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14年湖北省鄂州市中考化学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10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3页 / 共10页
第4页 / 共10页
第5页 / 共10页
第6页 / 共10页
第7页 / 共10页
第8页 / 共10页
资料共10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14 年湖北省鄂州市中考化学真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本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 1.(2 分)(2014•鄂州)下列变化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 爆炸 C. 酒精挥发 B. 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D. 农家肥的腐熟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 判别. 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 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A、爆炸过程中不一定有新物质生成,例如锅炉爆炸属于物理变化. B、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过程中不一定有新物质生成,例如饱和石灰水升温也变浑浊, 属于物理变化. C、酒精挥发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农家肥的腐熟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 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2 分)(2014•鄂州)下列有关物质用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氧气能支持燃烧,常用作燃料 B. 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常用作保护气 C. 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可将硬水软化 D. 氢氧化钠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症[来源:Z*xx*k.Com] 考点:氧气的用途;常见气体的用途;常见碱的特性和用途;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专题:物质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A、从氧气能支持燃烧,但其不能燃烧去分析解答; B、从由于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一般不和其他物质发生反应,所以常用作保护气 去分析解答 C、从由于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水中的异味和色素,但不能吸附可溶性的钙 镁化合物,去分析解答; D、从氢氧化钠具有强烈的腐蚀性,所以不能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症去分析解答. 解答:解:A、氧气能支持燃烧,但其不能燃烧;故 A 错误; B、由于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一般不和其他物质发生反应,所以常用作保护气; 故 B 正确; C、由于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水中的异味和色素,但不能吸附可溶性的钙镁 化合物,所以不能将硬水软化;故 C 错误; D、氢氧化钠虽然能和胃酸中的盐酸发生反应,但由于氢氧化钠具有强烈的腐蚀性, 所以不能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症;故 D 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有同学常因物质燃烧需要氧气而错误地把氧气认为是燃料,氧气不具有可燃性,不能 用作燃料.
3.(2 分)(2014•鄂州)生活中的下列物质,不属于混合物的是( ) A. 矿泉水 B. 洁净的空气 C. 干冰 D. 加碘食盐 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 专题:物质的分类. 分析:本题考查利用纯净物的概念来判断物质是否为纯净物,宏观上看只有一种物质,微观 上只有一种分子 解答:解:A、矿泉水中含有水、多种矿物质属于混合物,故 A 错; B、洁净的空气中含有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 B 错; C、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故 C 正确; D、加碘食盐中 含有碘酸钾和氯化钠,属于混合物,故 D 错. 故选 C. 点评:在熟悉概念的基础上能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来判断纯净物和混合物,还要从社会实 践中了解生活中常见物质的组成. 4.(2 分)(2014•鄂州)下列各符号中数字“2”表示的意义不正确的是( A. Fe2+:一个铁离子带两个单位的正电荷 B. N2:一个氮分子由两个氮原子构成 C. 2Hg:二个汞原子 D. 2NO3 ﹣:二个硝酸根离子 )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 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 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 答此类题目. 解答:解:A、Fe2+表示一个亚铁离子带两个单位的正电荷,故 A 错误; B、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的原子个数,故 B 正确; C、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故 C 正确; D、离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离子的个数,故 D 正确; 故选 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 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5.(2 分)(2014•鄂州)甲、乙、丙三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 是( )
A. t2℃时将 50g 甲物质放入 50g 水中,充分搅拌后得到 100g 甲溶液 B. t2℃时配制等质量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甲所需要的水最少 C. 分别将 t2℃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 t1℃,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 为乙>甲=丙 D. 分别将 t2℃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 t1℃,甲溶液中析出的晶体最多,丙溶液中无 晶体析出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 解度的关系.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A、据该温度下甲的溶解度分析解答; B、据该温度下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分析判断; C、据饱和溶液中 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方法及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分析解 答; D、等质量的饱和溶液降低相同的温度,溶解度大的析出晶体多,若不知溶液的质量, 无法判断析出晶体质量多少. 解答:解:A、t2℃时甲的溶解度是 50g,即 100g 水中最多溶解 50g 的甲,所以将 50g 甲物 质放入 50g 水中,充分搅拌不会完全溶解,最多溶解 25g,得到 75g 甲溶液,故错误; B、t2℃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中甲的溶解度最大,所以配制等质量的三 种物质的饱和 溶液,甲所需要的水最少,正确; C、甲、乙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丙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所以分别将 t2℃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 t1℃,甲、乙析出晶体,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丙 溶解度变大,溶质的质量分数与降温前相等,据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式 ×100%可知,溶解度越大质量分数也就越大,而 t1℃时乙的溶解度大 于甲的溶解度大于 t2℃时丙的溶解度,故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乙 >甲>丙,故错误; D、分别将 t2℃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 t1℃,不知溶液的质量,故无法判断析 出晶体的多少,故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知识比较综合,但整体难度不大,提醒同学们平时要注重基础知识的积累, 才能结合题意据相关知识灵活分析问题. 6.(2 分)(2014•鄂州)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下列关于物质结构与性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生铁和钢的性能不同,主要是由于其含碳量不同[来源:学#科#网 Z#X#X#K] B.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同,是由于构成它们的分子不同
C. 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是由于构成它们的碳原子不同 D. 金属钠和镁的化学性质不同,主要是由于钠原子和镁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考点:生铁和钢;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 用;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金属与金属 材料. 分析:A、生铁是指含碳量为 2%~4.3%的铁合金,钢是指含碳量为 0.03%~2%的铁合金;生 铁硬而脆,钢韧性较好; B、根据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而一氧化碳是由一氧化碳分子构成进行解 答; C、金刚石的碳原子形成正八面体结构,石墨中的碳原子形成平面层状结构; D、金属钠的原子核外 11 个电子分三层排布,最外层有 1 个电子;金属镁的原子核外 12 个电子分三层排布,最外层有 2 个电子;元素的化学性质与最外层电子数关系密切. 解答:解:A、含碳量越高,硬度越大,生铁含碳量高,表现出硬而脆;由于生铁和钢的含 碳量不同,而表现出性质差异;故 A 正确; B、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而一氧化碳 是由一氧化碳分子构成,所以一氧 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同,是由于构成它们的分子不同,故 B 正确; C 、金刚石的碳原子呈正八面体结构,因而金刚石硬度大;而石墨中的碳原子为平面 层状结构,因而表现出很软,所以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是由于构成的碳原 子排列方式不同;故 C 错误; D、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决定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由于金属镁原子最外层有 2 个电 子而钠原子最外层 1 个电子,因此金属钠和镁的化学性质不同,主要是由于钠原子和 镁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故 D 正确. 故选 C. 点评:物质的结构和组成决定了物质的性质,物质的结构是指物质微粒的构成,如分子的构 成、原子的结构等. 7.(2 分)(2014•鄂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离子都是带电的原子 B. 碱都能使酸碱指示剂变色 C. C、H2、CO 都具有还原性,在一定条件下它们都能跟氧化铁发生置换反应 D.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均不改变 考点: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碳的化学性质;质量 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氢气的化学性质与燃烧实验.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 的性质与用途;常见的碱 碱的通性. 分析:A、依据离子的概念分析解答; B、依据碱的性质和特点分析解答; C、依据置换反应的概念和特点分析解答;[来源:Z,xx,k.Com] D、依据化学反应的微观实质分析解答; 解答:解:A、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故离子不都是带电的原子; B、碱的溶液能够使指示剂变色,如果是不溶性的碱则不能使指示剂变色;
C、置换反应是单质和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C、H2、CO 都具有还 原性,C、H2 与氧化铁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而 CO 与氧化铁的反应不是置换反应; D、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所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 均不改变; 故选:D. 点评:此题是一道多点知识考查题,解题的关键是能够对相关概念特点的掌握. 8.(2 分)(2014•鄂州)下列几种离子在 HCl、KOH、BaCl2 三种溶液中都能存在的是( A. NH4 D. OH﹣ B. Na+ + C. SO4 2﹣ ) 考点:离子或物质的共存问题. 专题:物质的分离、除杂、提纯与共存问题. 分析:HCl、KOH、BaCl2 三种溶液中分别含有氢离子与氯离子、钾离子和氢氧根离子、钡离 子和氯离子;根据复分解反应的条件,离子间若能互相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则离 子不能共存,据此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HCl、KOH、BaCl2 三种溶液中分别含有氢离子与氯离子、钾离子和氢氧根离子、 +、OH﹣两种离子能结合成氨气和水,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钡离子和氯离子. A、NH4 B、钠离子与氢离子、钾离子、氢氧根离子、钡离子、氯离子不能结合成沉淀、气体 或水,能大量共存,故选项正确. C、Ba2+、SO4 D、H+、OH﹣两种离子能结合成水,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故选:B. 2﹣两种离子能结合成硫酸钡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点评:本题考查了离子共存的问题,判断各离子在溶液中能否共存,主要看溶液中的各离子 之间能否发生反应生成沉淀、气体、水. 9.(2 分)(2014•鄂州)向 CuSO4 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铝粉,完全反应后过滤,得滤渣和蓝色滤液.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 ) A. 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无气泡产生 C. 滤液中只有 Al2(SO4)3 B. 滤渣中一定有 Cu,可能有 Al D. 滤液中只有 CuSO4 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 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金属和盐发生反应时,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只有前面的金属可以把排在它后面的金 属从盐溶液中置换出来,钾、钙、钠除外. 解答:解:由于铝的金属活动性大于铜,把一定质量的铝粉加到 CuSO4 溶液中,铝和 CuSO4 反应生成了铜和 Al2(SO4)3.由充分反应后过滤,得蓝色滤液和滤渣,说明 CuSO4 没 有全部参与反应,即沉淀中不可能有铝,一定有铜,滤液中有生成的 Al2(SO4)3 和没 完全参与反应的 CuSO4,据此可知: A、滤渣中不含有铝,滴加稀盐酸,无气泡产生.故 A 正确;x k b 1 . c o m B、滤渣中一定有 Cu,一定没有有 Al.故 B 错误; C、滤液中有生成的 Al2(SO4 )3 和没完全参与反应的 CuSO4,故 C 错误; D、滤液中有生成的 Al2(SO4)3 和没完全参与反应的 CuSO4,故 D 错误. 故选 A.
点评:主要考查了对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的应用和金属与盐反应时应该注意的事项,培养学生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0.(2 分)(2014•鄂州)下列除杂方法正确的是( ) 物质 N2 CO2 KCl 溶液 CuO A B C D 通过灼热的铜网 所含杂质 除杂方法 O2 CO BaCl2 Cu 点燃 加适量的 Na2SO4 溶液,过滤 加过量的稀盐酸,过滤 A. A B. B C. C D. D 考点: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金属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 质. 专题:物质的分离、除杂、提纯与共存问题. 分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 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 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解答:解:A、氧气通过灼热的铜 网时可与铜发生反应生成氧化铜,而氮气不与铜反应,能 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B、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通氧气点燃,这是因为当二氧化碳(不能燃烧、 不能支持燃烧)大量存在时,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会燃烧的,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 误. C、BaCl2 能与适量的 Na2SO4 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 新的杂质氯化钠,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CuO 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铜不与稀盐酸反应,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 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A. 点评: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 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六、填空与简答题(本题共 3 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18 分) 11.(6 分)(2014•鄂州)化学与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请结合实际填空. (1)炒菜用的铁锅的手柄是用 热固性 (填”热塑性”或”热固性”)塑料做成的. (2)做饭时,有时燃气灶或煤炉的火焰呈现黄色或橙色,锅底出现黑色,此时应将灶具或炉具的进风口 调 大 . (3)医生给进食困难的患者注射葡萄糖溶液.在人体组织里,葡萄糖在酶的催化作用下经缓慢氧化转变成 二氧化碳和水,同时放出能量,供机体活动和维持恒定体温的需要.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6H12O6+6O2 6H2O+6CO2 . 考点:塑料及其应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 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 专题:化学与生活.
分析:(1)根据炒菜用的铁锅的手柄是用热固性塑料制成的进行解答; (2)根据氧气不充足时,燃气灶或煤炉的火焰呈现黄色或橙色,锅底出现黑色进行 解答; (3)根据葡萄糖在酶的催化作用和氧气反应二氧化碳和水进行解答. 解答:解:(1)炒菜用的铁锅的手柄是用热固性塑料制成的; (2)氧气不 充足时,燃气灶或煤炉的火焰呈现黄色或橙色,锅底出现黑色,所以此 时应将灶具或炉具的进风口调大; (3)葡萄糖在酶的催化作用和氧气反应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 化学方程式 C6H12O6+6O2 6H2O+6CO2. 故答案为:(1)热固性; (2)调大; (3)C6H12O6+6O2 6H2O+6CO2. 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的用途,完成此题,可以依据物质的性质进行. 12.(6 分)(2014•鄂州)如图所示,A~H 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 和 B 可发生中和反应,X 常用作食品 干燥剂,Y 为单质.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B 的俗称为 熟石灰(或消石灰) . (2)H 的化学式为 Fe3O4 . (3)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 CaO+H2O=Ca(OH)2 .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 式. 专题:框图型推断题. 分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本题的解题突破口是 C 为生活中最常见的液体,故 C 是 水,F 可供给呼吸,故 F 是氧气,C 通电生成的 E 是氢气,X 常用作食品干燥剂,故 X 是氧 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故 B 是氢氧化钙,A 和 B 可发生中和反应,故 A 是 酸,能与单质 Y 反应生成浅绿色溶液 G,则 Y 是铁,铁能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 铁,故 H 是四氧化三铁. 解答:解:C 为生活中最常见的液体,故 C 是水,F 可供给呼吸,故 F 是氧气,C 通电生成的 E 是氢气,X 常用作食品干燥剂,故 X 是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故 B 是 氢氧化钙,A 和 B 可发生中和反应,故 A 是酸,能与单质 Y 反应生成浅绿色溶液 G, 则 Y 是铁,铁能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故 H 是四氧化三铁,代入框图,推断 合理, (1)B 是氢氧化钙,俗称熟石灰或消石灰,故填:熟石灰或消石灰; (2)H 是四氧化三铁,故填:Fe3O4;
(3)反应②是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的反应,故填:CaO+H2O=Ca(OH)2; 故答案为:(1)熟石灰(或消石灰);(2)Fe3O4 ;(3)CaO+H2O=Ca(OH)2. 点评:本题为框图式物质推断题,完成此题,关键是找准解题突破口,直接得出有关物质的 化学式,然后根据框图结合物质的性质,推断得出其他物质的化学式. 13.(6 分)(2014•鄂州)向一定质量的稀盐酸中加入 100g AgNO3 溶液,恰好完全反应.过滤后得 28.7g 白 色沉淀和 121.3g 滤液.求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专题:溶质质量分数与化学方程式相结合的计算. 分 析:根据化学反应方程 式求得参与反应的盐酸的质量;然后由质量守恒定律计算得到稀盐 酸的质量,然后由溶质的质量分数= ×100%. 解答:解:设参加反应的 HCl 的质量为 x HCl+AgNO3=AgCl↓+HNO3 36.5 x 28.7g 143.5 = x=7.3g 稀盐酸的质量为:28.7g+121.3g﹣100g=50g 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00%=14.6%. 答: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4.6%.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难度较小.注意:注意标 明氯化银的状态;计算要细心、准确. 七、实验与探究题(本题共 2 小题,每空 2 分,共 12 分) 14.(6 分)(2014•鄂州)实验室里现有氯酸钾、二氧化锰、稀硫酸、石灰石、稀盐酸以及下列仪器 (1)利用上述仪器组装一套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的装置,你选择的仪器是 ①②⑦⑧ .(填序号) (2)选择合适的药品制取 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O3+2HCl=CaCl2+H2O+CO2↑ . (3)若补充一种仪器 试管 (填仪器名称),再利用上述仪器和药品还可以制取氧气. 考点: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 分析:(1)实验室通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大理石和石灰石的 主要成分是碳酸钙,通常情况下,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 氧化碳;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