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山东省淄博市中考化学真题及答案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 6 页.满分 55 分.考试时间 60 分钟.考试结
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将区县、毕业学校、姓名、考试号、
座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的相应位置,并核对监考教师粘贴的考号条形码是否与
本人信息一致。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第Ⅱ卷必须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
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卷上; 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 然后再写上
新的答案。
4.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修改。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考生不允许使用计算器.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N—14
O—16
S—32
Ca—40
第Ⅰ卷(选择题 共 20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5 小题,1~10 小题每小题 1 分,11~1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2019 年是元素周期表诞生 150 周年,联合国宣布 2019 年为“国际化学元素周期表
年”。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对于元素周期表的认识不正确的
是
A.利用元素周期表预测新元素的化学性质
B.利用元素周期表预测新元素的原子结构
C.利用元素周期表查找某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含量
D.利用元素周期表可查找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2. 化学学科的发展使我们的生活变得多姿多彩。下列转化必须通过化学变化才能实现的是
A.由单质变为化合物
B.由气态物质变为液态物质
C.由混合物变为纯净物
D.由无色物质变为有色物质
3.氧气、氮气、甲烷,乙炔、葡萄糖、淀粉、生理盐水都是生活中常用的物质,这些物质
中所包含的元素种类有
A.2 种
B.4 种
C.6 种
D.8 种
4.公共场所禁止吸烟。香烟的烟雾中含有四千多种化学物质,大多属于有害物质。吸烟者
吸烟会造成非吸烟者被动吸烟的主要原因是
A.分子的质量很小
C.分子的体积很小
B.分子之间有间隔
D.分子不断地运动
5.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和进行探究活动的基础。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合作滴加液体
B.检查装置气密性
C.加速溶解
D.手按短柄加热
液体
6.世界万物都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构成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海水是由海水分子构成的
B.分子、原子、离子都能直接构成物质
C.二氧化碳是由碳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D.自然界中的物质都是由质子、中子、电子等粒子构成的
7.掌握分类的方法对于化学学习非常重要。以下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A.有机物:乙醇、油脂、小苏打
B.氧化物:氧化锌、石灰石、二氧化锰
C.酸溶液:双氧水、盐酸、醋酸
D.混合物:空气、钛合金、波尔多液
8.下列化学仪器对应的名称书写正确的是
A.长劲漏斗
B.电子称
C.坩埚钳
D.椎形瓶
9.教材中的插图不仅使教材美观,还能图文并茂地提供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海水制碱流程——直观呈现氨碱法制纯碱的过程
②地壳中的元素分布——地壳中各元素的地理分布
③健康饮食金字塔——指导人们科学膳食、合理营养
④空气质量级别——空气质量级别数值越大污染指数越小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①④
10.胆矾晶体放置在空气中不能溶解,在水中能溶解得到蓝色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胆矾晶体溶于水得到的溶液,溶质是胆矾
B.胆矾晶体在水中获得能量,在空气中没有能量
C.胆矾晶体在水中能解离成离子,扩散到水中形成溶液
D.胆矾晶体在水中与水分子有相互作用,在空气中与空气中的分子无相互作用
11.许多化学反应的发生离不开反应条件的支持,以下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来自同学们的作
业中,其中反应条件错误的是
A.
C.
B.
D.
12.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下图装置,探究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是否守恒。应选用的药品
是
A.铁粉和稀盐酸液体中
B.硝酸钾晶体和水
C.碳酸钡粉末和稀硫酸
D.铜粉和硝酸银溶液
(第 12
题)
13.以下化学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B.生锈铁钉放入少量的稀盐酸中,溶液呈现黄色
C.打开浓硫酸的试剂瓶塞,瓶口出现大量的白雾
D.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少量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为红色
14.将燃着的蜡烛放人密闭的容器中,同时用氧气传感器测得密闭容器中氧气含量的变化如
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蜡烛燃烧前密闭容器内的气体全部是氧气
B.蜡烛熄灭是因为容器内的氧气全部被消耗
C.蜡烛熄灭后容器内的气体全部是二氧化碳
D.蜡烛熄灭的原因是容器内氧气的体积分数小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
15 如图是 A.B、C 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1°C 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为 B>A>C
B.t2°C 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 A=B>C
C.t3°C 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 t1°C,仍为饱和溶液
D.t3°C 时,三种物质各 b g 分别放人 100 g 水中,所得溶液质量相等
第 15 题)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 35 分)
二、理解与应用(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15 分)
16.(3 分)央视综艺节目《国家宝藏》,在重温华夏文明中让我们感受到文化传承的背后的
科学温度——文化自信、民族自豪。展出的文物绚丽多彩,这些色彩的颜料主要来源
于矿物和植物。如:彩陶罐的色彩用到的矿物颜料有蓝铜矿[主要成分 CuCO3·Cu(OH)2]。
温 度 达 200 ℃ , 蓝 铜 矿 可 以 生 成 氧 化 铜 等 物 质 , 写 出 反 应 的 化 学 方 程 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反应类型属于__________。有些颜料是
从铁矿石中提取的,请写出一种铁矿石的名称________________。
17.(4 分)材料的研制与化学科学的发展密切相关,新材料的诞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日新月
异的变化。
图 1 手机里的化学元素
图 2 部分元素周期表
(1)手机给人们的生活提供了方便,智能手机包括屏幕、电池、内部电路和外壳四个
主要部分(图 1)。大部分智能手机屏幕用的是硅酸铝玻璃,即氧化铝和二氧化硅的混
合物,写出其中一种氧化物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锂电池应用广泛,根据锂元素
在周期表(图 2)中的位置,写出硫酸锂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款智能手机包含四十多种化学元素,手机外壳材料中有镁合金,镁元素和铝元
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同一__________。一部手机中有金属材料
___________________、有机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等。
18.(4 分)实验室有一瓶除去难溶性杂质的粗盐样品,其中还含有少量的氯化镁和氯化钙。
为了得到较纯净的食盐晶体,同学们设计如下实验方案,请你参与他们的实验探究。
(1)实验过程中,向粗盐水中先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钙溶液,再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依次
加入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两种盐之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过程中,用到的操作有__________________,得到食盐晶体时,应在__________
中进行。
19.(4 分)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下图装置探究工业炼铁的化学原理。
(1)实验前要先通人一氧化碳,然后再加热;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硬质玻璃管内的红色物质逐
渐 变 为 _______________ 色 , 写 出 反 应 的 化 学 方 程 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过程中必须对尾气进行处理,利用支架调节酒精灯的高度,用酒精灯火焰的
______________点燃。
(3)通过上述实验探究,同学们总结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有______________。
三、实验与探究(本大题共 2 小题,共 14 分)
20.(7 分)以下四个实验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请认真分析,回答下列
问题。
(1)拉瓦锡用装置______(填写字母)定量研究了空气的成分,在密闭容器中,空气中的氧气
与______反应,生成固态物质。人们沿着科学家的足迹,对反应物进行了优化,分别
用铜粉、红磷等进行实验,其原理都是采用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方法,
从混合气体中除去某种气体,从而达到物质的分离。
(2)实验过程中,需要不断推拉注射器活塞的装置是______(填写字母),利用此装置进行实
验,可能造成实验误差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 (答一条)。
(3) 装 置 C 、 D 的 实 验 都 用 到 了 红 磷 , 写 出 反 应 的 化 学 方 程 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结束后,待装置冷却至室温,打开弹簧夹,
装置 D 中(试管容积为 40 mL),注射器活塞从 10 mL 刻度处缓慢移动至______mL 刻度
处停止(误差忽略不计)。
21.(7 分)如图 1 是实验室常用的部分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加热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氧气,应选用的装置是________(填写字母),反应刚开始,试
管的口部有水珠出现,此现象是________变化引起的(填“物理”或“化学”)。
(2)如图 2 是收集氧气的过程,依次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用字母表示)。
氧气收集完毕的操作是__________(填写序号)。
①盖上玻璃片 ②正放在实验台上 ③取出集气瓶
(3)小明同学用碳酸钙粉末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气体,欲使反应平稳进行选用的发生
装 置 是 ______( 填 写 字 母 ) , 写 出 反 应 的 化 学 方 程 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用 B 装置,用
足 量 的 大 理 石 和 稀 硫 酸 反 应 持 续 得 到 二 氧 化 碳 气 体 , 需 要 增 加 的 操 作 是
________________。(提示:硫酸钙微溶于水)
四、分析与计算(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6 分)
兴趣小组的同学在社会实践基地发现一袋商标模糊的硝酸铵化肥。同学们要帮助基地的工
作人员测定化肥中硝酸铵的含量,请你参与他们的探究活动。
【查阅资料】1.铵态氮肥易溶于水。2.铵态氮肥与碱反应产生氨气。3.氨气易溶于水,
溶液呈碱性。
【实验过程】小丽同学准确称取 9.0 g 硝酸铵化肥样品,与过量的氢氧化钙粉末混合,充
分反应后,产生的氨气用足量的稀硫酸全部吸收,测得 2 分钟内稀硫酸溶液质量的变
化,记录如下表所示(样品中的杂质不含氮元素,也不与氢氧化钙反应)。
时间/s
溶液增加的质量/g
0
0
20
40
60
80
100
120
0.7
1.2
1.5
1.6
1.7
1.7
【数据处理】
计算此化肥中硝酸铵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反思交流】
化肥对粮食增产有着重要的作用,如何科学合理使用或贮存铵态氮肥,请你给工作人员提
一条合理化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9 淄博真题中考化学试卷(解析)
一.选择题
1. 【答案】C
【解析】C 项,利用元素周期表无法查找某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含量。
2. 【答案】A
【解析】A 项,单质和化合物一定不是一种物质,故一定要通过化学变化来实现。B 项,水
蒸气变为液态水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C 项,混合物变为纯净物可以通过过滤、蒸馏等
操作,属于物理变化。D 项,无色物质变为有色物质不一定是化学变化,例如向水中滴
加红墨水,水由无色变成红色,属于物理变化。
3. 【答案】C
【解析】氧气由氧元素组成;氮气由氮元素组成;甲烷和乙炔由碳元素和氢元素组成;葡萄糖
和淀粉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生理盐水是氯化钠的水溶液,由钠元素、氯元素、
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故这些物质中所包含的元素有碳、氢、氧、氮、氯、钠六种元
素,C 项符合题意。
4. 【答案】D
【解析】吸烟有害健康,非吸烟者往往会因吸烟者吸烟而造成被动吸烟,这是因为分子在
不断运动。
5. 【答案】B
【解析】A 项,滴加药品时,胶头滴管不能伸入试管内。C 项,不能在量筒内溶解物质。D
项,拇指不能按在短柄上。
6. 【答案】B
【解析】A 项,海水是混合物。C 项,二氧化碳分子由碳原子和氧原子构成。D 项,自然界
中的物质都是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的。
7. 【答案】D
【解析】A 项,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称,不属于有动机物。B 项,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
成,其中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石灰石属于混合物。C 项,双氧水是过氧化氢的
水溶液,不属于酸溶液。
8. 【答案】C
【解析】A 项,长颈漏斗。 B 项,电子秤。D 项,锥形瓶。
9. 【答案】A
【解析】②地壳中的元素分布主要指地壳中元素的质量分布。④空气质量级别数值越大,
空气质量越差,污染指数越大。 故 A 项符合题意。
10. 【答案】C
【解析】A 项,溶质是硫酸铜。B 项,胆矾晶体在空气中也有能量。D 项,水分子和空气分
子对胆矾晶体都存在作用力。
11. 【答案】A
【解析】A 项,燃烧的条件为点燃。
12. 【答案】D
【解析】用敞口容器探究质量守恒,应选择反应物和生成物均无气体的化学反应。A 项,铁
粉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B 项,没有发生化学反应。C 项,碳酸钡和稀硫酸反应生成
二氧化碳。
13. 【答案】B
【解析】A 项,镁条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尘白光,生成白色固体。B 项,铁锈的
主要成分是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溶液呈黄色。C 项,浓硫酸不挥发。
D 项,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为蓝色。
14. 【答案】D
【解析】A 项,由曲线起点可知,蜡烛燃烧前密闭容器内的气体是空气。因为氧气的体积分
数在起点为 21%。B 项,蜡烛熄灭时容器内氧气的体积分数为略小于 16%,不为零。C
项,蜡烛熄灭时,容器内的气体不全是二氧化碳,还有氧气。
15. 【答案】B
【解析】A 项,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为 B>A=C.C 项,t3℃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
温至 t1℃,C 物质的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D 项,t3℃时,C 物质的溶解度小于 b g,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