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 年 10 月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国民经济统计概论真题
课程代码:00065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
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
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20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
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下列选项中,属于品质标志的是
A.年龄 B.性别
C.收入 D.身高
2.下列指标中,属于存量指标的是
A.资金周转次数 B.人均生产总值
C.银行存款余额 D.固定资产投资额
3.某市对工业企业的生产设备进行普查,总体单位是
A.该市每一个工业企业 B.该市全部工业企业
C.该市工业企业的全部生产设备 D.该市工业企业的每一台生产设备
4.划分品质数列和变量数列的依据是
A.次数的多少 B.总体规模的大小
C.分组标志的性质 D.样本容量的大小
5.某公司所属三个企业 2011 年的计划产值(万元)分别为 400、600、500,计划完成程
度分别为 108%、106%、108%,则该公司三个企业平均计划完成程度的算式为
A. B. C. D. 6.交替标志标准差的计算公式是
A. B.p(l-p)
C. D.1-p
7.各期指标数值直接相加后有意义的时间数列是
A.时点数列 B.时期数列
C.相对数时间数列 D.平均数时间数列
8.某企业 2009-2011 年销售额的环比增长速度分别为 10%、15%、18%,则 2011 年与 2008
年相比,定基增长速度的算式是
A.10% 15% 18% B.10% 15% 18%-100%
C.110% 115% 118% D.110% 115% 118%-100%
9.若物价上涨 20%,销售额不变,则计算销售量指数的算式是
A. B.l 120%
C. D.1 20%
10.抽样推断中,抽取样本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是
A.全面原则 B.随机原则
C.及时原则 D.系统原则
11.关于变量 x、y 的回归方程与相关系数的下列组合中,肯定存在错误的是
A. B. C. D. 12.某种产品的单位成本(元)y 对劳动生产率 x 的回归方程为 =266-0.6x,
这意味
着劳动生产率每提高 1 个单位,单位成本平均
A.降低 266 元 B.提高 266 元
C.降低 0.6 元 D.提高 0.6 元
13.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以收入分配和资金运动为核算对象的表是
A.投入产出表 B.资金流量表
C.资产负债表 D.国际收支表
14.按照国际通用标准,老年人口组的年龄下限是
A.60 岁 B.65 岁
C.70 岁 D.75 岁
15.自然资源按其生成特征可分为
A.一级、二级、三级资源
B.可再生资源和非再生资源
C.环境资源、生物资源和矿产资源
D.土地资源、森林资源、矿产资源
16.批发单位计算商品库存总额时,采用的价格是
A.成本价格 B.进货价格
C.批发价格 D.零售价格
17.对外贸易统计中,“FOB”表示的是
A.成本价格 B.到岸价格
C.离岸价格 D.成本加运费价格
18.财政支出中“投资性支出”的主要用途是
A.债务支出 B.生活消费
C.基础设施建设 D.社会保障支出
19.按照联合国提出的恩格尔系数的数量界限,“绝对贫困’’所对应的系数区间是
A.20%以下 B.30%-40%
C.40%-50% D.60%及以上
20.下列选项中,反映收入差距的指标是
A.消费率 B.储蓄率
C.基尼系数 D.弹性系数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
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少涂或未涂均无分。
21.常用的统计调查方法有
A.普查 B.抽样调查
C.统计报表 D.典型调查
E.重点调查
22.下表中的分布数列所属类型是
按劳动生产率分组(件/人)
职工人数(人)
120-130
130-140
140-150
150-180
12
18
37
13
合计
80
A.变量数列 B.品质数列
C.组距数列 D.等距数列
E.异距数列
23.下列环比增长速度的计算方法中,正确的有
A.环比发展速度减 1 B.平均发展速度减 1
C.定基发展速度减 1 D.逐期增长量与前一期水平之比
E.累计增长量与前一期水平之比减 1
24.根据 x、y 的一组样本数据进行相关与回归分析,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A.只能计算一个相关系数
B.只能配合一个回归方程
C.可以计算两个不同的相关系数
D.可以配合两个不同的回归方程
E.回归方程和相关系数均与自变量和因变量的确定无关
25.社会产品的特性有
A.生产性 B.社会性
C.有用性 D.劳动性
E.时期性
非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5 分)
26.统计指标体系
27.普查
28.时间数列
29.国内生产总值(GDP)
30.进出口比价指数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 3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15 分)
31.简述次数分布数列的概念及构成要素。
32.简述环比发展速度和定基发展速度的区别和联系。
33.简述国际收支平衡表的主要内容。
五、计算分析题(本大题共 4 小题,第 34、35 小题各 5 分,第 36、37 小题各 10 分,
共 30 分)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34.某企业有如下资料:
商品销售额(万元) 日期
商品库存额(万元)
120
143
289
—
1 月 1 日
2 月 1 日
3 月 1 日
4 月 1 日
50
70
60
110
试计算该企业第一季度商品流转次数。(注:商品流转次数= )
35.已知总体平均数为 260,标准差系数为 0.30,试计算其方差。
36.某企业三种产品的产量增长速度和产值资料如下:
月份
1 月
2 月
3 月
—
产品名称
计算单位 产量增长速度(%)()
产值(万元)
基期(q0p0) 报告期(q1p1)
甲
乙
丙
台
吨
箱
25
10
40
200
450
350
240
485
480
试计算:
(1)产值总指数;
(2)产量总指数;
(3)价格总指数。
37.某地区对居民电信消费的年支出额进行了一次抽样调查,随机抽取了 400 户居民,
调查得到平均每户电信消费年支出额为 350 元,标准差为 47 元,电信消费年支出额在 600
元以上的有 40 户。试以 95.45%的概率保证程度(t=2):
(1)对该地区平均每户电信消费年支出额进行区间估计;
(2)对该地区电信消费年支出额在 600 元以上的户数所占比例进行区间估计。
六、论述题(本题 10 分)
38.试述相关关系的判断方法,并举例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