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14考研心理学基础综合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18页
第2页 / 共18页
第3页 / 共18页
第4页 / 共18页
第5页 / 共18页
第6页 / 共18页
第7页 / 共18页
第8页 / 共18页
资料共18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14 考研心理学基础综合真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 2 分, 共 130 分) 1.近年来,认知心理学与神经科学结合产生的新科学是 A. 认知科学 B.神经心理学 C.认知神经科学 D.心理生理学 【解析】C,认知科学与神经科学相结合产生了认知神经科学,这是一门新兴学科,极大的 促进了心理学的发展,特别是基础心理学方向。 2.构造主义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A.意识 B. 潜意识 C. 意识流 D.行为 【解析】A,构造主义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人们的意识,即对直接经验的觉知。 3.被称为“生命中枢”的脑组织是 A.大脑 B.中脑 C.前脑 D.延脑 【解析】D。延脑:和脊髓相连的部分,又叫延髓。延脑里有呼吸中枢和心跳中枢,又叫生 命中枢。 4.人的躯体感觉区、视觉区、听觉区分别位于 A.顶叶、颞叶、枕叶 B.顶叶、枕叶、颞叶 C.颞叶、枕叶、顶叶 D.颞叶、顶叶、枕叶 【解析】B,此题考察大脑皮层感觉区的分布,躯体感觉在顶叶,视觉在枕叶,听觉在颞叶。 5.大脑处于安静和休息状态的脑电波通常为 A. α B. β C.δ D.θ 【解析】A,α是大脑处于安静和休息状态的脑电波,频率为 8-13HZ。β波是大脑处于清醒 和警觉状态是的脑电波频率为 14-30HZ,δ是在睡眠下的脑电波,频率更低、波幅更高。 6.根据精神分析的理论,不属于潜意识的是 A.梦 B.注意 C. 口误 D.笔误
【解析】B,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贯穿于心理过程的心理状态,不 是潜意识。 7.情境线索容易引发侵犯行为,支持这一观点的研究是 A.习性学实验 B.恒河猴实验 C.武器效应 D.社会学习 【解析】C,武器效应,挫折导致的不是侵犯本身,而是侵犯的情绪准备状态—愤怒,侵犯 行为的发生还受情境侵犯线索的影响。 8.视觉中枢单个细胞的感觉野与外侧膝状体单个细胞感觉野相比,两者的关系是 A. 不确定 B.前者小 C. 两者相等 D.不确定 【解析】B。 9. 听觉的行波理论认为,不同频率的声音,最大振幅在基底膜上的部位不同,低频声波最 大振幅接近的耳蜗部位是 A.底部 B.顶部 C.中部 D.下部 【解析】B,行波说认为,基底膜由声波引起的震动,从基底膜底部开始逐渐向蜗顶推进, 不同频率的振动达到基底膜的不同部位后便停止下来。低频可达耳蜗顶部,高频只能达到耳 蜗的底部,从而实现基底膜对不同频率声音的分辨。 10.教师要求学生列举砖的用途,某学生在单位时间内列举出很多例证,但都在建筑材料范 围之内,这表明该学生的发散思维在流畅性和变通性方面的特点是 A.流畅性差,变通性差 B.流畅性好,变通性差 C.流畅性好,变通性好 D.流畅性差,变通性好 【解析】B,在测验中,用发散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看作是衡量创造性高低的指 标。流畅性是指单位时间内发散项目的数量;变通性是指发散项目的范围或维度,范围越大、 维度越多,变通性越强;独特性是指对问题能提出超乎寻常的、独特新颖的见解。 11. 在概念形成的策略中,记忆负担最轻的是 A.保守性聚焦 B.冒险性聚焦 C.同时性扫描 D.继时性扫描 【解析】A,采用保守型聚焦,记忆的负担最轻。 12. 独白言语属于
A.对话言语 B 书面言语 C.外部言语 D.内部言语 【解析】C,独白言语属于口头语言,口头语言属于外部语言。 13. 当亲密关系面临破裂的时候,人们采用的主动破坏性策略是 A.忽视(neglect) B.表达(voice) C.忠诚(loyalty) D.退出(exit) 【解析】D,退出是当人们认为没有必要挽回这种关系的时候会采用的一种主动的破坏性的 策略。表达是一种主动的建设性的策略;忽视是很多男性会采用的一种消极策略;忠诚表现为 被动地去弥补出现的裂痕。 14. 下列情绪理论中,强调对生理唤醒进行认知解释的是 A.沙赫特-辛格的情绪理论 B.詹姆斯-兰格的情绪理论 C.阿诺德的情绪理论 D.伊扎德的情绪理论 【解析】A,情绪唤醒实验表明,对于特定的情绪来说,有两个必不可少的因素:个体必须 体验到高度的生理唤醒;个体必须对生理状态的变化进行认知性的唤醒。 15. 根据维纳的归因理论,属于稳定、内在、不可控的因素是 A.努力 B.运气 C.能力 D.任务难度 【解析】C,能力属于内在稳定不可控的因素,排除法。 16.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意志行动特征的是 A.预定目的 B.克服困难 C.随意运动 D.习惯活动 【解析】D,意志是在达到目的的行为活动过程中,通过克服困难和挫折表现出来的。无意 识、无目的的,或不需要克服困难就能达到目的的行动,都不能体现出个体的意志。 17. 在阿希的从众实验中,要求被试完成的任务是 A.深度知觉判断 B.运动知觉判断 C.颜色知觉判断 D.线段知觉判断 【解析】D,阿希的从众实验给被试呈现两张纸,一张纸上印着一条线段,被试需要在另一 张上印有几条线段的纸上找出与刚才那条长度相同的。 18. 小张性情急躁,成就动机水平高,具有很强的时间紧迫感和竞争意识,他的人格类型属 于
A.T+型 B.T—型 C.A 型 D.B 型 【解析】C,A 型人格的主要特点是敌意、竞争、性情急躁、富于上进心、有苦干精神、过 分的时间紧迫感、外向、言语举止敏捷、社会适应性差。 19. 在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中,遵循现实原则的是 A.本我 B.自我 C.超我 D.力比多 【解析】B,自我,从本我中逐渐分化出来,位于人格的中间层。在本我和超我之间起着调 节的作用,它遵循现实的原则,既要尽量满足本我的要求,又受制于超我的约束。 20. 儿童发展的性别差异研究表明,学前期男童和女童之间最大的差异在于 A.语文测验成绩 B.数学测验成绩 C.工作记忆容量 D.游戏模式 【解析】D,学前期男童和女童差异最大的是游戏模式上出现了性别差异,比在其他三方面 的差异大。 21. 在家庭生活中,盈盈的父母在某种程度上接纳了她目前对音乐的喜爱,而盈盈也认同了 父母关于学业成绩重要性的看法,这个例证所体现的发展现象是 A.同步现象 B.再社会化 C.相互社会化 D.远端—近端发展 【解析】B,用补偿教育或强制方式对个人实行与其原有的社会化过程不同的再教化过程。 在某种情况下,青少年和成人通过再社会化,有意忘掉旧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重新塑造出 新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是生命中具有转折意义的阶段。 22. 认为游戏是远古时代人类祖先生活特征在儿童身上重演的心理学家是 A.蒙台梭利 B.霍尔 C.斯宾塞 D.桑代克 【解析】B,霍尔—复演论。 23.与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相比,维果茨基的认知发展理论更强调 A.社会起因 B.个体起因 C.婴儿期的发展 D.青少年期的发展 【解析】A,维果茨基的强调,心理发展的高级机能是人类物质产生过程中发生的人与人之 间的关系和社会文化-历史发展的产物,他提出了社会文化-历史发展观。 24. 自我同一性的确立是青少年期的主要发展任务,未经历危机和探索就做出选择的个体, 其自我同一性的发展类型属于
A.同一性达成 B.同一性延缓 C.同一性停滞 D.同一性混乱 【解析】D,同一性混乱也称同一性弥散,是指青少年既没有经历同一性危机,也没有进行 各种生活上的尝试与选择,他们对自己的未来没有明确的打算。 25. 对同一批被试分别在其 55 岁,65 岁和 75 岁时测量了他们各方面的能力,随年龄增长, 其中表现出明显下降趋势的是 A.对事实性知识的回忆 B.感觉记忆能力 C.限时条件下的动作反应速度 D.控制了视敏度的个别差异后对线段长度的比较判断 【解析】B,对事实性知识的回忆和对线段长度的比较判断属于晶体智力,不会下降;而感觉 记忆与动作反应速度相比,感觉记忆的下降更显著。 26. 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 A.学生心理 B.学习心理 C.教师心理 D.课堂管理心理 【解析】B,教育心理学以学习心理学的研究为主。 27.下列选项中,属于内部动机的是 A.认知内驱力 B.自我提高内驱力 C.附属内驱力 D.亲和内驱力 【解析】A,认知内驱力是一种要求了解和理解周围事物的需要,要求掌握知识的需要,以 及系统的阐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需要,在学习活动中,认知内驱力指向学习任务本身(为了 获得知识),是一种重要的和稳定的动机。由于需要的满足(知识的获得)是由学习本身提供的, 因而也称为内部动机。 28. 奥苏泊尔针对讲解式教学提出了“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使用该策略的目的是为学生 的学习提供 A.比较组织者 B.观念固着点 C.关系类属者 D.符号中介物 【解析】B,固着观念是学习者认知结构中能为新信息与认知结构的联系提供切入点的具有 的相关观念;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要比原学习任务本 身有更高的抽象、概括和包容水平,并且能清晰地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 关联。 29.威特金把认知风格类型划分为 A.沉思-冲动 B.同时性-继时性 C.场独立-场依存 D.聚合思维-发散思维
【解析】C,美国心理学家威特金认为有些人知觉时较多地受他所看到的环境信息的影响, 有些人则较多地受身体内部线索的影响。他把个体较多依赖自己内部的参照,不易受外来因 素影响和干扰,独立对事物做出判断的称为场独立性;个体较多地依赖自己所处的周围环境 的外在参照,以环境的刺激交往中定义知识、信息称作场依存性。 30. “水中打靶实验”证明的迁移理论是 A.共同要素说 B.原理概括说 C.关系转换说 D.学习定势说 【解析】B,贾德用“水下打靶实验”提出学习迁移的概括化理论(原理概括说)。 31. 根据阿特金森的观点,不属于高成就动机者特点的是 A.中等难度的任务有挑战性,并全力获取成功 B.活动目的明确,并抱有成功的期望 C.精力充沛,探新求异,具有开拓精神 D.以交往的亲疏关系为前提来选择工作伙伴 【解析】D,高成就动机者不会以交往的亲疏关系选择工作伙伴,他们会选择能带来结果最 优的人合作。 32. 最先将物理学的方法引进心理学的研究,并对心理学与物理量之间关系进行系统探索的 学者是 A.韦伯 B.费希纳 C.缪勒 D.赫尔姆霍茨 【解析】B,1860 年,费希纳费希纳出版了《心理物理学纲要》,是最早系统地阐述感觉测 量方法的著作,为科学心理学的产生奠定了坚实的实验基础。 33. 波斯纳(M.I.Posner)采用大、小写字母组合的材料进行实验,结果证实了个体对刺激信息 进行加工时既有视觉编码也有听觉编码。他采用的方法是 A.减法反应时法 B.加法反应时法 C.开窗实验法 D.心理旋转实验法 【解析】A,波斯纳应用简述法反应时确定了某些短时记忆信息有视觉编码和听觉编码两个 连续的阶段。减数法反应时实验的逻辑是安排两种反应作业,其中一种作业包含另一种作业 所没有的一个处理阶段,并在其他方面相同,然后从这两个反应时间只差来判定此加工阶段。 34. 在研究交通信号灯亮度对驾驶员反应速度的影响时,交通灯的亮度是 A.因变量 B.自变量 C.控制变量 D.无关变量
【解析】B,此研究需要控制交通信号的亮度来影响驾驶员的反应速度,所以交通灯亮度是 自变量。 35.在心理学研究报告中,阐明研究所使用的被试、仪器设备和实验程序等情况的部分属于 A.引言 B.方法 C.结果 D.讨论 【解析】B,实验报告在方法部分阐述实验被试,仪器以及材料等情况。 36. 在探讨性别与被试年龄(青年、中年、老年)对某品牌手机偏好影响的研究中,其实验设 计为 A.2×3 设计 B.1×3 设计 C.2×2 设计 D.3×3 设计 【解析】A,该实验使用性别 2(男,女)×年龄 3(青年,中年,老年)设计。 37. 在听觉实验中,研究者为了控制噪音的影响,把实验安排在隔音室中进行。这种控制额 外变量的方法是 A.消除法 B.恒定法 C.随机法 D.匹配法 【解析】A,排除法即把额外变量直接排除,如声光实验的隔音室,暗室,双盲控制法等。 38. 下表所示为一个有四种实验处理的设计方案。该研究设计属于 A.匹配设计 B.ABBA 设计 C.拉丁方设计 D.混合设计 【解析】答案略。 39. 在某研究设计中,用方便分组的方式,将被试分为一个实验组和一个控制组,对两组均 进行了一次前测和后测。该设计是 A.交叉滞后设计 B.时间序列设计 C.相等时间样本设计 D.不相等对照组设计 【解析】D,不相等对照组设计的实验模式是具有一个实验组和一个控制组,对两组被试均 进行前测验和后测验,以便于对照比较。 40. 有研究发现,正常被试和遗忘症患者自由回忆的正确率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但 XX 辨认 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据此可知实验存在 A.期望效应 B.练习效应 C.习惯效应 D.交互效应
【解析】D,交互作用,运用排除法。 41. 下列选项中,属于准实验设计的是 A.匹配组设计 B.被试间设计 C.被试内设计 D.交叉滞后组相关设计 【解析】D,交叉滞后组相关设计属于准实验设计。 42. 用直线内插法来计算差别阈限 A.恒定刺激法 B.平均差误法 C. 最小变化法 D.信号检测法 【解析】A,恒定刺激法的计算方法有直线内插法(S-P 作图、S-Z 作图),平均 Z 分数法(将 P 值转换为 Z 分数,这种方法比直线内插精确),最小二乘法(建立回归方程,这是最为精确的 方法),斯皮尔曼分配法(用次数分布计算,梯级间距够大时可用) 43. 平均差误法实验 A.时间 B.习惯 C.动作 D.期望 【解析】答案略。 44.题目略。 45. 在研究瞬间记忆消退规律时,常用的实验方法是 A.自由回忆法 B.对偶联想法 C.系列回忆法 D.延迟部分报告法 【解析】D,斯柏林用部分报告法研究瞬间记忆的。 46. 在一个实验中,被试的简单反应时是 300ms,辨别反应时是 450ms,选择反应时是 850ms, 该被试的选择时间是 A.550ms B.400ms C.150ms D.100ms 【解析】B,选择反应时减去辨别反应时,是选择的时间。 47.在经典的心理旋转实验中,因变量是 A.反应时间 B.旋转角度 C. 再认数量 D.回忆数量 【解析】A,心理旋转实验是测定反应时的实验。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