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13上半年陕西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7页
第2页 / 共7页
第3页 / 共7页
第4页 / 共7页
第5页 / 共7页
第6页 / 共7页
第7页 / 共7页
资料共7页,全文预览结束
2013 上半年陕西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 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1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2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 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高度评价了教师的作用,他把教师赞誉为()。 A.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B.心灵的建筑师 C.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D.辛勤的园丁 答案:C 2.对童年期的学生,在教学内容上应多讲一些比较具体的知识和浅显的道理;在教学 方法上,应多采用直观教具。这体现了教育要适应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 A.稳定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个别差异性 答案:B 3.学校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A.体育课 B.课外体育锻炼 C.体育竞赛 D.运动队训练 答案:A 4.通常把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称为()。 A.国民制度学制 B.学校教育制度 C.教育管理体制 D.学校教育结构 答案:B 5.在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诸因素中,教育,尤其是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
A.决定作用 B.动力作用 C.主导作用 D.基础作用 答案:C 6.1949 年,美国学者泰勒出版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提出了课程编制的“四段 论”,形成了著名的“泰勒原理”的课程编制模式,这一模式被称为()。 A.实践模式 B.过程模式 C.环境模式 D.目标模式 答案:D 7.目前我国普通高中课程实施的主要类型是()。 A.分科课程 B.综合课程 C.活动课程 D.探究课程 答案:A 8.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数学的实地测算、地理的地形测绘、生物的植物栽培和动物饲 养属于下列哪一教学方法()。 A.实验法 B.参观法 C.演示法 D.实习作业法 答案:D 9.在教学过程中,强调知识传授而忽视能力培养的理论是()。 A.形式教育论 B.实质教育论 C.传统教育论 D.现代教育论 答案:B 10.针对我国目前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中对学生品德的要求出现的差异甚至对立的现 象:应强调贯彻的德育原则是()。
A.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 B.理论联系实际 C.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 D.正面启发,积极引导 答案:C 11.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行弗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这句话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A.实际锻炼法 B.个人修养法 C.情感陶冶法 D.榜样示范法 答案:A 12.学生学习《望庐山瀑布》这首古诗时,头脑中呈现诗句所描绘的相关形象,这种 心理活动属于()。 A.无意记忆 B.有意记忆 C.再造想象 D.创造想象 答案:A 13.丁力有意识的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检查与监控,他所运用的学习策略属于()。 A.复述策略 B.精加工策略 C.组织策略 D.元认知策略 答案:D 14.老师问:“一张桌子四个角,锯掉一个角,还有几个角?”张冬不假思索的回答说: “三个角。”老师又问:“还有其它答案吗?”张冬想了想,没有回答出来。这表明张冬在解 决问题时受到哪种因素的影响?() A.功能固着 B.原型启发 C.心理定势 D.垂直迁移 答案:A 15.王老师播放一支乐曲后,学生们便在头脑中产生了相应的视觉形象,学生的这种 心理活动属于()。
A.对比 B.联觉 C.补偿 D.错觉 答案:D 16.闭卷考试时,学生在头脑中呈现问答题答案的心理活动属于()。 A.识记 B.保持 C.再认 D.回忆 答案:D 17.当同学们获悉本班取得学校合唱比赛第一名的成绩时欣喜若狂,他们的情绪状态 属于()。 A.心境 B.激情 C.应激 D.热情 答案:B 18.人们通常认为“北方人开朗、豪爽,南方人含蓄、细腻”,根据奥尔波特的人格理 论,上述人格特质属于()。 A.共同特质 B.首要特征 C.次要特质 D.中心特质 答案:A 19.学生张亮在课堂上出现怪异行为时,老师和同学都不予理睬,他的这种行为便逐 渐减少了,这种行为矫正法称为()。 A.强化法 B.脱敏法 C.消退法 D.惩罚法 答案:C 20.当学生嘲笑张老师个子矮小时,张老师以一句“浓缩的就是精华”化解了当时的 尴尬。这种情绪调节的方法称为()。 A.升华 B.补偿 C.幽默 D.宣泄 答案:C
21.罗森塔尔效应强调哪种因素对学生发展具有重大影响()。 A.教师的知识 B.教师的能力 C.教师的人格 D.教师的期望 答案:D 二、辨析题(本大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8 分,共 32 分),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22.凡是能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活动都是教育。 答案: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解析】并不是能够影响人身心发展的活动都是教育。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 社会活动,它的目的在于影响和促进人的发展,培养人的实践意识和实践能力。是否有目 的地培养人是教育活动与其他社会活动的根本区别。 23.教学的任务就是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基本技能技巧。 答案: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解析】(1)教学的任务有五点,即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 生智能,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学生体能,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水平; 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个性心理特征,形成 科学的世界观。(2)教学的首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 技巧,其他任务的实现都是在完成这一任务的过程中和基础上进行的。 24.逆向迁移即负迁移 。 答案: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解析】逆向迁移是指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产生的影响。负迁移也叫“抑制性迁移”, 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阻碍作用。两者本质完全不同。 25.遗传素质决定能力发展的水平。 答案:这种说法不正确的。 【解析】遗传素质是能力发展的基础和自然条件。但是遗传只为能力发展提供了可能 性。要使能力发展的可能性变成现实性,还需要社会、家庭与学校教育许多方面的共同作 用。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40 分) 26.简述学科中心课程论的主要观点。 答案解析: 学科中心课程理论主张:学校教育的目的在于把人类千百年来积累下来的文化科学知 识传递给下一代,而这些文化科学知识的精华就包含在学校设置的各门学科里。教师的任 务是把各门学科的知识教给学生,学生的任务是掌握预先为他们准备好的各门学科的知识。 学校课程应以学科的分类为基础,以学科教学为核心,以掌握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规律 和相应的技能为目标。 27.简述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教学原则的含义及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 答案解析: (1)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是指教学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授予学生科学知识, 并结合知识教学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品德和正确人生观、科学世界观教育。 (2)贯彻要求:①教师要保证教学的科学性;②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进行思想品德 教育;③教师要通过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④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 的业务能力和思想水平。 28.简述人格的特征。 答案解析: (1)独特性;(2)稳定性;(3)整合性;(4)功能性;(5)社会性。 29.简述品德的结构。 答案解析: (1)道德认知;(2)道德情感;(3)道德意志;(4)道德行为。 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18 分,共 36 分) 30.张林是一个对上网非常痴迷的孩子,爸爸由于工作的需要,买了一台电脑在家中 上网。起初他同爸爸一起玩,父母也没有表示反对。后来,他发展到每天早上一起床就去 上网。连中午、晚上的休息时间也不放过。俨然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网虫”,沉溺于互联 网上紧张、刺激的游戏,精美的图片和无拘无束的网 上聊天而无法自拔。 老师了解这一情况后,并没有全盘否定张林的上网行为,而是与他聊起了互联网,聊 了比尔·盖茨。充分肯定了他通过上网学习电脑技术的积极性,并通过交流进一步了解了
张林上网的内心世界。针对他的情况,老师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第一,鼓励他多参加集 体活动,加强与同学的交流。例如,让他担任小组长,在每天收发、检查作业、劳动值日 的协调合作中,建立互帮互助的关系。第二,针对他喜欢电脑的特点,成立了计算机兴趣 小组,并让他担任组长,有计划、有落实,定期给其他同学讲解网络知识。第三,利用各 种机会表扬他,与他沟通,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慢慢的张林对自己有了信心,在各个方 面都有明显的进步,学习上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大胆发言,提出自己的见解,在班级工 作中积极为老师出谋划策,有活抢着干。任课老师都反映张林象变了个人似的,精神面貌 焕然一新。 问题: 试以德育原则和方法的相关理论评析这位老师的做法。 答案解析: (1)①材料中的老师“并没有全盘否定张林的上网行为,而是与他聊起了互联网,聊了 比尔•盖茨,充分肯定了他通过上网学习电脑技术的积极性”,这说明该老师有意识地创造 条件,将学生思想中的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体现了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德 育原则;同时,也体现了该老师对说服教育法的运用。②“鼓励他多参加集体活动”,这说明 该老师重视实际锻炼,体现了实际锻炼法。③“针对他喜欢电脑的特点,成立了计算机兴 趣小组,并让他担任组长”,这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德育原则。④“利用各种机会表扬他,与 他沟通,缩短师生间的距离”,这说明该老师坚持正面教育,以表扬激励为主,体现了疏导 原则;同时也体现了该老师对品德评价法的运用。 (2)总体而言,材料中老师的做法是值得肯定的。 31.在一次讨论课上,老师问学生:“雪融化后变成什么?”张红抢先回答:“雪融化后 变成水。” 黄阳想了想说:“雪融化后变成泥土。” 柳丽慢条斯理地回答说:“雪融化后变成春天。” 老师评价道:“张红反应敏捷,回答准确,可以得满分。黄阳和柳丽,真不知道你们是 怎么想的,要是给分,只能给零分。” 问题:(1)运用心理学知识评价这位老师的教学行为;(2)这个案例对教师教法有何启发? 答案解析: (1)老师肯定了张红的回答,否定了黄阳和柳丽的回答,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限 制了学生思维的独•创性,阻碍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2)教师应当肯定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活动,鼓励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创造 精神财富。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