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下半年教师资格证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为 120 分钟,满分为 150 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0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30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共合要目要求的,请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
对应题目的答案字年按要求法里。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幼儿赛跑、下棋一般属于()。
A.表演游戏
B.建构游戏
C.角色游戏
D.规则游戏
2.与幼儿园保育和教育目标表述不符的是()。
A.培养正确运用感官和运用语言交往的基本能力
B.培养幼儿初步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
C.训练幼儿的体育运动技能
D.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协调发展
3.大班幼儿认知发展的主要特点是()。
A.直觉行动性
B.具体形象性
C.抽象逻辑性
D.抽象概括性
4.“我跑得快”“我是个能干的孩子”“我会讲故事”“我是个男孩”,这样的语言描述主
要反映了幼儿哪方面的发展?()
A.自我概念
B.形象思维
C.性别认同
D.道德判断
5.欧文创办的幼儿学校是世界上最早()。
A.使用恩物开展教学的学前教育机构
B.为工人子弟开办的学前教育机构
C.为贵族子弟开办的学前教育机构
D.为儿童提供“有准备的环境”的学前教育机构
6.暂无
7.田田因为想妈妈哭了起来,冰冰见状也哭了。过了一会儿,冰冰边擦眼泪边对田田说:
“不哭不哭,妈妈会来接我们的。”冰冰的表现属于什么行为?()
A.依恋
B.移情
C.自律
D.他律
8.有些婴幼儿既寻求与母亲接触,又拒绝母亲的爱抚,其依恋类型属于()。
A.焦虑—回避型
B.安全型
C.焦虑—反抗型
D.紊乱型
9.萌萌怕猫,当她看到青青和猫一起玩很开心时,她对小猫的恐惧也降低了,从社会学
习理论的视角看,这主要是哪种形式的学习?()
A.替代强化
B.自我强化
C.操作性条件反射
D.经典性条件反射
10.暂无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15 分,共 30 分)
11.简述社区在幼儿园教育中的作用。
12.简述幼儿工具性攻击和敌意性攻击的异同。
三、论述题(本大题共 1 小题,每小题 20 分,共 20 分)
13.试述幼儿园班级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
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20 分,共 40 分)
14.材料
教师为小应动儿制作了一列“小火车”(见下图),在每节本厢上分别贴了不同品种与数
量的“水果”标签,要求幼儿能按标签投放“水果”。
雪儿看看标签,然后往不同的车厢装进与标签品种一样的“水果”,每节车厢都装满了
“水果”。
莉莉看着标签,并用手点数标签上的“水果”,嘴里还念着数字,然后拿出相应品种和
数量的“水果”放进车厢。
民民看看标签,就取出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水果”放进车厢,然后看着车厢里的“水果”,
自言自语道:“嗯,都放对了。”
问题:
(1)根据上述三位幼儿各自的表现分析其数学能力发展的水平。(15 分)
(2)该材料对教育的启示是什么?(5 分)
15.材料
中班角色游戏中,有幼儿提出要玩“打仗”游戏。他们在材料柜里翻出好久不玩的玩具
吹风机当“手枪”,仿真型灯箱当“大炮”,“哒哒哒”地打起来,玩的不亦乐乎。李老师看
见此情境非常着急,连忙阻止:“这是理发店的玩具,不能这么玩。”
(1)李老师阻止行为是否合适(2 分)?请说明理由。(10 分)
(2)如果你是李老师,你会怎么做?(8 分)
五、活动设计题(本大题共 1 小题,每小题 30 分,共 30 分)
16.为了帮助小班新入园的幼儿尽快适应集体生活,余老师准备开展“高高兴兴上幼儿
园”系列主题活动。请围绕该主题为余老师设计三个子活动。
要求:
(1)写出主题活动总目标。(8 分)
(2)写出其中一个子活动的活动方案,包括活动的名称、目标、准备和主要环节(14 分)
(3)写出另外两个子活动的名称、目标。(每个活动 4 分,共 8 分)
参考答案
1.【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幼儿游戏的类型。规则游戏是指儿童按照一定的规则进
行的、带有竞赛性质的游戏。题干中幼儿赛跑、下棋都是具有一定规则且带有竞赛性质的游
戏,故此题选 D。
2.【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幼儿园工作规程》中保育和教育的主要目标。在体育
方面: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协调发展,增强体质,促进心理健康,培养良好的生
活习惯、卫生习惯和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C 项训练幼儿体育运动技能不符合幼儿体育的教
育目标。故此题选 C。
3.【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大班幼儿的认知发展。具体形象思维,又称表象思维,
是指依靠事物的形象和表象来进行的思维。一般认为 2.5~3 岁是幼儿从直觉行动思维向具
体形象思维转化的关键年龄。三至六七岁幼儿思维的典型方式是具体形象思维。五岁幼儿的
思维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抽象逻辑思维有一定的发展,这时幼儿已能进行一些更加概括
的思维和逻辑抽象的思维活动。大班幼儿的年龄是 5~6 岁,根据题干表述,大班幼儿的认知
特点主要就是具体形象性。A 选项直觉行动思维是幼儿早期的思维方式,故排除。C 选项抽
象逻辑性在大班开始萌芽,不是大班主要的思维方式,故排除。D 为干扰选项。故此题选择
B 选项。
4.【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幼儿自我概念的发展。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己所
作所为的看法和态度,包括对自己的存在以及与周围人或物的关系的意识。自我意识包括自
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监控。而自我认识中又包含了自我感觉、自我概念、自我观察、自
我分析和自我评价。随着儿童的成熟,他们形成了自我概念,即对自己的看法,包括自己的
智力、人格、能力、性别角色和族群背景。题干中“我跑得快,我是个能干的好孩子,我会
讲故事,我是个男孩”等等这样的语言正是幼儿自我认识中自我概念的体现。B 选项形象思
维,又称表象思维,是指依靠事物的形象和表象来进行的思维,与题干不符故排除。C 选项
性别认同(2~3 岁)是指对自己和他人的性别的正确认识,与题干不符。D 选项道德判断是运
用个体已有的道德概念及道德认识对自己或别人的行为进行判断和推论的过程,题干中也未
体现。故此题选择 A 选项。
5.【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幼儿教育的发展。欧文于 1816 年在新拉纳克厂开办
了一所幼儿学校——工人子弟学校。故本题选择 B。
A 选项,恩物是福禄贝尔所创制的一套供儿童使用的教学用品;
D 选项,蒙台梭利主张让儿童处于“有准备的环境”中。
6.【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气质特征。托马斯——切斯将婴儿的情绪和行为分
离出 9 个相对稳定的“维度”,分别是活动水平、情绪反应强度、生理节律、注意力分散度、
对新异刺激的趋避性、对新的经历和常规改变的适应性、注意广度和持久性、敏感性、反应
强度。
A 选项,对新异刺激的趋避性是指对新刺激是接近还是逃避;
B 选项,反应阈限是指产生一个反应需要的外部刺激量;
C 选项,节律性是指机体的功能性,在饮食、玩耍、排便等方面是否规律;
D 选项,活动水平是指在睡眠、饮食、玩耍、穿衣等方面身体活动的数量。
一个活动水平高的孩子爱动,总是喜欢跑去;相反,一个活动水平低的幼儿,不怎么跑
动,可以安静的坐很久。题干中幼儿跑来跑去,表现活跃是活动水平高的表现。故本题选择
D。
7.【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有关移情的知识点。A 选项依恋是婴儿寻求并企图保持
与另一个人亲密的身体和情感联系的倾向。主要指儿童早期与父母的情感联系。C 选项与 D
选项属于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他律道德阶段主要发生在 6~8 岁,“他律”是按照外在的
他人的标准判断事物的好坏。自律或合作道德阶段主要发生在 8~10 岁,这一阶段的儿童已
经意识到一种同伴间的社会关系,且应相互尊重。B 选项移情是指从他人的角度来考虑问题。
移情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移情可以使幼儿摆脱自我中心,产生利他思想,从而
导致亲社会行为;二是移情引起儿童的情感共鸣,产生同情心和羞愧感。题干中冰冰边擦眼
泪边安慰田田,与田田产生情感共鸣和同情心,是移情能力的体现。A、C、D 选项与题干无
关,故此题选 B。
8.【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依恋类型。C 选项反抗型儿童遇到母亲要离开之前,
总显得很警惕,有点大惊小怪。如果母亲要离开他,他就会表现极度的反抗,但是与母亲在
一起时,又无法把母亲作为他安全探究的基地。这类儿童见到母亲回来时就寻求与母亲的接
触,但同时又反抗与母亲接触,甚至还有点发怒的样子。A 选项回避型儿童,母亲(依恋对
象)在场或不在场对这类儿童影响不大。母亲离开时,他们并无特别紧张或忧虑的表现。母
亲回来了,他们往往也不予理会,有时也会欢迎母亲的到来,但只是暂时的,接近一下又走
开了。有的人把这类儿童称为“无依恋的儿童”;B 选项安全型儿童与母亲在一起时,能安
逸地玩弄玩具,对陌生人的反应比较积极,并不总是偎依在母亲身旁。当母亲离开时,探索
性行为会受影响,明显地表现出一种苦恼。当母亲重又回来时,他们会立即寻求与母亲的接
触,但很快又平静下来,继续做游戏。D 选项为干扰项,题干中幼儿对母亲寻求接触,又拒
绝母亲的接触关心,属于反抗性。故此题选 C。
9.【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班杜拉的社会认知理论。A 选项替代强化是指学习者通
过观察他人行为所带来的奖励性后果而受到强化;B 选项自我强化是指人能观察自己的行
为,并根据自己的标准进行判断,由此强化或处罚自己;C 选项操作性条件反射是指一个刺
激和另一个带有奖赏或惩罚的无条件刺激多次联结,可使个体学会在单独呈现该一刺激时,
也能引发类似无条件反应的条件反应;D 选项经典性条件反射是一种由
刺激引起的行为改变。题干中萌萌看到青青和小猫一起玩得很开心会降低对猫的恐惧,