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12年四川普通高中会考地理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11页
第2页 / 共11页
第3页 / 共11页
第4页 / 共11页
第5页 / 共11页
第6页 / 共11页
第7页 / 共11页
第8页 / 共11页
资料共11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12 年四川普通高中会考地理真题及答案 (考试时间:90 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 60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天体系统,级别最低的是 A. 地月系 C. 银河系 B. 太阳系 D. 总星系 2.图 1 表示的太阳活动是 A.日珥 C.黑子 B.耀斑 D.太阳风 日本东京时间(东九区)2011 年 3 月 11 日 14 时 46 分, 日本本州东海岸附近海域发生了 9.0 级强烈地震,首都东京震 感强烈。图 2 示意此次地震引发的一种次生灾害袭击日本沿海 的景观图,据此回答 3~4 题。 3.地震发生时,北京时间是 3 月 11 日 A. 12 时 46 分 B. 13 时 46 分 C. 14 时 46 分 D. 15 时 46 分 4.图 2 中所示的次生灾害是 A. 海啸 C. 潮汐 B. 洋流 D. 波浪 图 1 图 2 30° 0° 30° 60° 90° 120° 150° 180° 150° 120° 90° 5.图 3 是北半球部分地区某季节海陆气压中心 的分布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北京 ① 1000 1008 ② 1024 1020 1012 A. 此图表示冬季 B. 此图表示夏季 C. ①是高压中心 D. ②是气旋中心 图 3 60° 30° 0°
图 4 是 2011 年 7 月 28 日 14 时太平洋洋面上生成的一天气系统。据此回答 6~7 题。 6.该天气系统是 A. 寒潮 C. 冷锋 B. 台风 D. 沙尘暴 7.该种天气系统能量巨大,具有可怕的摧毁力,下列省区 不可能直接受到这种天气系统影响的是 A. 四川 C. 江苏 B. 广东 D. 海南 8.图 5 表示某地海陆风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处气压低于乙处 B. 丁处气压高于丙处 C. 表示白天的海风 D. 表示晚上的陆风 读某地区地质构造剖面示意图(图 6),回答 9~10 题。 丁 甲 陆 图 4 图 5 丙 乙 海 图 6 9.图中甲处的地质构造名称是 A. 向斜 B. 背斜 C. 断层 D. 断块山 10.形成上述地质构造的地质作用主要是 A. 侵蚀作用 B. 搬运作用 C. 岩浆活动 D. 地壳运动 意大利那不勒斯海岸边一座古庙里,保存了三根大理石柱(图 7)。读图回答 11~12 题。 图 7
11.图 7 中的信息可以反映出建庙后到 1955 年,该地区经历过的内力作用是 A. 火山活动和沉积作用 B. 岩浆活动和地壳运动 C. 地壳运动和侵蚀作用 D. 侵蚀作用和沉积作用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建庙以后到 15 世纪,地壳下降了 2.7 米 B. 建庙以后到 18 世纪,地壳下降了 3.6 米 C. 15 世纪到 18 世纪地壳上升了 6.3 米 D. 15 世纪到 1955 年地壳下降了 3.8 米 13.山岳地区的交通运输线受地形影响较大,图 8 为浙江 某山区铁路线分布示意图,该地区的铁路线主要分布特点是 A. 沿等高线延伸 B. 沿经纬线延伸 C. 沿河谷地带延伸 D. 沿山脊地带延伸 表 1 资料摘自联合国于 2000 年发布的预测报告,反映了 2001~2050 年世界移民趋势。据此完成 14~15 题。 图 8 表 1 迁出国 数量(万人/年) 迁入国 数量(万人/年) 中国 墨西哥 印度 印度尼西亚 菲律宾 30.3 26.7 22.2 18.0 14.4 美国 德国 加拿大 英国 澳大利亚 110.0 21.1 17.3 13.6 8.3 14.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趋向是 A.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迁移 B.从北半球向南半球迁移 C.从西半球向东半球迁移 D.从内陆国家向沿海国家迁移 15.移民外迁的主要原因是寻求 A.更高的社会地位 更多的休闲时间 C.更高的经济收入 更优的自然环境 B. D. 图 9 示意 2000 年长江三角洲城市分布,读图回 图 9
答 16~17 题。 16.关于图示地区城市等级、服务功能和服务范围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昆山的城市等级比苏州高 B.无锡的服务范围比常州大 C.城市的等级越低,服务功能越齐全 D.城市的等级越高,城市数量就越多 17.图示地区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有 ①温室气体排放多,出现“热岛”现象 ②改变局部大气环流,使降水减少 ③城市 建筑物面积扩大,增加了生物多样性 ④城市建设使地表径流量加大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四川省利用优越的自然条件,大力推广种植杂交水稻,成为产粮大省。但是在每年早 春季节的育秧时期,由于受寒潮造成的低温和冻害影响,常使播种不久的谷种大量烂掉, 或刚长出的秧苗冻死。因此农民常用塑料薄膜大棚育秧,以抵御冻害。图 10 为农民正在塑 料薄膜大棚内管理秧苗。据此回答第 18~19 题。 18.塑料薄膜大棚育秧主要改善了农作物生长的 A.光照条件 C.土壤条件 B.水分条件 D.热量条件 19.上述材料说明,提高农业产出的重要手段是 A.改变耕作方式 B.加大科技的投入 C.加大劳动力投入 D.增加化肥的使用 图 11 为我国各省区食糖产量构成示意图,读图回答 20~21 题。 20.改革开放以前,广东的食糖产量遥遥领先于广西,目前广东 食糖生产地位发生图示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气候条件变化 B.土地面积减小 C.产业结构调整 D.市场需求减少 图 10 海南 新疆 其他省区 广东 云南 广西 21.制糖工业属于 图 11 A. 市场导向型工业 B. 动力导向型工业 C. 原料导向型工业 D. 技术导向型工业 22.全球气候变暖成为目前世界各国普遍关心的环境问题。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 主要有 ①人类生产生活排放大量二氧化碳 ②无氟冰箱的大量使用 ③火山爆发喷出了
大量气体 ④滥伐森林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亚马孙河流域分布着世界面积最广的热带雨林,图 12 为亚马孙流域热带雨林景观图俯 瞰图,据此回答 23~24 题。 23.亚马孙雨林被称为“地球之肺”,原因是热带雨林能够 A. 吸纳和滞蓄大量降水 B. 促进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 C. 为人类提供大量的生物资源 D. 深刻影响着地球大气中的碳氧平衡 24.对于亚马孙雨林的未来,应坚持的观点是 图 12 A.一边开发,一边保护 B.首先开发,再作保护 C.保护第一并进行保护性开发 D.禁止人类在林区的任何活动 地理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区域地理环境研究,图 13 反映青海玉树地震后的地面开裂情况。据此回答 25~ 26 题。 25.获取图 13 信息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 遥感技术 B. 地理信息系统 C. 全球定位系统 D. 数字地球 26.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该技术主要应用于 图 13 ①资源调查 ②人口增长预测 ③环境监测 ④自然灾害调查 A.①②③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读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三家境外投资工厂的原料地、加工地和产品市场示意图(图 14), 回答 27~28 题。 原料供应 日 本 产品市场 日 本 配件供应 韩 国 产品市场 中 国 面料供应 中 国 产品市场 欧 美 青 岛 加工地 北 京 加工地 深 圳 加工地 某日本企业投资的甲厂 某韩国企业投资的乙厂 某香港企业投资的丙厂 27.图中甲、乙、丙三家工厂依次可能是 图 14 A.纺织厂、汽车厂、服装厂 B. 钢铁厂、纺织厂、食品厂 C.食品厂、纺织厂、汽车厂 D. 服装厂、纺织厂、钢铁厂 28.三家企业的加工地都在我国境内,主要原因是 A.甲厂主要利用我国先进的技术 B.乙厂主要受我国庞大市场的吸引 C.丙厂既利用我国的资源优势,又利用我国广大的市场 D.三家企业共同区位因素是我国有丰富的原料 图15示意澳大利亚东南部墨累—达令河流域水库分布。读图回答29~30题。 29.有关图中水库分布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水库 ①主要分布在河流上游 ②主要分布在河流下游 ③主要分布在降水量较多的地区 ④主要分布在降水量 较少的地区 A.①③ C.②③ B.①④ D.②④ 30.图中甲地区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墨 累 甲 河 堪培拉 太 平 洋 A.商品谷物农业 B.大牧场放牧业 图 15 C.季风水田农业 D.混合农业
注意事项: 第Ⅱ卷(综合题 共 40 分) 1.第Ⅱ卷各题的答案,用蓝、黑墨水钢笔或圆珠笔直接写在试卷上。 (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31 32 33 34 35 总分 总分人 题号 分数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 5 小题,共 40 分) 得分 评卷人 31.读北半球夏至日照图(图 16),图中相邻两条经线之间的经度差为 30°, 虚线表示回归线和极圈,A 点的经度是东经 120°,回答下列问题。(7 分) 30° 0° 30° 60° 60° 图16 图 (1)此图表示 月 日前后的太阳光照图,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 。(2 分) (2)此日,A、B、C三地白昼较长的是 地,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的是 地。(2分) (3)此时,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 (近日点或远日点)附近,地球公转 角速度较 。(2分) (4)此季节,我国各地昼夜长短的分布规律是 。(1 分) 得分 评卷人 32.读水循环示意图(图 17),回答下列问题。(8 分) 图 17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水循环环节的名称。(2 分) A 、 E 。 (2)人类可以通过影响水循环中的 环节,缓解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 如 。(2 分) (3)相同状态下,最有利于下渗的条件是 。(2 分) A.降水强度大,植被稀少 B.降水强度大,植被丰富 C.降水强度小,植被稀少 D.降水强度小,植被丰富 (4)某校地理活动小组拟研究所在城市“河流径流的变化”课题。你认为哪些措施可 以减小河流径流的变化,从而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2 分) 得分 评卷人 33.读亚洲部分地区农业生产分布图(图 18),回答下列问题。(8 分) 图 18 (1)图中阴影区域的农业地域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该农业地域类型在世界 上_______洲分布最广,其生产的主要特点是:生产规模 ;机械化和科技水平低; 单产高,商品率低;水利工程量 。(4 分) (2)上述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与地形和气候关系密切,这里大部分地区地势低平,地 形类型属于 ;气候类型属于热带和亚热带 气候,高温期和多雨期一 致,有利于农作物生长。(2 分) (3)上述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还受到社会经济条件的影响。这里人口密集, 资 源丰富;人均 面积小,可以缓和人口对土地的压力和对粮食的需求;历史悠久, 稻米是当地人们喜爱的食量。(2 分) 得分 评卷人 34. 依据实验小组所做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7 分) 实验一:在堆放 5 厘米厚的砂土模拟土坡上(A 坡坡度大,B 坡坡度小),均 匀地浇注水流。同学们观察到土坡沿水流方向形成小沟,并不断加深,水流最 终分别汇入下方甲、乙容器中。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