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年天津商业大学管理学考研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
1.亨利.明茨伯格研究发现管理者扮演着十种角色,这十种角色可归纳为( )。
A.两大类 B.三大类 C.四大类 D.五大类
2.根据罗伯特.卡茨的研究,管理者要具备几类技能,其中,高层管理者最重要的技能是( )。
A.概念技能 B.技术技能 C.人际技能 D.创新技能
3.科学管理理论着重研究如何提高单个工人的生产率,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的人是( )。
A.亚当.斯密 B.彼得.德鲁克 C.费雷德里克.泰罗 D.亨利.法约尔
4.梅奥对其领导的霍桑实验进行了总结,写成了《工业文明中人的问题》一书,阐述了( )。
A.组织分工学说 B.科学管理学说 C.人际关系学说 D.目标管理学说
5.在《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一书中指出企业应成为学习型组织的人物是
( )。
A.迈克尔.哈默 B.彼得.圣吉 C.詹姆斯.钱皮 D.马修.博尔顿
6.在以下一种组织模式下,每个子公司是一个自治单位,具备在当地市场运作所需要的所有
职能( )。
A.多国组织模式 B.国际组织模式 C.全球组织模式 D.跨国组织模式
7.针对解决的问题,相关专家或人员聚在一起,在宽松的氛围中,敞开思路,畅所欲言,寻
求多种决策思路,这种决策方法是( )。
A.名义小组技术 B.头脑风暴法 C.德尔菲技术 D.政策指导矩阵
8.根据美国学者波特的研究,一个行业内部的竞争状态所具有的基本竞争作用力有( )
A.三种 B.四种 C.五种 D.六种
9.所谓管理幅度是指组织中的上级主管能够直接有效地指挥和领导下属的数量,管理幅度与
管理层次呈( )。
A.正比关系 B.反比关系 C.对等关系 D.重叠关系
10.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是一种社会动物,人们希望在一种被接受或归属的情况
下工作,这种需要被称为( )。
A.安全的需要 B.社交的需要 C.尊重的需要 D.自我实现的需要
二、判断题(正确的打 ,错误的打 ;前 10 题每小题 1 分,共 10 分;后 5 题每小
题 3 分,共 15 分)
1.管理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
源的行为。( )
2.罗伯特.欧文是十九世纪初英国著名的空想社会主义者,他开创了在企业中重视计划的地
位和作用的先河,有人因此称他为“计划管理之父”。 ( )
3.核心能力是组织内的集体知识和集体学习,尤其是协调不同生产技术和整合多种多样技术
流的能力。( )
4.人们的价值观是由家庭、朋友、社区环境、教育环境、宗教信仰、生活和工作经历等因素
影响而快速形成的。( )
5.在互联网发展过程中,原来以 PC 为基础的互联网正在逐渐进入以智能终端为基础的 APP
互联网时代。( )
6.古典决策理论认为,应该从经济的角度来看待决策问题,即决策的目的在于为组织获取最
大的经济利益。( )
7.如果决策涉及的问题对组织来说不紧迫,组织有足够的时间从容应对,则这样的决策可被
视为知识敏感性决策。( )
8.如果对策问题涉及的条件中有些是随机因素,它虽然不是确定型的,但我们知道它们的概
率分布,这类决策被称为风险型决策。( )
9.组织的演化成长呈现出明显的生命周期特征,组织结构、内部控制系统以及管理目标在各
个阶段都可能是不相同的。( )
10.双因素理论对企业管理的基本启示是,要调动和维持员工的积极性,首先要注意保健因
素,以防止不满情绪的产生。( )
“互联网+”是互联网思维的进一步实践成果,通俗而言,“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
传统行业”,但这并不是简单的两者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互联网平台以及管理创
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传统企业利用移动互联网、云
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生事物,改造原有产品及研发生产方式,形成“互联网+”教育、
医疗、工业、交通、旅游等等,互联网经济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的最大增长点。
11.互联网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社会化、智能化、实时化、多元平台化。( )
12.互联网时代的技术与管理创新主要包括智能产品设计创新、产品工业流程创新、产品生
产模式创新、产品服务模式创新、消费行为创新。( )
13.传统企业在向“互联网+”转型过程中,一般是从自己具有竞争优势的主要产品切入。( )
14.企业可以通过云计算和大数据,深入了解本行业相关竞争企业的动向和竞争环境的变化
趋势。( )
15. “互联网+”时代,企业只要专心做好自己的产品,把产品做到极致,就一定可以取得
成功。( )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 4 分,共 24 分)
1.技术技能
2.时间敏感型决策
3.顾客部门化
4.集权式领导者
5.前馈控制
6.经营制度
四、简答题(每小题 7 分,共 21 分)
1.简述计划的性质。
2.简述管理人员内部晋升的优点。
3.简述克服沟通中障碍的一般准则。
五、论述题(每题 15 分,共 30 分)
1.论改善企业道德行为的途径。
2.论现代组织设计的原则。
六、案例分析题(每题 15 分,共 30 分)
1.长江轻工设计院的干部选拔
长江轻工设计院是一所部属设计单位,拥有一百多名工程技术人员,多年来完成
了许多重大设计项目,获得了部先进单位的殊荣。该院的第一设计室集中了全院的一半工程
技术人员,室主任老张是位经验丰富的高级工程师,他知识渊博,为人正派,深得大家的好
评。在老张的领导下,这个室工作出色,团结也不错。不久前,老张接到部里调令,他被任
命为部属动力研究所的所长,因此,室主任一职暂告空缺。大家纷纷猜测,谁将担任室主任
一职?大部分人都认为室主任的人选一定是本室三位资深室里舆论普遍认为高工王伟希望
最大。王工才 45 岁,是三人中最年轻的,他不但能力强,而且很富创新精神,设计工作一
直很出色,所搞的项目中有两项曾获优秀设计奖。加上王伟英语流利,当室主任是理想人选;
另一位高工李仪的实力也不容忽视。
李工今年 47 岁,虽然是名牌大学生,但由于在院里干了几年的行政工作,所以在业务上不
如王工那么冒尖,但他和院长私交颇深,他们是同乡,过往密切,加上又有几年的行政工作
经历,这些优势可能是决定性的;大家认为第三位高工刘兴机会最小。刘兴已 50 岁,在本
院工作已 23 年,业务能力不错,只有创造性欠缺些。在工作与处事中,刘工四平八稳,领
导叫干啥,就干啥,有时还显得过于恭顺,引起有些人的非议。
这几天,院里没有动静,但这三位高工干活特别卖力,对人也特别和气,而且都不动声色。
一周后,院长来室里宣布了任命:刘工被任命为室主任。这实在出乎人们的预料,
在室里引起了振动。落选的王、李两位虽然面露微笑,但总觉得不太自然,他们显然是不那
么高兴。刘工当然喜形于色,他认为这不仅是运气好,也是他一贯“听话”和 “四平八稳”
的处事态度所致。
过不几天,院长把刘工召去,布置给一室一项为内地某省设计一家中型造纸厂的
任务。这厂地处穷乡僻壤,设备又全是国产的,显然属于一项没有“油水”的苦差。
老刘思索良久,才去找李工,说:“老李,院里下来的这个项目,我看,就你接了吧, 反
正你手头的任务马上就完了。”老李说:“对不起,这活我干不了。我手头这项目别看已经
快扫尾了,但还有不少问题,一时很难解决得了。你还是让老王去干吧。”老刘说:“老王
的项目正干到一半时,他怎么能又接新活?”老李说:“那就偏劳你老兄自己吧。阁下贵为
主任,理当身为表率。你不去,谁去?”
请分析以下问题:
(1) 身为设计室主任,刘兴的工作为什么会遇到困难?(5 分)
2.通用公司的组织结构创新
1916 年,随着联合汽车公司并入通用公司,阿尔弗雷德.斯隆出任通用副总裁。作为通用副
总裁的斯隆,发觉到通用管理上的问题。他先后写了三份分析通用内部管理弱点的报告。但
是,总裁杜兰特只是赞赏,不予采纳。到了 1920-1921 年的经济危机期间,通用在经营管
理上的问题彻底暴露出来了。公司危机四伏,摇摇欲坠。这时,杜兰特引咎辞职,皮埃尔.
杜邦兼任总裁,斯隆在他的支持下,开始了改革的进程,这场改革从 1921 年一直持续了 10
年。
斯隆分析了通用公司的弊病,指出公司过去将领导权完全集中在少数高级领导人
身上,他们事无巨细,大包大揽,反而事与愿违,造成了公司各部门失去控制的局面。
他认为,大公司较为完善的组织管理体制,应以集中管理与分散经营二者之间的协调为基础。
只有在这两种显然互相冲突的原则之间取得平衡,把两者的优点结合起来,才能获得最好的
效果。由此,他认为,通用公司应采取“分散经营,协调控制”的组织体制。根据这一思想,
斯隆提出改组通用公司组织机构的计划,并第一次提出事业部的概念。1920 年 12 月 30
日,斯隆的计划得到公司董事会的一致同意,次年一月这个计划开始在通用公司推行。
在以后的 10 年中,斯隆改组了通用公司。斯隆将公司管理部门分成参谋部和前线工作部(前
者是在总部进行工作,后者则负责各个方面的经营活动)的做法很为大家熟悉,这种分组在
十九世纪较大的铁路公司里已经形成。按照此种思路,斯隆在通用汽车公司创造了多部门的
组织结构。斯隆还废除了杜兰特时期的许多附属机构,将力量最强的汽车制造单位集中成几
个部门。这种战略现在人们已经熟悉,但在当时是第一流的主意并且被出色地执行了。许多
年后,斯隆这样说明:“我们的产品品种是有缺陷的。通用汽车公司生产一系列不同的汽车,
聪明的办法是造出价格尽可能各有不同的汽车,就好像一个指挥一次战役的将军,希望在可
能遭到进攻的每个地方都要有一支军队一样。我们的车在一些地方太多,而在另一些地方则
没有。我们首先要做的事情之一是开发系列产品,在竞争出现的各个阵地上对付挑战。”
斯隆的战略及其实施产生了显著的效果。1921 年,通用汽车公司生产了 21.5 万辆汽车,
占国内销售的 7%;到 1926 年底,斯隆将小汽车和卡车的产量增加到 120 万辆,通用汽车
公司拥有了 40%的汽车市场。1940 年,通用汽车公司产车 180 万辆,已达该年全国总销量
的一半。与此相反,福特公司的市场份额由 1921 年的 56%,下降到 1940 年的 19%。这是
美国商业史上最戏剧性的沉浮升降之一。
请分析以下问题:
(1) 分析通用公司组织变革的类型。(5 分)
(2) 分析通用汽车公司组织变革程序。(5 分)
(3) 分析通用公司事业部组织结构的优势。(5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