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11年山东普通高中会考数学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8页
第2页 / 共8页
第3页 / 共8页
第4页 / 共8页
第5页 / 共8页
第6页 / 共8页
第7页 / 共8页
第8页 / 共8页
资料共8页,全文预览结束
2011 年山东普通高中会考数学真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5 小题,每题 3 分,共 45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集合 M  {0}, N      x Z | 1 { x 1} ,则 M N 等于 A.{-1,1}B。{-1}C。{1}D.{0} 2.下列函数中,其图象过点(0,1)的是 A. 2x y  B。 y  log x 2 C。 y x 1 3 D. y  sin x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三点确定一个平面 B.两条直线确定一个平面 C.过一条直线的平面有无数多个 D. 两 个相交平面的交线是一条线段 4.已知向量 (2,1),   a  b   ( 3,4)   ,则 a b 的坐标为 A. (-5,3)B.(-1,5)C.(5,-3)D.(1,-5) 5. cos75 cos15 0 0  sin 75 sin15 0 0 的值为 A. 0B. 1 2 C. 3 2 D.1 6.已知过点 ( 2, m A ) 和 ( B m 的直线与直线 2 ,4) x y   平行,则 m 的值为 1 0 A. -8 B. 0 C. 2 D. 10 7.高三某班共有学生 56 人,其中女生 24 人,现用分层抽样的方法,选取 14 人参加一项 活动,则应选取女生 A. 8 人 B. 7 人 C. 6 人 D. 5 人 8.已知一个半球的俯视图是一个半径为 4 的圆,则它的主(正)视图的面积是 A. 2 B. 4 C. 8 D.16 9.函数 ( ) f x  ( x  1)( x 2  3 x 10)  的零点个数是 A. 1 B. 2 C. 10.已知函数 ( ) f x  sin( D. 4  )( x x R  ,下面结论正确的是 ) 3  2
A. 函数 ( ) f x 的最小正周期为  2 C. 函数 ( ) f x 是奇函数 D. 函数 ( ) B. 函数 ( ) f x 在区间[0,  ] 2 f x 的图象关于直线 0 x  对称 上是增函数 11.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其输出的结果是 A. 1 B. 12.在 ABC C. 3 2 中,已知 ( 11 6   D. 25 12   a b c b c a )( ) 3  bc ,则角 A 等于 A. 030 B. 060 C. 0 120 D. 0 150 13.不等式组   x   x y  y 0 0 4 表示的平面区域内横、纵坐标均为整数的点的个数是 A. 15 B. 14 C. 10 D. 9 14.已知变量 ,x y 有如下观察数据: x y 0 1 3 4 2.4 4.5 4.6 6.5 则 y 对 x 的回归方程是  y  0.83 x a  ,则其中 a 的值为 A. 2.64 B .2.84 C. 3.95 D.4.35 15.等比数列的前 2 项和为 2,前 4 项和为 10,则它的前 6 项和为 A. 31 B. 32 C. 41 D. 42 二、填空题:共 5 题,每题 4 分,共 20 分。 16.已知函数 ( ) f x  2 x  1, x  ,若 ( ) 10 f x  ,则 x  0 。 17.等差数列 10、7、4…的第 10 项是 。 18.将一枚硬币连续投掷 3 次,则恰有连续 2 次出现正面向上的概率为 。 19.已知 sin     , 3 5 (  , 2 )  ,则sin 2等于 。 20.一个圆锥的母线长是 20cm,母线与轴的夹角为 030 ,则圆锥的底面半径是 cm. 三、解答题 21.本题为 6 分 已知数列{ }na 的前 n 项和为 nS n 2 1  ,求数列{ }na 的通项公式。 22.本题为 6 分
已知平面向量 (1, 3),   a  b  (cos ,sin ) x x ,设函数 ( ) f x   a b   ,求函数 ( ) f x 的最大值及 取最大值时 x 的值。 23.本题为 7 分 袋中有标号为 1、2、3、4、5 的 5 个球,从中随机取出两个球。 (1)写出所有的基本事件; (2)求所取出的两个球的标号之和大于 5 的概率。 24.本题为 8 分 设 ( ) f x  2 x  是 R 上的偶函数 ax (1)求实数 a 的值 (2)用定义证明: ( ) f x 在(0, ) 上为增函数。 25.本题为 8 分 已知平面上两点 (4,0), M N (1,0) ,动点 P 满足|  PM | 2 |   PN | (1) 求动点 P 的轨迹 C 的方程。 Q a 是轨迹 C 内一点,过点 Q 任作直线l 交轨迹 C 于 A,B 两点,使证: (2) 若点 ( ,0)  QA QB  f a QA QB   的值只与 a 有关;令 ( ) ,求 ( ) f a 的取值范围。 2011 年山东普通高中会考数学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5 小题,每题 3 分,共 45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集合 M  {0}, N      x Z | 1 { x 1} ,则 M N 等于 A.{-1,1}B.{-1}C.{1}D.{0} 【答案】D 2.下列函数中,其图象过点(0,1)的是 A. 2x y  B. y  log x 2 C. y x 1 3 D. y  sin x
【答案】A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三点确定一个平面 B.两条直线确定一个平面 C.过一条直线的平面有无数多个 D. 两 个相交平面的交线是一条线段 【答案】C 4.已知向量 (2,1),   a  b   ( 3,4)   ,则 a b 的坐标为 A. (-5,3)B.(-1,5)C.(5,-3)D.(1,-5) 【答案】C 5. cos75 cos15 0 0  sin 75 sin15 0 0 的值为 1 2 C. 3 2 D.1 A. 0B. 【答案】B 6.已知过点 ( 2, m A ) 和 ( B m 的直线与直线 2 ,4) x y   平行,则 m 的值为 1 0 A. -8 B. 0 C. 2 D. 10 【答案】A 7.高三某班共有学生 56 人,其中女生 24 人,现用分层抽样的方法,选取 14 人参加一项 活动,则应选取女生 A. 8 人 B. 7 人 C. 6 人 D. 5 人 【答案】C 8.已知一个半球的俯视图是一个半径为 4 的圆,则它的主(正)视图的面积是 A. 2 B. 4 C. 8 D.16 【答案】C 9.函数 ( ) f x  ( x  1)( x 2  3 x 10)  的零点个数是 A. 1 B. 2 C. 3 D. 4 【答案】C 10.已知函数 ( ) f x  sin(  2  A. 函数 ( ) f x 的最小正周期为 )( x x R  ,下面结论正确的是 )  2 B. 函数 ( ) f x 在区间[0,  ] 2 上是增函数
C. 函数 ( ) f x 是奇函数 D. 函数 ( ) f x 的图象关于直线 0 x  对称 【答案】D 11.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其输出的结果是 3 2 C. 11 6 D. 25 12 A. 1 B. 【答案】C 12.在 ABC 中,已知 ( a b c b c a     )( ) 3  bc ,则角 A 等于 A. 030 B. 060 C. 0 120 D. 0 150 【答案】B 13.不等式组   x   x y  y 0 0 4 表示的平面区域内横、纵坐标均为整数的点的个数是 A. 15 B. 14 C. 10 D. 9 【答案】A 14.已知变量 ,x y 有如下观察数据: x y 0 1 3 4 2.4 4.5 4.6 6.5 则 y 对 x 的回归方程是  y  0.83 x a  ,则其中 a 的值为 A. 2.64 B .2.84 C. 3.95 D.4.35 【答案】B 15.等比数列的前 2 项和为 2,前 4 项和为 10,则它的前 6 项和为 A. 31 B. 32 C. 41 D. 42 【答案】D 二、填空题:共 5 题,每题 4 分,共 20 分. 16.已知函数 ( ) f x  2 x  1, x 【答案】 3  ,若 ( ) 10 f x  ,则 x  0 . 17.等差数列 10、7、4…的第 10 项是 . 【答案】 17 18.将一枚硬币连续投掷 3 次,则恰有连续 2 次出现正面向上的概率为 .
【答案】 19.已知 【答案】 1 4 sin 24 25     3 5 , (  , 2 )  ,则sin 2等于 . 20.一个圆锥的母线长是 20cm,母线与轴的夹角为 030 ,则圆锥的底面半径是 cm. 【答案】10 三、解答题 21.本题为 6 分 已知数列{ }na 的前 n 项和为 nS n 2 1  ,求数列{ }na 的通项公式. 【解析】当 2n 时, a  S n  S n 1  n  2 n  ( n  )1 2  2 n  1 ;当 1n 时, a 1  S 1  2 不 满足 na ;所以数列的通项公式为 an  ,2 ,1 n  2 ,1 n n      .2 22.本题为 6 分  a 已知平面向量 (1, 3),   b  (cos ,sin ) x x ,设函数 ( ) f x   a b   ,求函数 ( ) f x 的最大值及 取最大值时 x 的值. 【解析】 )( xf  ba )3,1(  (cos x sin, x )  cos x  sin3 x  1(2 2 cos x  3 2 sin x )  2 sin( x   ) 6 ,当 x   6  2 k    2 ,即 x 2  k   3 时,函数 )(xf 取得最大值 2. 23.本题为 7 分 袋中有标号为 1、2、3、4、5 的 5 个球,从中随机取出两个球. (1)写出所有的基本事件; (2)求所取出的两个球的标号之和大于 5 的概率. 【解析】(1)随机取两个球的基本事件为(1,2),(1,3),(1,4),(1,5),(2,3),(2,4), (2,5),(3,4),(3,5),(4,5). (2)两球标号之和大于 5 的有(1,5),(2,3),(2,4),(2,5),(3,4),(3,5),(4,5),共 有 7 个,所以所求概率为 7 10 .
24.本题为 8 分 设 ( ) f x  2 x  是 R 上的偶函数 ax (1)求实数 a 的值 (2)用定义证明: ( ) f x 在(0, ) 上为增函数. 【 解 析 】( 1 ) 因 为 函 数 )( xf  2 x  ax 是 偶 函 数 , f (  x )  2 x  ax  )( xf , 即 2 x  ax  2 x  ax ,所以 0a . (2)证明:由(1)知 )( xf 2  ,任设两个变量 x xx 1 , 2 ,0(  ) ,不妨设 x  ,则 1 x 2 ( xf 1 )  ( xf 2 )  2 x 1  2 x 2  ( x 1  x 2 )( x 1  x 2 ) , 因 为 x  , 所 以 1 x 2 x 1  x 2  0 , 又 xx 1 , 2 ,0(  ) , 所 以 x 1  x 2  0 , 所 以 ( xf 1 )  ( xf 2 )  ( x 1  x 2 )( x 1  x 2 0)  , ( xf 1 )  ( xf 2 ) ,即函数 ( ) f x 在 (0, ) 上为增函数. 25.本题为 8 分 已知平面上两点 (4,0), M N (1,0) ,动点 P 满足|  PM | 2 |   PN | (3) 求动点 P 的轨迹 C 的方程. Q a 是轨迹 C 内一点,过点 Q 任作直线l 交轨迹 C 于 A,B 两点,使证: (4) 若点 ( ,0)  QA QB 的值只与 a 有关;令 ( )  f a QA QB   ,求 ( ) f a 的取值范围. 【 解 析 】 (1) 设 点 P 的 坐 标 为 ,( yx ) , 则 PM PN ,  1( x y ) , PM  4(  2 x )  2 y ) , PN  1(  2 x )  2 y ) ,由| 4(   PM x ) , y   PN | 2 |  , | ,得 4(  2 ) x  2 y )  1(2  2 ) x  2 y ) ,整理得 2 x 2  y  4 ,它的轨迹是圆心在原点,半径 为 2 的圆. (2)由题意知直线斜率 k 存在,则直线方程为 y  ( axk  ) ,代入 2 x 2  y  4 , 整理得 1(  k 2 2 ) x  2 2 xak  ( 2 ak 2  )4  0 ,设 ( , yxByxA ), ( , 2 1 1 ) 2 ,得 x 1  x 2  2 ak 1 k  2 2 , xx 21  4 2 2 ka 1   2 k . QA  QB  ( x 1  , ya 1 ()  x 2  , ya ) 2  xx 21  ( xa 1  x 2 )  yy 21 ,
yy 21  2 k ( x 1  )( xa 2  a )  2 xxk 21 [  ( xa 1  x 2 )] , 所以 QA  QB 1(  k 2 )[ xx 21  ( xa 1  x 2 )] 1(  k 2 )[ 2 2 ak 1   2 k 4  2 2 a  1  ak 2 k  2 a ]  a 2  4 , 与 k 无关,只与 a 有关.所以 )( af  a 2  4 ,又因为点 ( ,0) Q a 是轨迹 C 内一点,所以  a , 2 2 0  a 2  4 ,  4 2 a  4 0 ,即 )( af  a 2  4 的取值范围是 )0,4( .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