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22年山东威海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15页
第2页 / 共15页
第3页 / 共15页
第4页 / 共15页
第5页 / 共15页
第6页 / 共15页
第7页 / 共15页
第8页 / 共15页
资料共15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22 年山东威海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 6 页,共 120 分,其中 5 分为卷面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 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座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3.选择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 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 4.非选择题必须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 不得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 5.写在试卷上或答题卡指定区域外的答案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21 分) 1. 下列加点字字音、字形正确的一项是( ) 交卸.(xiè) 精兵减.政(jiǎn) A. 湛.蓝(zhàn) 迭.起(dié) 缄.默(jiān) 孜孜.不倦(zī) 抽噎.(yē) B. 遒劲.(jìnɡ) 喷簿.(bó) 周而复.始(fù) C. 分歧.(qí) 矜.持(jīn) 冗.杂(yǒnɡ) 广袤.(mào) 见微知著.(zhù) D. 题跋.(bá) 【答案】B 【解析】 【详解】A.精兵减.政(jiǎn)——精兵简政; C.喷簿.(bó)——喷薄; D.冗.杂(yǒnɡ)——rǒng ; 故选 B。 2. 根据提示,用古诗词填空。 ①沉舟侧畔千帆过,______________。(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②______________,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 ③______________,山入潼关不解平。(谭嗣同《潼关》) ④政入万山围子里,______________。(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 ⑤______________;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⑥人生自古谁无死?______________。(文天祥《过零丁洋》) ⑦自古逢秋悲寂寥,______________。(刘禹锡《秋词(其一)》) ⑧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_________!(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答案】 ①. 病树前头万木春 ②. 粉骨碎身浑不怕 ③. 河流大野犹嫌束 ④. 一山放出一山拦 ⑤.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⑥. 留取丹心照汗青 ⑦. 我言秋日胜
春朝 ⑧.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解析】 【详解】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 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多字,不少字,不写错字。本题中注意“春、浑、犹、 嫌、拦、骥、枥、青、庇、士、俱”等字要书写正确。 3. 通过分析《水浒传》中鲁智深、史进、李逵、武松等人物形象,可以归纳出中国早期长 篇白话小说在塑造人物形象上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塑造人物有类型化倾向,但刻画人物能做到各有特点。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人物探究中国早期长篇白话小说在塑造人物形象上的特点。 《水浒传》中,鲁智深、史进、李逵、武松都可算是粗鲁的,这就是类型化的倾向,但鲁达 是性情急躁,史进心高气傲,爽快憨直,但做事没有主见,李逵是朴厚鲁莽,武松是豪气难 羁,这又有其各自特点。从鲁智深火烧瓦罐寺,史进大闹史家庄,李逵江州劫法场,武松血 溅鸳鸯楼等故事情节可以看出,鲁智深、史进、李逵、武松都比较粗鲁,这就是类型化的倾 向。但从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可以看出他性情的急躁;从史进身为史家庄保正,约集村民与啸 聚少华山的义军作对,可以看出他爽快憨直;从李逵沂岭杀四虎可以看出他的朴厚鲁莽;从 武松醉打蒋门神可以看出他的豪气不羁。这是他们各自不同的性格特点。 综上可以归纳,中国早期长篇白话小说在塑造人物形象上的特点是塑造人物有类型化倾向, 但刻画人物能做到各有特点。 4. 下列短语结构类型完全一致的一项是( ) A. 热血沸腾 长途跋涉 风云变幻 锐不可当 B. 沥尽心血 心旷神怡 抑扬顿挫 和颜悦色 C. 别出心裁 聚精会神 昂首挺胸 春寒料峭 D. 津津有味 囫囵吞枣 言外之意 姗姗来迟 【答案】D 【解析】 【详解】A.“热血沸腾”是主谓短语,“长途跋涉”是补充短语,“风云变幻”是主谓短语, “锐不可当”是偏正短语; B.“沥尽心血”是偏正短语,“心旷神怡”是并列短语,“抑扬顿挫”是并列短语,“和颜悦 色”是并列短语; C.“别出心裁”是动宾短语,“聚精会神”是并列短语,“昂首挺胸”是并列短语,“春寒料 峭”是主谓短语; D.均为偏正短语; 故选 D。
5. 下列选项中括号内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本书读起来味同嚼蜡....。(句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 B. 同学在朋友圈发了一篇美文,我及时惠存..。(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 C. 沈从文,原名沈岳焕,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说《边城》《长河》,散文集《湘行散记》等。 (句中有关沈从文的介绍正确) D. 柏油路也软绵绵的,像是高起来。(句中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答案】C 【解析】 【详解】A.味同嚼蜡:味道像嚼蜡一样,形容说话或文章枯燥乏味。句中用于形容读这本书 的感受枯燥乏味,符合语境,运用恰当; B.惠存:以物赠人,望人存留的谦词。句中用于形容“我”保存同学的美文,使用不正确; D.“句中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表述不正确,“像是高起来”没有喻体; 故选 C。 6. 请在下面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 中华传统节日蕴含着丰厚的文化内涵,赓续绵延,代代流传。端午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秋节,食月饼,赏月亮,寄托着团圆幸福的美好心愿; 重阳节,赏菊花,登高处,寄寓着感恩敬老的传统美德。 【答案】示例:吃粽子,赛龙舟,蕴含着祈求平安的美好愿望。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仿写。认真研究被仿写句子的结构特点,不要雷同,修辞要恰当,用词不 能重复。 由“中秋节,食月饼,赏月亮,寄托着团圆幸福的美好心愿”“重阳节,赏菊花,登高处, 寄寓着感恩敬老的传统美德”可知,仿写内容为端午节的节日习俗以及节日蕴含的文化意蕴。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五节、天中节等,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欢庆娱乐和 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端午节的习俗主要有扒龙船、放纸鸢、端午食粽、洗草药水、拴五 色丝线、打午时水、铸阳燧、浸龙舟水、佩豆娘、贴午时符、拜神祭祖、画额、薰苍术、躲 端午、避五毒、采药、制凉茶、挂艾草与菖蒲、饮雄黄酒等。 示例:争旗鼓,赛龙舟,寄予着力争上游的竞赛精神。 7. 下列句子组成语序恰当的语段,正确的一项是( ) ①“君子”一词在《周易》《诗经》中已大量出现,最初是对统治者、贵族男子的尊称。 ②相应地,“小人”多指那些道德有疵、品行不正之人。 ③到了春秋时期,孔子丰富了这一词语的内涵:“君子”不仅仅是指那些贵族官僚了,更主 要的是指道德完善、品行高尚的人。 ④君子、小人对举,成为对人品高下的评判。
⑤“君子”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范畴,是传统中国人评价人品的重要尺度。 A. ⑤④③②① B. ⑤①③②④ C. ①④③②⑤ D. ①③② ⑤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考查句子的排序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先找到总起句和总结句。很显然,全段围 绕“君子”来写,从⑤句中“‘君子’是……是……”的句式中可以看出该句是这段话的引 子,也就是首句;接着①句中“最初”一次可以看出该句表述了“君子”最开始的含义;③ 句中“到了春秋时期”是时间的跨度,因此①句是对“君子”的进一步;接着②句相对君子 来说解释“小人”的含义;最后④句“君子”“小人”对比来判断人品。这样正确的排序为 ⑤①③②④,对应的选项自然就是 B 了; 故选 B。 二、文言文阅读(12 分)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 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 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 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 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 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 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 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 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乙】十年而遭李陵之祸,幽于累绁①。乃喟然而.叹曰:“是余之罪夫!身亏不用矣。” 退而深惟②曰:“夫《诗》《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 (节选自《史记·陈涉世家》) (节选自《汉书·司马迁传》) 【丙】司马迁写《史记》的目的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丁】鲁迅高度评价《史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注释】①累绁(xiè):捆绑犯人的绳索。②惟:思。 8.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②故不为苟.得也 A. ①苟.富贵,无相忘 B. ①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②河曲智叟亡.以应 C. ①扶苏以数谏故. D. ①今或.闻无罪 9.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②既克,公问其故. ②或.王命急宣 ②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②何陋之.有 A. ①辍耕之.垄上 B. ①为.天下唱 C. ①固以.怪之矣 D. ①乃喟然而.叹曰 10.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②先帝不以.臣卑鄙 ②康肃笑而.遣之 (1)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2)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11. 根据上述材料,写出你对司马迁的评价。 【答案】8. C 9. D 10. (1)燕雀怎么能知道鸿鹄的志向呢? (2)探求天道与人事之间的关系,贯通古往今来变化的脉络,成为一家之言。 11. 司马迁是我国西汉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史学家和文学家。他用毕生的精力,倾注了全部 心血,写成了《史记》。《史记》开创了我国纪传体史书的先例。特别是他遭遇不幸后忍辱负 重,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奋斗的精神更为后人所敬重。 【解析】 【8 题详解】 考查对一词多义的理解和辨析。 A.苟:如果/苟且; B.亡:逃亡/通“无”,没有; C.故:原因、缘故/原因、缘故; D.或:有的人/有时候; 故选 C。 【9 题详解】 考查对一词多义及用法的理解和辨析。 A.之:动词,去、往/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B.为:介词,向/动词,是; C.以:副词,通“已”,已经/介词,因为; D.而:连词,表修饰/连词,表修饰;
故选 D。 【10 题详解】 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注意重点词语的含义及句式理解,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 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意顺即可。 (1)句重点词语:燕雀,麻雀,这里比喻见识短浅的人;安知,怎么知道;鸿鹄,天鹅, 这里比喻有远大抱负的人。 (2)句重点词语:究,探求;天人之际,天道与人事之间的关系;通,贯通;古今之变, 古往今来变化的脉络。 【11 题详解】 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人物形象的分析概括。 通过材料乙中“十年而遭李陵之祸,幽于累绁。乃喟然而叹曰:‘是余之罪夫!身亏不用矣。’ 退而深惟曰:“夫《诗》《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的内容可知,司马迁身陷囹圄, 却不忘初心,坚持著书,这种不屈不饶的精神永远感召着后人。 通过材料丁中“鲁迅高度评价《史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内容可知,这是鲁 迅对司马迁《史记》的评价,是一个相当高的评价。《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在我国古代 文学史上有着划时代的意义,书写了高洁的志向和人格。屈原是我国第一位浪漫主义诗人, 开创了中国的浪漫主义文学。而司马迁的《史记》是以记录史实为根本,加之他写的栩栩如 生,故也有相当高的文学价值,不仅是史学家研究历史的有力依据,同时也在文学界有着很 高的地位。对于后代文学的人物形象以及性格描写等方面都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所以鲁 迅说它是没有韵的离骚,可见把《史记》提到了一个相当的高的地位。表现出司马迁在史学 和文学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据此总结作答即可。 示例:司马迁因向汉武帝辩护事情原委而被捕入狱,并处以宫刑,在形体和精神上给了他巨 大的创伤。出狱后任中书令,他忍辱含垢,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以其“究天人之际,通 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前后经历了 14 年,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他坚持不懈,忍辱负重,发奋图强的精神永远激励着后人。 【点睛】参考译文: 甲 陈胜,是阳城人,字涉。吴广,是阳夏人,字叔。陈胜年轻时,曾同别人一起被雇佣给 人耕地,(一天他)停止耕作走到田埂高地上休息,惆怅了很久,说:“如果有谁富贵了,不 要忘记大家呀。”一起耕作的同伴笑着回答说:“你一个受雇耕作的人,哪来的富贵呢?”陈 胜长叹一声说:“唉,燕雀怎么能知道鸿鹄的志向呢?” 秦二世元年七月,朝廷征发贫民调派去驻守渔阳,驻扎在大泽乡。陈胜吴广都被编入谪 戍的队伍里面,担任戍守队伍的小头目。恰巧遇到天下大雨,道路不通,估计已经误期。误 了期限,按(秦朝的)法律都应当斩首。陈胜吴广于是商量说:“即使现在逃跑(被抓回来)
也是死,发动起义也是死,同样是死,为国事而死,可以么?”陈胜说:“天下百姓受秦朝 统治逼迫已经很久了。我听说秦二世是始皇帝的小儿子,不应立为皇帝,应立的是公子扶苏。 扶苏因为屡次劝谏的缘故,皇上派(他)在外面带兵。现在有人听说他没什么罪,秦二世却 杀了他。老百姓大都听说他很贤明,而不知道他死了。项燕是楚国的将领,曾多次立下战功, 又爱护士兵,楚国人都很爱戴他。有人认为他死了,有人认为他逃跑了。现在如果把我们的 人假称是公子扶苏和项燕的队伍,号召天下百姓反秦,应当会有很多响应的人。”吴广认为 他讲得对。于是二人就去占卜(来预测吉凶)。占卜的人了解了他们的意图,就说:“你们的 大事都能成功,可以建立功业。然而你们把事情向鬼神卜问过吗?”陈胜吴广很高兴,考虑 卜鬼的事情,说:“这是教我们利用鬼神来威服众人罢了。”于是就用丹砂在绸子上写上“陈 胜王”(三个字),放在别人所捕的鱼的肚子里。士兵们买鱼回来烹食,发现鱼肚子里面的帛 书,本来已经对这事感到奇怪了。陈胜又暗地里派吴广到驻地旁边丛林里的神庙中,在夜间 提着灯笼,作狐狸嗥叫的凄厉的声音大喊:“大楚将兴,陈胜为王。”士兵们整夜惊恐不安。 第二天,士兵们中间议论纷纷,只是指指点点,互相以目示意看着陈胜。 过了十年,因“李陵事件”而大祸临头,被关进了监狱。于是喟然长叹:“这是我的罪 过啊!身体被摧毁了,不会再被任用了!”退居以后又转而深思:“《诗经》和《尚书》辞意 乙 隐约,这是作者要表达他们内心的思想。” 三、现代文阅读(32 分) (一)(16 分)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春风辗转 王继颖 ①春风在群山间蜿蜒。 ②我和爱人驾车入山,被春风引至一个山坳里的村子。依山而建的房屋在公路一侧,公 路另一侧是一片田园。我们把车停在公路边,沿小路走进田园。春风裹挟着泥土的气息自由 弥散。正是午后,村民大概多在家中小憩,时光静谧,视野里,几只喜鹊上下翩飞。 ③这片山间田园,地势高低起伏。走上一个高坡,看见一小块矮灌木枝圈起的长方形园 子。一对老夫妻在园子一角忙碌,一堆湿润的泥土旁躺着几十棵白菜。白菜刚从挖开的坑里 取出来,老两口弯腰低头,慢慢剥着压伤的白菜叶子。园子中间鼓着一小堆新鲜的粪肥。 ④“你们从哪来?到谁家的呀?”老妇人看到我们,停下手里的活儿,直起腰身,像迎 接远客般热情招呼。 ⑤“我们离这儿不远,不去谁家,随便转转。”我嘴上应答着,紧挨园子停下脚步。 ⑥老妇人走到园子边,隔着灌木枝和我聊起来。她身材微胖,蓝底红花的旧棉袄沾着泥 土,黑里透红的脸上挂着饱满的笑容。清瘦结实的老汉也放下手里的白菜,直起腰身听我们
闲聊。他微笑的脸上波纹起伏,颜色也是黑里透红。 ⑦一番闲谈得知,老夫妻都已七十五六岁,三儿六孙,分出去三个小家。老两口单独过 日子,坚持种庄稼地和菜园子,衣食不愁,身体还凑合,只是老妇人血压高,腰疼腿疼,吃 药不少花钱。两位老人觉少,吃过午饭,在家躺不住就出来忙。白菜运回家,把坑填好,园 子里施上肥,就要种春菜了。 ⑧“阿姨,您和大叔接着忙,我们再走走。”我们继续移步前行,老两口挥手目送。 ⑨我们返回时老夫妻还在忙碌,剥好的白菜整齐地码在一起。 ⑩“你们等会儿,带两棵白菜回去!”老妇人一边招呼,挑出两棵白菜抱在怀里。 ⑪“阿姨,我兜里没带钱。您有手机微信吗?我转账给您。” ⑫“白菜是送你们的,不要钱。这么多白菜,我们吃不完。再说,我们不会用手机。” 阿姨说着话走到园子边。 ⑬择得干干净净的白菜递出来,我一手接住一棵,沉甸甸的白菜冰凉冰凉的。微寒的春 风轻拂,把一股暖意送进我心里。此时,大叔也走到园子边,一手一棵干净的白菜,执意递 到我爱人手里。 ⑭四棵白菜放进后备厢,我翻遍车里的储物箱和手提包才翻出三张纸币,一张 50 的, 一张 10 元的,一张 1 元的。我再次返回园子边,给他们三张纸币,阿姨和大叔再三推辞。 我执意把钱放到灌木枝里面,又快步走向公路边。 ⑮依山而建的几处旧房屋,低矮,灰暗,然而若干年前砌起的每一石每一瓦,仍可见证 山村百姓吃苦耐劳炼就的心灵手巧。我站在两扇紧闭的旧门外,凝视门楼上悬挂的旧灯笼。 灯笼已褪尽鲜红,染透岁月叠加的沧桑。送我们白菜的老人,就住在这样的门里吗?春风带 着寒气,吹皱我的心。 ⑯一个中年汉子推着独轮车从斜斜的坡路上下来,车上荆条捆得整整齐齐。我问他:“这 房子还有人住吗?”“谁还住这房子?我们早都搬到新房子里啦!”汉子的语调掩饰不住自豪。 ⑰车行至开阔处,贴满漂亮白瓷砖的新房子映入眼帘,后备厢的白菜散发的山野气息萦 绕车中,我的心中豁然舒展,轻轻舞起温煦的春风。 ⑱返程时,我不由地想到自己的父母,他们也都年逾古稀,血压高,长年吃药。这样的 午后,他们或许在午休,或许也睡不着,一个在电脑上下棋,一个玩手机上的成语游戏。儿 女孝顺,孙辈成群,常见的老年病不影响他们安享幸福晚年。园子里那两位老人,儿孙们也 该是孝顺的吧! ⑲一路辗转,黄昏时返回平原的城里。街边一位清洁工大爷仍在坚守岗位,我们靠路边 停车,从后备厢里取出四棵白菜,把山野老人的善意送给小城的老人。 ⑳夜坐书房,我默念“辗转”一词,除了解释为“翻来覆去”,还有一个意思:经过许 多人的手或许多地方。这个意思让我心生春风般柔软的亲切感,只要善意长驻心田,就有春 风辗转人间,经由你的手,拂过我的心,吹过他的暖语,再伴随谁的微笑,由城市到乡村,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