宽度由被死区确定的最大导通百分比时间下降到零。两个误 差放大器具有从-0.3V 到 Ucc-2.0V 的共模输入范围,这可从电源的输出电压和电流中察 觉到。误差放大器的输出端常处于高电平,它与 PWM 比较器反相输入端进行“或”运 算。正是由于这种电路结构,误差放大器只需最小的输出即可支配控制回路。 当 Ct 放电时,一个正脉冲将出现在死区时间比较器的输出端,受脉冲约束的双稳 态触发器进行计时,同时停止 VT1 和 VT2 的工作。若输出控制端连接到参考电压上, 那么调制脉冲交替送至两个三极管,输出频率等于脉冲振荡器的一半。如果工作于单端 状态,且占空比小于 50%时,则输出驱动信号可分别从 VT1 和 VT2 中取得。输出变压 器为一个反馈绕组及二极管提供反馈电压。在单端工作模式下,当需要更大的驱动电流 输出时,可将 VT1 和 VT2 并联使用,这时需将输出模式控制端接地,以关闭双稳态触 发器。在这种状态下,输出脉冲的频率将等于振荡器的频率。 TL494 内置一个 5V 的基准电压产生电路,使用外置偏置电压时,可提供高达 10mA 的负载电流。在典型的 0℃~70℃温度范围和 50 mV 电压的温漂条件下,该基准电压产 生电路能提供±5%的精度。 场效应管 6
场效应管是一种适应开关电源小型化、高效率化和高可靠性要求的理想器件。它是 利用电场效应来控制其电流大小的半导体器件[3]。其代表符号如图 5。这种器件不仅兼 有开关速度快、无存储时间、体积小、重量轻、耗电省、寿命长等特点,而且还有输入 阻抗高、噪声低、热稳定性好、抗辐射能力强和制造工艺简单等优点,因此大大的扩展 了它的应用范围,特别是在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MOSFET 开关较快而无存储时间,故在较高工作频率下开关损耗较小,另外所需的开关驱动功率 小,降低了电路的复杂性。本设计采用的是 N 沟道增强型 MOSFET。只有在正的漏极 电源的作用下,在栅源之间加上正向电压(栅极接正,源极接负),才能使该场效应管 导通。当Vgs >0 时才有可能有电流即漏极电流产生。即当 Vgs  时 MOS 管才导通。 0 MOSFET 代表符号图 三极管 本设计选用了两种三极管,因为电路中有 50KHz 和 50Hz 两个频率,用于 50KHz 电路的三极管选择为 8550 型[4],而用于 50Hz 低频的三极管选择为 KSP44 型。三极管 的工作状态有截止、放大、饱和三种。此设计电路中主要运用三极管的导通截止的开关 特性。 各部分支路电路设计及其参数计算 DC/DC 变换电路(附工作指示灯) 由DC/AC 和整流滤波电路组成[5]。电路结构如图 6,VT1 和VT2 的基极分别接TL494 的两个内置晶体管的发射极。中心器件变压器 T1,实现电压由 12V 脉冲电压转变为 220V 脉冲电压。此脉冲电压经过整流滤波电路变成 220V 高压直流电压。变压器 T1 的工作 频率选为 50KHz 左右[4],因此 T1 可选用 EI33 型的高频铁氧体磁心变压器,变压器的 7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