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年 8 月天津和平区教育系统招聘考试职业能力测试真题
及答案
一、数字推理。给你一个数列,但其中缺少一项,要求你仔细观察数列的排列规律,然后从
四个供选择的选项中选择你认为最合理的一项,来填补空缺项,使之符合原数列的排列规律。
(1). 3/5,1/5,3/10,3/15,9/25,( )
A. 12/30
B. 21/40
C. 27/40
D. 27/45
参考答案:C
(2). -5,-3,5,37,165,( )
A. 332
B. 466
C. 664
D. 677
参考答案:D
(3). ( ),29,10,3,2,1,-6
A. 74
B. 66
C. 51
D. 46
参考答案:B
(4). 1.1,4.2,8.3,13.5,( )
A. 16.8
B. 18.6
C. 19.8
D. 21.8
参考答案:C
二、数学运算。在这部分试题中,每道试题呈现一段表述数字关系的文字,要求你迅速、准
确地计算出答案。你可以在草稿纸上运算。
(5). 5+1.5×[(9.25-0.5×l8.5)+6]-10=( )
A. 0.5
B. 1.5
C. 2.0
D. 2.5
参考答案:D
(6). 0.0495×2500+49.5×2.4+51×4.95=( )
A. 4950
B. 495
C. 49.5
D. 4.95
参考答案:B
(7). 2+4+6+…+22+24(相邻两项差值为 2)的值是:( )
A. 153
B. 154
C. 155
D. 156
参考答案:D
(8). 一本书有 330 页,某人第一天看了全书的 1/11,第二天看了剩下的 1/2,第三天该从
第( )页开始看。
A. 100
B. 121
C. 165
D. 181
参考答案:D
(9). —种商品,连续两次降价 10%后售价 405 元,问原价是多少元?( )
A. 480
B. 500
C. 550
D. 600
参考答案:B
(10). 有一列士兵排成若干层的中空方阵,外层共有 68 人,中间一层共有 44 人,则该方阵
士兵的总人数是:( )
A. 296 人
B. 308 人
C. 324 人
D. 348 人
参考答案:B
(11). 从装满 100 克浓度为 80%的盐水杯中倒出 40 克盐水,再倒入清水将杯倒满,这样反
复二次后,杯中盐水的浓度是:( )
A. 17.28%
B. 28.8%
C. 11.52%
D. 48%
参考答案:A
(12). 某公司去年有员工 830 人,今年男员工人数比去年减少 6%,女员工人数比去年增加
5%,员工总数比去年增加 3 人,问今年男员工有多少人?( )
A. 329
B. 350
C. 371
D. 504
参考答案:A
(13).单独完成某项工作,甲需要 16 个小时,乙需要 12 个小时,如果按照甲,乙,甲,乙
的顺序轮流工作,每次 1 小时,那么完成这项工作需要多长时间?( )
A. 13 小时 40 分钟
B. 13 小时 45 分钟
C. 13 小时 50 分钟
D. 14 小时
参考答案:B
(14).—个班的学生排队,如果排成 3 人一排的队列,则比 2 人一排的队列少 8 排:如果排
成 4 人一排的队列,则比 3 人一排的队列少 5 排,这个班的学生如果按 5 人一排来排队的话,
队列有多少排?( )
A. 9
B. 10
C. 11
D. 12
参考答案:C
本部分中每道题包含一段话或一个句子,后面是一个不完整的陈述,要求你从四个选项中选
出一个来完成陈述。注意:答案可能是完成对所给文字主要意思的提要,也可能是满足陈述
中其他方面的要求,你的选择应与所提要求最相符合。
(15).有人说,凡是知识都是科学的,凡是科学都是无颜色的,并且在追求知识时,应当保
持没有颜色的态度。假使这种说法不随意扩大,我也认同。但我们要知道,只要是一个活生
生的人,便必然有颜色。对无颜色的知识的追求,必定潜伏着一种有颜色的力量,在后面或
底层加以推动。这一推动力量不仅决定一个人追求知识的方向与成果,也决定一个人对知识
是否真诚。
这段文字中“有颜色的力量”指的是:( )
A. 研究态度
B. 价值取向
C. 道德水准
D. 兴趣爱好
参考答案:B
(16).不论有多少人使用信息、消费信息,信息也不会像传统的资源和能源那样日趋减少,
而是越使用越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它们也和人口爆炸迥然不同,人口有出生率和死亡
率,而信息却只有出生没有死亡。
这意味着:( )
A. 传统资源主要是指能源
B. 有许多人死于爆炸
C. 信息是一种不需要付钱就能使用的资源
D. 信息是一种永不枯竭的资源
参考答案:D
(17). 古希腊哲人说:未经反省的人生是没有价值的。下面哪一个选项与这句格言的意思最
不接近?( )
A. 人应该活得明白点
B. 只有经过反省,人生才有价值
C. 糊涂一世,快活一生
D. 要想人生有价值,就要不时地对人生进行反省
参考答案:C
(18).城市是人类文明精华的汇聚之地,数千年来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的光芒在此交相
辉映,然而演进至今,城市却遭遇各种挑战,诸如人口膨胀、饮水卫生、安全隐患、环境污
染和交通拥挤等问题日益凸显。如果不加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终将严重制约城市的发展。
这段文字的主旨是:( )
A. 城市发展面临危机
B.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中心所在
C. 城市的演进伴随着各种问题
D. 城市要健康发展必须积极有效地应对各种挑战
参考答案:D
(19).当苏丹红食品、黑心月饼、甲醛浸泡的水产品、劣质奶粉、有毒白酒、有毒咸鱼等食
品让人们胆战心惊时,当“放心食品”不再让人放心时,人们开始怀疑一切,人与人之间好
像陷入了彼此戒备的危机。这段话主要说明:( )
A. 现在的商家道德素质较低,只顾追求经济利益
B. 人们购买商品时要提高警惕
C. 人与人之间的诚信出现了危机
D. 政府有关部门应该加大对不法商家的惩处
参考答案:C
(20).环境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一旦发生问题,再来治理,非但费事、费时、劳民伤财,
而且,有些环境问题难以逆转,甚至是不可逆转。因而,“先发展,后治理”的观点不仅是
片面的,而且是危险的。
这段话主要支持的观点是:( )
A. 环境问题是一个复杂的大问题
B. 对于环境问题必须是防治结合,以防为主
C. 环境问题是一个费事、费时、劳民伤财的事,而且是不可逆转的
D. “先发展,后治理”的观点也不是没有道理
参考答案:B
(21).科普宣传的目的是引导公众用科学的思想观察问题、用科学的方法处理问题。知识不
存在的地方,愚昧就自命为科学。迷信是人类处于蒙昧时代难以正确解释种种自然和社会现
象的产物,缺乏科学的依据和逻辑推理。迷信成为一些人骗人赚钱的工具后,掺人了许多貌
似合理的伪科学知识,具有较大的欺骗性。因此:( )
A. 在迷信面前,科学无能为力
B. 相信周易预测、看风水、看手相的人已越来越少
C. 掌握科学知识是破除迷信的根本途径
D. 现在迷信的人还很多,人类仍处于蒙昧时代
参考答案:C
(22).地球之外究竟有无生命,过去的科学知识告诉我们,地球上的高文明生命形态,在太
阳系内是惟一的。1984 年,英国科学家在南极拾到一块陨石,经过美国科学的研究证明,
这块来自外太空的陨石内含有高浓度的有机体(或说原始的微生物),说明地球不是唯一有生
命的地方。当外星人近 20 年前首次出现在银幕上的时候,科学家们仍然没有发现任何此类
活生生的生命,但是他们认为。
填入横线部分最恰当的是:( )
A. 其他星球也具备养育生命的条件
B. 其他星球不具备养育生命的条件
C. 其他星球也存在生命
D. 其他星球不存在生命
参考答案:A
(23).网上流传着这样一段话只要半个平米的价格,日韩新马泰都玩了一圈;一两个平米的
价格,欧美列国也回来了;三四平米的价格就可以去埃及、南非这些更为神奇的地方……几
年下来,全世界你都玩遍,可能还没花完一个厕所的价钱。但是那时候,说不定你的世界观
都已经变了。”这段话虽然浅显直白,但的确道出了“穷游”的乐趣,抛却生活太多的负担,
甚至抛却出游必要条件之一的金钱,也表达了“穷游者”尽兴玩的决心。
这段话要表达的意思是:( )
A. 穷游者花买一个厕所的钱也许就可以环游世界了
B. “穷游者”的感悟透露着“我穷游我自豪”的情绪
C. 穷游者拥护的是花最少的钱,看更多的风景
D. “穷游”过程里的每一天,都会给人新鲜感,这会让人上瘾
参考答案:C
(24).物质生产和人口生产的发展必然引起自然生态环境的重要改变:一种是“顺向改变”,
促进自然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保持生态平衡:另一种是“逆向改变”,造成自然生态系统
的恶性循环,破坏生态平衡。精神生产,特别是科学技术知识的发展和应用,则会扩大和加
深上述两种改变。
对这段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人口生产总是破坏生态平衡的,因而一般属于“逆向改变”
B. 精神生产有比物质生产和人口生产更为积极的作用
C. 精神生产也存在“顺向改变”和“逆向改变”两种可能性
D. 科学技术的发展总是维护生态平衡的,应说是“顺向改变”
参考答案:C
(25).无论东西方面孔,都普遍存在一个头皮前部的 N320 成分和后部的 N260 成分,西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