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16年山东聊城经济技术开发区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25页
第2页 / 共25页
第3页 / 共25页
第4页 / 共25页
第5页 / 共25页
第6页 / 共25页
第7页 / 共25页
第8页 / 共25页
资料共25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16 年山东聊城经济技术开发区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 单项选择题(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将其选出并把它的 标号填在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本大题共 105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105 分) 1.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A.具体性 B.客观实在性 C.能被意识反映 D.运动 2.以下哪一项不符合否定之否定规律() A.事物是从低级到高级发展的 B.事物是从简单到复杂发展的 C.事物的发展呈螺旋式上升 D.事物的发展是一个直线上升的过程 3.“两学一做”在谈及共产主义时提到“革命理性高于天”,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叫共产党, 就是因为从成立之日起我们党就把共产主义确立为远大理想。在唯物主义观点中证明() A.物质决定意识 B.正确的意识对物质有促进作用 C.物质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D.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是第一位的 4.“两学一做”要求我们全党同志必须牢记,我们要建设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不是其 他什么主义,从辩证法的角度看就是() A.实事求是 B.联系是普遍的 C.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D.矛盾有主次之分 5.以下哪一个不属于社会存在三要素() A.地理环境 B.人口因素 C.生产方式 D.法律思想 6.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指出“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垄断资本归新 民主主义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这个经济纲领出自()
A.《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 B.《矛盾论》 C.《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 D.《论十大关系》 7.群众路线的核心内容是() A.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B.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 C.独立自主 D.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8.年,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在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建立了中国第一个革命根据地。() A.1926 井冈山 B.1927 井冈山 C.1927 延安 D.1926 延安 9.国务院批准的我国的第一个国家级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长远规划是() A.《21 世纪议程》 B.《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 C.《中国 21 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 D.《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书》 10.2016 年 6 月新增的国家级新区是() A.长春新区 B.哈尔滨新区 C.福州新区 D.江西赣江新区 11.强调知识的内在逻辑和系统性,主张分科教学的是()(常考) A.经验主义课程论 B.学科中心课程论 C.结构主义课程论 D.要素主义课程论 12.从课程形态上看,当前我国中学实施的研究性学习属于() A.学科课程 B.拓展型课程
C.辅助性课程 D.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13.课程标准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基本依据,其核心部分是() A.课程理念 B.课程结构 C.课程目标 D.课程内容 14.教师指定参考书,然后让学生自学、做作业,学生遇到疑难问题时向老师请教,这种组 织形式属于()(易混) A.分组教学制 B.复式教学 C.设计教学法 D.道尔顿制 15.具备很好的()是衡量教师专业水平的最重要标志。 A.专业知识 B.专业技能 C.专业态度 D.专业品质 16.小学教师多采用具体形象教学方式,中学教师多采用抽象逻辑教学方式。这体现了个人 发展的() A.阶段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个别差异性 17.《学记》中十分强调“士先志”,对学生的考查第一年就是“离经辨志”,即让学生找到 自己的志向。这体现的教育方法是() A.陶冶法 B.榜样法 C.说理法 D.自我教育法 18.一个测验的真实性,通常称为测验的() A.信度 B.效度 C.难度 D.区分度 19.班集体形成的条件和前进的动力是()
A.共同的准则 B.共同的奋斗目标 C.心理相容的氛围 D.良好的班风 20.“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的观点属于()(常考) A.环境决定论 B.遗传决定论 C.教育万能论 D.二因素论 21.对待任何一个学生都要一分为二,发扬积极因素而克服消极因素。这体现的德育原则是() A.导向性原则 B.疏导性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长善救失原则 22.各级学校和每一门学科,都有其相应的教学方法,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其特定的功能。 其中,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经验,回答提出的问题,借以获得新知识,或检查、复习、 巩固已学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是() A.谈话法 B.讲授法 C.讨论法 D.练习法 23.()是班主任工作能力成熟的重要标志。 A.较强的教育研究能力 B.良好的组织管理能力 C.较好的教育教学能力 D.灵活的教育应变能力 24.老师采用小红花、插红旗等方式奖励学生的方法是() A.表扬奖励与批评处分法 B.榜样法 C.陶冶教育法 D.指导修养法 25.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一定的仪器设备进行独立操作,观察和研究这种操作引起的现 象和获得知识的教学方法称为() A.观察法 B.讨论法 C.实验法 D.演示法 26.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这说明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必须贯彻()的原则。(常考) A.知行统一 B.疏导教育 C.集体教育 D.因材施教 27.一般在教学开始前使用()来摸清学生的现有水平及个别差异,了解学生的准备情况等, 以便安排教学。 A.诊断性评价 B.形成性评价 C.终结性评价 D.绝对性评价 28.现代教学需要构建平等、互动、共同发展的师生关系,以充分体现() A.教师主体性 B.交互主体性 C.学生主体性 D.教师主导性 29.马克思曾说:“搬运夫和哲学家的原始差别,要比家犬和猎犬之间的差别小得多,他们之 间的鸿沟是由分工造成的。”下列选项中与这句话所表达的意思完全相反的是() A.方仲永小时候聪明伶俐,5 岁能作诗,到了 20 岁左右则“泯然众人矣” B.印度“狼孩”的案例 C.“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D.“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龙生龙,凤生凤” 30.下列“德育”概念的表述,正确的是() A.德育是把社会规范内化为个体品德的活动 B.德育是一种无需教育者参与的受教育者的自我修行活动 C.德育是把个体的品德转化为社会规范的活动 D.德育是教育者施教传道和受教育者受教修养相统一的活动 31.学校文化建设有多个落脚点,其中,课堂教学是学校文化建设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必须注意加强学校文化和学科文化建设,这主要有利于落实课堂三维目标中的() A.知识与技能目标 B.过程与方法目标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D.认知策略目标 32.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过程是()的关系。 A.内化与外化 B.教育与发展 C.相互促进 D.相互包容 3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现代教学新观念的是() A.从重视认知向重视发展转变 B.从重视教师向重视学生转变 C.从重视过程向重视结果转变 D.从重视知识传授向重视能力培养转变 34.“矮子里找高个”“水涨船高”是一种()(易错) A.相对评价 B.绝对评价 C.定性评价 D.自身评价 35.某班有四位同学,号称“四大金刚”,其中一个是班干部,另外三个是课代表。有同学反 映,他们四个人抱团,个个都很牛,谁对他们提出意见,他们不仅不听,而且态度还不友好。 如果你是他们的班主任,针对此情况,以下做法合理的是() A.利用正式群体成员间的感情基础,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 B.利用非正式群体成员间畅通的信息渠道,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等信息 C.设法离散他们,杜绝班级形成小圈子 D.对“四大金刚”严加管教,必要时可以更换班干部或课代表人选 36.赫尔巴特指出:“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 没有教学,就是失去了手段的目的。”这句话强调了() A.德育目标与方法 B.德育途径与方法 C.德育方法与功能 D.德育功能与途径
37.“如果教育家希望从一切方面去教育人,那么就必须首先从一切方面去了解人。”乌申斯 基的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做好班主任工作必须() A.尊重和关爱学生 B.了解和研究学生 C.做好个别学生的教育工作 D.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 38.下列对“教材”最恰当的表述是() A.学校教学的唯一依据 B.教师的教学用书 C.学生的学习用书 D.落实课程标准的媒介 阅读以下材料,完成第 39~41 题。 小明是一名初中生,在老师眼里是那种“大错不犯,小错不断”类型的学生。暑假里,小明 留了一头长发,并且染成了黄色。老师认为这样违反学校的规定,责令小明剪掉头发。小明 认为留长发是个人的事,拒不剪掉头发,老师称之为“不学好,坏孩子”,还警告其他学生 不能学他。一次老师在与小明的沟通中,明确表示让小明剪掉头发,否则第二天就不用来上 课了。第二天小明就剃了一个光头来上课。 39.案例中的老师的行为主要违背了() A.思想性与科学性相统一的原则 B.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C.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D.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 40.这个案例中教师教育的失败说明,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一定要() A.爱国守法 B.终身学习 C.关爱学生 D.爱岗敬业 41.作为老师或者学校管理人员,应该怎么处理此事() A.学校有些要求的确没有必要,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B.采用更有策略的方式,不刺激学生的逆反心理 C.以表扬激励为主 D.让家长处理 阅读以下材料,完成第 42~43 题。 一位语文老师在批改学生的作文时,发现一位学生作文写得不错,在随后的语文课上,老师 在班里念这位学生的作文,当进行到一半时,班里很多同学打断了老师,大声说这作文是抄 袭的。语文老师灵机一动,问全班同学:“这篇作文写得好不好?”同学回答:“好是好,但 是这作文是抄袭的……”老师打断学生们的话并大声问道:“我问的是作文好不好?”全班 学生都大声回答:“好!”语文老师说:“欢迎大家摘录精彩、生动的文章作为己用,多看些 精妙的文章对提高写作水平有帮助。”后来班里同学积极学习。抄袭文章的那位同学说:“老 师的这堂课,让我一生都难以忘记。” 42.新课程要求教师提高素质、更新观念、转变角色,必然要求教师的教学行为产生相应的 变化。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易错) A.帮助、引导 B.尊重、赞赏 C.合作、开发 D.反思、总结 43.尊重学生人格,归根到底在于教职人员应具有良好的() A.心理素质 B.知识素质 C.能力素质 D.道德素质 阅读以下材料,完成第 44~45 题。 记得在一个寒冬的早晨,西北风呼呼地刮着。同学们在上早读,书声琅琅。我刚到校,来到 班上,手插在裤兜里,黑脸对着全班同学。这时,一个学生走进教室,我大声说:“××, 你为什么又迟到?把手放下站好!”忽然,我听到有人嘀咕:“……自己也迟到……”一个女 同学正在向旁边的同学使眼色,脸上露出不服气的神情。我心头一惊,正要发作的火一下子 熄灭了。这使我陷入沉思:平时,一些看起来很细小、很微不足道的事情,由于我没有重视, 结果给了学生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影响。课上,有的学生被叫到前面板演,写完后随手将 粉笔往讲台上一扔,没有轻轻地放回粉笔盒;小干部用教鞭敲击讲台面要同学们安静下来。 这不都是我的行为在学生身上的再现吗?我感到,在学生面前,教师的一举一动都要十分谨 慎,数十双眼睛好像数十面清澈的镜子,照得教师毫发毕现,不容你有丝毫的懈怠。 44.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从教师的角度来说可以理解为()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